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游大唐之贞元记事-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康坊,京中烟花聚集之所在也,比邻东西两市的此坊是万年县为长安教坊及私伎划定的专营地界,是以终日里走马章台地王孙公子、腰缠万贯的大商巨贾、酷爱风雅的士子文人们于其间可谓是络绎不绝,又因有唐一代并不限定官员往来这等青楼妓馆所在,是以更有许多京中官吏亦是悠游其间,总之。若论长安繁华。此坊实为第一。

    而翰苑领衔建造的“轻歌曼舞楼”便是位于平康坊南侧的宣阳坊中,此地住宅原为京中作坊工匠所有,后悉数为崔破迁至和平坊中。遂将这偌大的地段尽皆空出,成为了建造此楼的上佳地段。

    今夜,缘着轻歌曼舞楼的开业,素来喧闹不堪地平康坊也难得的寂静了许多。当微服而行的李适并韦妃到达这个怪异建筑之前时,天色已是月出西山时候,冷冷的寒辉洒照着轻歌曼舞楼前那络绎不绝的高马轩车,真个是别有一番特异滋味。

    于僻静暗影处停驻马车,自有坐在车前辕上、一身平民服饰打扮的霍仙鸣公公率先跳下,往十六盏艳红宫灯照耀的正门而去。

    在门口迎客的除了翰林承旨大人之外,更有年纪老迈。却是诗名满天下的十才子之首钱起,其人成名即早,又是历经四朝,若论人头之熟,翰苑之中实不做第二人之想。由他来做此事,端的是人尽其才了。二人身后,是一排八人地礼部专任摈相,特奉了本部尚书大人之命,前来此间帮手地,也正是有了这些“专业”人士在,虽然来客之中显贵众多,却也个个被安排的妥妥当当,省却了崔破无数麻烦。

    “哎呀!霍公公,您老居然也大驾光临了,尊驾一至,可谓是使此楼增辉良多呀!快请,快内里请!”正与兵部黄郎中等人寒暄的崔破,听到旁侧钱起地这声惊呼,扭头看去时,入目所见便是霍仙鸣那一张团团胖脸,再细一瞅他身上那套服饰,那里还不明白其中缘故,当下与黄郎中等人匆匆拱手为礼后,便疾步走过。

    “钱翁,圣驾到了,切勿声张!”崔破先自低声对钱起耳语,止住了他的叨叨寒暄后,当即靠近霍仙鸣微声道:“霍公公,陛下现在何处?”

    且不言钱起自在一侧愣神,与崔破并肩向车驾行去的霍仙鸣边走,口中犹自道:“还是崔大人有眼力价儿,钱起这老货,人都活的糊涂了,见咱家这般服色,还在那里唠叨个不休,真真是老的昏聩了,还什么大历十才子之首,我呸!”

    恨恨说完这句话,两人已是渐行至马车之前,霍公公先自上前通报并搀扶下两人后,远在十步之外的崔破方才上前致礼,只是还不待他拜伏于地,早见李适将手虚扶道:“免了,免了,这是什么地方,那讲究得这许多礼仪。”

    崔破闻说,遂将拜倒的身子改为躬身一礼,眼角瞥动之间,见到一个全身紧裹的华服丽人,心头一震之后,再无二话,当先领路,几人在十余个身形沉凝禁卫的护持下,循着一道侧门直入一个静谧的小园中。

    此园紧靠轻歌曼舞楼,因与外间隔离,是以颇为寂静清幽,正当崔破低头导引之时,却闻身后李适哈哈一笑道:“你建的这是劳什子轻歌曼舞楼,怎生是个圆的,可真是丑也丑死了!”他这一言之出,引来身侧丽人的“嗤”笑相应。

    闻言,崔破也只能是一个无奈苦笑相应,只因这句话他今晚已实在是听得太多,其时,唐人建宅筑室多循前例,以中正方平为美,讲究的是对称谨严,方正沉稳而有君子气。又几时见过眼前轻歌曼舞楼这般圆不溜丢的所在?

    说来,初建此楼之时,崔破为考虑采光、传声等诸多因素,遂借鉴后世见闻,草草拟就了这一个图样,又思及时光紧迫,此楼竟全是以棒茄钩连木梁而成,便是一应墙体,也是由木雕为骨,锦缎覆面的推拉门组成,竟是不见半点土石烧砖,倒也堪称是一大奇观了,所幸有崔破这工匠头亲自坐镇,一干能工巧匠们又是人人甘于用命,各出所长,才能于如此短暂的时光内将这一前所未闻的轻歌曼舞楼赶工完成。

    “稍后自有精彩。”崔破心下这样嘀咕一句后,口中却只是讪讪一笑,继续领先导引而行,只是他这般尴尬模样,自然也惹得李适笑声愈烈。

    一行人上得一个雅致的竹制小楼,崔破重新行参拜之礼后,便忙不迭地吩咐几个安置于此地侍侯的家人拂几上茶,堪堪待一盏茶尽,翰林承旨大人向身旁童子丢了一个眼色后,便见那涤诗悄然退出,片刻之后,便听到前方楼中传来连串“掌灯”的呼喊声声。

    蓦的,似乎只在一瞬之间,适才还是平平无奇的轻歌曼舞楼内,一百二十盏巨型宫灯应声同步燃起,这些宫灯外皮或裹红、或裹绿、其它更有黄、橙、蓝、紫诸色,在将整个楼中照耀的纤毫毕现的同时,诸色杂糅的七彩流光更相互辉映出一个迷离的梦中世界。

