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9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使郑重抱拳,然后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当年川东一战,吴三桂差点就交代在茫茫山林中,他数万儿郎被王彦杀得损失殆尽,差点就没机会翻身。

    幸亏豪格与多尔衮翻脸,他从中渔利,才重新壮大起来。

    如今这事已经过去多年,他的实力也慢慢恢复,但对于川东之战,吴三桂始终耿耿于怀,他很恨王彦。

    至今他的儿子吴应麟,兄弟吴三枚还在王彦手中。

    前些年,明军曾对他进行招降,唆使他攻击豪格,然后明朝愿意封他为凉王,他本来打算虚与蛇委,把他儿子捞出来,不想他那傻儿子却写信骂了他一顿,说要与他一刀两断。

    听说王彦特意找了老师,教授他儿子经传,吴三桂知道必然是王彦做了什么手脚,让他们父子决裂,便更加恨极了王彦。

    信使一走,吴三桂看了看身后列阵的大军,又看见远处的慢慢靠近的红色,当即下令道:“传令大军,迎击上去,击溃明军!”

    他一声令下,阵中军旗舞动,快马四出,在方阵的间隙内,扬起一团团的黄尘。片刻后,六万金军便开始缓慢的向前挺进。

    吴三桂的战术比较简单,接近明军防线后,步军前突,打乱明军阵线,然后骑兵寻机会突入明阵,从而打败明军。

    这与以前骑兵袭扰,然后冲击,步军看戏,正好反了过来。

    恒罗斯城一战,给了吴军很多启示,他们结合与罗刹人交战的经验,重点分析了明军近些年的战阵变化,发现原来复杂的阵形,逐渐简单化。

    明军现在的阵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线铺开的线列横阵,一种是龟缩的方阵。

    这两个阵形互有优点和缺点,步兵对阵时,横阵能发挥出最大的火力优势,所以横阵要胜过方阵,而遇上骑兵,横阵则太过单薄,像根面条一样,所以他又比不上方阵。

    这两种阵形,一克步,一克骑,各有优缺,相互间也能转换,基本已经满足了大军作战的绝大多数的要求。

    吴三桂骑步各一半,等于两张牌都有。

    如果明军主力去攻击金军正面的阵线,用来防守南线的人马不多,或者与他兵力差不多,他都觉得他要占据七成的胜算。

    这时金军正往前推进,很快就拉进了与明军阵线的距离,而奇怪的是,明军阵线居然没有停下布阵,准备防守,而是同样向前挺近。

    这让步军中,一辆被推动的望车上的金将王屏藩,微微皱眉,有些不解。

    如果明军主攻的方向是西面,那南线的明军应该采取防守的态势才对,为什么他们不停下来布置防线,反而继续推进,是怕等会儿败得不够快么?

    王屏藩眉头紧锁,他眯着眼睛向明军阵线看去,随着距离拉近,他的视野逐渐清晰,大片的红色身影出现在他的视野内,只是初步估算,当不下十万人。

    “王爷,明贼数目众多,不下十万,兵力远超我们估算!”望杆车上,王屏藩忽然急声喊道。

    在平原上作战,视野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就只能看清最前排的敌人,敌军阵线有多厚,有多少人,受到视线阻挡,站在平地上很难看清楚,所以军中有士卒推着望的望车,随着大军一起行动。

    吴三桂闻声,脸色不禁一变,他骑在马上,也只能勉强看见明军最前排的一条红线,看不清明军的后面。

    “十万?”吴三桂不禁一挥手,身后大纛旗一停,前进的金军方阵陡然刹车,阵形出现一丝慌乱。

    大军一停,吴三桂立即在马镫上站起,战马被压得晃动了两下,但是他的视线依然被明军前排的士卒和旌旗遮挡住了视野,无法看清整个战场。

    眼下金军的目标可以说相当的明确,就是想利用王彦急于解救临潼,引明军攻击正面,然后吴三桂在与孟乔芳两面夹击,明军侧翼兵力不足,失败的可不能性非常大。

    金军制定的计划,是基于明军攻击正面,南北两翼的兵力相对较少,这样夹击的效果才能显现出来,现在南线突然冒出十余万明军,那还怎么搞?

    吴三桂在马上站起身子,看的还不真切,于是索性翻身下马,身后的护卫纷纷退开,军士都垂头致意,不敢直视,给他让出一条通道。

    吴三桂急步走到望杆车下,这时望斗已经被放下,吴三桂二话不说,便直接上了望斗,然后被士卒拉动绳索,吊上杆顶。

    他急忙向北看去,发现明军铺天盖地时,脸色立时有些不淡定了,咋呼一声,“这么多?”

