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谋天下-第9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六、老七、老八都有事儿忙,就连李令月都有要事儿缠身,怎么就你这个一国之君没事儿呢?回去吧,既然都有事儿,那就快忙去吧。”武媚摆摆手,而后率先自己一个人,沿着用石块儿砌成的路面,往主陵寝的后面绕去。

    “儿臣如果忙的不可开交的话,那他们一个个不都得羞愤死?身为儿臣的臣子,为君分忧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所以该他们忙。”李弘看着李贤等人对自己翻着白眼,而后一一向走出不远后,站在那里远望的武媚行礼。

    “母后,那儿臣也回长安了,您自己不要太伤心了,有事儿您就告诉儿臣吧。”李令月站在武媚的旁边,则是最后一个离去。

    就连裴婉莹,也因为李晔如今在长安查裴庆的案子等等,不得不先回长安继续坐镇,虽然说白纯在长安,她这个皇后也不会有什么事儿,可终究是自己的长子,不回去心里多少有些不放心。

    何况,这里有上官婉儿、义阳、高安留下来,加上其他宫女、太监,还有陛下在跟前陪同,裴婉莹等人倒是也不担心武媚一个人在这里显得孤独。

    待所有人离开后,武媚便与李弘缓缓行走在主陵寝的小路上,回头看了看身后的上官婉儿等人,缓缓开口道:“都回去吧,本宫与陛下两人随意走走,不用你们陪着我们。”

    “都下去吧。”李弘对上官婉儿、义阳等人重复了一遍,而后才快走两步,追上了武媚的步伐。

    母子两人谁也不说话,就像是两个孤独的守陵人一样,默默的走在石板路面上,穿过石兽群,走在那满是松柏的台阶上,一步一步往陵寝的上方走去。

    “人死如秋叶,总是要落叶归根,一辈子活下来,最终也不过还是一堆黄土,争名夺利一辈子啊……最终,谁也不会知道,死后的世界该是如何?”

    “母后,不必这么感怀吧,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虽然这是不可避免的,但生与死、名和利,即便是富贵繁华,也不过是过眼云烟,儿臣觉得不必刻意感怀,正视当下,如何活出自我才是最好的了,也算是对的起父皇了。”微风吹过,莎莎的声音拂过整个陵寝的上方,也使得武媚被风吹乱的鬓角白发,显得比往日像是多了一些。

    “你这皇帝当了有十来年了吧?”武媚站在主陵寝的最高处,俯视着整个乾陵,拢了拢鬓角花白的头发,突然问道。

    “可不,好像有个十二还是十三年了。”李弘伸手摘下头顶的幞头,任风吹乱着一头长发。

    “这天底下,本以为这皇帝的宝座是最难坐的,但谁能想到,只有你李弘在这个宝座上,每天却是坐的那么轻松悠闲,如果你父皇当年有你这样的魄力跟自信,也就不会早去了。”武媚一身宫装凤衣,虽然已经年老,但那雍容华贵的姿态却是显得越发的浓郁。

    李弘同样是一身明黄色的长袍,跟武媚一样,自然也是因为今日祭祀的缘由,所以穿的比较隆重、正式。

    但即便是这样,此时此刻,相对来讲并不会刻意在乎礼节的母子两人,竟然一同坐在了陵寝上方的一个黄土丘上。

    两人谁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打量着,此刻在风和日丽下,显得有些寂静的整个乾陵。

    不知名的鸟儿偶尔在头顶上方飞过,或是在身后郁郁葱葱的松柏林立,叽叽喳喳的欢快叫着,时不时也会突然安静下来,而后一同振翅,飞出松柏林,在空中如同一片云彩般,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后,而后又重新扎进了松柏林中。

    (ps:快接近尾声了,突然间觉得有些不舍。)

986 天外飞仙

    “人老了就不比从前了,这坐着晒会儿太阳,人就开始犯困,不像当年,跟你父皇祭拜先帝时,冗长的仪式下来,人一点儿都感觉不到累。”武媚捶着自己的腿,望着陵园下,那正在巡逻的金吾卫说道。

    如今并不的改革,早已经取消了金吾卫的称呼,但唯独在皇陵这里,从中央军抽调出来的精锐,被赋予了当年的番号,金吾卫。

    “儿臣可没有发现您老来,看您的样子,跟十年前没什么区别。不过话说回来啊……。”李弘坐在武媚的旁边,梁山的风景一览无余,因为皇陵的关系,这两座不大的山头,倒是变得仿佛都尊贵了许多。

    “打住,你那话说回来之后的话,本宫不听也罢,总之啊,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还是别说了。说说你朝堂之事儿吧,现在的朝廷,被你李弘治理的,你这个皇帝如今已经是可有可无了,即便是你不在长安,那朝堂也不会动荡不安,裴庆的事情,还是那几个大儒的事情,对朝堂来说也都不算是事儿。李晔是不是你心目中最佳的太子人选?你跟我说句实话。”武媚侧头,看着自己的儿子问道。

