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游大唐之贞元记事-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埠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寄语多情卢少府,晴也须来,雨也须来”上阙才罢,众人已觉不凡,不由得又端坐了几分,静听下文“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片刻功夫,这五十四字已经吟完,静的片刻后,众人方才迭声叫好。早有本州已七十高龄的宿儒方以哲率先开口道:“好一个晴也须来,雨也须来,只怕卢大人见了是万万推辞不得了”随后本州李长史接言道:“哲翁,这晴也须来,雨也须来,卢大人固然不能辞,待见了那‘人在天涯,春在天涯’二句,怕是也不忍再辞了吧!此二句真真文约意远,绝妙好辞呀!”他这一番话引得众人一阵大笑,这长史八面玲珑之人,复又转身对崔知礼道:“世家风范,果然不凡,小年兄如此文采,他年必是曲江宴中人,到时少不得叨扰世兄一杯水酒了”

    崔知礼早听得上阙后已是心中大定,下阙一出,更是忍不住抚掌而赞,此时听到众人称许,只感面上大大有光彩,侧目见崔破只是垂手而立,面上全无骄狂之色,不觉微微点头。心下已是喜极,口中却道:“小儿辈有些许歪才,众位年兄莫要捧杀了他”

    “确是绝妙好辞,崔兄也莫过于矜持了,即如此,就将这二十份柬文送于‘多情卢少府’吧,还请他来评定”原来是那刘使君接了话头,众人听他顽笑,也自大笑出声。

    随后刘使君看向一旁站立的崔破,心下自语:“果然是他”,然后开口道:“你且下去准备吧,切切不可骄傲”

    “是”崔破答话完毕,对众人行了一个环拜礼,退了下去,只听园中儒生们正纷纷传诵自己的词作,隐隐听到“人在天涯,春在天涯”四处响起,四周射来或欣羡、或嫉妒的目光,崔破也不介意,施施然回到座位,早有童子奉上新茗,细细品评。

    旁边早有伶俐家丁将那词记了送往竹林之后,思兰及众家小姐听罢,默然半晌,方悠悠叹道:“只此一曲,也就不虚今日此行了!”

    旁边刘芷兰接道:“好一个‘人在天涯,春在天涯’说得人懒懒的都不想动了,为什么他总是做这让人伤感的曲词呢?”

    “这崔破家中清贫已极,连房屋都没有,要不也不至连族学都不上了,出来做工赡养母亲,可比不得姐姐你,家中富贵,他又怎么写得出那柔媚的宫艳之辞?”

    芷兰回头一看,见说话的是州中方大善人的孙女佳如,不由奇道:“佳如你倒是有些识见,只是怎么会知道如此多的详细情形”

    “我表姐嫁给了他的九表哥,我原也不知,只是上次清明节后,表姐回家省亲,听她说当日崔家大校,此人崭露头角,比我表姐夫强了许多,今日对景时才想了起来。不由得将当日之事添油加醋的描述了一遍,只听得众姐妹眼中晶晶发亮,惟有思兰愈发的沉默。

    却说崔破饮的半盏茶,三柱香尽,余者纷纷缴了文卷,长史等人自在审阅,一时粗粗选定了,嘱家丁送去,此时刘刺史站起身来朗声言道:“卢大人品评还需一段时光,今日小女送来一首曲词,殊为不俗,当得言辞深远,情理合一之称,下面就请本州教坊司顾五娘为大家一展妙音,奇文共赏,大家静候卢大人品评结果”

    众人轰然叫妙,崔破听得议论才知,五娘原是乐户出身,生就一副好身段、相貌,更难得的是有绝妙歌喉,长成出师以来,不几年已是名满河东,近几年,年龄渐长遂作了教坊头目,负责管理官伎官婢,平日里很少出来,只有豪富之家,才能一睹他的风姿、歌喉,今日有此机缘,众人怎不欢欣。

    谈笑议论之间,只见远处有几位女子或执牙板、或抱琵琶渐渐走进,不一时,近的亭来,先于刘刺史等人行了礼,又团拜了一礼。崔破定睛细看,为首一人年约二十**,一头乌发梳了一个低低的倭堕髻,上插一支金不摇的簪子,额上轻抹额黄,画的一个小山眉,眉心处贴着菱形花子,真是眉目如画。最动人处是那一双秋水双瞳,盈盈泛着水光,间或一轮直让人目眩神迷。身穿一件七破浅黄间裙,因是裙腰系于胸上,愈显得身形婀娜,肩上披着一幅同色的单丝罗银泥领巾,更露出胸上大片赛雪的肌肤,动静之间,丰满的身形呼之欲出,风流无涛,妩媚到了极致。崔破只看的心口发紧。

    行礼毕,五娘浅浅一笑,媚意横生道:“使君大人切不可失言,奴家若是唱的能博众位老爷一赞,还请大人告诉这曲词的作者”原来五娘今日本无意唱词,只是她送众女儿前来助兴时,见到刺史大人手中一纸绝妙好辞,一时见猎心喜,仓促之间,于《请平乐》的曲调略改了改以合韵而歌,并请见此曲词的作者,谁知刘使君卖起了关子,与她相约,若是她能亲自下场,唱的众人喝彩,必为她引荐此人。

    “一言为定,还请五娘一展绝艺”

