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存续与独立自主的特殊利益,怎样使一个完整国家的生产力得以产生、增长并得以继续保持。    
  这个学说是以店老板的观点来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据这个学说,任何事物的价值就是财富,因此唯一目的是价值的取得。至于生产力的建立,那是要听任机会、听任自然趋势或天命的。随便你喜欢怎么说),政府决不可从中有任何作为,关于交换价值的累积这件事,政治力量是不可从中干预的。根据这个学说,哪里的货物最便宜,就应当到哪里去买,如果本国工业由于外货输入而一败涂地,在它看来无关重要。如果外国对工业品输出实行补助办法,那就更妙了,买进时就可以更加便宜些。在它看来,除了实际生产有交换价值的物品的人们以外,没有一个阶级是生产性的。关于分工如何有助于某一具体事业的成功,它是充分认识的,至于分工对整个国家的影响怎样,它就一无所知了。它知道只有通过个人经济才能使资本增加,也只有在资本有了增加以后,个人业务才能随着这个增加比例而扩大;但是它对于由建立本国工业而来的生产力的增长,或由这种增长而来的国外贸易或国家力量,却不懂得重视。只要个人能获得财富,整个国家的前途如何,在它看来是完全无关重要的。它所注意的只是土地所产生的地租,至于地产的价值则置之度外;它并没有理解到国家财富的绝大部分是它的土地和不动产的价值。关于国外贸易对地产价值和价格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变动和灾害,它简直毫不介意。总之,这个学说是道道地地的“重商主义”;而科尔伯特的唯一目标是在于建立国家工业、国家商业,对于交换价值一时的得失并不措意,他是主要倾向于“工业主义”的,结果何以会把“重商主义”这个名称加在他的头上,实在有些费解。    
  尽管如此,我们对于亚当·斯密的伟大功绩并不否认。他是第一个成功地将分析法应用到政治经济学的。他凭了这个方法和惊人的智慧,阐明了科学的一些最重要部门,这些部门原来几乎完全是不清楚的。在亚当·斯密以前,存在的只是例有的成法;通过他的著述,才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有了可能,他对这门科学所贡献的材料,在数量上超过了他以前或以后的任何人。    
  但正是他在智力上的这种特性,一方面使他从事于分析政治经济学的各种因素时作了这样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也使他的学说存在了许多缺点;为什么他没有就社会全体作完整的观察,没有能把个人利益合并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没有把国家放在个人的前面来考虑,当他急于要顾到各个生产者行动自由这一点时就忘记了整个国家的利益,原因就在这里。他对于单是在一个工厂里进行分工的好处看得那样清楚,却没有理解到,同样的原则在整个省区、整个国家应用时也是同样有效的。    
  杜加尔德·斯图尔特对于他的批评与这里的意见正相符合。斯密对于人的个别特征能够作出异常尖锐的判断,但是当他有必要对一个人或一本书的全般性质提出意见时,他所表示的见解竟那样的孤陋、偏执,简直使人惊讶万分。不但如此,他对于同他亲密相处了多年的那些人的性格,也没有作出正确评价的能力。他的传记作者这样说:“这个写照,如果从某一观点出发,与本人相对照时,总是神情毕露、栩栩如生、维妙维肖的;但是从这个人的一切角度与整个体态来看时,写照决不能具有逼真的、全面的再现力。”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著 陈万煦译       
第三十二章 交换价值理论(续)    
   ——萨依和他的学派    
  尚·巴普蒂斯特。萨依这位作家,总的说来,只是把亚当,斯密在一种不够完整的方式下搜集起来的材料加以阐述,加以系统化、通俗化而已。他对于事理的阐明与加以组织化这些方面具有高度天才,因此在这一点上他是完全成功的。在他的著作里,除了确认亚当·斯密所否认的精神劳动的生产力这一点以外,并没有什么新的或独创的见解。上述这一点,根据生产力理论来说固然十分正确,不过与交换价值理论是对立的,因此就这一点来说,斯密的理论显然要比萨依的完整些。精神劳动者并不直接生产交换价值;不仅如此,由于他们的消费行为,还减少了物质生产与蓄积的总量,也就是减少了物质财富的总量。还有,萨依在他的观点上所以把精神劳动者列入生产阶级的理由是他们所得的报酬是交换价值,这个理由实在全无根据,因为那些交换价值在没有流到精神劳动者的手里以前就已经被生产了;所变更的只是价值的占有者,价值的量并没有增加。只有当我们把国家的生产力而不只是交换价值的占有看成是国家财富时,我们方才能把精神劳动者称作是生产的。萨依在这一点上感到他自己是与斯密对立的,这正同斯密感到他自己是与重农主义者对立的情形一样。    
