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他也不老,最多才五十岁。
遮阳伞下面,一名六十来岁的上将正在跟一名外籍将领交谈,除了翻译,还有几名警卫人员。
李长江没有走过去,在十多米外就停下了脚步。
那名外籍将领来自俄罗斯,军事访问团的成员,名为来华夏协商今年的联合演习,其实是来充当和事佬。
别忘了,俄罗斯不但与华夏往来密切,与印度也走得很近。
看到李长江,上将很有礼貌的向俄罗斯将军道歉,才走了过来。
“什么事?”
李长江没有多说,取出一份文件递到上将手上。
迅速浏览了一遍,上将皱起了眉头。
“那个人可靠吗?”
“人没问题,跟他爷爷一样,是头犟驴。”
上将微微一愣,朝李长江看了过去。
“直接向我负责的,代号‘龙’与‘凤’的超级特工。”
“你是说……”
“虽然经历了一些事情,对他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我相信,骨子里的东西,绝不会轻易改变。”
上将长出口气,说道:“这么做,对我国有什么好处?”
“经济上的好处,我就不多说了。只有一点,沙特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非同一般,而巴基斯坦跟我国的关系更加没得说。”
“你是说……”
“稍加运作,我有把握让巴基斯坦出头。”
上将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行,你看着办吧。”
“由我们出面?”
“当然,只能由你们出面。”
“明白,我马上安排。”
上将没多废话,李长江也没多罗嗦。
其实,李长江很清楚,上将为什么让军情军负责。
由情报机构出面,哪怕搞砸了,也有转圜的余地,而由政府出面,搞砸了就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了。
几个小时后,李长江给“龙四”安排了任务。
当然,不是什么大麻烦。
几名技术人员而已,由军情局提供新的身份,再去几个国家转上一圈,到英国的时候就不会受到怀疑。
收到“龙四”发来的消息,王栋立即找到瑟琳娜,让瑟琳娜去跟bae系统公司摊牌。
很直接,也很干脆。
d&f公司已经在埋头弹上取得突破性成果,有望在近期进行试生产,而且理论性能超过了textron公司的埋头弹。
更重要的是,d&f公司有信心开发出小口径步枪弹的生产工艺。
既然是摊牌,自然要开出价码。
d&f公司不是找bae系统公司合作,而是转让专利许可证,即用三种埋头弹的生产专利交换fn公司的股份。
理由也很简单,d&f公司将通过收购fn公司,成为一流枪械生产商。
虽然瑟琳娜认为太过直接,等于暴露了自己的根本意图,但是王栋觉得,直接一点反而更好。
关键就是,d&f公司要想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一流军火企业,收购是唯一的办法。
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收购价值,以及在近期存在被收购可能的,只有fn公司。
至于跟bae系统公司摊牌的结果,王栋反到不是很关心。
两天时间,足够让王栋搞清楚“龙四”提醒他关注南亚局势的原因了。
南亚确实不太平,而且这次被印度惹上的不是巴基斯坦,而是华夏。
只是,这与印度采购枪械有什么关系?
难道说,有可能爆发冲突?
如果是,那还真有关系。
很简单,就算爆发冲突,也肯定是小规模冲突,使用的主要武器不是战斗机、火炮与导弹,而是步兵手上的枪械。
要是在冲突中吃了亏,印度陆军肯定会考虑更换制式枪械。
其实,早在数年前,印度陆军就发出了新式枪械的招标书,胃口还很大,要采购五十万支步枪。
原因很简单,在卡吉尔山口,印度步兵被巴基斯坦步兵打得抬不起头来。
因为经常莫名其妙的出现卡壳等鼓掌,印度士兵根本不相信配发的步枪,更别说拿着步枪去战斗。
当时,最有希望赢得印度陆军合同的就是fn公司的scar步枪。
在竞标企业提交的枪械当中,只有fn公司的scar完全达到印度陆军提出的要求,可以说无可挑剔。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闹腾了几年,最终因为价格,以及生产授权等问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完全满足印度陆军的需求。
至于采购新式步枪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显然,如果印度再次发起招标,fn公司肯定会全力以赴,而且很有可能答应跟印度国营兵工厂合资建厂。
关键就是,这是最后的机会。
拿下印度的订单,fn公司就能起死回生。
相反,如果错过印度的订单,fn公司必然破产倒闭。
那么,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228章 技术专家
伦敦,bae系统公司总部。
在秘书把咖啡送来的时候,王栋第三次拿起了放在报架上的《金融时报》,坐在对面的阿齐兹在玩手机。
王栋的公开身份,依然只是d&f军械公司总裁的私人保镖。
只不过,这次带上了阿齐兹,由他充当司机。
走廊对面的总裁办公室里面,d&f公司的技术专家已经做完产品介绍,现在由bae系统公司进行评估。
不是赵禹,是杰克…陈。
赵禹早已名声在外,别说来bae系统公司总部,即便在爱丁堡,他也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
当然,“杰克…陈”只是一个化名。
陈子豪,国内一流的化学家,主要从事猛炸药的研制工作,之前在军情局管理的军械研究中心工作。
与赵禹不同,陈子豪是货真价实的科研人员,很少抛头露面。
在浙江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陈子豪就去了位于西北的军械科研所,过上了深居简出的生活。
从业八年来,他的时间几乎全都用在科研上。
别说是出国,即便是回家探亲,也没有几次。
几个月前,在参与的科研项目通过军方验收之后,陈子豪才离开军械科研所,回到江西老家。
按照安排,在二元猛炸药正式投产之后,他以正高级工程师的身份去“新保”集团担任项目总工程师,名为指导“新保”集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其实是掌握核心技术,避免泄密。
虽然“新保”集团是中央直属国营企业,但是谁能保证十万名员工个个老实可靠?
