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玩意不错,吃着香!就是卖相不怎么样,只要克服问题也不大,难怪李明会大量收购,这玩意抄了拿去卖,卖个三四百文一盘都不成问题,哪里都有好吃的老饕!”吕布仔细想了想,“这笔买卖,你说如果我们来做怎么样?!”
“主公大才!”陈宫笑了笑,反正吕布也没答应一定要卖给李明,若能成未必不是一笔好生意。
“不不不,仔细想想拿去卖钱,有点本末倒置了!”吕布想了想,“这玩意按说也是肉吧?我军士卒为了练,需要大量的肉食……”
“李明或许也是基于这种考虑!”陈宫仔细一想,似乎的确是这个道理。相比粮食的价格,肉类的价格在中原更是贵的离谱。毕竟如今大家都在想方设法,让士卒练,这样肉类的消耗就变得很大。
“哈哈哈,立刻命人大量收购这些蝗虫,送入军中!这玩意,一斤算一文钱估计都有一大堆人去抓!”吕布大笑,一文钱一斤肉,要不要那么便宜?!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转眼公元195年到来,194年的冬季是一个暖冬,对于不少百姓来说,这个冬天过得很舒服,也不必担心家里的老人或者孩子会被冻死。
很少有统治者,回去关注妇幼问题,能保证出生率和健康成长率,李明花了不少的心血,也拖得楚军一支无法北上。相对的,李明治下的人口增长率,也比其他势力要多50%以上,民心也跟着提升了不少。
到了夏季,天气开始变热,大量的蝗虫开始迅速成长起来,今年春季开始就没下多少雨,整个中原,甚至关中都陷入了缺水的状态,有见识的人都明白,大旱来了!
曹操、袁绍、袁术和朝廷,如今都在为干旱的问题头痛。这年头可没有天气预报,谁会提前做准备?临时临了的,治下的水利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为了征战一直没有开发地方,直接导致大规模的作物,因为得不到足够的灌溉,开始枯萎。
关中的粮食价格骤然飙升,从一贯钱一石,提升到五十贯一石,甚至到了最后就算一百贯一石,也没有人愿意出售。世家们囤积居奇,朝廷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刘廷挥舞着来自丝绸之路带来的利润,希望购买粮食,却并没有哪个世家相应出售。
有钱也能饿死人的时代,在如今看来是多么的滑稽……同时也是那么的悲凉。
同一时期,徐州境内,以东海郡为界限,南北表现出来的情景却是完全不同。东海郡以北,不少农田已经因为干旱荒废,百姓别说饿死,就因为水道枯竭,也得把他们渴死。
每天都有中暑而死的惨剧发生,被曹操任命为东郡太守的陈,却是束手无策。越是到了盛夏,太阳就越发的毒辣,地表也是越来越干旱,偏偏去年的经费已经都用于军事方面,主要用于征兵和军屯,早已没钱去修缮水利,征发徭役也非常困难。
东海郡以南,下邳郡却是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情况。这里同样也干旱,不过却种上了耐旱的作物,所有的水道都被疏通清淤,同时还修了不少的水车。长江口的河道,都被扩充了一番,大半年下来,李明调动了将近一百万人,到处修缮了吴越地区、庐江郡、九江郡、广陵郡和下邳郡的水利,这也使得今年的经费,再次朝着内政方面大幅度倾斜。
好处也在这场大旱到来的时候,彻底表现了出来,本来百姓还很奇怪,为什么官府要他们不断加班加点赶工,宁可多付给他们一些‘加班费’。等到这场大旱到来的时候,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本来还在抱怨的百姓,顿时发挥出了150%的干劲,不仅仅是为朝廷,还是为了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乡!
“长势没有去年好,不过有收成已经很不错了!”广陵郡的百姓看着田里有点萎靡的稻谷,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这样的大旱时期,水稻还能成长起来,这已经算是非常好的结果了。换做是以往,只有靠近河道周围的田地,才有可能有收成,估计也不多。
官府就是好,清理出了不少的河泥,都拿出来分给各个百姓。这些河泥肥着,有了它们的加入,才有了如今稻谷的长势,可不仅仅是保持浇灌,就能这样的。
“朝廷都在为干旱的事情头痛,自救不暇,这些可是楚侯力排众议推行的。仔细想想,以前服徭役,哪次会有工钱?”就在这个时候,总会有人说几句话,然后引得大家点头,也不知道是谁最初那么说的,反正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做好事不留名的事情李明做不出来,趁着这个机会扩大宣传,把他的形象建立起来。不开玩笑的说,如今他的治下,因为这场大旱,大部分的百姓更加认可他,而不是朝廷。
如今再有人说他是西楚霸王之后,甚至真的是,哪怕李明直接自立,他治下的百姓,也会有将近七成以上无怨无悔的跟着他。百姓其实很好糊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跟谁。
与此同时,在兖州陈留郡和东郡,这里也是中原地区唯一的乐土。吕布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甚至出动了军队,帮忙疏通河道,大兴水利,引黄河之水进行浇灌,这才最大限度的避免和旱灾。
唯一可惜的是,身为土著的他,只是纯粹的发徭役。好在大旱到来,百姓自然也无怨无悔的帮忙,毕竟这也关系到他们的生存。
有了隔壁济阴郡的对比,很多人对吕布自然也感恩,只可惜这个感恩之心淡了一些。陈宫也尝试着最大限度的宣传,也有效果,但没有李明那边那么大。
就在大家都焦头烂额的时候,新一轮的灾情到来,漫天遍野,蝗虫连天……
第23章 全民吃蝗虫
“陛下,关中如今到处都是蝗虫,好不容易挽救下来的农田,都被这些祸害吃了!”杨彪在早朝上,跪在大殿上痛呼,“如今关中都在流传一些对陛下不利的传闻,若不尽快解决,朝廷的颜面和威信,必然会被动摇!”
