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奇迹的“秘诀”,来自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领导根据地建设的指导原则,来自毛泽东的经济建设思想与政策。
邓小平在《太行区的经济建设》一文中,最后写道:
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战争、生产、教育,是敌后的三大任务。我们一切为着战争的胜利,生产正所以保障战争的胜利,教育则为战争、生产而服务,把三者密切地结合起来,就是不可战胜的力量。所以,信心百倍地加强经济建设的领导,应该是今后始终贯彻的方向。
邓小平在太行山,与在延安的毛泽东是很贴心的;邓小平的经济建设思想,与毛泽东历来的经济建设思想是很贴近的!
第三部分 共赴国难铁马情深第25节 北方局整风
1943年邓小平在北方局整风时就使用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概念1943年是中共中央正式确定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主席的重要年份,也是毛泽东政治生涯极为关键的年份。
中国共产党经过1942年延安整风后,毛泽东在全党的威望空前提高,成为众望所归的领袖。自六届六中全会合,党中央负责人张闻天已主动地把工作逐渐向毛泽东转移,政治局会议的地点也移到杨家岭毛泽东住处,张闻天虽仍主持会议,但一切重大问题实际上都由毛泽东决断。中共中央的工作实际上已在毛泽东主持下进行。
1943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史称“三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从组织上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问题,通过了《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
会议推定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
会议还决定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三人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书记处会议所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权”。
毛泽东同时担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毛泽东还兼任中央党校校长。
从1943年三月政治局会议开始,毛泽东正式出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成为全党全军的最高领袖、统帅。
在此期间,毛泽东所创造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或“毛泽东思想”开始日益成熟、形成。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邓小平是继王稼祥之后较早地使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中共领导人。
1943年7月8日,王稼祥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
4个月后,即1943年11月10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出版的《整风周报》上发表《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一文,明确提出:“把党的事业完全放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之下”,“在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党中央领导之下……是很幸福的”,“现在我们有了这样好的党中央,有了这样英明的领袖毛泽东同志,这对于我们党是太重要了”。
“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英明的领袖毛泽东”——这就是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邓小平的理念,这就是1943年我党整风时期邓小平的判断!
这样早的理念,这样科学的判断,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少见的。
从1942年2月开始的以延安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整风运动,是中共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晋冀鲁豫边区和八路军一二九师的整风运动,是从1942年5月开始的,邓小平相继担任中共太行分局总整风委员会主任、一二九师整风委员会主任,主持领导边区和部队的整风运动。但由于边区和部队一直处于对日作战前线,环境艰苦,斗争复杂,所以直到1943年9月以前,主要是普遍进行整风文件的学习,并初步联系实际检查思想、工作和作风。于是,11月10日,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第八期开学时作了整风动员讲话。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撰写的这一重要文献的由来。
在这个讲话中,邓小平就整风的意义、目的、方法和整风的正确态度,进行了全面、扼要的阐述。
邓小平在谈到整风的重要性、必要性的时候,回顾了我们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他说:
现在,我们党有二十二年多的历史了,其间经过了三次大的革命战争,我党始终站在最前线,为着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我党始终引导着中国革命向前发展、向前迈进。但是我们也有好几次挫折和失败的教训,而每次的挫折或失败,都是学风、党风、文风三风不正占统治地位的领导所形成的恶果。例如,第一次大革命是我党积蓄了力量干出的一个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可是被大革命后期不长时间的陈独秀机会主义领导断送了。又如党在克服陈独秀机会主义统治之后所积蓄起来的力量,又在李立三同志冒险主义的领导之下,遭受了很大的挫折。苏维埃后期的“左”倾机会主义统治时间更长,给予我党的损害也更大,苏区红军和白区党的基础,都在这种三风不正占统治地位的领导之下,大部弄垮了。
紧接着,邓小平指出:这些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当着党的领导正确的时候,我们党的工作和革命运动一定是发展的;当着三风不正占了党的统治地位的时候,就会把我们长期艰苦创造起来的基础弄垮,就会使革命遭到挫折和失败。这是一方面的经验。
随后,邓小平又谈到另一方面的经验。
他说:
我党自从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之后,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之下,彻底克服了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一扫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气氛,把党的事业完全放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着重号为引者所加)的指导之下,直到现在已经九年的时间,不但没有犯过错误,而且一直是胜利地发展着。这种事实我们大家都知道得很清楚。的确,在以毛泽东思想(同上)为指导的党中央的领导之下,我们回忆起过去机会主义领导下的惨痛教训,每个同志都会感到这九年是很幸福的,同时也会更加感到三风不正对我们的毒害了。凡是研究了一下党史的人,一定会深感整风的重要的。
现在我们有了这样好的党中央,有了这样英明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同上),这对于我们党是太重要了。
这段重要讲话的精彩之处和神来之笔,是邓小平明确地使用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明确地称颂了毛泽东同志为“英明的领袖”。
应该说,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是发自内心的,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邓小平的这一科学判断,是有亲身体验的,是有实践基础的。
第三部分 共赴国难铁马情深第26节 毛泽东亲自致电邓小平
邓小平在太行山、一二九师工作期间的出色业绩和才华,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和信赖。
从1940年到1943年,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没有向党中央要一个铜板、一颗子弹的接济,不但扭转了晋冀鲁豫边区的危困局面,发展和巩固了根据地,而且还在物质上支援了周边的根据地,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表彰。
1943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在太行山涉县温村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分局所属太行、太岳、冀鲁豫、冀南,以及所属根据地抗日民主政府的各军政首长参加了会议。邓小平以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的身份主持会议,并在会上作了《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与今后对敌斗争的方针》的报告。
邓小平的这个报告,全面地回顾了五年来同敌人在华北尖锐斗争的发展历程,系统地总结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对敌斗争的重要经验,深刻地揭示了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运动的规律、提出了今后的工作任务。这是一篇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的历史文献。
尤为闪光的是,报告中凸现了邓小平提出的“党是领导一切的核心”、坚持“党的一元化的领导”和“敌我斗争的胜负决定于人民”、“一切为保护人民利益”的重要思想。
邓小平在报告中论述了武装、政权、群众和党四种力量的辩证关系,精辟地指出:
“党是领导一切的核心。在没有党的地方,革命队伍的责任是建立党与发展党。根据地的党的责任是要善于掌握几种力量的联系与配合,根据不同条件去决定自己注意的中心方向。”“没有坚强的党的领导和党的组织基础,没有党的一元化的领导(以上着重号为引者所加),党的领导不贯彻于武装、政权、群众组织等各系统中,党的领导发生错误,都要影响到根据地的建设、巩固与坚持,许多例子证明了这点。”
“武装力量的责任是保卫根据地,保卫革命政权,保卫人民利益,建立党而又服从党的政治领导,建立革命政权而又服从政府的革命法令,参加群众工作,发动群众,而又为群众所帮助、所监督。”“没有坚强的足够的武装力量,或军事路线发生错误,也会使根据地失败,党政工作群众工作垮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退出中央苏区的例子,证明了这点。”
“政权的责任是服从于党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的领导,扶植群众运动和照顾基本群众利益,巩固统一战线,爱护军队和解决军队的供给、补充。”“没有坚强的政权工作,财经建设、除奸司法等工作无成绩,不仅不能建立根据地的秩序,而且要影响到军需民食,这样也会影响到根据地的巩固与坚持,太行区一九三九年的例子,可以证明这点。”
“群众团体的责任是在党的政治领导之下,独立地去进行发动、组织与教育群众的工作,把群众的认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