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军火之王-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bae系统公司拒绝为fn公司提供融资,所以fn公司离破产只有一步之遥。

    在瑟琳娜看来,就算还没到庆祝的时候,也应该感到高兴,毕竟王栋最初的目的就是吞并fn公司。

    只是,然后呢?

    王栋没有直接说出来,瑟琳娜也没有问,因为她知道王栋在担心什么。

    跟bae系统公司合作,通过换购协议拿到fn公司的股份,需要面对的只是英国当局的相关部门。

    因为d&f公司在英国注册,加上bae系统公司的影响力,所以问题还不大。

    说白了,为了保住本国头号军火企业,让军火产业做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税收,增强英国的国力,在某些不那么关键的问题上,英国当局睁一眼闭一眼,也纯属正常。

    比如,过去的一个月,mi5与mi6的人就没再来找王栋他们的麻烦。

    拿着bae系统公司转让的股份,去比利时收购fn公司,面对的是比利时、法国与德国当局。

    还会这么容易?

    要知道,德国集团控股公司是德国的金融实业巨头,而giat在法国的地位与bae在英国的地位旗鼓相当。

    更何况,比利时、法国与德国都是欧盟成员国。

    d&f公司呢?

    英国已经脱离了欧盟,在爱丁堡注册的d&f公司与欧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是标准的非欧盟公司。

    显然,这三个欧洲国家肯定会查清楚d&f公司的底细,特别是德国当局。

    王栋没有指望能够瞒过欧洲国家,只是希望能够多隐瞒一段时间,从而能完成对fn公司的并购。

    至于那之后的事情,王栋还没有想过。

    走到这一步,其实已经别无选择,拿下fn公司是唯一的出路。

    来伦敦之前,王栋专门跟瑟琳娜谈过此事。

    虽然已经拿到了沙特特种部队的订单,还获得追加订购,df762系列枪械的总产量肯定会超过五万,甚至能够达到十万,但是d&f公司依然是一家小企业,资本不够雄厚,与政府当局的关系根本无法跟bae系统公司这样的巨头相提并论,没有数十年积累,也成不了军火巨头。

    要说有捷径,那就是吞并一家历史悠久的军火公司。

    fn公司就是最理想的选择。

    其实,这正是在通过bae系统公司买到枪管精锻机之后,王栋依然坚持收购fn公司的关键所在。

    现在的d&f公司还是一只麻雀,但是在拿下fn公司之后就将成为一支雄鹰。

    用王栋的话来说,至少是骑在雄鹰身上的麻雀。

    到时候,那些想要对付d&f公司的家伙,还敢动手吗?

    至少在动手之前会有很多顾虑。

    要知道,fn公司的客户中包括美国等数十个国家,由其生产的枪支与弹药更是销售到上百个国家,连美军的m885弹都是ss109弹的国产版,即购买fn公司专利在美国生产的枪弹。

    别说在欧洲,哪怕放眼全世界,fn公司都赫赫有名。

    以资历来说,fn公司是全球主要枪械企业中最老的一家,与其相当的枪械企业大多已经成为历史。

    至于h&k、巴雷特、格洛克、西格、卡拉什尼科夫等枪械公司,都远远比不上fn。

    以手枪来说,fn公司生产的“勃郎宁大威力手枪”至今还在澳大利亚军队服役,而且是制式手枪。

    拿下fn公司,d&f公司将一举成为枪械领域的巨头企业。

    只不过,难度很大,风险更大。

    在脑海里,王栋做了无数次的推演,即便自己没有犯任何错误,对手漏洞百出,结果也非常糟糕。

    为此,王栋才针对最坏的情况留了一手。

    按照王栋推测,几个月之内,他所担心的事情就会发生。

    到时候,哪怕获得了fn公司的控股权,甚至吞并了fn公司,在英国、甚至在整个西方世界都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别忘了,d&f公司的埋头弹其实来自华夏,而且生产埋头弹的工艺,以及必不可少的二元发射药,乃至关键的底火都掌握在华夏企业手上,因此只要涉及量产,就不可避免的要跟华夏企业合作。

