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搭棚的竹子,不过现在秧苗已经长成了,所以把育秧棚给拆掉了。”

    在后世,育秧棚是用塑料布做的。不过现在没有塑料布,张超也只能用比较笨的方法。给秧苗搭棚。

    用竹子做棚骨,然后上面铺上稻草。

    这是比较笨的方法,晚上铺,白天又得收掉。

    稻秧白天得晒太阳,得光合。如果盖死了,是育不出秧的。

    虽然说这种办法比较笨,但多花些人工,还是有用的。就靠着这个,张家的秧苗成功的渡过了寒流,长成了。

    “育秧需要精心管理,挺累人的。但育过的秧移栽稻田里,却能让收成大大增加。”

    直接往田里播种,那样当然也行,但这种方式的产量会很低,通过选种育秧再移栽,产量能大大提高。不过如何育好秧却很麻烦。

    比如这一个棚,就麻烦的很,晴天阴天小雨天和大雨天,都有不同的开棚时间,对温度的管控要求很高。

    另外就是水,水也是关键,秧苗三叶以前,得灌平沟水,保持床土湿润却又不能水多,也不能水少了发白。

    另外中间还得保持秧苗的肥力,中间得追肥几次。

    张超用的就是沼液当追肥,也可以用草木灰做追肥,但肥力差很多。

    没有肥,秧苗是长不好的。

    “没有想到,一个育秧就有这么多门道。”太子点头道。

    “那是当然的,要种好水稻,不光育秧有这么多门道,之前还得要经过选种,种好秧就好,秧好苗才好。种选好了,才能保证秧苗的发芽率。”

    “你这种的是什么品种?”

    “糯米!”

    稻谷一般分糯米和籼米、粳米三类。粳米短,籼米长,糯米粘。

    糯米是酿酒和做糕点的好选择,粳米籼米煮饭吃口感更好。张超种的是糯米,糯米价格比一般的粳米要贵。

    “你这梯田一季亩产能达到多少?”

    “四石左右吧,因为是头一年,产量可能低一点。”张超笑着回道,一扭头,却看到李建成和魏征一群人全都目瞪口呆的站在那里。

    “四石?有多少斤?”魏征率先追问,石既是容积单位也是重量单位,不同单位数量是不一样的。如果算容积,一石十斗,稻谷和米的密度不同,十斗稻谷是没有一百二十斤的。

    “四石,当然是四百八十斤。”一石一百二十斤,难道他还不知道?

    “你说你这水稻田一季亩产就有四百八十斤?”魏征声音提高了许多。

    “五百斤左右吧,应当是可以的。”张超对自己的水稻田还是很有信心的,这可是要精耕细作,还会大量施肥的水稻田,要是一亩产不到五百斤,那真是白瞎他那么多时间了。

    又是选种又是育秧又是移栽的,加上他给田里施那么多肥,沟里的淤泥,砍的那些杂草灌木等烧的草木灰,还有一担担往田里浇的沼肥,这施肥量,都快赶的上后世往田里撒的复合肥、尿素、磷肥了。

    再加上有足够的水灌溉,一亩地五百斤,张超觉得并不夸张。又不是以前张家沟人种粟,粗放式管理,还缺少肥料,缺少水,当然产量不高。

    张超可是记得,在明清时代,那时江南也没有化肥,可他们用豆饼、粪肥、塘泥等肥田,兼之精耕细作,很多水稻田都能亩产四五石。

    一家人就耕种那么几亩十几亩地,全家人甚至天天扑在上面,没有农药没有化肥,可人工除草,细心伺弄,比起后世那种随便打打药水洒点化肥就不管的耕作方式,可是用心多了。

    只是在张超眼里觉得挺正常的一个产量,却让魏征等人认为张超在吹牛。

    在灞上种水稻,你还敢说一季亩产五百斤,你怎么不说一千斤呢。关中能亩产三石的地,都是一等一的好地了。你这刚垦的荒坡梯田,怎么看都是生地差地,还一季亩产四石,真是吹破天了。

    “只要保证水和肥,我这千亩梯田,绝对能达到亩产四石!”张超看出他们不信,但依然自信满满的说道!

    最近倒霉事情比较多,手机和电脑都坏了,偏偏右眼还感染发炎,电脑多看会就难受。昨天我妈又摔了一跤,左手摔断了两根骨头,哎。这些天都是用存稿在更新,非常无奈。希望倒霉的事情早点过去,能够全力码字更新!(未完待续。)

第298章 暴卒长安

    从洗澡沟返回张家大院的路上,李建成和魏征等人的兴奋之情去了大半。他们算是明白了张超所说的亩产四石的信心来源,张超有足够的肥料,也有足够的长工来伺弄这些稻田,他还有充足的水可以灌溉。

    换言之,如果没有优选种子,没有他的育秧棚,没有充足的肥料和充足的水,加上足够的人手精耕细作,再加上天公作美,不会有灾害,那样才可能最终有一季亩产四石。有任何一个条件没达到,这产量也就达不到四石了。

