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征行-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备入川系由张松献地图,此番红军入川,则由龙云献地图。{1}
  以奴隶将军罗炳辉为军团长的红九军团,在掩护大部队南渡乌江而自身来不及过江后,一直在黔西乌江沿线牵制敌军,配合主力部队独立作战。在主力部队入滇后,九军团也奉命西进。4月底,红九军团进占宣威,开仓济贫,将官僚资本企业的库存火腿分发给群众,大振红军声威。当主力红军疾速进入云南、逼近昆明,并大造声势要攻打昆明时,龙云惊慌失色。他的主力部队远在贵州,一时难以调回,滇东北根本顾不上,昆明城内兵力十分空虚,这才令他胆战心惊。他急调各地民团扔下其他防务,前来防守昆明,而这就正中红军佯攻之计。龙云自己削弱滇北地区和金沙江南岸的守备力量,为红军抢渡金沙江,北上川西创造了空前的有利条件。

翻山越岭走金沙

  中央红军再施“暗渡陈仓”计,在以少许部队佯攻昆明时,主力部队却疾速北进,直奔金沙江了。
  2003年4月,我在贵州考察后,从上旬起始走云南。在滇半月余,首先考察红军抢渡金沙江的情况。中央红军过云南主要是两段,一是1935年2月的扎西会议;二是5月抢渡金沙江。这次到云南,没去扎西,直奔金沙江而来。省党史研究室王主任介绍了许多情况,赵主任陪同考察,侯主任沿途关照,半月余的考察顺利进行。
  金沙江为长江上流的一部分,发源于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在青海叫通天河。它从玉树的巴塘河口出来,一直奔腾南下,经青藏高原,穿过横断山脉东麓,有上千里成为西藏与四川间的天然界河。在流至云南丽江的石鼓地区,受两条断裂带冲撞的影响,南下的江水突然转了个125度的急弯,甩开了同它并流的澜沧江和怒江,独自掉头向东北方向而去,形成了著名的长江第一湾。奔流不息的金沙江水,冲入海拔5000多米的哈巴大雪山和玉龙大雪山之间,劈出了有100多里长、3000多米深的大峡谷。这里属高山侵蚀性地貌,是金沙江切割最深的地段,呈幼年期V形峡谷,为世界上仅次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的第二峡谷。闻名遐迩的虎跳峡,是其间最狭窄、水位落差最大的一段。江东为玉龙雪山悬崖绝壁,江西是哈巴雪山,其山势稍缓。入峡口至出峡口,长三四十里,又分上虎跳、中虎跳和下虎跳三峡。峡谷最宽处江面约50米,最窄处仅20米,故称长江第一峡。峡底与哈巴雪山海拔高差3600至3900米之间,比降213米。在上虎跳峡,两侧险峰耸天,江面最窄,一块巨石兀立江心。相传这里过去有猛虎出没,踏此江心之石,腾空一跃过峡,因名之。江水从巨石间拥挤扑跌而下,江面两侧壁立千仞,峰峦欲合,峡流湍急,狂涛怒卷,波涌翻滚,咆哮雷鸣,声震数里,其壮观景象不在黄河壶口之下。汹涌澎湃的江水冲出绝壁紧锁的峡谷后一泻千里,流到元谋、禄劝一带时,江面渐宽,形成龙街渡口、洪门渡口、皎平渡口等。
  为什么叫金沙江呢?一直在金沙江边长大的禄劝县委宣传部张部长说:通天河出青海后,流经四川、云南境内几经折返,从元谋、禄劝起又成为四川、云南的分界河,然后再流入四川宜宾境内的这一段,叫金沙江。宜宾以下称长江。金沙江以盛产金沙而得名。在这里,江底流沙聚集,江边受日光照耀,闪闪映出金黄色,有如霞光万道,非常好看。江边贫苦群众多淘取金沙卖钱,谋生糊口。金沙江两岸是崇山峻岭,山外有山,岭外接岭,通过飞机航拍的电影电视镜头,你可以看到,那是莽莽群山,金沙江犹如一条小白蛇蜿蜒穿越其间。
  我又问,元谋、禄劝两县名是何意思?张部长说:金沙江流经元谋、禄劝,尽管两县毗邻,但分属两个地区管辖。元谋归楚雄彝族自治州管。元代置县。傣语“元”为飞跃意,“谋”为马,意即骏马,也就是说,这里产良种马,故称“元谋”。目前以发现“元谋猿人”遗址而著称。龙街渡口在县北,较远,不去了。禄劝的全称是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宋代时,这里称“碌券甸”。这是彝语,“碌”为石头,“券”为山梁,意即石头山梁。元代置州,改写为“禄劝”,对少数民族带有教化之意,说白了,是归顺好做官。“禄劝”过去也属楚雄,1983年才划归昆明市。这里地处滇中红层高原东部,境内群山重叠,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差距很大,是个大斜坡。到皎平渡去,你就可以体会到这里的高低落差。
  从禄劝县城到金沙江边,有300多里路,要翻山越岭,山路坎坷不平,拐弯曲道很多,晚上还要赶回。因此,我们在禄劝县接上头后,直奔金沙江而去。中午,先赶到撒营盘镇。这里彝族农民不少。镇名原称“撒咪”,彝语“撒”指沙,“咪”为地方,意即有沙土的地方。后因在此屯过兵,遂衍变为现名。离此不远有个界牌村,1935年红军入滇抢渡金沙江时,毛主席在此住过,当时的居室现辟为纪念馆,但没有什么实物陈列。快到金沙江南岸,在一个村里有一棵大栗树,枝叶茂密,说是当年毛主席的拴马树。车子再往前行,就是金沙江南岸的皎西乡了。说是江之南岸,根本见不到江。从这里由南向北往金沙江边走,离江60里处,为下坡。再往下走40里,到皎平渡村;由皎平渡村到江边还有20里。这一路山峰嵯峨,千奇万状。夕阳西照时,山峰反射金光,就像黄金一样闪烁。由皎平渡到江边的20里路,山势更陡。走小道,非有竹木棍棒充作手杖不可。否则,就有滚下山沟的危险。就云南全省说,气候湿润宜人。但就金沙江一带而言,则少雨干旱,草树稀少,地表多裸露,水分蒸发很快,有沙漠化趋势。这里是云南省内降雨量和降雨天最少的地方。我们到这里,有如到新疆吐鲁番的感觉。尽管是清明时节,午后仍红日高照,炎热异常,仿佛到了夏天。张部长说,当年红军到此,比你这次来可能要晚一个月,天气更热。到江边的20里路,寸草不长,愈下山,愈至江边,愈觉热。听老人们说,红军一到江边,无不痛饮河水。没水喝,难受;喝多了,也难受。不少战士闹肚子。相传三国时,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地”,即系此处。《三国志》书上说,江边气候极热,马岱过江之2000人,溺水中毒死了1500人,可能有些夸张,但说明这里的自然条件很差。
  我们乘越野车来到江边,比当年红军来此的路况不知好了多少。但也深感此处两岸悬崖之陡峭,崇山之险峻,到江边路途之遥远,胜过我见过的乌江和赤水河。仅仅是到江边,我们就在山间盘旋走了一个多小时。话又说回来,这里的植被太稀少,又远远不如乌江和赤水河了。
  对金沙江的考察文献,从党史来说,记载最早且最详的,要首推陈云了。他那时是渡江指挥部的政委,在《随军西行见闻录》中写道:
  金沙江宽约等于黄浦江之一半,立于江边不能闻对岸之呼声。水流自西而东,流速极快。上游山高水如瀑布而下,平时水浪只有一二尺,但风雨作时,则水浪骤增至三四尺。金沙江之风势,真是吓人。我渡过之时正值怪风骤起,沙滩上之沙土,随风飞舞,河边居民在石洞所筑之草屋被风吹去。我站立路中,忽来一阵飓风,竟立足不住而被吹倒于地下,因之我等莫不叹金沙江风威之大。但半小时后,风停雨止,且见太阳。询问居民,始知金沙江边之风雨每次不过半小时,过后就晴。中国西部气候变化之巨,由此可见一般。{1}
  我这次在金沙江边未能领略这一景观,特录之参考。

