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梅勒额真发信号,请求撤退,改日再战。”梁化凤在围剿太湖的过程中,经历过多次水战,吃过不少败仗,明白再打下对清兵没有好处,他一只眼睛盯着越来越近的鲁王坐船,一只眼睛看着被他一把拉过的亲兵,急切的吩咐。

    清军后阵,喀喀木同五百督战的旗兵,分乘五艘大船,在江上一字排开,监督清军水师作战,他们不能像在陆地上那样,给擅自撤退的绿营兵直接一刀,但却可以连人带船一块用火炮砸掉。

    此时此刻明军已经完全占据上风,虽说侧翼战斗呈现胶着之态,张名振早已杀的浑身是血,管效忠也是奋力突进,两军相持不下,但这主要是因为明军在布局上,本来就是雁首强,两翼弱。

    清军连本该有些优势的侧翼都突不破,主阵的情况就更糟糕了。

    在梁化凤的命令下,清军火船前仆后继的想要烧掉鲁王坐船,这种精神十分感人,但却不明智,扭转不了战局,只能是飞蛾扑火,自寻死路。

    鲁王坐船,配备二十八门红衣大炮,还有千斤佛朗机,碗口铳等火器,士卒持弓拿铳站在船舷两侧,若是大船挨上几炮,并没什么问题,可小船根本经受不起红衣炮的轰击,而且他们面对也不只是鲁王一条船,而是整个浙系水师十多艘主力战船。

    此时明军以成下山猛虎,清军水师虽然大多是四镇老卒,但身上也有着绿营兵的显著特点,他们一上来猛的不行,对手若是被吓住,是枚软柿子,那他们就为大清立功了,但若是没被吓住,顶住了他们的猛攻,绿营兵便明白碰上了硬茬,立刻士气就泄。

    这时一直在后面看戏的旗兵忽然发现,一艘清军战船,居然落到了他们的后面,喀喀木见了,顿时大怒,“居然敢临阵脱逃,给本帅开炮!”

    战船上旗兵得命,手持火炬点燃引线,火苗咻咻的往药室窜,喀喀木望向目标,在轰隆的炮声中结果却十分尴尬,炮弹尽然全部打偏。

    船上的绿营兵在溅起的水柱中,惊魂未定的望向督战的旗兵战船,然后拼命摇橹离开,估计已经做好了落草的打算。

    旗兵火炮追着打,硬是没有打中一炮,脸面丧尽,喀喀木大怒,这时一员旗却忽然禀报,“统领,梁副将请命撤退。”

    “撤退?”喀喀木怒气未消,厉声喝道:“谁敢言退,定斩不饶!让梁化凤给我顶住。”

    喀喀木虽然不通水战,但也不是草包,水战该怎么打,怎么指挥那是梁化凤的问题,他并不干涉,他只把握大的方向,那就是此战必胜。

    喀喀木深知这一仗打不赢,洪承畴的要求是小,清军丧失对长江的控制权是大,若是败了,从此长江上就是海寇的天下,养着十多万旗人的漕运要断,江南一地也要易手。

    汉人可以不为大清江山着想,但喀喀木是满人,他必须保证旗人和大清的利益,长江一定要掌握在大清手中。

    “将军,额真有令,不允许撤退,让咱们顶住!”望斗里,清军士卒大喊禀报。

    梁化凤听了,心里一阵骂娘。

    这时鲁王坐船已经到了眼前,而且身后跟了上百艘战船,梁化凤忽然有一种错觉,仿佛是几百头尾巴着火的野牛,用尖锐的牛角向他顶来。

    明军船头上,华伞和大纛旗下站立一人,正是明朝浙东鲁监国朱以海,梁化凤没想到堂堂国主,不仅亲征还亲冒矢石,冲杀在前。

    “也罢!拿本将的铁枪来。”梁化凤大喝道。

    喀喀木不让退,他只能全力以赴,三秦自古多壮士,他同别的绿营将领不同,他没吃过明朝的俸禄,心里从没想过前朝,他是清朝入关后以满清的武进士出仕,短短几年间就做到副将,深受大清朝的恩宠,多尔衮于他有知遇之恩,他是可以为满清死战的。

    一杆大铁枪被亲兵递到了梁化凤的手中,他握枪立于船头,要和明军决一死战。

    明军战船边冲边放炮,铁弹落在江水中溅起冲天的水柱,船上的清兵见梁化凤持枪在前,弓箭手、鸟铳手立刻列队拥向船舷,严阵以待,刀盾手也们也进入战位,备好了梯子绳索,耐心等待,一旦与明船相撞立刻跳上去肉搏近战。

    两船还有四五十步远,清兵疯狂放箭,鲁监国的坐船船上扎满了箭矢,满江红的唱词依然从船上传来,大船在清船中横冲直撞,直取清军旗舰,船上明军早已热血上头,忘记了生死。

    清军船首,一门红衣炮向大船打来,铁弹砸在铁质的撞头上火星四溅,整个虎头都被砸凹进一块。

    明军这边红衣炮居高临下,一枚硕大的铁弹,高速砸向清军战船,将那架船首火炮掀翻,几名操炮的清兵也被砸的转起来的炮身和余势未消的铁弹打的粉身碎骨。

    明军船高如城,士卒可以俯视清船,大队明军忽然在船头直起身来,一窝蜂,火箭,鸟铳,全往清船上招呼,梁化凤的坐船处处火起,大批清兵被射倒,一群刀盾手和将领围在他周围,两侧被明军撞开的战船,也在明军主力战船侧舷火炮的绞杀下,砸出一个个大洞来,继而进水、倾斜、沉没。

