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禺全集(卷七)-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问题使我常常不容易睡得着。但是我跟好几位青年谈了之后,我发现一
个根本的东西,就是中国之所以这么有希望,尽管有这么多困难,但正是在
这么多困难当中,我问过许多人,包括职员、干部、工人,除了极少数在那
儿磨洋工,真正干的还是大多数。他们是普通工人,无论老、中、青、少都
是这样。这是中国人民希望的支柱,这是中国将来前途的支柱。而你们今天
这个戏确确实实是在表现这种精神,你们也宣传了这种人的精神。

曹禺又说,假如我们中国戏剧工作者都能写这样的戏,演出这种戏,那
么我们中国的戏剧必然会有大发展,真正把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写出来;我们
常说的“振兴中华”这四个字就不是空话,也不会成为空话。

曹禺最后说,仿佛我无论到哪里都是一派颂扬,不是的!老实说,我觉
得这个戏使你们上海戏剧节放射出异彩。尤其是作为业余的,你们都是工人,
这是一个卓越的贡献,你们哪有那么多时间排戏呵!总之这个戏很出色,很


出色!

(世原、春彦整理)

(原载《文学报》1981 年12 月10 日)


曹禺谈芭蕾舞剧《雷雨》

上海芭蕾舞团正在本市演出的大型芭蕾舞剧《雷雨》,是根据著名剧作
家曹禺的同名话剧改编创作的,曹禺不仅为编导、演员逐一分析剧中人物的
思想性格,而且亲临排练场观看连排,三次赴剧场观看正式演出,并发表了
热情洋溢的讲话。

曹禺虽已属古稀之年,但精神矍铄,谈笑风生。他说:“《雷雨》这么
复杂的故事,这么错综的人物关系,你们能搞成现在这个样子,真不简单!”
他又关心地问:“观众能不能看懂?最好请一些没有读过剧本和看过话剧的
人来看一看。”当胡蓉蓉 (舞剧《雷雨》编导之一)问曹禺:“舞剧对原著
作了些增删,不知你有什么意见?”曹禺连声称赞说:“你们开刀开得好,
把话剧的一、二场压缩成一幕,这样使结构更洗练、集中、流畅,戏的节奏
就快了。序幕中繁漪和周萍的幽会,一幕中周朴园幻党中与侍萍的私情,这
些处理都很好,一下子把人物关系交代清楚,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当话
题转到人物形象塑造时,曹禺指着饰演周萍的凌桂明说:“周萍就是他这个
样子,演得很好;蘩漪复杂的性格刻画得很成功,尤其是三幕中蘩漪和周萍
的一段双人舞真精彩,把蘩漪最后的挣扎和失望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四凤形象也很有特色。侍萍那么漂亮,难怪周朴园忘不了她!”曹禺强调说:
“舞蹈演员要善于表现人物的感情和性格,要把握人物独特的个性。周朴园
既不是黄世仁,也不是南霸天,而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是旧制度的卫道者;
同样,鲁贵和《红色娘子军》中的老四也应该有区别,不要演成一个模样。”

曹禺对舞剧《雷雨》的音乐、舞美设计也很赞赏,并说:“舞蹈若没有
好的音乐,再高明的舞蹈家也编不好舞,乐队最好有独奏,因为独奏更能表
达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我非常爱看芭蕾舞。”原来曹禺还是个“芭蕾迷”呢!而且对芭蕾艺
术很内行。他问胡蓉蓉说:“芭蕾舞剧一般都有群舞,而《雷雨》却没有群
舞,行不行?”胡蓉蓉说:“我们正想在这方面作些尝试,如果集中力量把
八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塑造好,舞剧可能也会有自己的特色。”

曹禺还说:“古典芭蕾比较侧重表现技巧,而不大注意演戏,现在你们
是既有优美的舞蹈,又有动人的戏,这样更富于艺术魅力。当然古典芭蕾我
们要学,但要使我们的芭蕾真正走向世界,那就必须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
的作品。目前外国流行的现代舞是有一定的技巧,但观众看不懂,假如你们
把《雷雨》搞成现代舞,那就要砸锅了,一定要使芭蕾舞剧具有浓厚的中国
风味。”

曹禺同志最后满怀深情他说:“希望你们取得新成绩!”

(原载《解放日报》1981年11 月28日)


曹禺谈首届上海戏剧节

在首届上海戏剧节期间,我们访问了七十二岁的著名戏剧家曹禺同志。
他动身返京的前一天下午,在寓所里接受我们的访问。

谈到上海戏剧节,他连声称赞上海在繁荣社会主义戏剧创作、演出方面
带了头。他激动他说:“戏剧家也要振兴中华,满怀信心向前看。一个要有
好本子、好演员,还要有好的领导呵!好的领导不仅应该抓出有深刻的社会
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戏,还能帮助把戏搞得有声有色,有助于鼓舞人心,有助
于‘四化’建设。”曹老热情洋溢地谈到上海芭蕾舞团演出的芭蕾舞剧《雷
雨》,认为用舞蹈语汇来塑造人物的性格和细致的感情,这是一个创新。他
强调说:“上海能出一批比较好的戏,是和中共上海市委领导的及时支持分
不开的,上海抓得好!”