九天九夜皎平渡(1)

  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对红军长征过云南的历史曾作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不仅查阅过许多历史文献,而且访问了许多亲历者和知情人,弄清了许多重要史实,那时编的书到现在还有参考价值。我带着他们给的书,到现场对照比较,这样许多情况就明白了。
  1935年4月29日,中革军委下达“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的指示,指出:红军在滇不便进行较大的作战机动,金沙江两岸空虚,应利用目前有利时机迅速渡江,转入川西,建立起苏区根据地。军委命令红军分三路向金沙江急进:一军团抢占元谋龙街渡;三军团抢占禄劝洪门渡;军委纵队抢占禄劝皎平渡,五军团随军委纵队殿后;在滇东北侧翼掩护主力的九军团,相机在金沙江下游过江。红军在云南比在贵州的条件好,战士情绪高昂,提出“渡过金沙江,庆祝五一节”的口号,进行比以前更加艰苦的长途奔袭。
  当年红军抢渡金沙江,有许多生动的故事。有的书上有记载,但到现场后感受很不一样。云南的同志讲了红一军团的故事。红军分三路渡江,一军团接到命令后,派二师四团杨成武、王开湘他们向禄劝、武定、元谋急进。他们了解到那几个县只有些滇军、民团和伪警察,国民党的中央军没有去过。时间紧迫,不能硬打,宜于智取。于是将侦察连和另两个连,都化装成国民党中央军。杨成武率一路“中央军”直奔禄劝,王开湘率一路“中央军”直奔武定;然后合袭元谋。杨成武那一路,只在进城时遇到了盘问,被化装成国民党中央军“上尉连长”的侦察连长,将守城的民团头目掴了一记耳光,就乖乖地打开城门,大摇大摆地进了县政府,受到县长和军警官绅各色人等的“热烈欢迎”。化装成国民党中央军“团长”的杨成武,在“接风宴会”酒过一巡后,询问情况,听取“汇报”,令禄劝县长给武定县长打电话,说“中央军”马上就到。这时刚刚抵达武定的王开湘一路“中央军”,受到更加热烈的“欢迎”。然后如法炮制,赚得元谋县城大小官员和民团的“漏夜迎接”。这样,一军团先头部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