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一直没到过兴国。当他在赣州住了一宿后,第二天上午就踏上了兴国的红土地。
一到兴国,邓小平就对迎候他的兴国县委领导人说:“来兴国是我多年的愿望,可惜过去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今天终于来了。”
休息片刻后,邓小平一行参观了“苏区兴国模范县纪念馆”、“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时,他不要别人讲解,自己静心地默默地看,他是那么专注,那么深情,仔细地观看每一份文物、每一张图片,有时在一位烈士的遗像前驻足5分钟之久。
参观结束后,他对兴国的同志说:“苏区时你们兴国人口是23万,我记得你们县参军、参战的人最多,出了很多将军。当年苏区,你们兴国人在各县都有干部,是不是这样?”兴国的同志都点头称是,十分佩服邓小平的记忆力。
从纪念馆出来,邓小平等又前往“文昌宫”参观。
“文昌宫”是兴国名胜潋江书院内的核心建筑,又是当年毛泽东举办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制定和颁布《兴国土地法》的地方。邓小平仔细地观看了一遍,听了关于毛泽东和陈奇涵谈“四星望月”的故事,看了“文昌宫”前依稀可辨的“扩大红军”、“武装起来”的苏区标语。
午餐时,兴国主人上了“四星望月”等地道的兴国饭菜。邓小平吃过后,深有感触地说:“吃到兴国饭菜,就让我回想起当年兴国人民对红军的深情厚意,他们总是拿最好吃的东西来招待红军指战员,凡是到兴国来的同志都有这个印象。”
第七部分 国难思贤“军师”出山第65节 在江西老区参观(2)
下午,邓小平参观了长冈乡的“毛泽东作兴国调查纪念馆”和“上社消费合作社”旧址。参观中,他指着解说词中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曾珊”说:“这个字是大山的‘山’,不是珊瑚‘珊’。曾山同志很有名气,不要把他的名字搞错了。”随后,邓小平健步登上了长冈水库大坝,参观了长冈水电站,详细询问了水库容量、发电量以及灌溉、防洪、养鱼等情况。
是晚,邓小平在兴国县招待所二号楼休息。
7日早餐后,邓小平对前来送行的县委领导人说:“这次总算了了心愿,了了心愿!我很满意,感谢你们的盛情招待。”
告别后,车驰于都。
于都,邓小平曾到过几次,他的前妻阿金(金维映)在于都当过县委书记,“扩红”时很出名的。在于都逗留的几个小时里,邓小平两次提到阿金,对县委领导人和纪念馆工作人员说:“苏区时,你们的县委书记是女的,你们知道吗?”邓小平确是一个很大度、很豁达的人,他似乎没有一点对金维映在那场错误、残酷的党内斗争中离他而去的抱怨,时光的流逝抹不去他对战友的怀念之情。在于都河畔,邓小平伫立良久。他似乎回想起当年长征时人山人海、击筑送别的悲壮情景,深情地对于都县委的同志说:“我长征离开于都时,专门在于都弹了一床4斤重的棉被。这床棉被,一直伴我走过长征,今天我还在用呢!”
8日,邓小平一行来到会昌。
会昌,是邓小平担任会昌县委书记、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期间工作过的地方。那时,他年仅28岁。故地重游,邓小平似乎特别高兴。
翌日清早,邓小平就来到当年会昌县委旧址。遗憾的是,县委旧址因年久失修,已拆除改建县法院了,只剩下一棵四人合抱、枝繁叶茂的百年古榕树,还傲然挺立在那儿。邓小平看后,激动地说:“这里都变样了呀?这棵大榕树还在!我住在这里时,经常在这棵榕树下看书看报。”
饱经沧桑的老榕树,是历史的见证者。当年,邓小平在会昌出任县委书记和会昌中心县委书记。火红的岁月,辛酸的往事,荣与辱,浮与沉,邓小平都没有提起,将它深深地埋在心底。邓小平,就像那棵朴实无华、傲然挺立的大榕树,默默地、静静地经受着人世间的风风雨雨!
8日下午,邓小平来到他曾去过多次的会昌文武坝。当年毛泽东受“左”倾错误排挤时,也到过文武坝,写下了著名的词章《清平乐·会昌》。邓小平转了一圈后,深有感触地对陪同人员说了一句话:
“毛主席当年也是受排挤的!”