    “哪有什么最佳不最佳,那几个货都差不多,何况,说实话啊,这天下啊,绝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够定乾坤的,重要的还是在于臣子们。总之,李晔性格稳重,看这次办裴庆一事儿,也懂得隐忍跟迂回,往后还不好说,毕竟这一次白纯跟裴婉莹都有帮忙,看看吧,看看他历练几年后回来会如何,不过依儿臣看,只要三省之间不出佞臣,接下来再经过改革后,以后大唐的皇位谁坐都一样。”叶青并不担心未来大唐会如何,即便是重回到历史上原有的轨迹,跟他也没有半毛钱关系,毕竟,到时候,自己恐怕早已经是一堆白骨了。

    “为何如此说?”武媚的脸上并没有表现的很诧异或者是震惊。

    这几年虽然她身居后宫,从来不问朝堂政事,但通过李弘这几年的动作,也能够看出来,李弘一直在做着某些准备,想必接下来,会有更让人感到石破天惊的举措。

    “儿臣想要试试,但估计很难。”李弘摇头苦笑了下说道。

    他不认为大唐或者说是华夏能够走到那一步,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虽然议会是最高立法、权利机关,但在华夏民族的制度里,在这个咬文嚼字,一篇论语都能够解释出好几种意思,甚至同样一句话,让两个人作注之后,都能有两种甚至多种不同的意思。

    如今自己想要不经过任何时间的检验跟积淀,就照搬套用,以此来保住皇家在大唐的地位延续,恐怕是有点儿痴人说梦了。

    在他看来,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像华夏民族一样,可以在如同铁桶一般,看似固若金汤的法令条文的字里行间,给你解释出好几种不同的意思出来。

    李弘不知道这种特殊的技能,是不是华夏民族所独有,但他敢肯定,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在解读任何条文法令的天赋上,都不如华夏民族。

    当然,这也与华夏民族的那些典籍的撰写人惜字如金有关,在于他们对于文字的精简以及所谓的文人内涵有关。

    仿佛如果不用文言文说话,不用文言文记事,就不能体现他们高深的学问,像是愧对了读的那些圣贤书一样。

    能用一个字记事,就绝不多用两个字记事的习惯,李弘不知道这种习惯,是不是一种极为恶劣的习惯。

    纵观上下五千年,所谓的严苛法令条文,基本上都有空可钻,如果真要逐字逐句的掰开了揉碎了,华夏民族的法令条文,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文人治国、文人误国,李弘自己也不清楚,文人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上,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特别是这种喜欢引申、解读经史子集、先贤典籍的习惯,李弘不知道这对于华夏民族来说,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情。

    法家的没落、儒家的崛起,当法家这种看似没有人情味儿,近乎于无情、冷酷的学说被历史抛弃后,儒家那人情世故,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以德报怨、以仁治世经国的理念被推崇的几千年里,华夏民族到底是不是应该好好的思考下?

    面子是华夏民族最为推崇的,而面子也是最让华夏民族受罪的源泉,而如果真要追究下去,恐怕跟儒家之间,有着绝对的关系。

    “难怪你如此推崇法家,法家第一人的推崇者,非你李弘莫属啊。”武媚长长的叹口气,经李弘如此说,都快要让她认为,儒家与人情的存在,完全阻碍了大唐江山的延续。

    “法理无情,江山社稷终究是人来统治,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条条框框要细致到极致,极致到繁琐,繁琐到细致上,才能真正的成为真正的法令。也只有把法令的地位提升到比皇权、神权还要高的地位,或许,才有可能让我大唐的江山绵延不绝。”李弘低着头,扶着武媚的胳膊,母子两人开始往山下走去。

    “还记得当年陪你父皇还有我前往洛阳前,你我在花园里的那次谈话吗?”武媚任由李弘扶着她的胳膊,不再与李弘讨论法理之事儿,却突然间问起了当年的往事儿。

    而李弘听到武媚如此一问,扶着武媚的手却是不由得一僵,虽然只是极为短暂的瞬间,但依然还是让武媚察觉到了,那短短一瞬间李弘神情的变化。

    “记得,怎么不记得。”李弘望向前方,轻轻的吐了口气后,淡淡说道。

    “白纯从剑南道回到洛阳后,刚一进宫就被我拦下了,当年李淳风、袁天罡对你的推测,便落在了我手里,而我也告诉白纯了,对任何人都不能说,那你知道上面写了什么吗?”两人走下主陵寝,再次走到了松柏绵延的石板小径上。

    “儿臣知道,但……白纯知道吗?”李弘想了下,问话显得有些莫名其妙。

    “我猜测啊,白纯显然也知道,那些时日,白纯对你明显的有些害怕,唉……。”武媚叹口气,与李弘站在了主陵寝的巨大石门前,抚摸着那巨大的石门:“可惜,你父皇却永远不会知道了。”

    “您真相信李淳风跟袁天罡所言的四个字?”

    “天外飞仙!这天下间,谁能当得起这四个字,怕也只有你李弘了,就算是不相信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