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状元纵横谈高考心理曲线图(2)
越来越搞不懂现在有的中学生小小年纪就变得那么功利。曾听到不止一个人跟我说;同学之间根本没有讨论;大家就只顾自己做题。有的还四处跟别人说自己怎么去玩;然后回家暗地里学。有必要吗?太narrow…minded、short…sighted了吧。竞争对手就身边的一两个人吗?中国可是有13亿人!It’s out there!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从初一开始就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就因为那个数学老师的一大堆难题);大家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但想法多了;讨论多了;就慢慢地向真相靠近。由于贡献了一点思想;参与了讨论;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都开拓了思路;从另一个侧面看;还锻炼了论证及狡辩(总有人执迷不悟;看不到自己思路的漏洞)的能力。与我争得最凶的都成为了我很好的朋友;直到高三;我们还常为一些题目大动干戈。
人各有所长嘛;没有谁是完美的;没有谁什么都会。学习上也一样。知识不比苹果;总量一定;他有我就没了。知识是越滚越大的;我知道的告诉了你;你知道的告诉了我;大家的知识便都翻了一番。且讨论的过程也是个自我审视的过程;通过语言;可以将你dimly understood的东西条理化;可以使你的思路更清晰。况且;参与竞争的还有别的学校别的区别的市的考生;私藏又有什么意义呢?自私点讲吧;你不告诉别人;别人也不告诉你;你能保证自己的资源比别人丰富吗?大家都来北京都来北大不很好吗?可惜有几个好友高考失利了。
忽然想起初中的班主任;可能是因为提初一数学提的太多了吧?那时的数学老师就是我们的班主任;一位有点胖的严厉而又慈祥的老太太。老师姓戴;但我们总喜欢半开玩笑地喊她panda。开始是暗地里喊的;后来老师也知道了。但她没有骂我们;还跟别的老师说是因为和我们感情好;才被我们称为国宝的。当时的重压使她没少让我们在背后臭骂;但到了高中才发觉当年的数学基础是多么重要。
但关于panda最值得回忆的并不是教学。她是一个很特别的老师;常给我们灌输“不良思想”。她说得最多的一句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因此;趁着是我们的班主任;她要抓紧时间管教我们。不管我们多不满意;只要她“在位”一天;还就她说了算。Panda很维护我们班的利益;她希望我们什么都是最好。她要求我们做到最好;也尽力向学校提意见;给我们最好的条件。
“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这也是戴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即使你不是最好最棒的;但争第一的心态是要有的。人得不甘落后;不往前冲就没有进步。Panda希望看到她的学生有傲气;有接受挑战的自信;有独当一面的气魄。很多活动她都让我们去搞;我就多次主持家长会;还要作总结(班长嘛;苦差当然还得干一点)。
Panda很早就意识到衡量一个人不能只靠学习;她还希望让家长领悟这点;允许我们有自己的爱好。于是;初一的一次家长会就变成了学生才艺展示会。我们进行了手抄报比赛;将优秀作品挂满走廊。我们还让同学给家长讲故事;表演自编的短剧和英语小品;并来了一场7人足球赛。那天是我主持。回家后;我妈跟我说;从没想过家长会能以这种形式开;我的同学都这么有才。那次经历改变了我妈对教育和学习的看法;那以后;她就再没阻止我打球、看电视、看小说。
最让我难忘的还是“现在努力还来得及”。每回将要考试时;戴老师总说这句话。有人可能认为这只是句空话、安慰人的话;在我看来;老师是让我们永远别放弃希望;让我们相信付出的努力终究会有回报。我还觉得;这句话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时间紧迫;许多人便先乱了阵脚;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都不想清楚;碰上什么就干什么;老师告诉我们“来得及”;就是希望我们自己先稳住;考虑好;将最关键的事情完成。
写到这里;又一句panda名言跃入我脑海——“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Panda喜欢用钱来作比喻;常说:“天上掉下来钱;当然应该先捡100块的;再捡50的。不然;你捡一堆一块两块的;还比不上别人捡一张。”Panda就是这么一位可爱的老师。
所以我很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怕老师的学生?上课的时候;老师当然得严肃;“传道授业”嘛;训人的时候当然得凶;“师道尊严”啊。但平时呢?重要时候你给老师面子,老师平时也会很照顾大家的。有谁不希望自己学生考好?功利点讲吧;学生的成绩关系着老师的奖金;所以;高三的老师表面很凶;但实际上并不可怕。有问题尽管去找老师;大胆问;老师都是好人。等到老师来找你;你心里又不好受;还在同学前面丢面子。这种事情我是坚决不干的。
没事也可以去找老师;大家聊聊;增进一下感情。老师有时也会很郁闷的。想想吧;沟通应该是双向的;整天只有老师在上面说;多不正常!要大家还以“上课仰头望;下课避瘟神”的态度对老师;那老师该多难过。所以;高三时;我是办公室的常客;蹭吃蹭喝;和老师熟得不行。当然;有时也会用水果、龟苓膏之类的贿赂老师一下。老师们也很照顾我;常给我一堆参考书看;还怕我没卷子做;收集一大摞模拟题给我“参考”。
不过;跟老师太熟也不好。我高三的班主任就老开我玩笑。校运会上我拿了200米、400米的第一;她居然在班会上说什么“没想到杨莹那身材还能跑那么快;看来万有引力定律需要修改”之类的话。在停课复习阶段;某天早上问了她一题;她当时没想出来;那天下午她冲进教室就冲我直嚷“肥K肥K”(我的花名;在同学间流行)——我faint!颜面何存!
