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的李部,表现的十分凶悍,就像一个人被几个人围殴,他不管两旁和身后的敌人,是捶他的背,还是打他的腰,他只盯着眼前一人猛打,鲜血淋漓,狠劲十足,使人畏惧。

    战斗仍在持续,而且随着王彦兵至,越发激烈,明军鼓足了劲,非要把李成栋歼于城外不可。

    不远处的土台之上,王彦和他的大纛旗已经移驻于此,他跨着战马,眺望战场,仿佛一头狼王,正注视着狼群围猎他们的猎物。

    他目光闪动,正密切关注着战场上的局势,这次他利用漳州清兵盼望援军的急切心情,将李成栋引出来,可谓占了先手,不过李成栋此人确实是一员能将。

    眼下的情况,如果换成其他绿营,猝然遇袭,只怕早就兵败如山倒了,但直到现在,李成栋仍在作着顽强的反抗。

    明军这次攻入闽地,主要靠的是谋略、情报方面的优势,最大的一仗不过是在涂岭伏击谭泰,没有打过真正的硬仗,新卒没有战阵经验,训练不足的缺点,没有表现出来。

    现在将李部包围,三面的步卒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还让李部将压力压向督标骑兵,这与李部士卒一比,不足立刻暴露。

    王彦看着督标骑兵不时被长枪捅落下马,心里一阵肉疼,“本阁还是小瞧李成栋了,照这样打下去,等取了他的首级,本阁的督标,也会伤亡不轻。”

    “江北四镇之中,高杰一镇最强,当年与末将也屡次交手,堪称百战之兵。李成栋继承高镇精华,的确能战!”一旁的李过,随声附和道。

    王彦闻语,遂即一挥手,“传令郑成功,把郑军弓手也全部调上,此外发号令,让步军加紧猛攻,尽快解决战斗。”

    战斗早一点结束,督标骑兵就少一点损失,骑兵对于王彦而言,实在太过宝贵了。

    此时战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明军步卒从三面撵来,李部死伤过半,李成栋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一刀砍死身前一员明军百户,抬眼望去,见挡在前面的明军骑兵,依然众多,他忽然看见不远处一员明将,正指挥明军封堵清兵出路,顿时大吼一声:“儿郎们跟我来。”语毕,一马当先,冲了过去。 李成栋速度极快,那明将正式督标统领王士,他察觉到直奔而来的李成栋,脸色一寒,引弓就射,身边两员亲卫,也立即将箭头对准了李成栋。

    几箭射来,一箭正中其肩,剩下的则被李成栋用刀剥开,虽然受伤但他没有丝毫停留,飞快地冲到了王士的面前。

    只听到李成栋暴喝一声“死”,王士就感觉到一阵劲风从身边刮过,他拿弓去挡,弓身立刻被削成两段,身边两名亲卫连忙阻挡,李成栋关刀一扫,然后一劈,便斩杀二人。

    王士急忙抽刀,与他一阵对劈,刀身连连撞击,王士是文人出身,哪里是李成栋的对手,他手臂一麻,战刀顿时脱手而出,慌忙之间,他只得伏马而逃。

    李成栋乘机一阵砍杀,督标骑兵不像步军一样可以结阵,以同袍的力量来对抗敌将,他们一时被杀得措手不及,节节后退,防线立即洞开。

    一众清兵立刻从缺口涌入,不过出口并不大,清兵刚跑出一百来人,王士又纠集近百明骑兵向缺口推了回来。

    明军在战马上左右劈砍,想要逃跑的清兵躲避不急,纷纷被砍到,李成栋顿时大怒,他已经杀红了眼,手中的关刀已不知砍翻了多少人,但双拳难敌四手,密密麻麻的明军向他涌来,都想要他的人头,来换取爵位。

    一时间,虽然有亲卫保护,他也开始险象环生,而就这时,一队清兵长枪手,却从反方向杀穿了督标骑兵,领头的正是李元胤,他一边挥舞着长枪,一边吼道:“父帅快走~”

第473章二招李成栋

    清军长枪兵将督标杀穿,李元胤身边两员把总立刻窜上前去一把扯住李成栋,大喊道:“明军势大,督镇快走!”

    李成栋没来得及回答,明军又蜂拥而来,他见还有大批李部士卒被围在阵内,顿时挣脱二人,挥着关刀再次迫开明军,两员把总只得也扑上去,但明军太多,两人猝然之间,就被几柄长枪捅死。

    一旁的陈元胤眼见李成栋又陷入危险之中,顿时狂吼一声,手中长枪横扫,迫退明军,几步窜到李成栋身旁与他背对背,便再次疾声道:“父帅快走,儿来断后~”话音未落,一明骑便一枪刺到面前,李成栋连忙躲闪,枪斗直接击中他的铁盔,将他脑袋震得嗡嗡作响,头盔直接飞了出去,明骑正要乘胜追击,但李元胤却一把扯住枪杆,狠命一拖,明骑把持不住,居然被拖下马来,他提脚就是一踹,明骑飞出,又砸倒了几名明军。

    乘着空档,他见李成栋额头被划破,血流满面,顿时喝道:“明军势众,不能让弟兄们白死,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三军不可无帅,本将断后,你们速带我父帅突围。” 几名清兵得令,不由分说就把李成栋一左一右架住,背朝前的拖走,让他眼睁睁的看见明军的包围圈越缩越小,李元胤与李部士卒被明军的人潮淹没……

    明军大纛下,王士吊着一条胳膊,懊恼的单膝跪下,向王彦请罪道:“末将无能,未能斩杀李成栋,还请国公责罚!”

