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史百将传-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石达开进攻。十七日,秦日纲部由燕子矶移营仙鹤门,天京太平军一队数千人越过龙脖子,另一队七八千人自神策门、太平门出城,占据大小水关及冯家边一带,与秦日纲部对清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向荣急派副将王浚率2000人前往仙鹤门防堵。十八日,石达开部亦赶到尧化门;仙鹤门一带,筑垒数十处,前锋抵达紫金山东黄马群,切断江南大营与仙鹤门之间的联系。向荣见大营危在旦夕,急令张国梁由溧水星夜赶回,并从丹阳、秣陵关等处调兵回援。十九日天未明时,石达开、秦日纲派四五千人攻仙鹤门王浚营盘,稍后出兵数千包抄,激战至晚,大败清军。是日张国梁率1200人赶回大营,连夜在青马群筑营,欲堵太平军西攻之路。二十日晨,太平军十数路猛攻青马群。与此同时,杨秀清派兵数千出通济等门,直扑七桥瓮。向荣亲率1200人自孝陵卫大营往援,实则作南逃准备。午后,秦日纲分军四五千人自灵谷寺翻紫金山攻破清军马队营盘,直逼孝陵卫;洪武、朝阳门太平军分路出击,攻破孝陵卫附近清营20余座。接着各路太平军合攻孝陵卫,鏖战数时,攻破向荣大营,毙清军千余人。向荣、张国梁等连夜败走淳化镇,二十一日又经句容逃往丹阳。至此,威胁天京达3年之久的江南大营亦被太平军攻破。协同燕王秦日纲等部,摧毁清军江南大营,共解天京之围。1856年秋,天京爆发内讧,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奉诏回京辅政,合朝拥戴。1857年夏,因受洪秀全疑忌,自天京出走,率10余万众,脱离皖、赣根据地,转战浙、闽,后折入湖南,进图四川,因在宝庆与湘军作战失利,被迫撤入广西,部众纷纷离散,处境日益艰难。1861年秋,他重振队伍,沿湘黔边界北上,突入川东,在川南、黔北转战年余,屡战受挫。1863年夏,率部渡过金沙江,为大渡河所阻,又遭清军及士兵围困,粮弹告罄,进退无路,陷于绝境。他冀图“舍命以全三军”,投入清营,后不仅部属惨遭屠杀,自己也在成都遇害。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B,战绩C,名气C,综合C。太平天国五王中,除冯云山和石达开,余皆碌碌之辈,不足挂齿。石达开用兵,智勇双全,只是后因受洪秀全猜忌被迫出走,最终兵败,死前还要搞了个投降,真是不值(不过想保全部下性命的动机是好的)。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涤生。湖南湘乡人。1838年进士,历任内阁学士,礼、兵、刑、吏等部侍郎。太平天国起义后,于1852年奉命帮办湖南团练,摈除清代八旗、绿营的旧制陋习,仿明代戚继光之营制,招募山乡农民,编练成一支新型的武装──湘军,开近世兵为将有的先河。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万人,会师湘潭;他撰檄文声讨太平天国,誓师出战,向西征的太平军进攻。初败于岳州、靖港,他愤不欲生,第一次投水自杀,被左右救起。后在湘潭获胜,转入反攻,连陷岳州、武汉。继之三路东进,突破田家镇防线,兵锋直逼九江、湖口。后水师冒进,轻捷战船突入鄱阳湖,为太平军阻隔,长江湘军水师连遭挫败,曾国藩率残部退至九江以西的官牌夹,其座船被太平军围困。曾国藩第二次投水自杀,被随从捞起,只得退守南昌。其间,他上奏时有“屡战屡败”的话,幕僚建议改为“屡败屡战”。次序一颠倒,境界大不一样,颇得他的赞赏。此后曾国藩用兵更加稳慎,战前深谋远虑,谋定后动,“结硬寨,打呆战”,宁迟勿速,不用奇谋。
  1859年,与胡林翼共谋四路攻皖之策,定计围困安庆。1860年,授两江总督,自率一军驻安徽祁门,策应南岸;命曾国荃军围安庆,攻其必救,另以多隆阿军、李续宜军屯桐城外围拒援,屡败太平军于安庆、桐城间,终于1861年秋攻克安庆。1862年,曾国藩以安庆为大本营,命曾国荃率部沿江东下,直逼天京;命左宗棠率部自江西进攻浙江;命李鸿章率部自上海进攻苏南,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于1864年六月攻占天京。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早年湘军使用之洋炮,大多购自外国。1862年,曾国藩特设军械所于安庆。后又和李鸿章在上海设置江南
  机器制造局,仿造外国军火,装备湘军、淮军。清代洋务运动自此始。1865年春,钦差大臣僧格林沁在山东菏泽被捻军击毙,曾国藩奉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北上镇压捻军。他驻营江苏徐州,制定重点设防,以静制动的方略,在临淮、济宁、周家口、徐州四处驻扎重兵,一处有警,三处支援。然捻军以走制敌,曾国藩地广兵单,仍不能阻遏其纵横驰骋。1866年,曾国藩改取“聚兵防河”方针,即在黄河、淮河间,东凭运河,西凭沙河、贾鲁河,辅以深沟高墙,兼立木栅,驻兵设防,围困捻军。同年秋,捻军自开封以南突破堤墙东去,曾国藩之计划又告破产。十一月,清廷命李鸿章继任镇压捻军的钦差大臣。1872年病卒。辑有《曾文正公全集》。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C,战绩C,名气A,综合B。