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5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近街边的窗户,被木棍撑开,王彦与几人站在窗边,注视着远处宗室们聚集静坐之处。

    “殿下,宗室凭借身份,断定朝廷不敢动武,所以聚众闹事,想要引起朝野愤慨,逼迫朝廷退让,实在可恶啊!”

    数千宗室,静坐逼迫,将给朝廷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使得不知情的人,误以为王彦对宗室不公,误会他要对朱家动手,以为他要谋反,从而给他带来十分不利的政治影响。

    王彦到是有些小看了这群宗室,但他们以为这样就能胁迫朝廷,胁迫他,那就太天真了。

    “有些事情,时间一久,他们便觉得理所当然,认为自身凌驾于天下之上,是合情合理。孤实行改革,救天下,也是救他们,然而他们却不领情,反而与朝廷对着来,不知道历代王朝覆灭,都是因为矛盾累积,而大明朝已经千疮百孔,他们还是不肯放弃一部分利益,来缓解矛盾,真是自取灭亡。”

    长史方逢年听了王彦的话,叹了口气,“殿下说的精辟,宗室享受天下供养二百余年,早已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王彦转过身来,对身后人说道:“此事,给孤提了个醒,我们也当注意,若是有一天朝堂上诸公,也变成这般模样,那大明朝就该完了。”

    当初东林诸公,就是这般摸样,所以崇祯朝完蛋了,王彦这是在给他们打预防针。

    这话一般人不敢说,众人听了,一阵惶恐,忙行礼说道,“我等不敢,定以天下为己任。” 为做官而做官,精致的利己,那是官僚,不解决实际问题,官员还是要应该有政治包复,政治理想,为一地郡守,就该想着经略地方,安定百姓,繁荣商业,使得治下之民,安居乐业,处朝堂之上,就该心系天下,始得国家强盛,威服四夷。

    王彦挥挥手,让众人免了礼节,然后沉声说道:“宗室这么做,是想掀起舆论,让天下误会孤有篡逆之心,所以对宗室出手,但孤不能让他们如意,孤要同他们比比看,百姓和士人,信他们,还是信孤和朝廷。”

    王彦顿了下,然后目光投向夏完淳,“夏府台,你让人在太平街,搭建几个戏台,找几个班子,将宗室的丑事,都给孤唱一唱,再让衙役士卒维持好秩序,不要阻拦百姓围观。”

    楚王这是让精锐将宗室围起来,然后组织百姓前来围观,并且让戏班子来做引导说明,将舆论控制在朝廷一方,让宗室出丑。

    夏完淳听了眼睛一亮,很快明白了王彦的意思,他出来行礼道:“下官这就去安排,只是不知道唱什么戏目,要不要下官现编一出戏。”

    王彦知道夏完淳的才学,编个戏很容易,但他却笑着摇了摇头,“现实比戏剧更加荒诞,孤已经让人从刑部和宗人府取来了案卷,现在王府的书吏,已经会同刘大家在王府编写了。”

    编戏骂人,出书损人,这在明朝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东林党当初便最擅长用此手,将马阮名声搞的极臭,但他们多是空穴来风,多有污蔑,但王彦是拿以前宗室欺压百姓,侵夺民间资产,强抢民女等真实的案卷来改编,合理合法,也更能引起民间共鸣。

    同是太平街,鲁王和唐王得到消息,也各自找了一处,注视着西华门外。

第861章准备就绪

    一间临街的房间内,鲁王与张肯堂站着,看着被军队包围的宗室,戏谑道:“这下豫王是给楚党出了个大难题啊!要是处理不慎,至少王彦属下礼部左侍郎顾炎武,还有应天府知府夏完淳都要承担责任,引咎辞职不可避免。”

    “可不是么?这么多宗室集会,够楚党头疼了。”张肯堂感叹一句,然后拱手道:“殿下,那我们怎么办,江北难民安置与宗室迁藩入台,现在是一件事,我们是帮楚王,还是什么都不管!”

    鲁王沉吟一下,他有他的考虑,“现在还不是我们出手的时候,要是楚王没了办法,自然会与孤商谈,到时候,孤准备运作李向中出任礼部左侍郎,你让他做好准备。”

    张肯堂明白鲁王的意思,迁藩入台的计划肯定是要执行的,但是却不准备主动帮助楚党,等楚党出了问题,自然会向浙党妥协,那浙党就能攫取利益。

    “下官知晓了,若是能安排李向中进入礼部,我们在朝堂的话语权,便又会重上一分。”

    鲁王点点头,没有再说话,深邃的目光看向西华门外,他到想看看王彦用什么手段来摆平宗室。

    另一边,唐王与豫王也站在一处临街的房屋内,唐王脸色有些阴沉,而豫王低着头,等着王兄训斥。

    “孤不是交代过你,不要插手此事,你却不听,你以为你做的事,楚王能不知道吗?”唐王背对豫王,脸上流露出愤怒。

    豫王有些不服气,抬起头带着怯意说道,“王兄,我只是暗示了益王他们一句,就算王彦知道,也怪不到王兄头上来,况且我觉得给王彦设置一些麻烦,也有利于王兄,王彦若是处理不好,王兄正好可以借机弄掉几个楚党干员。”

