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柏坡会议后,邓小平、陈毅二人还抽空轻松了一下,爬了泰山,看了孔庙,然后一道返回前线,传达会议精神,研究渡江方略。
渡江的时间,后因北平和谈等情况,有所推迟。4月18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最后作出决定,电告邓小平等:“完全同意总前委的整个部署,即二野、三野各兵团于4月20日开始攻击,22日实行总攻,一气打到底。”同时又指出:“此次我百万大军渡江南进,关系全局胜利极大。希望我二野、三野全军将士,同心同德,在总前委及二野、三野两前委领导下完成伟大任务。”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在以邓小平为首的总前委指挥下,一场气势磅礴、排山倒海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决战开始了!
中突击集团于4月20日夜晚首先起渡。他们冒着敌舰和江防炮火的拦截,迅速占领了部分江心洲,突破了鲁港至铜陵的敌军防线。
当邓小平等积极组织渡江战役时,国共两党还在进行“和谈”。
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的多方努力下,中共代表团与以张治中为首的南京政府代表团,取得共识,形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然而,4月20日,国民党南京政府复电,断然拒绝接受《协定》,“和谈”宣告破裂。
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起草并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联名签发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指令人民解放军二野、三野等部“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下令了!百万雄师立即开始渡江!
21日夜晚,东、西两突击集团发起了强大攻势,冒着敌军的枪林弹雨,乘船直冲对岸。过江后,一面分兵横扫沿江之敌,一面以主力向敌纵深处推进。
至22日,我军东、西、中三大突击集团进至香山、南闸、百丈、彭泽、南陵一线。这时,英国四艘军舰公然炮击我长江北岸的解放军阵地,邓小平当即下令猛烈还击,将英“紫石英”号击伤于镇江水面,其余三舰逃往上海。我军乘胜追击,连克江阴、无锡、常州、芜湖、青阳等城镇,直逼南京。
4月23日,胜利渡江的人民解放军,直捣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巢穴——南京。
这一天,蒋介石的总统府内,文件满地,一片狼藉。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倏然飘下,落入尘埃;代之冉冉上升的,是共产党鲜亮的红旗!
邓小平与陈毅,迈着矫健的步伐,跨入蒋介石居住多年的南京“总统府”,在蒋介石的总统宝座上坐了一下。
陈毅激动地说:“人民终于胜利了!”
邓小平接着说:“这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胜利!”
这天晚上,邓、陈二人就住在“总统府”内。
29日,刘伯承率部抵达南京,与邓、陈会合。
5月1日,总前委在南京召开了隆重的会师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宣读了毛泽东亲自批发的中共中央祝贺南京解放的通电。随即,邓小平说道: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历尽无数艰难曲折,牺牲了成千上万的斗士先烈,光在南京雨花台被杀害的就有十万啊!经过二十二年的奋斗,在毛主席领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取得根本的胜利,真是来之不易!所以要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统一意志,统一步调,才能担负起新形势下的新任务。今后,我们一定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犯了错误对不起先烈,就应该到雨花台上去检讨!
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向纵深挺进。
5月3日,杭州解放。
5月16、17日,武汉三镇解放。
5月22日,南昌解放。
5月27日,上海解放。
解放上海时,主攻上海的三野第九兵团第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回忆说:“经过连日的战斗、追击,同志们没有得到一宿的安眠,战斗下来的部队都悄悄地坐在马路边上休息。在蒙蒙细雨当中,大家和衣熟睡在湿漉漉的洋灰(水泥)地上,不惊扰市民,不跨进民房”……
大上海解放了。从此,这个冒险家的乐园,东方的明珠,亚洲最大的金融中心,终于获得了新生,回到了人民手中!
邓小平、陈毅住进了上海瑞金路的原国民党“励志社”。他们会心地笑了!
邓小平与陈毅进驻上海以后,一个是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一个是新中国的第一任上海市市长。两人亲密无间,合住在一栋小楼里,处理党政要务,忙得不亦乐乎。
第四部分 决战决胜龙吟虎啸第38节 邓小平参加开国大典
南京、上海的解放,标志着在中国统治了22年的国民党蒋家王朝的覆灭!