但论用兵,曾国藩也没有什么神奇,就是稳扎稳打,步步推进,以少犯错来获取胜利。但他为人处世方面则很有研究,大概这才是毛泽东和蒋中正对他一致推崇的原因。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1832年举人,后三次会试不第,在已故两江总督陶澍家当塾师,遍读群书,钻研军事,陶澍甚至将年仅五岁的独子陶桄许配给他为婿。林则徐任云贵总督时,曾请他去帮忙,他因舍不得离开而未去。林则徐返乡路过长沙时,约他在舟中相见,对他很赏识,将自己在新疆多年整理出来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交给他,并以新疆防务降托。他曾自比诸葛亮,当时的人都以为他很狂。但陶澍的女婿胡林翼独独推崇他,认为放眼全国,才能没有比他更强的。
  1851年太平军兴,他先后充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僚,积极参与进攻太平军。1860年随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于长沙编练湘军5000人,赴赣、皖、浙边境地区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底,任浙江巡抚。1862年,率部攻入浙江,1863年授闽浙总督。1864年,陷杭州,继入闽、粤,在嘉应州击灭了太平军余部。任内创福州船政,时为清政府最大的新式造船厂,设求是堂艺局,培养造船及海军人才。1866年,任陕甘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制定“先捻后回”、“先秦后陇”方略,先后击败西捻军和陕、甘回民民变。
  1865年间,阿古柏入侵新疆,建立伪政权;1871年,沙俄强占伊犁地区。左宗棠驳斥放弃新疆的论调,力主收复失地。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准备进疆。他制定出收复新疆的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鉴于新疆远离内地,人烟稀少,产粮不多,左宗棠特别重视西征大军的后勤保障,亲自部署粮饷的筹集、采办和转运,以确保西征计划的顺利实施。西征军主要由刘锦棠、金顺和张曜部组成,总兵力六七万人,由刘锦棠总理行营营务。1876年四月上旬,左宗棠由兰州移驻肃州。时西征军先锋已进抵新疆哈密、巴里坤和古城一带。八月中旬,刘锦棠和金顺率所部攻克古牧地,歼其5000余人,并乘胜收复乌鲁木齐。十一月上旬,清军攻克玛纳斯南城,平定了整个北疆地区。时临冬季,大雪封山,清军就地休整筹粮,以待再战。1877年四月,左宗棠指挥清军分三路进军南疆:刘锦棠部由乌鲁木齐南攻达坂;张曜部由哈密西进;记名提督徐占彪部由巴里坤进至盐池,与张曜部会师后合攻辟展和吐鲁番。至月底,清军先后攻克达坂、托克逊、吐鲁番等地,扼住南疆门户,为夺取战争全胜创造了有利条件。阿古柏绝望自杀,其子海古拉率残部西遁,并企图在英俄两国庇护下作最后的负隅顽抗。左宗棠揭穿英国的“调停”阴谋,决心继续西征。十月,西征军刘锦棠部征战1000余公里,以破竹之势收复南疆东四城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和乌什。南疆西四城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和喀什噶尔之敌分崩离析,有的主动投奔清军。十二月中旬至1878年一月初,清军又相继收复南疆西四城。整个新疆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外,全部回归祖国的怀抱。之后,他出屯哈密,以武力为外交后盾,收回伊犁。中法战争爆发,他极力主战。1884年,任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进驻福州前线,整顿防务,部署战守。次年七月病逝。著有《楚军营制》(附条规),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B,战绩B,名气B,综合B。当时中国之国力衰弱已极,而左公率积弱之兵,远征西域,所向无前,遂复我中华百余万平方公里之地,其功在子孙万代,又岂但在清廷而已。
  附杨昌浚诗一首祭之: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刘永福(1837~1917):字渊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当过船艇佣工,拳棒武艺超群。早年参加天地会,失败后带领部众二三百人活动于中越边境,以七星黑旗为战旗,故称黑旗军。1873年,法军侵占越南河内等地,进而觊觎中国。刘永福应越南政府邀请,率黑旗军援越抗法,于十二月在河内郊区击毙法军头目安邺(即M。J。F。加尼埃)及所部数十人,迫使法军退出河内。越南政府以此授刘永福为三宣副提督。1882年三月,法国西贡殖民当局派海军上校李威利(即
  H。…L。里维埃)率军数干北上,再次发动对越南北圻地区的进攻,四月占领河内,次年3月又占南定,并不断进犯红河上游,声言夺取保胜,驱逐黑旗军。在越南政府请求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