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红楼-第6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王继续点头。

    这话说的非常透彻。朝廷重臣,比如安南伯、云贵总督齐驰,在西域统率数万京营的牛继宗,九边的三大总兵王子腾、庆国公、祈夏,各腹地的巡抚、总督。他们的态度在夺嫡中,很难影响大局。

    因为,中央统率地方。而且,他是天子的嫡子,拥有皇位继承权,没有任何的瑕疵。这些人除非是造反,否则,必须切肯定承认他为太子,或者登基的事实。

    尹言含笑,眼神很睿智,接着道:“殿下不要看着这次李康适和白璋联手,就以为华大学士支持楚王。事实并非如此。华大学士以谄媚天子得以擢升。况且,有谢大学士的例子在前面。圣恩是他执政的唯一基础。所以,天子的态度就是他的态度。”

    晋王的眼神有些发亮,叹道:“尹先生高见。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尹言笑着抿一口酒,并不接受晋王的吹捧,再道:“卫大学士是朝中公认的能臣。他得天子赏识,得以拜相。以卫相的城府、见识,他不会轻易表态的。况且,贾环和卫相交好。他肯定会劝卫相不要支持楚王。

    而宋大学士,殿下与他数次联盟,关系尚可。这是属于可争取的中立派。”

    简而言之,就是当今的三位大学士,都是老官僚。和之前执政的何、刘、韩三位大学士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他们不可能违背天子的旨意。晋王根本不用担心,这三位大学士会转向支持楚王。那不可能的。对于老官僚们来说,永远只和胜利者站在一起才是最正确的决定。

    “九卿之中,真正鼎力支持楚王的只有刑部尚书白璋。而大理寺卿李康适是华相门生。如吏部尚书殷鹏、礼部尚书曾缙、兵部尚书孟何这三位都算中立。

    贾环能影响到三个席位:左都御史张安博、户部尚书赵鹤龄、通政使贾政。他是反对楚王的。工部左侍郎纪兴生,纪家树大根深,他定然不会公开表态。”

    数下来,九卿之中,楚王稳拿一票,不确定三票。但,这不算什么优势吧?贾环都能影响到三票。

    夜幕中,淡淡的灯光透进来。雅座中很是安静。晋王在消化尹言的话。

    半响后,晋王想了想,忍不住起身,拱手一礼,发出邀请,诚恳的道:“我愿意日夜听从先生教诲,还望先生不要嫌弃我这位学生太愚笨。”

    尹言洒脱的一笑,直言道:“多谢殿下的美意。但是,我的理念和殿下并不相同。殿下不要忙着谢我,我还没有说完。第四块,宫中的态度。准确的说,是杨皇后对谁为太子的态度。她对天子有一定的影响力。”

    夺嫡之争,向来少不了后宫的参与。而当前,太上皇、太后都已经死去。能影响到天子的,只有杨皇后。西苑中的独孤贵人都要差点份量。

    晋王微怔,随即苦笑。他感觉到,如果尹言肯为他效力,他将再一次的接近皇位。但是,尹言拒绝了。君择臣,臣亦择君啊!但他很有点搞不懂尹言今天来见他的目的。

    晋王轻叹道:“不瞒尹先生,若是银币发行之前,我或许还能说动杨皇后。但如今贾环直接给蜀王塞了一年200多万两银子的生意。我纵然有些银子,并没什么用。”

    现在的杨皇后不缺钱。蜀王只要倒卖一下手中的份额,就赚大发了。所以,说贾环厉害啊!听说因为贾府不同意和蜀王联姻。杨皇后之前对他略有意见,现在只怕早就烟消云散。

    尹言淡然的一笑,道:“殿下。我今天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我并不希望夺嫡之争在两三年就分出胜负。我会和杨皇后谈一谈。让她不要会支持楚王。烦请殿下帮我引荐。”

    杨皇后身居深宫之中。尹言作为外朝官员,想和杨皇后搭上线很难。但,晋王不同。这是他和晋王彻谈的原因。他并不希望晋王这么快就倒下。

    晋王明白了,脱口而出,挽留道:“尹先生,这没问题。而杨皇子能给你的,我都可以给你。”

    晋王不傻。尹言把话说到这份上,他要还不知道尹言选择辅佐谁,那就是白痴了。尹言看中了才两岁多的杨皇子。这是要当帝师啊。看看明朝万历朝前期,张居正和万历天子的关系。

    我非相,乃摄也!

    尹言微笑着摇摇头,起身拱手一礼,道:“多谢今日殿下的美酒招待。在下告辞。”潇洒的离开雅间。

    晋王叹口气,起身目送。心中感慨。尹先生这种明言的风格,有古君子之风,大概这是他的魅力所在吧!像楚王身边的那位韩秀才,据闻口蜜腹剑,喜欢捅人不吭声。

    不知道为什么,晋王想起贾环。那贾环的风格呢?感觉是隐藏在云雾中一样。手段莫测。

    他想起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话: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贾环如今在江南,是潜伏于波涛之内吗?那么,何时飞腾于宇宙之间?