南京解放时,毛泽东欣喜地看了《南京解放》的号外,立即给刘伯承、邓小平写了贺电,接着挥笔疾书,写下了一首气壮山河、豪情入云的著名诗章《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儒将陈毅亦赋诗一首:
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
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
邓小平到上海后,专程拜访了孙中山的遗孀、共产党挚友宋庆龄女士等,还收敛安放了前妻张锡瑗的遗骨。
没多久,邓小平病倒了。
他太累了。他这个总前委书记、华东局第一书记,实在太忙、太累了!
为此,中央批准他休假一个月。
1949年8月4日,邓小平奉命抵京参加开国大典时,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向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代表作了一个《从渡江到占领上海》的工作报告。
邓小平在报告中,纵谈二野、三野“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南进战况,深得北平各界人士、社会贤达的赞赏。
邓小平说:“这次从上海到北平,应该向各位作一个工作报告。这个报告是要讲我们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从渡江到占领上海以及到上海后的情况和工作。”
随后,他在报告中讲了三层意思:
一是概述了从渡江到占领上海的战况。
邓小平说:渡江作战是从4月20日夜晚发起的。在漫长的一千多里的战线上,所有部队都无例外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我们发起渡江作战后遇到的抵抗可以说很小。国民党军队摆在湖口至上海段的有45万人。45万人不能阻挡人民解放军渡江。我们在任何地方都没有遭遇到大的抵抗。从4月20日夜里开始,24小时内大体上30万人全部过了江,先头船只最快的一刻钟。队伍一过江,敌人就乱了,他们的想法只有一个,就是如何逃出我们的包围。他们一齐向南溃退,我们立即实行宽正面追击。在追击过程中,南京在4月23日占领。到5月初,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追击。从渡江到追击最远的地方,即福建的北部、江西的东北部,前进一千五百里。我军占领了杭州、温州、蒋介石的故乡奉化、宁波。此后,部队就准备进攻上海。上海有20万敌军据守,并且由蒋介石亲自指挥。经过一个星期的战斗,我们在5月27日占领上海。这次作战中央命名为“京沪杭战役”。从渡江到占领上海,总计用了一个月零七天,消灭敌人40余万。我方伤亡25000人,其中在占领上海时伤亡17000人,渡江遭敌机轰炸伤亡8000人。
二是阐明了突破长江天险、完成“京沪杭战役”的原因。
邓小平说:我们为什么能突破长江,迅速完成京沪杭作战任务,并把预计的时间缩短一半呢?原因是,除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毛泽东主席领导正确外,第一,我们军事准备充分,指战员英勇。举一个例子说,我们渡江需要船,而原有的船被国民党全部拉到江南去了。我们采取“掘渠”的办法,使用了2100万个人工,掘渠翻坝,把船从旱路拖出去,在一个半月内完成了这一巨大工程。渡江使用的船有一万只左右,所以我百万大军能够渡过长江。北方人怕水,曹操吃亏就在这个地方。为了在水中不发晕,能应付各种情况,我们在巢湖北部做了多方面的准备,白天夜晚进行演习。第二,群众支援,地下党和游击队之配合。掘渠翻坝有一半是人民的劳作。我们集结在芜湖至安庆的兵力,所需一亿五千万斤粮食,其中80%是沿江人民群众拿出来的。人民群众还无怨言地拆房子给我们当柴烧。其他的战勤工作都很重,如修路、运粮、找船工等。江南地下党、游击队配合了渡江作战。我们曾开过江去一支部队,埋伏了十天,敌人还不知道。第三,敌人的脆弱。这从渡江后的追击上就可以知道。
三是总结了从军事占领到城市接管三个月来工作顺利开展的原因。
邓小平说:所以顺利的原因有四条,第一,中共中央有一套明确的政策。这些政策在先解放地区的执行经验,对解放江南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第二,各界人民支持。如南京的工商界、文化界、科学界,自愿帮助接收上海,参加部队等。第三,大势所趋。谁都看到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再也扶不起来了,即使对国民党曾有幻想的人,都觉得要重新考虑自己的事情了。第四,主观方面的努力工作。我们遵循毛主席“四面八方”的政策,特别是上海情况复杂,但主观上遵循这个方向同各界人士通力合作。
邓小平进京,是平生第一次。他在工作之余,带着家人去了颐和园,在秋水潋滟的昆明湖上畅游了一番。
在北京,邓小平参加了新中国的两大盛事: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