接着曹老对他看过的三个戏《钗头凤》、《路灯下的宝贝》、《路》十
分称赞。他说:“昆剧《钗头凤》演得很好,很感动人,尤其是后面,完全
是以抒情取胜。它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爱情上的悲欢离合,而是把陆游的爱情
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了。”

“滑稽戏《路灯下的宝贝》反映了待业青年的现实问题,台上演,台下
有反应,这个戏的话讲到待业青年心上去了。它生动地塑造了党的干部以及
退休教师、派出所长等人的正面形象。

“它抓住待业青年这一现实问题,主题思想明确。现在,很多人把私人
‘摆摊头,看作丢人的事。叶圣陶同志曾经提出,不要把青年人升大学当作
唯一的出路。这个戏矛盾非常简单,但剧情曲折别致,看完后叫人增强信心,
鼓足干劲,现在要体谅国家的困难。极少数的人垂头丧气,但多数人在勤勤
恳恳地办事。”

对话剧《路》,曹老谈的时候显得更为振奋。他说:我看了多少年的戏,
觉得这出戏写得不错,是少见的一个好戏。它歌颂了一个马路工大公无私的
品质。歌功颂德有什么不好。生活中,确实存在真正的“功”和“德”,就
应当歌颂。什么叫“现代人”?戏中说得十分明确,但这不是作“社论”讲
的,而是在人物的发展、故事发展中自然表现出来的。这个戏似乎也指出另
一个问题,要大公无私,也要正确地处理好家庭情感。《路》没有搬弄教条,
而是真实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动人的语言感动了我们。很多赋有哲理的话教
人信服。这些话寓教育于文化娱乐之中,歌颂了“四化”建设中的英雄。他
对上海专业演员热情辅导业余演员这种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风气很赞赏,
并鼓励搞业余演出的同志坚持下去,不要离开自己的生产岗位。

曹老说:在演出技巧上。《路》取消了“幕”。“幕”一般为多少年的
现实主义的戏剧服务,但它有时把“戏”切断了,不流畅了。这次,去掉幕,
在舞台上同时分成组演戏,观众觉得一丝不乱,一气呵成。其中影子的“自
我”,有点像意识流,但不勉强,很自然。我觉得在我看到的这一类戏中,
这是较好的,大家感到满意。

话题又转到芭蕾舞《雷雨》,曹老说:从来没见过芭蕾舞能很好地表现
人物性格,而且比较细腻。胡蓉蓉同志说:《雷雨》是市委同志亲自抓的,
看了第一幕后,就鼓励要继续搞下去。舞剧把繁漪的性格表现得那么强烈,
失望、绝望、最后翻脸,在封建压力下同归于尽。芭蕾舞要走“民族化”和
“性格化”的道路,我赞同这样开拓新路的意见。


曹老最后说:“我作为一个老观众,觉得这些戏确实很不错,有人说应
到北京巡回演出,不仅‘饱眼福’也‘开眼界’。它讲了人们该怎么活着,
有抱负,有理想,绝不应袖手旁观,坐等美好的未来。”当我们向曹老告辞
时,曹老预祝上海戏剧节圆满成功,祝愿上海的戏剧舞台更加百花齐放。

(原载《文学报》1981 年12 月31 日)


曹禺看滑稽戏

【本报讯】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曹禺最近看了《路灯下的宝贝》,颇为
赏识,他深有感触他说:卅年前在上海看过旧的滑稽戏,印象不太好。解放
后看过《三毛学生意》,感到确实不错。但是,对滑稽戏这个剧种,还没有
真正的好感。今天看了《宝贝》,感到滑稽戏是能作出出色贡献的。这出戏
里的笑料很健康。不仅能逗人笑,而且能使人笑出眼泪。对剧中这些“宝贝”
很是同情,流着热泪笑他们呵。

曹禺同志在与《宝贝》编导演员见面时连说了四个好:剧本写得好,导
演导得好,演员演得好,舞台美术设计得好。

他对《宝贝》的新颖风格,表示赞赏。他说,整个戏节奏明快,看了给
人一种流畅感,像我们的京剧优秀传统一样,连绵不断,一气呵成。现在的
京剧用二道幕,令人看来不爽。你们不闭幕,戏演得如行云流水,给观众以
美的享受。

他对这出戏已经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感到高兴。他认为这个戏给建设
四化的人民特别是待业青年和他们的家长增强了信心,鼓起了一个“劲”字。

(原载《新民晚报》1982 年1 月4 日)


曹禺谈芭蕾舞剧《雷雨》

上海芭蕾舞团根据著名剧作家曹禺同名话剧改编的芭蕾舞剧《雷雨》,
正参加《上海之春》的演出。剧中有那么一段情节:在周朴园的梦幻中,他
和侍萍在跳了一段表现恋情的双人舞后,突然,一阵狂风袭来,吹散了他俩
的欢乐。对这一情节,原剧作者看法如何?正巧,在某地,遇见曹禺同志,
我去向他请教。

“芭蕾舞剧《雷雨》这一场戏,对《雷雨》的主题——揭露封建社会的
卫道士、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周朴园的腐朽、虚伪和残忍,会不会
有所削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