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华再起-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好说,若是发匪只派出一两万人,诸位将军便避而不战,将来如何向朝廷交待?况且,兄弟本部兵马也有万人出头,进入扬州镇守,江北大营迎击渡江之敌,兄弟的本部兵马也会出兵助战,若是不敌,诸位将军退守大营,兄弟再守扬州,战胜则有功,纵是战而不利,也不过是各守城池与大营的局面,总比敌人还没有打过来,咱们就避而不战要好的多吧?”

    张华轩说完坐下,微笑喝茶,他说的话说服力极强,极具蛊惑力,一席话说完,整个军帐里的所有人都已经被他说服。

    确实,以张华轩的身份地位与立场,也没有为太平军打算的道理。既然这场仗反正要打,这个年轻道台说的话也很有道理,倒不妨试上一试。

    看到营中诸多八旗将领都跃跃欲试,张华轩肚里冷笑,这些八旗和绿营兵的战力他清楚的很,一共也就两万来人,守营盘是北伐军不想在江北大营浪费时间与兵力,不然他们死守北伐军强攻,这些窝囊废都守不住,现在受到张华轩的蛊惑,一心想着要拒敌立功,只怕这帐中人物,都是离死期不远了。

    他费心费力,先解决了琦善担心扬州不守的难题,给琦善吃了一颗定心丸,然后又极立吹捧八旗军的战力,贬低太平军的实力,使得这些八旗将领们愿意出兵与先期攻过来的太平军打上一仗,如此一来,以北伐军强悍的战斗力,势必会把自己北面的这支清军主力打个稀巴烂,等此战过后,整个苏北都将笼罩在他张华轩的控制之下!

    说服了琦善与八旗诸将之后,张华轩在江北大营中又盘恒了几天,他这次过来银子带的不多,金子却带了不少,私下约见军官时常常放了几锭金子做见面礼,几天下来,上至琦善,下到普通的守备管带都对张华轩极尽赞誉,对两边约定一起交战之事,再也没有人有半句话的异议。

    到得咸丰三年的五月初时,太平军即将渡江做战的风声越发紧密,清军江南无江防,水师早就溃败,广东调集的水师还没有过来,整个江防形同虚设,太平军当真想啥时过来就啥时过来,用后世的话来说,是太平军掌握了整个战场的战略主动权,而清军只能陷入全面防守的态式,风声渐紧,来自北京的行文也渐渐严厉起来,督促江北大营一定要严厉江防,务必将太平军挡在江北,不能使发匪渡江之后进入山东京畿。

    对京师这种要求,包括张华轩在内的所有将领的反应都是冷笑,局面坏到这个地步,主要责任是江南大营的主帅向荣,朝廷不去寻向荣的麻烦,却对江北大营提出如此要求,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当下决定不理会朝廷命令,一切仍然按原本的计划行事。不过对张华轩来说倒是一件好事,清廷如此命令,也间接给了江北大营极大的压力,历史上太平军轻取扬州,江北大营避而不战,结果太平军扬长而去,琦善在第二年病死,托明阿继任为江北大营之主,很难说,琦善是不是死于丢失扬州的压力,尽管太平军放弃扬州后,清兵迅速将这个江北名城收回。

    既然大战将起,淮安团练的主力也到达了扬州城中,张华轩便向琦善等人辞行,决意回到扬州城中指挥作战。

    “老兄一路珍重,此次大战,老夫依仗之处甚多,万事小心。”琦善携着张华轩手,显得依依不舍。

    其余各人或是做依依不舍状,或是满嘴奉承,或是对张华轩前来配合做战寄予厚望,也有人对张华轩提出警告,让他千万不要误事。

    张华轩一一答应下来,最后拍着胸脯保证道:“兄弟的麾下不能与八旗大兵比,不过也算精锐,火枪和火炮也买了不少,只要两军一接战,兄弟必定从扬州出发击敌,与诸位将军会合,务必一战将敌人击溃,打的他们再也不敢渡江北上!”

    众人轰然叫好,这些日子相处下来,从张华轩护兵的装备上,各人已经知道张华轩的部下装备着洋枪和洋炮,这个时代的中国在火器制作上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不论是制作的工艺水平,各种细节的考究,火枪整体的威力,诸如种种,中国的土制火器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而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军舰火炮的威力,也让很多清军将领心惊胆战,一听说张华轩不声不响的从夷人手中弄到了不少火器,而当时的清廷还没有放手让八旗和绿营进口武器,要等湘军与淮军购买军火,甚至组成洋枪队助剿,而汉人军阀兴起之后搞洋务运动,整整过了几十年的时间,清政府才开始大量购买枪炮,再从购买到仿造,又是数十年的时间。

    现如今张华轩不声不响的购买了大量洋人的火器,也算是开风气之先,众将当真是艳羡不已,对张华轩军队的战力,也是更有了几分信心出来。

猛虎出柙(12)

    看到众人轰然叫好,张华轩不免又蛊惑道:“兄弟营里还有不少洋人的火枪,大伙儿以后要常在一起征战,兄弟不是什么大财主,手里银子还有几个使,洋枪也可以送一些给大营,就看各位赏脸不赏脸了。”