    唐王见他不服,还顶撞,心中更气,转过身来,瞪着他道:“你就是这么冲动,这么自以为事,上次刺杀王彦的事,就弄得孤与苏阁老很被动,若不是王彦不想把事情弄大,你早被消爵贬为庶人。这次你以为搞倒几个楚党官员,孤就能占到便宜吗?负责迁藩事宜的礼部左侍郎顾炎武是楚党大将,户部是楚王的族兄王夫之,现在负责南京稳定的是楚党新锐夏完淳,他们三个人不管谁下台,楚王都会把帐记载你的头上,而就算拉下一两个楚党干员,你以为空下来的位子,能轮到我们吗?楚王就是给浙党,也不会给我们,从始至终,我们再这件事上,就讨不到一点好!”

    豫王听了脸上一阵惨白,他不到二十,热血方刚,又有些自以为事,哪里考虑得那么全面。

    唐王见他半响不吭声,终究有些疼爱他这个弟弟,他重重出了口气,放缓语气道:“事已至此,你记住教训就行了,今后做事,一定三思而后行。其实将宗室挑拨起来,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至少孤能通过楚王的举动,来判断他心中的想法。若是他对宗室动武”

    唐王没有说完,但豫王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若是动武,恐怕平静的南京朝廷,立时就该暗流汹涌了。

    七月时节,虽然临近旁晚,但是天气还是很热,宗室座了许久,一个个都满头大汗,背后也被汗水浸透,十分难受,不少胖一点的宗室,已经有些承受不住。

    他们已经座了将近一个时辰,但是周围的士卒,纹丝不动,朝廷也没有再派官员出来,皇城一直紧闭,这让领头几位宗室有些心虚起来。

    辽王朱术桂年长一些,有些吃不消,他用袖子擦了下额头的汉珠,对益王、襄王说道:“王彦还不过来,太后和皇帝也未出来说话,我们要座到什么时候,再这样下去,我可抗不住了。”

    益王嘴唇有些发干,作为宗藩,他们还真没吃过这样的苦,但现在的情况,他们是骑虎难下,一旦退缩那就只有老实迁台了。

    “想想台湾,那里比南京更热,我们去了,封地要招募刁民开垦,王府要自己建,现在这点苦,算什么?你们谁愿意去台湾!”益王干裂着嘴唇,扭头看了眼有些摇摇欲坠的宗室,然后给身边的人一个定心丸,“你们放心,朝廷不敢让咱们死人,要是热死、饿死一个亲王、郡王,谁能担得起?”

    襄王嗓子里冒烟,“益王说的没错,我不姓王彦敢让我们这么一直坐下去,大家伙再坚持下,这次一定要逼迫王彦让步,废除迁藩令。”

    辽王听他们这么说,便只能咬牙继续坚持,但整个身子却有些晃动,不小的什么时候会扑倒于地。

    众人正说话之间,宗室静坐的西华门前的太平街上,忽然传来一阵喧哗,不少工匠和衙役忽然在街道两旁开始搭设高台,其中两座正好搭在西华门的两侧,使得静坐的宗室也能看见。

    这让宗室们有些摸不到头脑,不晓得的朝廷是要做什么。

    陈邦彦等大臣在西华门下搭了个凉棚,守在现场,以免发生意外,他们正焦急的等着,去给王彦回报的王夫之却忽然回来。

    “王阁部,这是?”陈邦彦见王夫之过来,没有见王彦身影,反而跟来了一群郎中,有些疑惑道。

    王夫之没有急着回答,先让郎中们就在这西华门前,架起了锅,煮起了凉茶等去暑气的中药。

    “殿下吩咐,不能让宗室中暑,所以让我带着南京城中几家药店的郎中过来,等下太医院也会派人过来坐镇。”王夫之笑道,显然心情极好。

    陈邦彦不太明白王彦的意图,“那殿下呢?什么时候过来?”

    “太后召见,殿下入宫去了。”王夫之捋着胡须说道:“这群宗室想逼殿下让步,殿下岂会受他们要挟,怎么可能出面。”

    “那这群宗室怎么办?他们这样座下去,万一死了一两个,我们可不好交代啊!”

    王夫之微微一笑,目光轻蔑的看向宗室一眼,“陈阁部方心,殿下已有应对之策,况且殿下派郎中和太医过来,就是要保证他们想死都死不了。”

    王夫之带着一群郎中过来,不多时就架起炉灶,熬起中药,药香飘来,益王等人会心一笑,脸上露出得意之色,他说的没错,王彦确实怕他们出什么意外,连郎中都派了过来。

    正在这时,一个二百来斤的宗室郡王,实在受不了太阳,一下晕倒过去,远处的士卒见此,立刻上前两人,十分吃力的将那郡王也拖到阴凉处,郎中立时开始灌药。

    远处的唐王,从窗户里看到这一幕,心立时松了下来,眼下的朝局,虽然楚党掌权,但是一切都正常运转,而他的势力也在增长,他也不愿意这个时候又大闹一场。

    豫王也松了口气,但嘴上却说道:“王彦还是心软,优柔寡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