状元纵横谈高考心理曲线图(3)
一直认为;没有恋爱的青春不是完整的。高中的时候;看着身边的人成双成对;就在想;为什么我没有人要呢?哥们儿倒有一群;却没有人发现我淑女的一面。
受不了了;终于趁着高三上的物理竞赛复试;逃了一周课;成功地让一个外校的男生喜欢上自己。也不知是怎么回事;颁奖的那天;他只得了“省二等奖”;特沮丧;心情好得不得了的我就安慰了他一下;陪他走了一段路。结果;第二天他就打电话向我表白。当时我就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不祥的预感;让我头昏脑涨了好几天。好不容易说服他当我哥;可惜;错误已无法挽回。
假期以后就是化学竞赛;“十一”本是备赛的关键;我却被感情问题困扰;结果;“省一等”是得了;但差3分没能进复试。我的保送北大梦就此破灭。谁说恋爱不影响学习?瞎扯!但我还是觉得能有这段经历很难得;是珍贵的回忆;它让我真切地体会到十几岁女生的感情烦恼;而不仅仅是单相思。甚至觉得;没有了它;高中三年不会如现在般无憾。
当然;我不是要为早恋贴标签;硬要说它好或是不好;因为这是因人而异;全看你怎么处理。最成功的一对是我们的金童玉女;从初一开始;风风雨雨到高三;现在一个北大一个清华。还有一对;男主角保送复旦;女生追随去了上海财经(第一志愿);现在应该是一周聚三回吧。也有悲剧的;很惨很惨。高考前一女生被男生缠上;男生到了第三志愿;女生则不幸成为我校3个不上本科线的考生之一,还好家里有钱;出了国。所以;要没有就不要强求;如果是比较稳定的话;就少生波折了。毕竟两个人如果能专心;效果要比一个人好。
现在;过去的日子就像电影回放般在我脑海中闪烁。心理学家讲的没错;进入了LTM就将永久存在;只是需要契机。而经过岁月的洗礼;最香醇的片段沉淀下来;越酿越浓……
我总觉得学习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说说我的一些做法;只是给大家一点参考。
1. 时间安排
起床7:00 早读7:25 上课:7:45~12:05(共5节课;第三节后有25分钟课间操时间) 回家吃饭;看杂志;做作业;有需要时小睡15~30分钟
午读2:05 上课2:15~4:00(共3节课;通常第三节自习) 打球4:00~5:00 吃饭;闲逛;听歌;聊天
晚读6:25 英语听力:6:40~7:00 晚自习7:00~8:30 之后,回家;喝汤、看电视;洗澡,兴许看一会儿书,睡觉。
2. 各科经验
语文:多读、多看、多写。多读;读拼音;读成语;读文学常识;读一切要背的东西。运用多种感官建立连接;能记得更牢;提取信息时也更容易。读的时间很自由;课间、饭后、睡前都行;闲着无聊便张张嘴。多看;语文靠的是文学素养;广泛阅读是积累的基础。时间紧迫;《读者》、《青年文摘》是取巧的好选择。每月看两本;既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收集优美词句、典型事例用于写作;还有许多励志的文章及优美的散文给心灵以养料。多写;不到水里学不会游泳;不练笔写不出好作文。找各地的模拟题;各种风格的题目2~3周练一篇;写完后拜托老师修改;注意审准题;立好意;其次才是文字的推敲。
数学:理解最重要;然后是多练多想,绝对不能轻视概念。万丈高楼平地起;概念是一切的基础。概念不需要背;重在理解。不仅要把那几句话吃透;还要重视成立的条件及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差别。反对题海战;但做题是绝对必需的。尽量找高质量的题;如各地模拟(特别是湖北黄冈和北京几个区的)及高考真题。题可有多种处理;按内容分专题做;按题型做;套卷训练。先把每部分搞懂;再从题型入手寻找技巧;最后套卷训练掌握、安排时间。多想;一题该有三题的收获。想有没有其他方法;想题目陷阱在哪里;想出题者的思路和所考察的知识点。做好错题的归纳;保证见过的同类型题会做、做过的题不会错。
英语:多听、多读、多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