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军火之王-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基斯坦打击的是印度陆军,特别是靠近边境地区的主力部队!

    显然,这也表现出了巴基斯坦军方的担忧。

    这就是,如果印度陆军立即发动地面进攻,巴基斯坦陆军未必能够守住拉合尔等边境重镇。

    不是说巴基斯坦陆军不能打,而是巴基斯坦陆军的战备水平不够高。

    说白了,在遭到突然袭击之后,巴基斯坦陆军未必能够及时完成调整,也就未必能够守住边境防线。

    如果印度立即发动地面进攻,巴基斯坦很有可能会丢掉拉合尔。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拉合尔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

    虽然巴基斯坦西部的战略公路与铁路已经修通,但是在横贯巴基斯坦的交通干线上,东部的公路与铁路依然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是连接巴基斯坦南北的大动脉,也是巴基斯坦军队必守的战略要点。

    只要拉合尔沦陷,巴基斯坦就将变得极为被动。

    别忘了,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就是败在拉合尔。

    因此,巴基斯坦需要通过空中打击的方式来扼制印度的地面进攻,为拉合尔的守军争取到时间。

    有趣的是,在进行反击之后,巴基斯坦并没有让部署在伊斯兰堡附近的重病集团南下支援拉合尔。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巴基斯坦或许是担心部队在运动中遭到轰炸。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

    虽然在第一轮交手中,巴基斯坦空军表现惊人,一举击落了50多架印度战斗机,自身的损失却微乎其微,但是在总体实力上,巴基斯坦空军依然不如印度空军,而且巴基斯坦空军并没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更何况,印度空军还有数十架f…35ai。

    如果没有战场制空权,就让地面部队大范围转移,后果将难以设想。

    以印度空军的实力,肯定能调集上百架战斗机,对从伊斯兰堡南下,前往拉合尔的巴基斯坦装甲部队发起打击。

    只是,印度空军并没有在天亮前发动第二轮空中打击。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在印度空军的作战计划中,当晚确实还有一次空中打击,重点对付拉合尔附近的巴基斯坦地面部队。

    那么,印度空军为什么没有再接再厉?

    很简单,损失太大了。

    显然,在开战之前,印度空军的高级将领肯定没有想过,会在第一轮攻击中损失50多架作战飞机。

    要知道,这个损失率超过了百分之十。

    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印度空军觉得能够把损失率控制在百分之一左右,最多不会超过百分之二。

    也就是说,印度空军认为最多会损失十架战斗机。

    与惨重的损失相比,印度空军只完成了不到百分之六十的打击任务,而且其中一些是否真的完成,还值得商榷。

    此外,巴基斯坦空军只损失了几架战斗机,完全可以忽略。

    显然,巴基斯坦空军还有足够的战斗力,而印度空军已是强弩之末,继续发动第二轮打击,只会遭受更惨重的损失。

    当然,这也与巴基斯坦的反击有关。

    在第一轮打击结束的时候,印度军方发现,部署在新德里西南的,原本计划充当前锋的地面部队遭受了重创。

    也就是说,地面进攻必须推迟。

    如果地面进攻不得不推迟,就肯定得对空中打击做出调整,也就没有必要按照原计划发动第二次袭击。

    可以说,印度空军并没有在这次突袭中占到便宜。

    在突袭结束的时候,印度空军才发现,有没有突袭都一样,因为接下来仍然得跟巴基斯坦空军争夺制空权。

    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御,都需要制空权。

    接下来,谁能掌握战场的制空权,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并且在不久之后取得重大胜利。

第563章 空战

    天亮之后,战斗继续。

    与王栋等人预测的一样,印军把重点放在了制空权上,巴基斯坦空军也开始为捍卫领空而战。

    吃早饭的时候,王栋才从云龙那里获知,印度议会在昨天晚上召开紧急会议,秘密通过了对巴战争决议,并且授权印度总理采取包括战争在内的必要行动,让巴基斯坦为发生查谟的爆炸付出代价。

    此外,印度没有向巴基斯坦宣战。

    直到7月8日上午,印度当局才对外发布消息,说的是自卫反击,并不是针对巴基斯坦发动战争。

    当然,反击与偷袭,不过是口头上的说法。

    其实,在夜间的战斗中,特别是巴基斯坦进行的第二轮反击,已经打乱了印军的作战部署。

    按照原订计划,印军应该在头一个晚上的突袭之后,立即发动地面进攻。

    可惜,参与地面进攻的作战部队都遭到了精确轰炸,遭受了较大的损失,根本没办法按计划发起进攻。

    当天,印度当局还宣称,有某个大国在幕后支持巴基斯坦,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情报。

    这个大国是谁,自然不用多说。

    印度方面的指责,也并非空穴来风。

    很简单,在第二轮反击中,巴基斯坦的巡航导弹打得非常准,几乎是弹无虚发。

    如果没有强大的情报支持,巴基斯坦能够让那些巡航导弹准确命中目标吗?

