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8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万匹。

    清的财政并不乐观,多尔衮要求银子和马匹,每年给一点,分数年付清,豪格也乐于接受。

    他主要的目标是河套,那里牧草肥美,也能种地,面积广大,是块非常好的地方。银子和马匹是他打的掩护,没想到多尔衮也答应了。

    虽然没有一次付清,但是每年给一点,到是让豪格有一种多尔衮向他称臣纳贡,岁岁来朝的感觉。

    得到确切答复之后,豪格一面让济尔哈朗之子,简纯郡王济度前往河套接收牧场,以防多尔衮今后反悔,一面让汉将王永强,领兵夺取蒲津关。

    值得一说的是,满清一边,在代善死后不久,金国的满人亲王济尔哈朗因为政治斗争失败,被孟乔芳、韩朝宣等汉族官绅赶出朝堂,废除亲王爵位,罢除一切职务之后,也在今岁年初郁郁而终了。

    王永强是陕西吴堡人,是金国的延安总兵,负责金国长城一线的防御。

    历史上他在陕北响应姜襄反清,最后为吴三桂击败,然而就像原本该在晋南反清的韩朝宣、虞胤等人加入了金国一样,王永强也并没有参与姜襄的反清起事,反而成为了姜襄的对手。

    这主要是因为,金国汉化之后,没有像满清境内那么深的民族矛盾。

    王永强在延安府有土地上万亩,部曲三千,佃户上万人,已然跻身统治阶层,所以他暂时没有反金的动机。

    在得到豪格的命令之后,王永强便汇合另一个陕北豪强高有才的两千部曲,再加上其他几路兵马,还有索尼一千满兵,共计万人,准备随时向山西进兵。

    蒲津关是连接山西和关中的战略要道,尤其是横在黄河上的蒲津桥,是山西和关中的重要通道,拿下蒲津桥,金军就能源源不断的开进山西。

    历史上的蒲津桥,在宋之后,就因为河水泛滥,沉入了水中。

    现在的蒲津桥,不是唐代的铁索浮桥,而是范永斗等人为了方便物资运送,搭建的一座浮桥。

    虽然这座桥不如唐宋时的铁锁乔,可这座桥的位置依然是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山西义军主要在东面、南面、北面与清军作战,便导致了靠近金国的晋西之地的防守比较空虚。

    姜襄反清之后,对于金国其实也存在警惕,可是随着同清军的战事逐渐激烈,特别是孔有德、瓦克达六万精兵围攻潞安,高鼎不断求援,使得姜襄不得不将原本用来防御金国的万链部、白璋部等义军,先后派往潞安抵御清军。

    一万金军以王永强为主将,高有才为副将,索尼为监军,在蒲津关西面的黄河边上,已经猫了一段时间。

    这时士卒们正在林中休息,王永强则找来主要的将校,一起商议攻打蒲津关的策略。

    王永强拿着树枝,在雪地上边话边说,“从情报来看,蒲津桥只有一千贼军,防御松弛,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占领,关键是蒲津关,那里有三千贼军镇守,而且关隘险要。我们并没有携带攻关器械,一旦被贼军发现,硬攻肯定是拿不下来,若是消息传到太原,就给了贼军反应的时间,我朝大军想进入山西就困难了。”

    说到这里,王永强停止了动作,抬起头来,看着了重人一眼,沉声道:“为了尽快拿下蒲津关,本将以为只能智取,诸位都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要是被采纳,赐田百亩!”

    关中许多无主之地,都落入了金国的汉族官绅手中,像孟乔芳、韩朝宣都有万倾良田,百亩在南明很值钱,在金国却只能说一般。

    金国缺的是人口,这次孟乔芳、韩朝宣支持援救清国,主要是想要趁机掠夺山西的人口,他们需要大量的佃户,还有雇工。

    几人听了王永强的话,沉思不语,到不是他们看不上奖赏,而是想打蒲津关,就得先过蒲津桥,这很难不被发现。

    “贼军战力不高,但躲在关隘之中,硬功不易,但要是正面交锋,打下蒲津关不难!”监军索尼开口说道。

    前不久,孟乔芳等人寻了个油头,高他贪污索贿,抢夺民才,将索尼也给挤出了朝廷,担任陕西布政史。

    布政史一省长官,要说是个实权的位子,但是在金国却不同,因为版图就那么大,陕西又是金国的精华,所以陕西的事务,基本都是金国朝廷直接处理,根本没他什么事儿。

    叛军的战力,自然无法和金军相比,可关键他们占据险要,这便难以对付了。

    高有才听了索尼的话,眼前却忽然一亮,“将军,卑职觉得藩台说的不错,叛军在关中,我们难以击败他们,那何不将他们引出来?”

    “哦?”王永强来了兴趣,“你有什么想法快说出来!”

    高有才闻语,折断了一截枯枝,在雪地比划道:“将军,黄河两边都以经结冰,只有中间还有五六丈的距离没有冰冻。这点距离,用羊皮筏子,完全可以渡过去。”

    “将军可先派遣三千人渡过河去,埋伏在蒲津关外,然后派一小股人马扮作商队,袭取蒲津桥,就算被发现也没关系,目的就是要让蒲津关的贼将知道,引起他们的注意。“

    “贼将见有人袭击蒲津关,且人马又不多,必然引着关隘里的贼军出来救援,这时埋伏在外的三千兵马,等他们出关之后,就可以趁着关隘空虚,一举夺关。”

    听到这里,王永强已经点了点头,笑道:“关隘一失,贼军必定不战而降!”

