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4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靠着坐,在两者之间有个红木小桌,上面摆着方才小吏为他沏的一壶茶,王彦翻开一个小茶杯,提起精致的紫砂壶,为苏观生沏了一杯,推到他面前,然后说道:“孤之前给阁老写了封信,始终不见阁老回复,因而特意等候。”

    王彦在新兴县俘了豫王,他并不想与苏观生交恶,四处树敌,所以便给拥唐派大佬苏观生写了封信,大概就是豫王很好之类的话语。

    苏观生听了王彦的话,脸色一变,看了看四下无人,冷声说道:“殿下想怎么样?”

    “这话该孤问阁老才是,阁老欲意何为?”王彦端起茶杯,小抿一口,“豫王做出那样的举动,阁老不给孤一个解释吗?”

    苏观生脸色一沉,沉默半响,叹了口气道:“唐王与我并没有挣对殿下的意思,我们的目标只是桂王,对殿下不利之举,乃豫王临时起意。”说道此处,苏观生却忽然盯着王彦道:“不过殿下护着桂王,确是何意?如果殿下有意让桂王继统,那本阁便与殿下势不两立。”

    苏观生说完看着王彦,可王彦却没有马上回答,苏观生见此,心里却一慌,他方才一句已经有威胁之意,但脱口之后,又有些后悔,毕竟王彦势力强大,他并不想把王彦推到桂王一边,于是又调整语气道:“陛下封赏固然稽延,但殿下也不该拥桂,会让人误以为有曹瞒之心,必为朝臣和天下唾弃。桂王若是继承大统,其德行担不起中兴之任,对于殿下也没有什么好处。”

    苏观生这是在提醒他,桂王临敌时的表现,而且他杀过桂王使者,还一举荡平了桂王政权,桂王对他不可能有好感。

    王彦摇了摇头,“阁老多虑了,孤并没拥桂之意,甚至阁老要拥唐王续统,孤也没有意见。”

    苏观生听了,有些疑惑,皱眉道:“那殿下为何要保护桂王,殿下到底意欲何为?”

    “阁老拥护唐王又是为何呢?”王彦反问道。

    苏观生沉默,凝视王彦半响,开口说道:“殿下如今地位日趋高贵,一举一动,都关系国朝运势,今日本阁便不藏着掖着,与殿下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王彦听了,座正身子,正色拱手,“请阁老赐教。”

    苏观生沉吟一声,“本阁拥唐,于公来讲,唐王有明主之资,强桂藩百倍,可以继承大明中兴之业。于私来说,本阁受陛下隆恩,理当扶保唐藩一脉,且之前唐桂之争,本阁已经被桂藩所恶,桂藩若是登位,拥唐诸多臣公,必然要被排挤打压,甚至清算。如此将使得朝廷不稳,所以本阁坚决反对桂王续统。”

    苏观生盯着王彦,“那殿下呢?走到这一步,殿下恐怕也没什么路可走了,若是殿下要危害大明江山,本阁决不答应。”

    自从去岁的广南之役后,苏观生是一如既往的反桂,当初三方协议时,苏观生还因为坚持要用武力扫灭桂藩,而被隆武支开,但后来局势变化,反道是当时主张和解的王彦,之后扫灭了桂王政权。

    苏观生的话语基本没有隐瞒,确实坦诚相待,王彦真要有不臣之心,也不敢在他面前表现,王彦见苏观生看着他,知道轮到他了。

    “阁老方才之言,私心孤暂且不说,孤也有。大体而言,阁老还是为了大明能够中兴,天下太平。”王彦微微理了下思绪,“阁老认为唐王比之桂王闲,可是阁老有没有想过,唐王之后呢?彦以为中兴天下,能使天下长治久安,不能只靠明主,我士人修齐治平,有共治天下的责任。”

    “不靠皇帝?”苏观生听了眉头微皱。

    王彦见此,“孤护着桂王,主要是力图自保,并没拥桂之意,孤与阁老一样,也是为了中兴大明,但大明走到今日,阁老可有反思,阁老要拥唐,孤不反对,孤只是觉得君权太强,于天下没有好处。至少要回到宋制,使皇帝不能随意廷杖,锁拿大臣,做到君臣共治。”

    苏观生有些明白王彦的意思,他正要开口,这时楼梯边却传来一声话语,“殿下今日也来文渊阁?”

第650章清使北来

    王彦与苏观生正说着,一行人走上二楼,却是左懋弟等人过来。

    王彦同苏观生对视一眼,默契的不再继续商谈,两人站起身与左懋弟几人互相见礼,左懋第等人也走过来在议事厅坐下。

    一时间,厅堂内便坐满了一众绯袍、玉带的大员,小吏立刻上来备好茶点。

    这时左懋弟便开说道:“殿下与苏阁部,方才谈些什么呢?”

    苏观生没说话,王彦微微笑道:“没什么,苏阁老恭喜孤喜得一子哩。”

    “这确实是一喜。”左懋弟等人当下也一阵恭喜。

    王彦一边道谢,一边扫视了几人,见几位阁老都在,便问道:“左阁老,大伙儿这是?”

