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红楼-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紫鹃在一旁劝说着黛玉,“姑娘仔细伤着身子。老爷身子不好,也要姑娘时常去陪着,侍奉汤药。”

    林黛玉只是哭。

    袭人端着药碗从门外进来。林姑爷有妾室、丫鬟。但林姑娘这里的药,都是她亲力亲为。将药碗放在圆桌上,心里轻轻的叹口气。林姑娘虽则聪明,但到底只有十一岁。这么小的年纪,又是个女子。紫鹃这样劝,没什么用的。

    “姑娘,该喝药了。不要让老爷病里还担心你。”袭人温声劝着呜咽哭泣的黛玉。一场离丧的悲剧在眼前发生,她心里也难受、伤感。

    袭人、紫鹃慢慢的劝着,林黛玉情绪稍好了些,喝了药,沉沉睡去。锦被盖在她的身上。枕头上三千青丝流泻,如玉的容颜上,泪痕不消。

    袭人和紫鹃两人对视一眼,一起退出来,都是长叹一口气。林老爷已经快要不行了。

    姑娘身子娇弱,要有心里准备。(未完待续。。)

第两百七十二章 初见林父

    在扬州这样一座依靠盐业发展起来的城市中,盐业界的当家人:巡盐御史林如海病重的消息根本瞒不住人。

    察院里有几十名世代在署衙里当差的衙役、仆从。富比王侯的盐商们要知道林察院的近况并不是一件难事。大把的银子洒下去,连林察院的病情都一清二楚。

    就这段时间了!

    巡盐御史的权力体现在:监督盐运司。盐运司所有的账目都要经由巡盐御史的稽核,同时盐运司官员要接受巡盐御史的考核。

    在这样的机制下,正七品的巡盐御史就是盐业体系的最高长官。而盐运司,逐渐的演化为只负责现场生产和外运的技术性、实务性衙门。

    林如海病重,最着紧的其实是扬州的盐商群体。

    明朝初年,实现“开中法”,行使盐引法。至万四十五年,改革盐法,实行纲盐法。国朝此时沿用明朝的纲盐法。盐商们的窝本都是固定的。但巡盐御史的更替,还是足以影响到盐商们的利益。

    盐商,谁靠纲盐册上的官盐过活?靠的是贩运、买卖私盐。

    所以,京城荣国府的长房嫡子贾琏带着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返回扬州探病时,扬州城内的三大盐商立即就得到消息。仿佛池水中,微微起了波澜。

    关注着巡盐御史更替的盐商们更关注的是:谁来接任。而林察院病重,势必也不可能发出新的指令。发了,也不会有人执行。人之将死啊!

    同样的道理,雍治十一年八月十四日下午四点许,贾环站在监督统领天下盐业中的超级巨头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的巡盐御史察院正大门前时,统领扬州大小盐商的三大盐商依次得知消息。但,无人在意。

    来的是一位年轻的举人老爷,闻名天下的少年神童,贾环。带着诗人的光环。他来探望贾家的女婿林如海。

    然而,盐商们都不会想到,此时被金秋的斜阳拖拽出长长影子,气质沉静的少年,将会在盐业里掀起何等的惊涛骇浪!

    …

    林如海住在察院的后面。约十几间屋子的院落。分左、右的布局。有园林、假山、池塘。环境幽雅。国朝以左为尊,内眷们都是住在左边的屋舍中。

    将送给林如海的礼物交给林家的老管家元伯之后,贾环在一名小丫鬟的带领下前往拜见林如海。

    此时,晴雯、如意已经在内宅里和袭人、雪雁见面。他乡遇故人。即便往日关系并不亲密,但依旧是欣喜异常。袭人心中连日来忧伤的都被冲淡不少。

    紫鹃陪着林黛玉在卧室里陪着林如海。

    贾环进去后,正好遇到。屋子里还有林如海的一名美妾。红楼七年,贾敏死后,林如海并没有再娶妻。

    贾环进来,正坐在床榻前的椅子上垂泪的林黛玉站了起来,这是贾府里养成的习惯。正式场合中,贾环到老太太面前,基本上姐妹们都会起身,表示尊重。这是贾环在贾府的地位所致。当然,私下里,并不会如此。

    林如海是一名四十多岁的美男子,但大限将至,脸色蜡黄。卧在精美的床榻之上,气息奄奄。一副风烛残年的模样。唯有眼睛清亮,显示着他此时神智清醒。

    贾环一身蓝色直裰,读书人的装束,作揖行礼,“贾环见过姑父。”

    林如海是三鼎甲探花出身,见到如此年轻的举人,还是自家的亲戚,脸上微微露出笑容。这是国朝定鼎百五十年来,最年轻的举人。由文坛大宗师方望打破昔日科举录取的桎梏,所录取的。林如海说话时声音虚弱,“子玉免礼。语蓉,给子玉让座。”

    侍奉在一旁,约二十多岁,身姿略显娇小的江南佳丽红肿着眼睛给贾环端了一把椅子放在床榻的斜对面,方便贾环和林如海说话。

    “谢姑父。”