第1168章挖墙脚

    蒲津关是秦晋之间有名的雄关,修建得异常的坚固,城高门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想要硬夺,难度不亚于攻打函谷虎牢那样的雄关。

    山西与陕西之间的渡口不只一处,可要论方便,还是要走蒲津关。

    姜襄也知道蒲津关的重要性,他虽然将防备金国的人马,抽走了大半,但是在蒲津关却放了三千人马守卫。

    蒲津关前就是黄河,金军就算进攻,也施展不开,一次最多投入万把人,所以三千人马凭关而守,足以为姜襄争取反应的时间。

    贺国柱是万链手下的部将,在万链率领主力去援救潞安之后,他奉命镇守蒲津关。

    他原来是明军的百户,后来落草为寇,领着千余人啸聚山林,这次趁着起事,便借机洗白身份。

    因为干过山贼,他的人马在晋西南诸部义军中,算是比较能战的,所以才被委以守关重任。

    只是从八月底,山西反正以来,他守关已经快接近三个月,西岸的金军一直没有动静,所以从贺国柱到下面的士卒都有些松懈了。

    这日,贺国柱正在关隘内喝酒,城上却忽然想起警钟,他急忙穿衣着甲,来到城上,便听一名百户急声禀报道:“将军,蒲津桥受到了袭击!”

    贺国柱忙疾步走到关墙边,远眺西面,只见蒲津桥的方向,两道浓烟冲天而起。

    “两道狼烟,有两千人攻桥!”贺国柱脸色一寒,难道是金国出手呢?他没有多想,立时转身下城,大声招呼道:“快,点齐人马,随着本将出关,支援蒲津桥!”

    蒲津关在蒲津桥的后面,蒲津桥未失,所以贺国柱并没担心蒲津关的安全,而是准备带兵,将想要渡河的敌人,挡在黄河西岸。

    不一会儿,蒲津关的关门打开,贺国柱领着两千多人,迅速从关门涌出,向蒲津桥奔去。

    就在关外数百步的一片树林内,三千金军已经蓄势待发,高有才按着刀柄,目不转睛的盯着从关内出来的人马,等他们走远之后,又等了大概半个时辰,估计他们已经到了蒲津桥,才忽然拔刀,急声吼道:“杀!夺取蒲津关!”

    三千穿着白色斗篷,隐藏在雪林中的金军,顿时一个个跃起身子,扛着梯子拿着竹竿,向关下冲去。

    关上警钟立时再次响起,不过此时他们兵力空虚,关城上一阵慌乱,半响才弯弓向关下射箭。

    关下奔跑的金军立时被城上箭矢射死数十人,而就在这时,在守军惊愕的目光中,近百余汉子忽然被撑杆举上城头。

    他们脚蹬着城墙,快速向上,在守军愣神之际,一个个直接从城头跃下,挥刀将墙边的弓箭手砍倒。

    金军悄悄渡过黄河,并未携带笨重的攻城器具,急切间只好以攻城梯和撑杆攻城,所谓撑杆,乃是一根长约数丈的长杆,一人握住杆头,数人握杆尾,待到城下便挺杆上举,那握住杆头之人即可足蹬城墙,由众人一举而上。

    不过这种方法,有许多限制,后续乏力,只能用于少数人突袭。

    守军还没反应过来,近百名满兵精锐,已经被托举上城,而这时其他金军已经通过壕桥,将梯子搭上城头,咬住战刀迅速攀爬,城上的守军本来就不正规,又碰上了精锐的清军突袭,立刻就土崩瓦解,仓皇逃下关去,

    不一会儿,蒲津关的城门就被金军打开,大家涌入关隘,蒲津关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已经陷落。

    黄河边上,蒲津桥,王永强正指挥人马与守桥的义军厮杀。

    义军长矛大盾堵在桥上,两边弓箭、鸟铳乱射桥上的金军,不断有人被射落,栽倒在冰面上。

    说实话,防守蒲津桥,比防守蒲津关还要容易一些,这也是贺国柱领兵来援的原因之一。

    双方在桥上箭矢乱射,正厮杀之间,王永强见守军背后有两千余人狂奔而来,他脸上立时一笑,大声吼道:“撤!”

    贺国柱领着两千多人赶到蒲津桥,他人马还没加入战场,攻桥的金军就主动退却,让他摸不着头脑。

    “怎么回事?”贺国柱骑在马上喝问一声。

    一名脸上带着汗水的义军千户,忙上前帮他拉住缰绳,然后说道:“将军,卑职也不清楚,对岸的金军忽然进攻,卑职便放狼烟示警了。”

    贺国柱微微皱眉,就在这时,大军后面一名骑兵,疾驰过来,隔老远就大声喊道:“将军,不好了,蒲津关被偷袭了!”

    声音传开,义军一阵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