    “轰”的一身巨响,鲁监国的坐船同梁化凤的坐船,迎头撞在了一起,明船比清船大了一倍,清船被撞的船首搞搞昂起,船头严阵以待的清兵,向下饺子一样的往船尾滚,最后一个个的掉入江中。

    粱化凤想要接舷战,擒住鲁王来扭转战局的愿望十分美好,但是现实却很残酷,清船上的兵力一下就少了一半,这仗根本就没法打了,一众清军将官把梁化凤扶起,他们可没受过清廷什么大恩,苦苦哀求他撤退。

    “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一名心腹亲兵,抱着他的大腿哭了起来。

    “不准退,给本将上。”梁化凤却不为所动,喀喀木没有下令,这些劝他退的人没事,他是指挥,他退了是要担责任的。

    船差点就被撞翻了,清军没跳上明军战船,反到是明军杀了下来,这已经没有悬念,众人根本不冲,抱着他的腿不撒手。

    “罢了,罢了。”梁化凤见此,大军斗志涣散,兵无战心将无战意,并不是他无能,这是天意如此,“你等再发信号,向梅勒额真请求退兵。”

    众清兵如蒙大赦,可问题是方才的撞击,望斗里发号施令的士卒连带着各种令旗也全飞到了江里,他们一时间根本无法传递信息。

    就在众人没有办法时,一只利箭却忽然袭来,乘着梁化凤没有防备之际,正中他的肩窝,一众清兵顿时大惊。

    梁化凤一声惨叫,使得清军将校们立刻反应过来,众人上前不由分说架起梁化凤就往船尾走,梁化凤伤势并不重,这时见已经被兵将们裹挟着上了一条小船,便索性借坡下驴,装作昏死过去。

    清军小船往水寨退走,同时发出了退兵的锣鼓,几乎同一刻,鸣金收兵的声音大作,但并不是后面督战喀喀木所发,而是来自岸上。

    洪承畴知道海寇杀入长江,洞庭水师又从湖广东下,知道清军水师不是敌手,急忙派遣快马来镇江水营,传令清军避战保船,不过好像来的晚了一点。

    此时清军鸣金收兵,明军已经撞入清船中,清军想跑已经晚了,明军一路追杀,趁胜冲入清兵水寨,清船只得躲入大运河,明军被炮台所阻,方才停下追击。

    清军只剩下不到百艘船突围成功,其余全军尽丧于长江。

    清军水师的战船不是损毁、沉没就是被明军俘获,万余水师绿营兵,死的死,降的降,江面上飘满尸体,处处燃烧着战船的残骸。

    明军战船雄赳赳的在江面巡弋,将岸上清兵视若无物,船只打捞物品,救护伤员,岸上的镇江城的清兵目睹了这场水战,大清江南水师败了个精光,一个个吓得不轻。

    明军得寸进尺,几百人便敢携胜登岸,往镇江城下挑战,几万清兵窝在城里居然不敢出战。

    (希望喜欢本书的书友能来qq阅读支持正版)

第612章断漕运,敲诈晋商

    鲁王监国在镇江大破满清江防水师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南京,而此时洞庭水师又大掠瓜洲渡,八月间被鲁王毁坏过的一次瓜州炮台,还没修复完成又被满大壮再次破坏。

    隆武三年九月下旬,鲁王与满大壮会师于南京城东的仪征县,舟船过千,大军三万,江南大震。

    两军随按原定计划,趁着满清江南水师大败,清军无力与明军江上争雄的时机,沿江扫荡清军炮台,将满清江防彻底摧毁,使得明军战船可以随时进出长江。

    明军随取扬中、靖江等江心沙洲为临时水寨,战船四处,一面将满清漕运切断,一面四处袭击清军薄弱之处,摧毁沿江所有炮台。

    一时间,千里长江处处烽火。

    明军战船机动,忽东忽西,各地清军都提心吊胆,满清将大明的南直隶改成了江南省,沿江近千里,十府三十余县,西起池州府,东至松江府都在明军的攻击范围内。

    清军在江南虽然还有十三万人,但却不可能分兵把手这么多地方,那些小县也就不到千人把守,而明军水师三万众,合而击之,除了南京、扬州、镇江这样重兵驻守的大城不能打,其他小城还不指哪破哪。

    江宁城内,洪承畴寝食难安,江南各州县的清官、绿营兵也睡不着觉,他们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明军就忽然杀到城下,要了他们的脑袋。

    洪承畴对此也没有对策,他之前数十年的经历,无论是对抗流贼还是满清,都是在北方,对于这种舟船作战,机动袭扰,是一头雾水,只能写信给多铎,“自八月海寇一入长江以来,江南人心浮动,今海寇二入长江,破我舟师,又招湖广逆贼来助,长江已非我大清所有。唯今之计,唯有假意议和,使贼寇退出长江,然后重整江防,望王爷务必尽早促成此事,否则朝天经略江南三载之功,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