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一名步枪兵的手中接过步枪后,秦琼熟练的拉动枪栓,却发现从枪中跳出来的并非是弹壳,而是一粒没有发射的子弹,不由得眉头一皱问道:“这是谁交给你这么做的?难道你们的队长没有告诉过你们,非作战时间不得将子弹上膛吗?万一误伤了别人怎么办?”
面对秦琼的一连串发问,那名士卒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脸色涨得通红,支支吾吾的小声说道:“刚才大都督已经让我们做好了射击的准备,后来又取消了射击的命令,所以……”
秦琼刚要再说些什么的时候,却发现周围的步枪兵纷纷的将步枪中已经顶上了膛的子弹退了出来,立刻便明白了。这些个步枪兵毕竟是头一次上战场,难免会有些紧张,一时忘记了射击要领倒也是可以理解的。再说这些士卒毕竟不是自己麾下的士卒,不好过多的说什么,所以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俯身从地上捡起了那颗子弹,那在手中仔细的把玩了一番后,还是想不出这和倭国人的异样叫声有什么关联。将手中的子弹放入枪膛,示意周围的士卒让开一片空地后,对着不远处的城墙开了一枪,然后跑到近前仔细的观察完全镶嵌进城墙之内的子弹,还是想不出究竟是为什么会造成刚才的叫声。
不过这一声枪响倒是把李恪从沉思当中给惊醒过来,当他看到秦琼正站在城墙边研究射入墙内的子弹,立刻便反应过来:他只怕也在想和自己相同的问题,不过很可惜的是,在没有抓到个倭国的俘虏问明白之前,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为了什么。
第二天中午时分,被派出去伐木的士卒们终于回来了。随同他们一同到来的,还有数百个用圆木扎成的木排。这些个木排由长约两丈左右、十根碗口粗的圆木并排绑在一起而成的。
李恪先是让士卒们将这些个木排拉到岸上来,然后再全部都抬到城墙另一面。先是在靠近壕沟的地方将其中的数十个木排横立起来,以用作抵挡对方弓箭袭击,然后又找来辎重营的工匠将其中的一部分木排横立起来,钉在了其他的木排的前端。所有人都不明白李恪这是要干什么,居然做了个如此怪模怪样的东西出来。
但是,李恪很快便用实际行动讲述了这个怪家伙的用处。首先他让士卒们将横立在壕沟旁的木排竖起来,然后并排铺在壕沟的上面当作跨越壕沟的桥梁,最后又下令将这些个怪模怪样的家伙推到壕沟的对面去。至此所有人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个怪家伙的用处是既可以挡住正面的弓箭袭击,又可以防御住来自脚下的攻击,果然是个相当不错的主意。不过问题紧接着有出现了,在壕沟这边的时候,可以有人举着盾牌在前面铺下圆木,以减轻前进时的阻力,但是过了壕沟以后怎么办?地上指不定从哪里就会冒出来地刺,又有谁来推动个东西的前进呢?
对于秦琼所提出来的疑问,李恪显然早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并没有急着回答秦琼的提问,而是吩咐士卒们先怪家伙周围的阵亡士卒尸体收回来,然后又吩咐站在怪模怪样的木排上的士卒去挖木排周围的土,直至露出埋在土下面的原木为止,在士卒们开始挖土之前,他再三的叮嘱他们,在挖掘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不要将身体探出脚下的木排,以免被突然间冒上来的地刺刺伤。
自从大唐的士卒将这些个木排推到壕沟的对面以后,躲在地下的倭国士卒便开始不停的用长矛,顺着预先留出的洞眼向上不停的乱刺,以期待能够破坏对方行动。虽然他们并不了解大唐军队的真正意图,但是直觉告诉他们对方的行动肯定对他们没有任何的好处。但是他们一时之间又想不出阻止的办法,所以只有不停地向上乱捅一气,以期能够破坏掉对方的行动计划。怎奈碗口粗的原木又岂是一时半刻间便可以穿透的,他们的努力注定要徒劳无功。
地表的覆土层只有不到一扎的厚度,大唐的士卒只用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便将一小块长约五尺,宽约一尺的原木清理出了出来,知道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到,原来那些来自地下的地刺即便是在不动的时候,也会露出原木约两寸多高,而向上此处的时候,高度至少可以达到三到四尺的高度,这也就意味着长矛当初是从上面倒插下去的,而且是一通到底的。士卒们赶紧将这个消息汇报给了李恪,然后等候他的下一道命令。
李恪听完汇报以后,脸上露出了果不其然的笑容,说道:“传令下去,先对着那些个露出来的小眼儿来上一泡尿,然后再将火油顺着这些小眼儿倒下去。”
这名士卒在听完李恪的命令后先是一愣,马上便反应了过来,强忍住笑意,高声喊道:“是!”说完后转身便要去传达命令。
谁知李恪又把他给叫住,说道:“等一下,记得叮嘱他们,撒尿的时候都给我注意点,别让人把你们传宗接代的家伙给废了!”