    林如海准确的叫出贾环的表字。这让贾环微微有些惊奇。估摸着林如海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他的信息。

    贾环和林黛玉打了招唿,这才坐下来。转达贾府众人对林如海、林黛玉的关心、问候。

    紫鹃给贾环上茶,“三爷,请用茶。”看着端坐在椅中的三爷,气度从容,神色平静,她这段时间心中的阴霭忽而消散了不少。仿佛有阳光从浓浓的云层中刺透下来。

    琏二爷,宝二爷,这两个人都让聪慧如她,感觉不到丝毫的稳妥、可以依赖的感觉。而在三爷的身上,她感受到一种平静、强大的力量,令人心安。

    三爷教给她的话:第一,要预留银票,第二,婚姻大事早做谋划。她给姑娘说了。但是姑娘还没有给林老爷说。林老爷病重,姑娘的心神已经乱了。

    贾环和林如海寒暄了几句,说明情况,“我意欲参加雍治十四年春闺大比,因而追随老师前来金陵学习。途中要经过扬州,特来探望姑父。”

    林如海轻笑了下,挽留贾环住几天,“我身在病中,无法招待子玉。然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扬州城内人文荟萃。子玉可以多盘亘几天,领略扬州风土人情之一二。”

    贾环推辞道:“谢姑父美意。业精于勤,荒于嬉。老师已经在金陵上任。我想拜访过城中沙观察后,便启程前往金陵。”

    林家的家事、资产安排,他并不打算过问。他和林如海不熟。而扬州的风情,他暂时还不打算去领略。以读书为先。以他年纪,想要在这扬州的烟花之地领略风情,其实有点难度。

    林如海微微有些惊讶的看着贾环。

    沙观察就是如今扬州城中的淮扬道分守道署的堂官沙胜。官居大周zj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从三品),分守淮扬道。观察,是对道员的雅称。

    按理说,扬州府属于南直隶,为何沙胜的官职是在zj承宣布政司。因为,以国朝的官制,南北直隶不舍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采取寄衔邻省制度。北直隶寄衔于sd江南寄衔于zj沙胜今年年初就已经来江南上任。那时,林如海还没有病倒,对本城里的最高行政长官,当然是见过面的。他不知道贾环怎么能和沙胜扯上关系。

    贾环解释道:“沙观察任过北直隶提学。与我的老师交好。我曾有幸在沙观察门下学习,称一声先生。”

    原来是有师生之谊。林如海心中了然。他知道贾环的老师是京城名儒张安博。二舅兄给他回过信。

    林如海琢磨了一会,道:“子玉既然和沙观察有旧。去拜访分属应当。不过,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无须过份紧绷。扬州城中,江南才子、名妓时常有聚会。子玉诗词名传天下,明日即是中秋佳节。沙观察势必也会让你参加明晚在本城大盐商汪家举行的中秋诗会。我这里亦有一张请帖,子玉可以拿下,代我去走一遭。”

    林如海是科场前辈,让贾环“一张一弛”,很在道理、有底气。昔日全国科举成绩第三名的探花,说读书的事情,怎么可能没有底气?

    但贾环不是从这方面考虑的。林如海留他两次,他再要推辞,就显得有点不近人情。结合林如海的说辞,说不定沙先生真会带他参加明晚在盐商家中举办的中秋诗会。

    贾环想了想,道:“如此谢姑父。”

    林如海轻轻的点一点头,吩咐小妾语蓉去取请柬过来。随后,疲倦的道:“玉儿,代我招待你表兄。”结束和贾环的第一次见面。(未完待续。。)

第两百七十三章 与其流泪,不如笑颜

    红楼原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一回中对林如海的家庭情况做过大致的介绍。为避免灌水嫌疑,在此不做赘述。

    在这约三百字的文言描述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林如海的情况。其中有四点情况需要注意。

    第一,红楼六年,林如海携妻女到扬州城出任巡盐御史。按照国朝的官场惯例,三年一任。如今,雍治十一年,林如海的巡盐御史是在第二任期限内。

    第二,林家祖上是列侯,原本也是勋贵之家。只是爵位被朝廷收回。林如海走的是科举路线,高中探花。

    所以,他看贾环顺眼的原因之一:贾环与他的经很有些类似。都是勋贵子弟走科举仕途。而且,已经或者即将取得成功。

    第三,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林家无人。林如海有在他死后,送林黛玉到贾府生活有内在诱因。外祖母、舅舅怎么都比那些远支的族人靠谱。

    林黛玉如果继承林如海留下的巨额家产,在林家那样的环境下,一个女儿家,大约离死不远。财帛动人心。

    第四,林如海有几房姬妾。只是贾敏死后,没有再娶妻。林如海夫妻是将林黛玉当假子养。香菱的情况和林黛玉差不多。所以,林如海此时会喊黛玉为“玉儿”。

    林黛玉垂泪向父亲告辞,领着贾环到她居住的院落客厅中招待。因贾环、晴雯、如意的到来,林家的内院之中,仿佛有了些生气,难得出现欢声笑语。

    厅中布置的雅致,摆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