    方才王屏藩又重新估算了一便,“末将刚刚数了一下营旗,十万算少,应该在十二万左右。”

    吴三桂没有说话,手撑在望斗边缘继续向北看去。参战的明军总计二十多万人左右,南线出现十二万人,兵马接近明军总兵力的一半,那明军主攻的方向,铁定就不是西面。

    “娘个劈,上当了!”吴三桂一拳砸在望斗上,恼怒道:“王贼狡诈,主攻必是南面。”

    眼前铺天盖地的人马,不会骗人,明军重兵集结于南线,肯定是想侧翼迂回。吴三桂一阵懊悔,要是早知道,他就该在骊山一线构筑工事,可现在想要退回去,已然不太可能了。

    (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

第1381章准备对决

    微风拂过,吴三桂忽然觉得有些微凉,心中情不自禁的一凛,感到事态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围。

    严格来说,金国的战略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一旦明军没有向金军期盼的方向行动,那金军的战略就出了问题。

    豪格这个布置,其实就像他的性格一样,正面照顾,南北两线也照顾,结果就是金军在三个方向上的势力,其实是处于均衡的状态,局部的优势并不明显。

    当然这主要也与金国内部军阀林立,互不统属有关。

    明军现在的策略,明显就是牺牲其他两个方向,而将重兵集结于南线,以求在局部形成巨大的优势,从而撬动整个战场。

    此时明军的前锋已经近前,双方的距离拉进到两里,再近一点,六斤炮就能打到了。

    吴三桂原本以为,他这次的任务相对比较轻松,毕竟不是面对明军的主力,就算打不赢,他要跑也来得及,但现在的情况,他被明军主力缠住,要是打不赢,那他的损失就大了。

    一时间,吴三桂的额头冒汗,不过一开始就跑,显然不可能。如果南线溃败,明军从他这里绕到豪格的后面,那金军的工事就白修了。

    他若是挡不住,明军一旦从南线迂回,金军便是全阵崩溃的下场,而等临潼的马军被放出来,明军必然狂追百里,金军将彻底完蛋。

    现在吴三桂只能担起责任,全力以赴去抵挡明军,希望北线的孟乔芳能有所建树,能够击破明军北线,这样金国依然有很大的胜算。

    一旁的王屏藩见吴三桂脸色阴晴不定,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慌,小声道:“王爷,离着么近,如果一退,大军必然惊慌,再想立住阵脚就难了。”

    吴三桂的神色不断变换着,他是个利己主义者,现在问题的关键是,他舍不舍得为大金投入全部的实力,同明军一战,为孟乔芳突破北线,为豪格从新调兵争取时间。

    他一旦投入所有兵马,即便挡住了明军南线的猛攻,怕是后面也会损失惨重。

    一场天人交战,吴三桂沉默了一下,最终点头,冷哼一声道:“王贼真是欺我,居然选择南线作为主攻,他以为本王是软柿子,随着他怎么捏么?”

    说完吴三桂不在观看,他最终没有像之前数次一样选择保存实力,而是决定一战。

    此时几名战将已经在望杆车下焦急的等候,吴三桂一下来,吴之茂、何承志、满云龙等将便围了上来,“王爷,什么情况?”

    吴三桂笑了笑,“王贼看得起本王,来了十二万人,咱们才是明贼主攻的方向。”

    众人闻语,纷纷一惊,漏出慌色,不过却也没人说要跑。吴军已经舍了汉中,还能往哪儿跑?几员吴将一阵议论,最后陈君极开口道:“王爷打算怎能办?”

    “咱们从辽东一路来到这里,老家是回不去了,但新家咱们得守住了。”吴三桂扫视了几员部将一眼,沉声道,“本王相信大家,谁也不想一直漂下去吧!”

    这件事说起来有点感伤,大多数人都是向往安定的,没几个人想要一世漂泊。他们这些辽人,身处于这个时代,自从入关后,其实就跟个流浪汉一样,他们为清做战,为金做战,也是想要得到一个安身立命,繁衍生息的地方。

    这几年他们在汉中可以说过得最安宁,一众人听了吴三桂的话,不禁相互看了一眼,然后齐齐抱拳,“我等都听王爷的。”

    “那好,王贼小觑本王,今日本王就给王贼一点颜色看看!”说着吴三桂从新回到阵前,然后用马鞭指着远处的明阵,“这一战,众将士也不用惊慌,明贼在南线来了十二万,那在西面和北线的兵力,便不会太多,所以只要咱们顶住,永平王能突破北线,局势依然是两面夹击。”

    陈君极、吴之茂等人点了点头,明金两军的兵力差距并不算大,明军在南线投入的兵力多,在其他方向的兵力便少,金军并不是没有机会,只是吴军要为这场战事,做出极大的牺牲罢了。

    大金国能有今日,并不容易,吴军在大金的羽翼下,日子还算好过,关键现在也找不到下家,他们也就只能为大金出把力了。

    吴三桂见众将的神情不在那么凝重,转而坚毅起来,随即说道:“对面的明军有十二万左右,但是明军就那么两把刷子。我们的战法不变,步军先上,引明军列横阵对战。等对射中,明军阵线散乱后,马军只扑明军中军,只要杀了对方主将,我们在南线还有反转的机会。”

    “眼下,也只能如此,我等听王爷吩咐!”陈君极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