“噗哧”一声,负责传令的士卒终于没有忍住笑出声来,赶紧有强忍住笑意,用力的喊了声:“是!”后转身跑走。
秦琼一边笑着一边忍不住开口问道:“殿下,你这往下倒火油我倒是可以理解,可是干嘛要先撒一泡尿呢?”
李恪的脸上流露出了坏笑的神情,说道:“也没啥,一来是为了气一气他们,二来是让他们降低警觉,以免这边刚倒下去火油,他们便将长矛的柄折断,到时候我们的火攻计划就无法实施了。”
秦琼听后不禁对着李恪伸出了大拇指,一切尽在不言中。
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又有士卒跑到了李恪的身边向他汇报:“大都督,火攻的效果不明显,下面让问问是否还要继续。”
“吩咐陌刀手用手中的刀把露出来的圆木给我砍出来个窟窿,然后顺着窟窿将点燃的炮弹和燃烧弹都为我扔下去!我就不信治不了他们了!还有,记得他们都给我小心点,别粗心大意下受伤!”
等到传令兵离开以后,李恪有些尴尬的对着秦琼笑了笑说道:“这些个倭人真是不让人省心,原本想偷个懒,白白的浪费了半天的时间,到最后还是要用本办法来解决。”
秦琼有一种感觉越来越强烈,那就是眼前这位辽王殿下,虽然创造了很多经典的战争,但是有的时候简直就是把战争当成了游戏,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偏偏这些看似有些不着调的举动,往往又能取得出人预料的战绩,令人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才好。
第六十四章 出征倭国 七
第六十四章出征倭国七
也就是过了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李恪和秦琼便听到前方传来接二连三的爆炸声。成功了!两个人立即沿着爆炸声传来的方向看过去,却见到很多士卒正在利用这个机会,狂挖他们立足点附近的土,毫无疑问他们是想利用炮弹在地下掩体中爆炸后,给对方造成混乱的时机,迅速的在地表挖出来可以让大唐士卒跳下去坑洞来。然而李恪用木排设计的这个掩体,可以覆盖的面积毕竟有限,挖掘地面的士卒一不小心就会超出遮掩的范围,而藏身在半地下掩体内的倭国弓箭手就会利用这个时机进行直射。幸好步枪兵早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旦见到对方设计,便立即利用头一天便定好的射击位置予以反击,否则的话肯定会造成大量的唐军士卒伤亡。
有步枪兵在城墙之上为他们进行掩护,虽然仍旧会有零星的倭国弓箭兵在突施冷箭,但是已经不能阻止大唐士卒们的挖掘工作。随着一根根埋在土中的原木被挖出,开始不断的有大唐士卒跳入其中与倭国士卒厮杀。李恪见状赶紧派出了增援部队,然而刚刚派上去了两个千人队,便有士卒回来向他报告:“倭国人所挖的地下工事只有六尺不到的高度,大唐的士卒进入其中以后,大部分的人都无法伸直腰,再加上陌刀兵和长枪兵的武器过长,在其中根本就施展不开,所以推进的速度非常的慢,希望大都督能够调集刀盾兵,这种短兵器兵种入内作战。”
李恪听后不禁眉头一皱,下意识的说道:“果然不愧是属地老鼠的,连防御工事都建造的这么矮小!”说完后刚要下令调集刀盾兵上前,又猛然间意识到不对:刀盾兵虽然用的是四尺长的直刀,但是在作战的时候总是要砍才能用上力量,可是在地下工事内连腰都伸不直,又如何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挥动手中的刀?当即否决了对方提出的请求。不过增兵还是一定要增的,只不过派出什么兵种就要好好的研究研究了。
李恪先是从那名士卒口中得知,地下工事实际上就如同一间间房间似的,每个房间的长宽都在两丈左右,其中可以容纳下大约二十名倭国的士卒,他们则负责控制这些直上直下的长矛,这些个房间外有一条约一丈宽的通道,通道的另一侧也有同样的房间。每隔十丈左右还有一条宽达近两丈通往后面的通道,不过由于通道内的倭国士卒太多,暂时还不知道这些个通道通向哪里。
那名士卒一边说,李恪一边蹲在地上将士卒口述出来的地下工事画了出来,等到那名士卒说完以后,李恪让秦琼也蹲了下来,指着地面上自己画出来的草图说道:“秦将军你看,根据我的判断,应该是每隔五个房间就有一个通向后面的通道,而这个通道据我判断,应该是和后面的那些个半地下的防御工事连在一起的。而这两个相对的房间总共只占据了五丈左右的距离,但是到达后面的半地下掩体却有着十五丈左右的距离,那么这之间还有着十丈的距离,根据我的判断这其间要么还有这样的防御性房间,要么就是供倭国士卒们休息的地方。不过我更倾向于是他们休息睡觉的地方,因为从昨天到现在,我们都没有发现他们出来活动过,而他们总不能连吃饭、睡觉、上茅厕都在这些个我们已知的房间内的。最重要的是,倭国人不可能拥有如此多的数量的士卒,分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