    因无外墙阻隔,这纷乱的光辉透过推拉门上那薄薄的纱绢映射而出,不仅使绢布上株株梅兰竹菊、款款雍容仕女们如同活了过来一般,更因着这再经一重阻隔而愈发朦胧的灯辉洒落,直使楼前那一泓通济渠水似活了过来一般,水波滟滟、光蛇滚动。

    楼侧四周,更有十六根朝天长竿,分四方挑着四对由素底绯字书就的旗招,上面赫然书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曲情倾十四州。”这极尽豪情曼妙的诗词。

    这词、这灯、这楼、这水,似乎于弹指之间,由诸天神佛处借力,便为天下城池冠冕之所在的帝京长安镶嵌上了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

    纵然富有四海八荒,在陡然见到眼前这离奇的迷幻美景时,李适并韦妃也忍不住如其他人一般愕然惊叹,与那些纷纷自楼内走出赏玩如斯美景的来客们不同,大唐天子在细细凝视许久之后,方才慨然一声长叹道:“好一个别样机巧,崔卿家果然生得好一副玲珑心思!满堂花醉三千客,一曲情倾十四州,状元郎好大的口气!”

第九十一章

    “翰林苑号称天下人才荃萃之所,做事那能太过于稀松平常!倘若有人指摘臣等拙笨也便罢了,若是再捎带上朝廷识人不明的话语,那翰苑中人可真个是万死莫辞了!”见李适心情大佳,崔破遂也少了几分顾忌的凑趣调笑说道。

    “可惜了崔中书不在此楼,否则朕看你还敢如此惫赖!”闻听此言,李适一个哑然失笑后,手指点向崔破言道,随即,小楼内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附和窃笑之声。

    又停得半盏茶的功夫,见外面惊叹不已的众人渐渐散去之后,崔破方才亲身导引着天子等人起身过园,后又循着轻歌曼舞楼中一个内置小阶梯缓缓拾阶而上。

    上得二楼,天子一行直入的便是一个三面封闭的隔间,此阁空间阔大,只在前方向着演奏曲舞的高台处留下一片大大的空间,李适携着韦妃上前,拉开作遮蔽之用的纱幔,整个楼内风光已是尽显无余。

    只见这轻歌曼舞楼酷似一个鸟巢模样,以楼中空地上锦毡铺就的高台为中心,四面环形相围,自己这一方视野最为开阔处皆是被分隔为封闭的阁紫,而其它地方,则是以鲜花分隔为或单或双的雅座,此时,堂中已然坐满了各色珠光宝气的达官贵人们,端的是热闹不凡。

    “此一排四间阁子,乃是专为宫中所备,有别道相通,比之其余诸座皆高了三尺余,于此阁欣赏歌舞,断无被楼中人发现之虞,陛下且请宽心才是。”见李适眉角处微微一皱,心思灵动的崔破早上前分说解释道。

    天子常处禁中,一旦出宫便是声威显赫,于这无上尊荣的同时,也自有一份身为天下共主应有的寂寞,此时听闻有这样一个即能与民同乐、又能不暴露行迹的所在。那里还不喜上眉梢,当即出声赞许道:“崔卿有心了!”

    于精工雕琢的锦榻上坐定,崔破与霍仙鸣为二人奉上三勒浆及杂以牡丹花瓣的精煎的花茶后,李适并韦妃边闲话细语,边静侯着正式开唱之时。

    茶只半盏,酒过两巡只听三声云板轻击,已有两人缓缓走上那楼中高台,这两人之中。当先者约近三旬年纪,虬须长身,端的是一威猛大汉。而此人之后地那个胡人,却是深鼻高目、金靴白衫,眉眼顾盼之间,自有一孤尽觑天下豪雄的狂放,观之夺人眼目。在他身后,又有一素衣龟兹少年躬身紧随,怀中赫然捧着一支微泛淡黄光泽的直颈琵琶。

    “陛下,这当先一人姓李名慕年。乃天宝间李龟年之再传弟子。其人擅为豪放飘逸之声。至于这后面胡人,乃是近日赫赫名显于长安的龟兹乐手康昆仑,此人万里远来,被太晟府正称誉为‘长安第一琵琶手’,前些日子曾与本苑供奉曹善才有过斗曲之会,吸引得万人空巷往观,足可谓是盛况空前。”这却是位于阁子中陪侍的崔破,轻声为李适及韦妃解说二人来历。

    “噢!曹善才一家两世供奉翰林,琵琶之精甲于天下,居然还有人敢与他争魁首之位?”闻听崔破绍介后,对曹善才知之甚深的李适一惊说道。

    “能行非常之事者,必定非常之人也!这康昆仑究竟技艺如何,大家一听便知。”旁侧闲坐的韦妃见二人对答。乃轻轻呷了一口茶后,低语插言。

    “爱妃说的是。”李适微微释然一笑,淡淡道。

    只这几句话地功夫,两人并那童子已上的高台,康昆仑安然趺坐后,自去调音弄弦,而李慕年却是昂然立于台中,先将那环目向寂静无声的轻歌曼舞楼中轮扫一匝,见众人都已注目之后。方才微调气息,开腔唱道: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最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四句诗词全无伴奏,但凭李慕年清唱而来,然则于楼中看客们听来,却是字正腔圆,于辽阔的音域之外自有满腔追怀、仰慕之情迎面而来,感人至深。

    “这词可是崔卿家所作?用意倒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