    王彦将他扶起,看了看他的手臂,忙安抚道:“漳州以是瓮中之鳖,李成栋迟早被本阁所擒,留他些时日也是无妨。督标这次阻拦李部大半人马,擒获李元胤,可谓立有大功,士无责,还有奖赏。且先去安心养伤,本阁今后还有大用。”

    “末将,谢过国公!”王士道谢一声,然后被亲兵抚了下去。

    当下各部将领也纷纷前来禀报,幕府书记一一登记,最后得知此战,歼灭清军四千七百余人,而明军之中,督标死伤九百人,郑军死伤七百人,忠武、忠贞共计死伤一千二百人。

    王彦听了结果,不禁一阵皱眉,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明军伤亡还这么大,着实让他有些震惊了。

    陈邦彦翻看了一下统计,见王彦脸色不好,遂即说道:“阁部,这主要还是因为之前招募五万新卒,还未形成战力,郑国姓军中也多是新练之兵,面对李部这样的久战之师,自然会有些差距。”

    王彦点点头,“我所虑者,将李成栋引出来,我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还付出如此伤亡。如今清军凭城而守,本阁手下儿郎,死伤岂不更甚?”

    大军士气可鼓不可泄,在见识了李部的彪悍之后,这种忧郁,王彦没有对手下将领提起,但对谋士却可以说上一说。

    陈邦彦笑道:“之前阁部不是已经定下策略了么?我军并非需要强取漳州。”

    王彦抬眼道:“地道炸城之法,民夫已经开始挖掘,招降之策,本阁还未想好怎么实施,先生可有策教我!”

    “卑职确实有些想法要说于阁部听。”陈邦彦拱了拱手,接着说道:“李成栋经历今日一败,城内清兵必然军心不稳,确实是招降的最佳时机。具体实行起来,卑职以为其中却大有文章可做。首先阁部可命人广射书信于城中,这是给普通士卒看,特别是郑氏降卒,可以起到进一步动摇清兵军心的目的,其次国公可将那李元胤放回城中,委托他带口信给李成栋,让他投降。这样一来,李成栋献城,那阁部兵不血刃可得漳州,李成栋不降,也没有关系,佟养甲见阁部放回李元胤,向李成栋示好,心中必生疑虑,可令二贼生隙也。”

    王彦目光转动,李元胤不过一清军偏将,放之可以再擒,“先生之计甚善。”

    李元胤此人在历史上,比其养父李成栋,其实可敬的多,李成栋死后,如不是永历朝廷怀有私心,广东不会那么快再次落入清兵之手,李元胤也不会在陷入重围之后,在绝望之中穿上大明朝服登城四拜,哭叹,“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然后自刎而死。

    王彦决定采纳陈邦彦的建言,遂即让亲卫拿令牌将李元胤提过来。

    在等待的时间里,王彦与陈邦彦又敲谈了其他策略,对于炸城,以及强攻都做了探讨。

    不多时,李元胤被明军带进帐来,王彦目视他,见其二十多岁,双手被反绑,衣甲沾满血污,进得帐来不骂不恼,于是随口说道:“汝原为明将,今被吾擒,可愿归降。”

    “叛国之人,以是不忠!父为清军大帅,若再背父,是为不孝。不忠不孝之人,阁部留我何用?今但求一死也。”李元胤回道,说完闭目待死。

    王彦闻言,暗暗称奇,见他神情不似作假,心中稍微一叹,当初徐州镇不战而降,史阁部其实也是有责任的,他看了陈邦彦一眼,见他微微点头,于是又道:“汝不必一心求死,汝与汝父,惜为明将,本阁看在昔日情分上,今放汝回城,汝可带话汝父,他若开城投降,尚有一条生路,若冥顽不灵,城破之日,本阁必定诛灭三族,那时再杀汝,亦不迟也。”

    招降一般都要许下优厚的条件,但王彦却只说保其不死,对于李成栋显然没什么吸引力,但其实之前王彦也许下过高官厚爵招降他,围城之前也射过书信,但李成栋却没有理睬,如今漳州已经成了瓮中之鳖,自然没有什么好条件。

    凡事都讲规矩,对于那些叛将,王彦已经给他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金声恒一招即降,提督一省军务,拜侯爵,以此为标准,李成栋屡招不降,妄阻天兵,放他一条生路,已经是很好的条件了。

    李元胤听了王彦的话,不禁看向他,疑惑道:“阁部要放我回城,劝降我父?”

    王彦点点头,“汝可以告诉李成栋,他若归降,本阁放他一条生路,让他带着部众去抚州矿上,挖矿三年,以赎前罪!”

第474章多管齐下

    李成栋惊魂未定的逃回漳州,清点人马,本部士卒死了大半,还将养子折在城外,实力一下就损失六七成,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