    五娘不再多话,领众女进了亭子,坐了锦凳,众人也自坐好。只听亭中略调了三两声琵琶,五娘站起身来,执了牙板,轻轻一敲,胡琴、琵琶缓缓奏起,众人一听分明是《清平乐》的曲牌,便有人曲指轻扣桌面应和。

    五娘轻摆柳腰,上前两步,开口便是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其音若脆若糯,听的众人抚掌叫妙。崔破听得一怔,转念一想,必是那卢思兰多事。只觉这五娘唱的美极,不及多想,凝神细听。

    那五娘缓缓唱来,音质脆爽、淳厚,恰如声音中含有万千柔丝,只朝人耳中而来,复又顺势而下,将那柔丝紧紧的裹住了众人的心、肝、脾、胃,每唱得一句,这丝就更多出几千几万条。每一道丝线便似一道柔情随着众人心扉的跳动,越裹越紧。使人自耳以至心肝脾胃感觉又是甜,又是麻,又是淡淡的涩、微微的苦,真是百味杂陈,莫可名状。待唱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时,那万道柔丝忽然化作一只伶俐的小锤,随着每一个字的轻吐,击打在心中那一块最柔软的地方,等到“此事古难全”一出,只听“咔”的一声,瞬息之间,心已碎成一瓣一瓣的碎片。此时又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悠游而出,那锤又化做柔丝,将一瓣一瓣的碎片轻轻的缚了,缓缓的收了,柔柔的捏合,待得五娘于此二句三咏过后,一颗心竟又还原如初,随着牙板一击,全曲作结。

    众人一时间都沉迷于这绝妙的意境之中,回不过神来,场中一片静默。五娘眼中早已是珠泪莹莹,泫然欲泣,一声牙板,唤不醒众人,反惊落眼眶中的泪珠缓缓而下,园中的鸟儿也似自惭歌喉,不敢放声歌唱。偌大的燕园只剩微风、落花的轻吟,许多人持节而击的手还伸在那里,却是早已敲不下去,又或者是忘了敲?

    请关注外篇《水叶子的可笑》

第十一章 文会〈四〉

    良久之后,忽听得一句:“果然天籁之音,堪称词、曲、人三绝”方才醒过神来。只见小径上正站着一个团花儒衫的中年,手持一份柬文,身后跟着一位怀抱琵琶的少女,衣着合度,我见犹怜。

    刘使君一见此人,忙起身迎上前去道:“年兄,且请宽坐,众学子可是正翘首以待你的品评结果呀!”原来是少府监卢大人到了,他虽是园中官职最高,却全不倨傲,与众人好一阵寒暄,使人如沐春风,崔破心下叹服:“京官风范,果然不凡”好一阵后,才又重新坐定。

    卢少府轻拈微须:“几年不曾归家,没想到我定州竟是人才辈出,今日结果,我且卖个关子,就请五娘的爱女为大家宣布吧!我等也好共赏弱衣姑娘的琵琶之艺。

    怀抱琵琶的弱衣原也是官宦人家子弟,只是自小因了吐蕃之乱,其父从逆获罪,被定了官婢,五娘见她资质绝佳又可怜她身世,带在身边细心调教直到今日才初次亮相,看到这许多人目光灼灼的看着自己,不免愈发的羞涩,红着脸庞,行了一礼,也不多言自上了亭中站定,轻拢慢捻,琵琶独奏声中,曼声唱到:“北埠小亭台……”声音虽嫌稚嫩,难得琵琶精妙,将那春时美景,主人心中的闲适,无计留春住的哀怨表现的淋漓尽致,引得众人交口称赞。

    弱衣刚一开口,众人便已知结果,虽心中不甘,但对于崔破的那一份情思又不得不服。

    此时只见五娘自座中开口道:“奴家本在教坊,每每于新词新曲多有留意心。此二首词格律虽是怪异,确是绝妙好辞,为何却无半丝风闻?尤其这一首“明月几时有”只堪比当年滴仙诗思,莫不是卢大人自京中带来的十才子新作?”

    “你说的可是卢纶等人吗?文采他们是有的,只是这情思吗?哼…哼…”卢少府说道此处,满脸轻蔑之色,众人也是一片默然

    原来当时诗坛以卢纶等十人为首,也就是后世称为“大历十才子”的,但是这些人依附权贵,以诗娱人,故为卢少府等儒生所轻。

    “哈哈!五娘且请宽坐,待得下面文会完后,我自会为五娘解惑”却是刘刺史久在官场,自然深知因言贾祸的道理,见此话题甚有不便处,忙用话岔开了,只是在心中暗道:“看来今日的文会全是为那崔姓少年所设,恐怕到时谁也不会相信他一个少年会有如此文采”

    果不其然,在随后的以化为题的斗诗中,崔破以《菊花》诗:“秋丛环舍似田家,遍扰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遍更无花”应卷。

    斗诗结果的宣布亦是雅事,效那“旗亭画壁”之法,并不念名,由众歌女将初选的诗作一一唱出,由众人共评,结果崔破所作被公推第一。待得刘刺史念出崔破的名字,他人见又是那“人在天涯”的少年,也只能感叹连连,虽欲嫉妒,但差距实在太大,反而难兴此念,只是唤来童子,换茶取酒,痛饮三杯了事。

    这边竹林之中的小姐们见诗会已近尾声也就走了出来,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