    显然,别说合作,哪怕只是拿到技术授权,也会让d&f公司成为众矢之的。

    那么,还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第290章 最后冲刺

    比利时,列日市,赫斯塔尔区,fn公司总部。

    会议已经持续一整天,虽然已经是深夜,但是没有一名与会者提出休会,因为再过几个小时,fn公司大限就将到来。

    是破产,还是继续经营,就得看这次会议的结果。

    四个大股东里面,有三个没变,在原本属于bae系统公司的位置上,坐的是d&f公司的市场与投资部经理。

    不是瑟琳娜,是高峻。

    上午,在高峻表示无法接受之后,由大股东为fn公司融资的提议被否决,准确的说是直接废除。

    虽然只有15%的股份,但是按照董事会的规章,大股东有一票否决权。

    也就是说,任何涉及公司股份分配的问题,都必须获得所有大股东的支持,而融资必然影响股份分配。

    下午,高峻再次否决了由h&k公司提出来的“信誉担保贷款”融资办法。

    随后,瓦伦区政府的代表否决了由giat集团裁员方案。

    在一个又一个提议相继被否决之后,剩下的路只有一条,即某个或者某些大股东溢价出售持有的股份。

    理论上,这个大股东只能是瓦伦区政府。

    很简单,德国集团控股公司、giat集团与bae系统公司在收购fn公司股份时,跟瓦伦区政府签署了限制协议,即只能把股份出售给瓦伦区政府,不能卖给包括其他大股东在内的第三方。

    当初设定这个限制,就是要保证fn公司是比利时的资产。

    其实,正是受到这个限制,d&f公司现在只是bae系统公司的代言人,并不是fn公司的大股东。

    fn公司的股份依然归bae系统公司所有,bae系统公司只是通过协议,委托d&f公司代其行使股权。

    只有在fn公司的股东结构发生变化,重新修改公司规章之后,bae系统公司才能把股份转让给d&f公司。

    按照这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只有瓦伦区政府有权出售与转让,以及赎回其他大股东的股份。

    当然,赎回价格也有限制,不能不受约束的涨价。

    至于瓦伦区政府出售股份,自然不受限制,由谈判决定。

    唯一的限制就是,如果瓦伦区政府出售股份会产生新的大股东,那就必须获得所有大股东的支持。

    理论上,只有其他大股东有资格从瓦伦区政府购买更多的股份。

    晚上,谈的就是这个问题。

    因为别无选择,所以瓦伦区政府已经表明态度,可以出售持有股份,用溢价部分支付即将到期的贷款。

    当然,还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归结起来,其实只有两个。

    第一,瓦伦区政府打算出售多少股份?

    第二,溢价率是多少?

    严格说来,这是一个问题,也可以说成是硬币的两个面。

    出售股份太少,溢价率肯定会很高,等于让出钱的大股东在没法获得任何实质性好处的情况下来填补fn公司的财务漏洞,也就是为其他大股东服务,因此肯定没有哪个大股东愿做冤大头。

    要把溢价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准,也就是让其他大股东觉得有利可图,瓦伦区政府就必须转让足够多的股份,必然会失去控股权,因为改变了股权结构,所以需要获得所有大股东的支持。

    显然,摆在瓦伦区政府面前的现实极为残酷。

    要么不卖,要么全卖!

    不卖的话,fn公司在几个小时之后就将寿终正寝,虽然所有的大股东都将遭受巨大的损失,但是瓦伦区政府还将失去数千个就业岗位、每年上亿欧元的税收,以及这个上百年的招牌。

    其实,只是第一个损失就足够大了。

    数千个就业岗位后面是数千个家庭,这些家庭总共有数万名比利时公民,而比利时总共才1100万人。

    要是把上下游企业全都算上,那更加不得了。

    卖掉fn公司,至少能够保住这些人的饭碗,还能让上百家有业务往来的上下游企业活下来。

    只是,全卖的话,问题同样复杂。

    首先,哪个大股东有如此雄厚的实力?

    其次,其他大股东会不会同意?

    时间紧迫,因此在瓦伦区政府做出妥协,即表示只要能够让fn公司活下来,就愿意出售手里的所有股份之后,董事会在当晚首先讨论了第二个问题,即首先统一所有大股东的立场。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首先赞成由某个大股东出资收购瓦伦区政府持有的股份。

    其实,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会议开始之后,giat集团代表首先提出,giat集权没有收购fn公司的意愿,如果瓦伦区政府坚持出售持有的全部股份,giat也将同时出售持有的全部股份,而且收购方必须同时收购giat持有的股份。

    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可以说合情合理,在法理上也没有问题。

    很简单,不管是谁出资收购,最终都会导致fn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化,而giat集团有权提出这样的要求。

    当染,如果giat集团的要求被拒绝了,它就会行使否决权。

    到此,高峻代表的bae系统公司,以及由h&k公司业务经理代表的德国集团控股公司成了主角。

    讨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bae系统公司与德国集团控股公司要不要跟进。

    显然,两个大股东都有收购fn公司的意愿。

    经过简短磋商,高峻与h&k公司业务经理统一了立场,即在收购确定下来之后,将以相同的价格收购对方持有的股份,而且两个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