    左懋弟微微笑道:“正好殿下也在,免得让人去请,何阁部就给殿下与苏阁部说一说吧。”

    听了这话,坐在对面的大学士何吾驺便起身拱了拱手说道:“本来准备在明天早朝上来讨论,但正好殿下在,便先议一议,大伙儿好先拿出个统一的意见出来。方才下朝后,本阁收到主客清吏司的禀告,建夷求和的使者已经在到了广州湾,等礼部批准后便要上岸。不知殿下与几位阁部怎么看?”

    要说满清使者,这是件大事,但何吾驺却说的气定神闲,几位阁臣也是一脸笑意,看来这局势确实变好了。

    想当初明朝处于绝对劣势时,多尔衮派来的使者,一来便直接被砍,被皇帝用来稳定人心,坚定抗清意志,但现在诸臣面对将要到来的清使,却能平淡的讨论起来。

    王彦随口问道:“奴酋派遣何人前来?”

    他心中想着,若是个像洪承畴一样有能力的汉贼,那就得感谢多尔衮了。

    “正使乃奸贼冯,副使乃建夷的新科状元吕宫。”何吾驺说道。

    这冯乃万历进士,因为谄媚魏忠贤得以入阁,毅宗继承大统后清算阉党,他因为党附魏忠贤,被赎徒为民,建夷入关后,投降满清,被提拔为大学士,入内院佐理机务。

    清入关之初,南方弘光朝廷因为政策失误,对于北方南下的官员采取排挤的态度,一是大兴顺案,定罪投顺的官员,二是东林与马阮争斗,依然保持门户之见,使得大批官员不能为朝廷效命。

    这个时候,曾为魏党的冯一出马,以自身经历现身说法,对于那些南下的路被弘光朝堵死的人,还有被贬为民的魏党官员来说,北方清廷开出的高官厚爵,自然也就成了另一条出路。

    这再加上,清廷当时还没推行剃发令,民族政策还算温和,使得大批官绅被诓上贼船,等满清漏出獠牙时,再想下船,已经为时晚矣。

    可以说,冯栓为清廷稳定北方,吸纳汉族官绅,确实出了大力。

    王彦冷笑一声,“多尔滚还真能下本,居然派了一个大学士,一个新科状元过来。”

    “殿下的意思如何?”左懋弟开口问道,王彦掌管兵部,负责对建夷的战事,他的意见无疑非常重要。

    王彦见左懋弟说完,所有人都看向他,沉思片刻,开口说道:“和谈之事,孤不赞成。南京未复,有什么好谈的呢?而且彼夷狄无信义可言,若是和谈,建夷自称得国于贼,今后反而会在法统上做文章。”

    法统这个东西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现在看来很模糊,但举个例子,若是日本、韩国觉得他们继承了中华道统,他们要争“中国”这个称号,你急不急呢?

    “殿下的意思直接拒绝,不让使者入城吗?”陈子壮发声问道。

    王彦摇摇头,“不用拒绝,让他们进城,看看他们有什么意图,能拿出什么条件,我们能从中分析出一些建夷的境况。”

    “那便先让人进城!”左懋弟发声拍板,“何阁部,你让主客司批文吧。”

    其他几人也没有意见,便这么决定下来。

    说完这事,几人便又聊了几句关于云南的看法,不过几位阁老显然并不是那么关心云南,毕竟那个地方乱了几年,目前也威胁不到朝廷,众人也觉得不是特别急迫。

    王彦对于云南也有个想法,他暂时也不打算去理会孙可望,这第一是明军主力现在屯在楚赣,打云南太费劲,二是他也有点私心,随着明朝局势越来越好,他已经感觉到了来自各方的压力,有云南这么一个地方乱着,使得明朝多一个威胁,可以让朝臣和皇帝感到紧张,从而减轻他的压力。

    说直白一点,他就是“养寇自重”。

    几人说了一会儿,王彦又请几位阁老到时来王府吃满月酒,便起身告辞。

    苏观生也起身,与他一同下楼,边走边小声问道:“殿下,豫王何时能回广京?”

    这意思就是问他什么时候能放了豫王,王彦微微笑着,小声道:“阁老方心,豫王现在很好,今日说了许多,想必阁老也知道,孤不是阁老的敌人。阁老作为文臣,即便是扶立唐王后,孤相信阁老也希望能够有所作为,那皇权是否该限制,等阁老想好后,孤与阁老找个时间,再细细详谈。”

    王彦说完,已经到了一楼,下面的人躬身行礼,苏观生还有话要说,但却不好追上去。

    他刺杀桂王的事情,确实不宜声张,皇家最忌讳大臣参与到皇位争夺中去,何况他还比较奇怪,帮的不是皇子争位,而是皇帝的弟弟。

    宋朝时有一段关于名臣包拯的记载,大意便是,包拯建议是仁宗立太子,仁宗便问他想让谁做太子呢?”

    包拯吓得连忙解释,臣已年届七十,又没有儿子,陛下怎么能怀疑臣有私心呢?立谁当然是陛下自己的事情,问臣子做什么。

    仁宗听了非常满意,可见皇帝是忌讳臣子与皇子搞在一起的。

    王彦走出文渊阁,便上马奔驰回府。

    另一边,广州湾内,大船往来如梭,一艘海沧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