第七百零一章 大框架

    尹言并直接没有教晋王接下来怎么做,但这番分析(心里按摩)却是起到了作用。激发了晋王的斗志。身为当今天子的嫡子,谁不想当皇帝呢?

    京中的局势,正在发生一些微小的变化。

    …

    重阳节后,很快便是九月底。秋风飒爽。

    西苑中的景观“海上蓬莱”中的一处殿宇中,尹言在宫女的带领下,走进殿中。

    这一路上,已经了几拨太监、宫女引路。可谓宫门幽深。尹言早有心理准备。而于朝中而言,早就是天颜万里。不过,雍治天子帝王心术高深,依旧控制着朝政。

    这处殿宇并非上朝时的那种正殿,而是休憩用的小殿。格局方正,墙壁、多宝阁、柜子、座椅等陈设精美,帷幕、窗帘雕龙画凤。尽显皇家气象。

    小殿正中布置屏风,阻隔着尹言的视线。七八名宫女站在屏风内外。各自捧着各种器皿,或者垂手肃立。

    尹言跪拜,礼仪标准,道:“微臣参见皇后娘娘。”

    屏风之后,正是杨皇后。杨皇后端坐在椅子上,贴身的两个宫女侍立。她一身暗红色的宫装,丰满的双峰在胸口撑起一道迷人的曲线。珠圆玉润。略显丰腴的美妇。暗红色的宫装,更添她雍容华贵之气。

    今天这场会面,是由晋王促成的。他在杨皇后耳边很是说了几句尹言的好话。原因很简单,尹言说了,他会说服杨皇后不要支持楚王。这是晋王所急需的。而帮杨皇子推荐一位好老师,可以博取到杨皇后的好感。

    所谓的,阳谋,意思就是别人不得不跟着你的思路走。尹言对晋王用的就是阳谋。

    杨皇后微笑道:“尹郎中平身。本宫听晋王说你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尹郎中治何经典?”

    尹言这是第一次和杨皇后接触,心中升起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要知道“治何经典”这句话,基本都是士林中交谈的开场白。四书,大家读的都是一样,唯独五经,各自侧重不同。但是,杨皇后能这么问,可见她在经义上,下了功夫。非同一般的女人啊!

    尹言改变了来时的策略,从容的拱手一礼,道:“臣于经义只算平常。唯对仁爱、孝义所擅长。”

    尹言翰林出身,若说经义只算平常,这绝对是谦虚之语。能进翰林院的,都是当年的精英读书人。对于一个母亲而言,儿子出身在天家,天生富贵,读不读经义,要什么紧?希望他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杨皇后微微一愣,随即轻笑,“尹先生治学,果然与众不同。”她对尹言很满意。

    …

    尹言和杨皇后见面的消息,在整个朝局中,并不引人注目。一则是,尹言不过是五品的礼部郎中而已。二则是,杨皇子不过两岁多,这不是入学的年纪。

    但是,对于知道尹言底细的韩谨来说,这则自宫中传来的消息,让他微微皱眉。

    荆园北湖湖畔,秋水澄澈,白云高飞。韩谨在临湖的小亭中抚琴。消息是由哼哈二将中的罗秀才拿过来的。。

    罗秀才见韩谨锁着眉头,注目着一望无垠的湖面,忐忑的道:“韩兄,是不是有大问题?”

    韩谨摇摇头,“不是。只是,我们的计划要加快进度。”杨皇子还不到三岁,他们的时间还很充裕。至少在六岁左右,杨皇子才有可能拜师。

    以尹言的才情、能力,必然会帮晋王对抗楚王殿下。所以,他的机会只有一次或者两次。而只要楚王殿下成为太子,则大事定矣。贾环再厉害,亦不足为俱。

    当然,在争夺的过程中,他要考虑贾环对事情进展的影响。最好是能将贾环调离京城一段时间。当然,贾环现在人在江南。

    …

    整个北方大地正是金秋时,九边重地榆林,已有着冬天的气息。边塞寒风瑟瑟,冷厉的刮在这座军镇城市中。傍晚,夕阳,残霞,军营,行人极少的街道。构筑出一幅边塞风景画。

    榆林总兵府位于城正中。外书房中,烧着煤炭,热气腾腾,温暖如春。王子腾穿着轻衣,询问着只京中来送信的老仆,“家中如何?太太身体怎么样?”

    一句句问着,老仆回答着。听到家中安好,王子腾将老仆打发下去,舒服、惬意的喝口热茶。坐在书桌边,拆着自京中而来的数封信。这已经是一个半月之前的书信。他先看长子王承嗣的来信。

    “父亲,家中已经拿到0。3 %的铸币股份。合计需要缴纳3万两白银。已经筹措到位,交给贾府…”

    王承嗣在信中说了王家最近的情况。四大家族当前以贾府为首。这种大势,不是说一个人、两个人的看法能改变的。贾环去了江南,王府的事,贾政还是肯帮忙协调。

    王子腾将信丢在书桌上,心里有点膈应。王家执掌四大家族牛耳已经多年,不想在他手上,又给贾府超越过去。这还是在贾府贵妃牌被废的情况下。

    这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