    李建成的靴子沾满了泥,袍子也都是泥点。

    “肥料和水,是最难保证的两点。”魏征回来的一路上,也一直在想着这个问题。优选种子和搞育秧棚都没什么问题,关键还是肥料和水。

    关中地区干旱缺少,种水稻没优势。如果在江淮一带推广张超的水稻种植方式,倒是不缺少了,天气也适合,可一样缺肥。

    按张超说的,这水稻需要的可不是一点两点的肥,是需要大量的肥。育秧的秧田需要的肥更多,而且秧苗中间还要施加几次追肥。等秧移栽到了稻田里,每隔段时间也得追肥一次。

    肥,肥才是关键。

    中午,张家大院中,太子一行换下了弄脏的衣服靴子。

    换了衣服,太子让张超带着他到处转转。

    “原来你早有准备,已经在长安城外建了肥料厂。”

    李建成对张超居然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很大的肥料厂,大为惊讶,也十分赞叹。

    “真料不到,这五谷轮回之物,居然还有如此大功效。只是这制作也确实不太方便,运输也比较麻烦。”

    在外面转了一圈,李建成忽然对这水稻、肥料这些又没了兴趣。

    回到张家大院,他叫来儿子太原王,问了他一些功课之内的,叫儿子并没有荒废课业,反而比以前更加开朗了许多,也不太显得文弱,似乎脸色都红润了不少,倒是挺高兴的。

    让儿子出去玩,李建成对张超说,“你这里也挺顺利的,你也不要整天呆在这里了,早点回长安,崇文馆还要你主持。”

    李建成皱了皱眉头道,“上次按你之意,孤奏请朝廷罢撤四行台,朝廷设了十五道,派监察御史为观察使。可后来秦王又立即上奏称天下未稳,改总管为都督,并于每道设一大都督府,以及三个都督府。如今就这十五大都督和四十五个都督人选,秦王府一直在发力。”

    本来李建成还挺得意最近接连打击了李世民,先栽撤了四个行台,又把亲王们的护军府给裁了。

    李世民要地盘没地盘,要兵没兵,本以为就能高枕无忧了。

    谁料到,转眼李世民就上奏弄出了这六十都督府制,一下子弄出来这么多个都督府,秦王府的那些将领,也一下子得了许多位置。

    淮安王李神通当了河北大都督,曹国公李世绩当了河东大都督,李道玄是蓟州都督,平阳公主是代州都督。

    这几个重要的都督职位,李神通一直是站在李世民那边的。而李世绩虽然一直是中间站,可李世绩跟李神通关系向来很好,过去也一直是划归在李神通的麾下。

    现在一个河北大都督,一个河东大都督,两人都不是李建成的自己人。原本李瑗和王君廓、李艺在河北,这都已经是他这边的人了。

    现在三人全都调回了关中,李瑗免职削爵,成了庶民。罗艺被调去了泾州,王君廓去了会州。

    倒是秦府旧将,一个个都外放成了都督。

    屈突通成了河南道大都督,刘弘基成了山南西道大都督。

    现在皇帝又有意以李世民领京畿道大都督,以元吉领都畿道大都督。

    弄来弄去,倒让李世民越弄越强的感觉,六十个都督虽然还没有选完,可东宫这边反是没有占到什么优势。

    “文远,你向来多智,可有什么办法遏制下秦王府?”

    张超能有什么办法遏制秦王府,就算有,也不可能真的告诉李建成。

    在东宫也呆了这么长时间,张超对李建成也是越来越了解了。以前,他总以为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输的很冤,觉得李建成的输只是偶然。

    但慢慢的,他发现,其实李建成输的一点都不冤。

    李建成都当了五年太子了,在长安经营了好几年。可到现在,他真正的人马少的可怜。除了魏征王珪韦挺等人,其它也就妻子娘家郑氏是全力支持东宫的。

    再多,也就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小猫小狗。

    河间王李孝恭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其实都只是站在李渊这边的,说支持太子,都是假的。用了这么久的时间,以太子之尊,都经营不起实力来,这肯定是有问题的。

    而他在与李世民的斗争中,本来是完全站在优势地位的,更别说元吉也想着先扳倒秦王。可看看李建成都干成了什么?

    堂堂正正的朝争,半点都压不住李世民。虽然李世民想要夺嫡换储也没成功,但起码关键时候还有兵…变的魄力。

    李建成有点好高鹜远,又或者说有点优柔寡断。

    反正张超觉得,跟着这样的老板,没前途。他虽是个穿越者,可要说凭他一人之力,就能改变这个大势,更是痴人说梦。

    感觉李建成比杨勇也就强了那么一点而已。

    他也仅仅是没让李世民直接夺了他的嫡。

    想想魏征等人可没少劝过李建成下手的,既然常规手段弄不****世民,那就干脆用非常规手段啊。

    可惜李建成又没那魄力,养了那么多精锐死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