不利的传闻,主要就是刘廷得位不正,手段残忍等。得位不正已经传了很久,说他害死了刘协。至于手段残忍,却是在对世家的态度方面,不断的限制世家,很不仁德。
刘廷最大的痛苦,就是成为了大汉天子。已经完善的制度就意味着很难修改,所以不管是刘廷还是袁绍,甚至是袁术都得吃这个苦。
李明在江东崛起,那里本来就是蛮荒之地,如今的人口扣除百越之民外,大部分都是北方的移民。所以在这片区域里面,李明可以随意的涂抹,阻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那按照爱卿之见,朕该如何处理才好?”刘廷咬了咬牙,对于这个关中世家之首,也是咬牙切齿。相比之下,如同河东卫氏、河内司马氏都还算服帖,偏偏这些老牌的门阀,比如太原王氏、陇西李氏和弘农杨氏,就在不断联合周围的世家,甚至还联合了蜀地的世家和他作对。
这是一场君权和臣权之间的抗争,刘廷从来没想过,接下了这大汉天子的位置,居然也要面对,各个先帝要面对的难题。
“蝗灾乃是天灾,怕陛下,得下一份罪己诏……”谏议大夫上前,态度恳切的说道。
“罪己诏!”刘廷一听顿时拍案而起,“朕为则大汉江山,付出了多少心力?如今关中和巴蜀已经大定,百姓开始安居,西域已经打通,大量的钱财填补了大汉的府库!朕自认为,已经在现阶段,做到了一个君王应该的责任,你居然让朕下罪己诏?是何居心?!”
“如今关中大旱,再加上蝗灾又起,民心惶惶,都说老天降罪于我大汉。臣也不过是就事论事,陛下若有不喜,臣可以闭嘴。”谏议大夫拱手,回列。
这算是汉武帝刘彻的锅,非要搞独尊儒术,还要提倡天人感应,这下好不,天降罪了,那就是天子的过失,要你下个罪己诏,是向老天爷认错罢了。
“国有妖孽,天下大乱,这本来不奇怪!为什么不是因为西楚霸王后裔再现,才导致苍天降罚?”申夜出列,指了指南方。
“对,是李明出现,才导致的旱灾和蝗灾,他才是罪魁祸首!”刘廷一听顿时高呼,“来人,立刻下旨!项明隐姓埋名,化名李明潜入大汉军中,如今更是割据江东,自封楚侯,其野心已经暴露无遗!我大汉四百年的宁静,为他所坏,苍天降下罪罚,便是要我等尽快扫除此等祸国殃民的乱贼,回复大汉的平静!即日起,革除项明所有的官位,号召天下诸公,共讨之,否则以同谋论处!”
“这……”杨彪本来是希望,借助旱灾和蝗虫的问题,逼迫刘廷让位,没想到这家伙居然祸水东引。
“杨司空,你太着急了……陛下一直把李明那边的奏折留中不发,你以为是为了什么?”申夜退了回去,来到杨彪身边的时候,低声说了句。
杨彪顿时瞪向了申夜,双拳紧握,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啖其肉。
“好了,讨论一下,如今这蝗灾的问题怎么办?”刘廷大手一挥,希望换个话题。
“蝗虫不过是虫子,抓了烧了便是!说起来,臣却是听说,如今吕布和李明到处都在收购蝗虫,晒干之后磨粉送去军中,泡开后让士卒饮用。可见这蝗虫,应该是能吃的!”申夜再次出列,掌管情报的他自然也知道这些,主要是吕布和李明没有瞒过谁。
不好瞒,这年头大家都在遭灾,死的都是大汉的同胞,吕布忍心,李明也不忍心。
“蝗虫不是有毒的吗?”不知道谁低声议论起来,“关键长那样了,怎么吃得下嘴?”
“吃了蝗虫,不会惹怒蝗神吧?”也不知道谁在那里窃窃私语。
长久以来养成的观念,让大部分世家出身的臣子,只觉得蝗虫厌恶,甚至敬畏,要杀甚至是要吃掉蝗虫,简直不敢想象。不少人甚至觉得,申夜的情报是不是有问题。
“爱卿此言当真?”刘廷看了看他们,示意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