    他一碗一碗的**汤端出来,整个营中自琦善以下,无人不对张华轩露出感激之色。当时满汉之防没有国初那么严重,不过满汉之间也绝非融洽。汉人地方势力正在兴起,开始要从满人手里夺权,重新掌握对中国的控制权。而满人愚昧无能,却死抱着手中的权力不放,并不愿意放权,在很多职权部门都是满人掌权,军机大臣也以满大臣为主,地方的督抚中绝大多数都是满臣,如琦善这样的上三旗出身的权贵世家,不需要费多大力气就能做到一方诸候,而汉人却要十年苦读,再比满大臣多花费十倍的力气去努力,才有机会与这些满人并肩而立。

    如此这般,汉满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虽然没有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却也是并不那么的友好,如张华轩这样主动出钱出力,与满人精忠合作的,还当真是前所未闻。

    事有反常必妖,不过眼前的这些满族贵胃们显然不懂得这句话的涵义,张华轩带着自己的护兵出营时,数百人在琦善的率领下一起到营门处欢送,等张华轩骑马绝尘而去时,居然有不少人露面恋恋不舍的模样。

    他们当然不是对张华轩真有什么感情,不过张华轩身家豪富,出手大方,为人也讨喜,所以此人一走,不少人是心里当真不舍。

    张华轩却是对这支无能**而且愚昧的军队彻底没有了任何兴趣,说服他们给太平军的北伐制造点麻烦,这就已经足够了,琦善也好,托明阿也好,也完全成为他心里的一个符号,在对方欢天喜地把他送出营门的时候,张华轩已经把他们抛诸脑后。

    倒不是他天性凉薄,只是与这些人交往之际,完全自功利出发罢了。

    咸丰三年五月十一,张华轩自江北大营返回扬州城中,知州杨廷宝以下等诸多官员,到城门处迎接,与他们一同相迎的,还有张华轩营中哨长以上的军官,也与官绅们一起出迎。

    眼见冠带辉煌,张华轩极是意外,扬州城地处要冲,是当时一等一的大城,不要说他一个道台,从康熙起到乾隆,皇帝哪一次南巡不打扬州过?除了皇帝之外,多少亲王贝子满汉大臣到过扬州,在扬州为官第一条眼界历练不能浅,如张华轩这样档次的官员,还当真入不了人家的法眼。

    他带着一点矜持的笑意,向着迎上前来的杨廷宝问道:“杨明府太多礼了吧,兄弟也没有奉着皇命,怎么敢当得如此大的礼数?”

    杨廷宝却没有他这种闲庭信步的气度,这位带着全城官绅一起来欢迎张华轩的知州,现在的表情已经是气极败坏,或是说是失魂落魄,他颤抖着嘴唇,向着张华轩呆头呆脑道:“大大大…人,发匪过江了,可能有接近三万人,从瓜洲渡口直扑扬州方向而来!”

    张华轩知道杨廷宝在渡口那里安排了不少探子,从渡口到扬州以现在的道路和地形限制,接近三万人的队伍,渡江之后整队来攻,最少也是明天中午的事,琦善那里现在想必也知道了太平军过江了,三叉河距离渡口四十多里路,琦善和整个江北大营因为他的到来而增加了信心,想必会有所行动。

    看到惊慌失措的扬州官绅,张华轩反而忍不住喜上眉梢,差点儿欢呼大叫起来。他准备了半年多时间,花费了全部的精神与心血,等待着的,便是今次这一场大战。

    很多事情,都需要这一场大战博得的威望来做,只有打赢这一场大战,占足了便宜,使得苏北大地和全天下都知道他张华轩的存在,使得全军上下对他的所有举措都执行无疑,使得他可以更牢固的把整支军队牢牢的抓在手中!

    张华轩如此模样,原本都满脸慌张的扬州官绅都面露诧异之色。不少官绅对张华轩手中的军队很是倚重,对张华轩本人却并不如何相信。他们当然并不懂得,前两天进入扬州城的淮安团练,其实是眼前这个年轻的道台一手创办,一手打造而成,而只是看到张华轩年轻的外表,觉得很难信任,而此时看到张华轩神情异常,各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这位道台大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葯。

    “发匪来了正好,本道台练兵半年,正想着给发匪一个厉害尝尝,请诸位放心,本道督兵前来,正是为了保境安民!”

    张华轩说的自信十足,却并不能打消眼前这些官绅眼中的疑虑,在他们看来,统兵打仗的人,要么是老谋深算,要么就是赳赳武夫,如张华轩这样的年轻后生,真的让这些人难以信任。

    张华轩当然也不会在意这些人的想法,最好他们全跑了才好,一张白纸才好做画。

    当下不再理会诸人,只得策马到得自己的军队面前,眼神略略一扫,所有的军官已经立刻半跪下去,向着张华轩请安道:“标下等见过大人!”

    “嗯,都起来吧。”张华轩冷淡的点一点头,不理会其余的军官,而是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