要知道,二元猛炸药不但可以用来制作枪弹的发射药,还可以用做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
用在格斗导弹上,能大幅度提高导弹的飞行性能。
因为在军械科研所工作了八年,所以陈子豪需要一些时间调整状态,军情局也需要时间为他安排新身份。
只是,回家的几个月,陈子豪一点都不适应。
用赵禹的话来说,在秘密单位工作太久的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即很难融入与适应现实社会。
在“龙四”找到他,说有一个新的秘密任务,他问都没问就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陈子豪在“龙四”的安排下从十多个国家过境,在上周来到爱丁堡,以美籍新加坡人“杰克…陈”的身份加入d&f公司,随后就取代赵禹,成为d&f公司的cto,兼任首席技术专家。
至于赵禹,现在是分管生产的副总裁。
其实,陈子豪只是猛炸药方面的专家,在弹药领域没有多少发言权。
为此,“龙四”还派来了几名弹药方面的技术人员,其中一些已经到达爱丁堡,另外的也将在近期到达。
所幸,陈子豪带来了一些弹药方面的技术资料。
就像赵禹之前所说,在二元发射药研制成功,层叠喷涂装填工艺取得突破之后,华夏的军械企业就着手研制埋头弹,负责小口径弹药的就是“新保”集团,准确说是集团名下的科研所。
因为是全新领域,所以研制进度并不快。
在陈子豪出发前,“新保”集团的科研所只确定了基本方案,正在跟军方协商确定口径标准。
简单的说,还在工程试制阶段。
军方拿出了十多套方案,也就是十多种待选口径,只是小口径步枪弹就有三种,在完成对比测试之后才会做出选择。
为此,“新保”集团自行投资建了一条生产线,专门生产用于对比测试的枪弹。
产量不是很大,而且按测试安排进行生产。
至于测试工作,由军情局组织,安排在西北某秘密基地进行,保密级别非常高,没有走漏半点风声。
陈子豪带来的,就是三种测试枪弹的设计图纸。
分别是6毫米小口径步枪弹、8。5毫米通用枪弹与12毫米机枪弹,全都是采用二元发射药的埋头弹。
赵禹没有直接使用“新保”集团的设计图纸,而是做了一些必要改动。
按照陈子豪所说,局里提供的三份图纸,准确说是三种枪弹,其实是备胎,被军方选种的概率极低。
很简单,这三种枪弹都有缺陷。
拿小口径步枪弹来说,6毫米明显小了一点,即便采用二元发射药,除非在弹头的构型与用材上做文章,不然综合性能最多比现役的5。8毫米步枪弹提高50%,达不到军方提出的性能指标。
在弹头上做文章,代价更大。
要知道,华夏是大国,步枪的装备数量以百万支计算,步枪弹的消耗量更加惊人,因此对价格极为敏感。
用钨合金取代钢,提高弹头的加工精度,都会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
从成本角度考虑,最好就是使用钢芯弹,现有的设备就能加工生产。
此外,另外两种埋头弹也有类似的问题。
赵禹所做的,其实就是参考陈子豪带来的设计图,绘制6。6毫米、8。8毫米与13毫米埋头弹的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