离开会昌后,邓小平于当日抵达瑞金。
瑞金,是中央苏区的首府故都,也是邓小平首次担任县委书记的地方。邓小平一到,瑞金县委领导见面就说:“您是我们瑞金的老县委书记,欢迎您回来!”邓小平听到此话,感动不已,久久地握住县委领导的手不放。
从9日开始,邓小平在瑞金参观了沙洲坝、乌石垅、下肖村等这些当年中央政府、中央军委、中央政治局的办公旧址,感慨万千。
当他询问当年红军总政治部在何处时,连瑞金纪念馆的同志都不甚清楚。邓小平就带着他们,从田埂小道一路寻去,找到了一幢外墙粉白、气势恢宏的“白屋子”,高兴地说:“就在这里!”他迈进屋内大厅,推开第二间房门说:“我就在这里。《红星》报也是在这个房间里编辑的。”并一一告诉大家,当年王稼祥、贺昌、袁国平、杨尚昆等人的办公住址。有人问他当时《红星》报编辑都有多少人时,他把手一挥,说:“少着呢。我手下就一个通讯员,我就是编辑。”后来,瑞金纪念馆经过多方调查证实:红军总政治部果然是1933年5月从前线迁驻这个“白屋子“的。
随后,邓小平又参观了叶坪、云石山以及瑞金的几个县办企业,并与瑞金纪念馆的同志进行了座谈。他说:“瑞金的县办工业还可以,办起了一些厂子,农业还不太行。”“应该说,现在比过去好了很多,解放后大家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和西方国家比起来,我们最少落后四十年,还需要努力啊!”“瑞金对中国革命作过重大贡献,应该有个革命博物馆,从井冈山斗争到遵义会议。整个这段历史都应该宣传。”他兴致勃勃地对大家说:“我今年68岁,还可以干20年!”
果然,20年后,邓小平健步视察了深圳、珠海等地,掀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
邓小平一行于12月11日下午离开红都瑞金,又到了宁都。
在宁都,邓小平先到了黄陂。这是当年中央苏区的腹心地区,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红军总部等首脑机关都设在这里。邓小平在黄陂公社详细询问了当地的人口、耕地面积、农民收入、机械化程度、照明用电等情况。今后回京工作,必须了解下面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从黄陂出来,又到了当年中共江西省委、省苏维埃政府驻地——七里村。当年,邓小平同李富春、曾山、陈毅、蔡畅等,都在这里工作过,也是邓小平“落难”的地方。邓小平目睹省委旧址,深有感触地说:
“李富春是当时的省委书记。我在会昌任中心县委书记后,曾经被任命为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长,还没到职就被免掉了。”
宁都,真是个让人惆怅、伤感的地方!当年,毛泽东与邓小平曾双双“落难宁都”。毛泽东于1932年10月在宁都小源村被剥夺了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邓小平于1933年3月在宁都七里村被撤掉了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
这种无情的巧合和共同的坎坷,恰恰构筑了毛、邓之间数十年挥之不去的回忆与深情!……
邓小平是个深藏不露、执着坚忍的人。他没有沉缅于伤感的回忆,很快收回思绪,启程驰往广昌。
12日下午,邓小平抵达广昌。广昌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当年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曾在这里血战高虎脑。邓小平对广昌的干部说:
“多年来想来看一看。过去保卫广昌,没到过广昌。这次了了这个心愿。”
13日,邓小平离开广昌,到了抚州。在抚州,邓小平参观了纺织厂、制药厂、开关厂等。在开关厂,邓小平对厂领导说:“不要长期搞军品,单一的不好,还要搞民用。”晚宴时,地区领导还上了茅台酒。席间,邓小平还约见了王若飞和张鼎丞在当地工作的亲属。
15日,邓小平夫妇从抚州回到南昌“将军楼”。
邓小平赣南之行,历时10天,到了七个县市,行程两千多华里,看了多年想看而没有机会去的地方,算是“了了心愿”。
邓小平情系江西红土地啊!
江西人民也忘不了邓小平的井冈山、赣南之行!
第七部分 国难思贤“军师”出山第66节 邓小平入京
邓小平从赣南归来不久,就获悉中央要他回北京的喜讯。
1973年1月的一天,江西省委书记黄知真来到“将军楼”看望邓小平,并告诉他中央通知他于近期之内回北京。
这一消息,使邓小平喜出望外!
盼望三年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在电话中告诉江西省委:中央已作出邓小平回京的决定,是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由周总理亲自安排的。江西省委负责把邓小平一家用小车送到鹰潭,再换乘福州至北京的特快列车。要求务必做好保密和安全保卫工作,确保邓小平及其家人的安全。
要回北京了,全家人都格外兴奋。邓小平却遇喜不亢,说:“不忙,过了春节再走。”对于羁居了三年的江西,他还有些眷恋不舍呢!
于是,邓小平一家在“将军楼”小院热热闹闹地度过了1973年的春节。春节过后,邓小平提出,去瓷都景德镇看看。
1973年2月8日即大年初六,在江西省委的安排下,邓小平夫妇等动身前往景德镇。邓小平到了为民、光明等瓷厂和陶瓷馆参观。工人们认出他了,喊着:“邓小平!”并向他热烈地鼓掌致意。11日离开时,邓小平对市里领导说:“景德镇不仅是瓷都,而且世界有名。景德镇的工人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