  斯密为了要把从事于工业者列入生产阶级,不得不扩大财富所由构成的事物的概念;萨依,在他这方面,并没有别的路可走,要么接受亚当·斯密传给他的衣钵,那就是采取那种荒谬见解,认为精神劳动者是不生产的,否则就得象亚当。斯密反对重农主义者的做法那样,也来一个扩大财富概念,再把生产力也包括在内;这时就得说明,国家财富并不在于交换价值的占有,而是在于生产力的占有,正同一个渔夫的财富不在于占有了多少条鱼,而是在于不断地捕鱼以满足他的需要的那种能力和手段。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就我们所知,这并不是一般所周知的——萨依有一位兄弟,凭着他简单朴质的常识,清楚地看到了价值理论的根本错误,萨依对于他自己理论的是否健全、正确,在这位怀着疑问的兄弟的面前也表示了怀疑。    
  路易。萨依在南特时曾这样写道,有一个学术名词,在政治经济学里已经流行,但是引起了许多错误的推论,就是他的兄弟尚·巴普蒂斯特。萨依也不能免。按照路易·萨依的说法,国家的财富并不在于物质商品和它们的交换价值,而是在于不断生产这些商品的能力。斯密和尚·巴普蒂斯特·萨依的交换价值理论是从商人个人的狹隘观点来看财富的,这种理论是要想纠正所谓重商主义的,但是它自身依然是有限制的重商主义。关于这类疑问和反驳,尚。巴普蒂斯特·萨依答复他的兄弟时这样说,“他的(就是尚。巴普蒂斯特。萨依的)方法(方法?)(即交换价值理论)当然不是最好的,但困难之点是在于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什么话!当真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吗?他的兄弟路易不是已经找到了一个吗?不是这么说的;真正的困难是有些人没有足够的机智果断,去把这位兄弟所说的(当然只是概括他说的)概念抓住,并追究到底;或者不如说是,要把已经确定的学派推翻,要把与已经借此成了名的学说恰恰相对立的一面来加以推演,这样的做法也许是非常不愉快的。在尚·巴普蒂斯特·萨依著作中唯一独创性的东西是关于学理的形式方面,就是说,他替政治经济学所下的定义是表明物质财富怎样生产、分配与消费的科学。尚·巴普蒂斯特·萨依以及他的学派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正是由于这样的分类和他在这方面所作出的解释,这是并不足怪的,因为他这样做时一切都是现成在他手边的;他懂得对生产的特有程序和所涉及的个人力量怎样进行通达晓畅的解释,(在他自己设定的狭小范围内)关于分工原则、个人行业这些方面,他也能胜任愉快地作出细致详尽的分析。他的话不论哪一个制陶器的、不论哪一个小商小贩都能理解;他所说的内容,其中新的或为一般所不知道的越少,这些人就越容易领会。因为就一个陶工的工作来说,必须把他的双乎和他的技巧(劳动)与陶土(原料)结合在一起,然后靠了镟盘、炉子和燃料(资本),才能制出陶器(有价值产品或交换价值),这是每一个有相当地位的陶器作坊里的陶工都早已知道了的,不过他们不懂得怎样用科学的语言来叙述这些事情,不懂得把这些事情借此来进行归纳而已。小商小贩的情形也是这样,他们通过了交换,买卖双方都能获得交换价值,如果任何人输出了价值一千泰勒的货物,然后从国外换得了价值一千五百泰勒的别种货物,他就从中赚得了五百泰勒,在尚·巴普蒂斯特·萨依以前不懂得这点道理的小商小贩大概是很少的。    
  这也是大家在以前都早已懂得的,勤俭可以致富,游惰必致贫穷;个人的利己心是勤奋工作的最有力刺激;而谁要想获得鸡雏就不可先吃掉鸡蛋。当然,人们在以前并不晓得这些就是政治经济学;但是他们都乐于轻易地登上这门奥妙的科学的殿堂,从而摆脱使心爱的奢侈品价格提得那样高的可恨的关税,而共享持久和平、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友好关系和太平盛世的至福。许多有学问的人和政府官吏都成了斯密和萨依的崇拜者,这也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一切不管,任其自由”的原则的遵行,对于任何人并不需要大才大智,倒是首先倡议和解释这个原则的人需要有些聪明;他们两位的继起作家也不必多费思考,只需就他们的论点来加以阐述、润饰,加以反复申言;假使把两手拱在胸前就可以治理国家,谁还不愿意、谁还不会感到有能力做一个大政治家呢?这些理论有一个奇异的特点,人们假使接受了他们著作中最初的论点,然后诚心诚意地跟着他们所指引的那条路走下去,经过几章以后,就迷失了方向。我们必须在一开头就告诉尚·巴普蒂斯特·萨依先生,照我们的看法,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所教导的,并不只是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