    更何况,打击对象是几天前才进入攻击阵地的印军地面部队,巴基斯坦显然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掌握如此多的情报。

    其实,这也证明,这是一次有预谋的战争行动。

    为什么?

    袭击刚刚发生一天,印军能够在一天之内完成作战部署吗?

    显然,以印度军队的状态,别说一天,就算有一周时间,也未必能够完成进攻前的准备工作。

    拿印军的王牌部队来说,至少需要24小时才能完成战斗准备。

    那还只是本土防御。

    如果是进攻性质的作战行动,印军王牌部队至少需要72小时的准备时间,普通部队需要一周到10天的准备时间。

    没有提前做准备,印军怎么可能计划在事发后不到两天就发起进攻?

    那么,印军为什么要提前做好战争准备?

    难道说,印度当局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

    只是,巴基斯坦的情况也差不多。

    在遭到突然打击之后,巴基斯坦依然能够立即发起反击,即便有华夏提供的情报,前期准备工作也需要大量时间。

    也就是说,巴基斯坦明显在几天之前就收到了情报,让部队做好了准备,比如让导弹部队提前进入了阵地。

    当然,这也可以看成是巴基斯坦军队的正常部署。

    为什么?

    在印军开始为战争做准备的时候,巴基斯坦肯定收到了消息,也就会响应的提高部队的战备水平。

    不管怎么说,印军没能按照计划发动地面进攻。

    在偷袭了巴基斯坦之后,印军不得不重新跟巴基斯坦空军争夺制空权,为地面进攻做准备。

    有那么容易?

    当天上午,双方围绕着拉合尔,进行了交战之后的第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空战。

    巴基斯坦空军分三批出动了近40架jf…20,迎战印度空军的24架su…30mki,以及数量不明的f…35ai。

    第一轮交手,12架jf…20对阵24架su…30mki。

    虽然印军拥有数量上的优势,但是战斗结果却是一面倒,12架jf…20取得了几乎压倒性的胜利。

    2比11的交换比!

    双方都出动了预警机,巴基斯坦是zdk…05,印度是“费尔康”。

    虽然后者是大型预警机,但是在探测距离,以及指挥能力上,反到不如吨位小得多的中型预警机。

    同时指挥24架su…30mki,对“费尔康”来说确实有点吃力。

    为此,印军采取了典型的空战战术,即双机编队,只由长机接受指挥,而僚机协同战机作战。

    这样一来,印军的兵力优势就不存在了。

    为什么?

    su…30mki的数字化程度并不是很高,虽然长机飞行员能够通过编队通信系统,给僚机飞行员下达命令,但是无法直接向僚机发送空情信息,也就无法引导僚机发起攻击,得由僚机自行搜索目标。

    如果需要战斗机自行搜索目标,还需要预警机干嘛?

    再说了,su…30mki的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性能并不好,就算探测距离不算近,跟踪与锁定距离都太短了。

    事实上,在面对jf…20的时候,su…30mki的雷达连远距离探测都做不到。

    为什么?

    jf…20使用了隐身涂料,而且是跟j…20相同的涂料,其rcs值不到1平方米,远低于三代机的正常值。

    这个rcs值,足够让su…30mki的探测距离缩短到200千米以内。

    其实,正是为了保守这个秘密,巴基斯坦空军的jf…20全都部署在西部的空军基地,之前很少在东部地区活动。

    此外,有部分jf…20没有喷涂隐身涂料。

    结果就是,印度空军错误的估计了jf…20的rcs值,并不清楚这种战斗机的隐身性能到底有多好。

    巴基斯坦空军只投入了12架jf…20,也跟zdk…05的指挥能力有关。

    其实,当时还有4架jf…20在空中,只是没有参加战斗,而是在zdk…05附近,担任掩护任务。

    如此一来,zdk…05也就只能指挥12架jf…20作战。

    此外,zdk…05对su…30mki的探测距离,高达600千米。

    也就是说,在su…30mki进入战场之前,zdk…05就发现了,而且立即把相关信息发给了jf…20机群。

    相反,在印度空军这边,“费尔康”并没有及时发现jf…20机群。

    要知道,“费尔康”对rcs值不到1平方米的空中目标,探测距离最多也就只有400千米。

    200千米的差距,足够决定一场空战的胜负了。

    很简单,在“费尔康”发现jf…20的时候,巴基斯坦战斗机已经占据有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