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3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朱由校就故意挑起了布木布泰的下颌:“今晚就在乾清宫候着,待朕好好教导你一番后再于明日离宫去龙泉寺!”

    布木布泰很不想出家,但她知道现在这位大明皇帝的旨意是半点违抗不得,只得点头称是,而在出家之前还得再被其玩弄一次,这对于布木布泰简直就是一种莫大的羞辱,但她现在只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她必须明白现在的她只是一个玩偶,一个随时被主人厌弃的玩偶。

    从某种角度上说,现在的她并不比多尔衮好到哪里去。

    多尔衮见朱由校如此肆无忌惮地调戏布木布泰,除了留两行清泪也是别无办法,更何况此时的布木布泰还面带微笑,没有半点不悦,从此刻起,他现在只求快死,只求结束自己的生命,以忘记一切。

    看着多尔衮渐渐消失的身影,朱由校此刻唯一的感受就是成者王侯败着贼,而眼前这个叫布木布泰的女人只是一个对失败者的惩罚对成功者的奖赏的具体表观事物,是暂时属于自己的战利品。

    因为成功的让大明强大起来并彻底铲除了建奴势力,而使得自己获得了这么一件战利品。

    而自己要想获得更多的战利品,则必须继续让大明更加强大,并却争夺更多的资源,吞并更多的势力。

    无论是布木布泰还是多尔衮都只是朱由校在改变大明改变这个时代的过程中的失败者,而在这以后,会有更多的失败者,甚至会有原本不少在这个时代大放光彩的人会成为平凡的人而被历史所遗忘。

    朱由校不知道自己还会改变多少人的命运,但他依旧会继续改变着时代,让更多的人的命运发生改变。

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城突发事件

    眼下已到了天启十五年,在彻底荡平建奴政权后,此时的大明已然没有了任何外在威胁,帝国得以继续向着极盛前进,而国民的自信也因为建奴被的彻底消灭而得到了极大提高。

    此刻,坐在豪华版动力机车的大明皇帝朱由校就正看着满京城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仅仅不过八年光景,整个京城的人文风貌已经大变了样。

    因为市政服务和近代化城市管理理念的引入,京城的道路早已被扩宽了数米,甚至也分出了车道和人行道以及紧急军务奏报和救护车专用道,而在道与道之间也被顺天府派人种植上了绿色植物,斑马线也被引入了进来,天桥与地下过道也开始出现,这也是随着京城工厂作坊数量增加导致的人口激增所必然出现的。

    道路两旁是不可能再看见马粪和随意丢弃的垃圾,也不能再看见乱搭建乱扩张的地表建筑,大量附近县郭州府的年纪稍大的百姓成为了大明北0京城的第一批环卫工人,他们随时守候在特意为他们搭建的小木亭里,以随时监控这个城市的清洁程度。

    而五城兵马司则已和顺天府的公共安全部队合并,全面负责整座京城的治安与秩序维护,在临近内城的大道上已经看不见杂乱摆放的小摊,这一带已经被顺天府划为居住区,而大量的小摊与酒楼客栈等则被安排在了离居住区不远的区域,工厂和作坊则被迁出城外,且远离密云县一带新开辟的水库区,独立划分为工业区,但因为这些工厂和作坊都是大明乃至世界上目前最先进的科技生产集中地,所以工部和顺天府联合在工业区也扩建了一段固若金汤的城墙。

    尽管此时是烈日当空,但从承天门出来的朱由校却感受不到阳光的刺眼,各大官宦人家的宅邸尽皆被掩映在遮蔽如云的参天古木之下,除了蝉鸣啾啾,听不见半点喧哗,只是能偶尔听见内城里公交马车路过时发出的响铃声,滴滴答答的,很是清脆悦耳,与崇国寺的钟声倒是相得益彰。

    因这里是内城,乃六部衙门和国子监等中央机构和达官贵人的居住地,也就比较难见识到京城这座超级城市在人口上的高密度,而在这内城的公交马车也只是为国子监和京师大学堂的学员们方便,以及各大衙门的底层官吏上下班方便,有时候一些官员起来晚了,嫌轿子太慢,骑马又太显目,也会选择乘坐公交马车去宫城。

    朱由校特旨在宫城午门外设一公交车站,因而现在官员乘坐公交马车可以直达午门外,大大节省时间,不至于为了赶个早朝而来不及吃早餐。

    不过内城里的公交车因为几乎都是士大夫阶层乘坐,因而内部装饰和外部构造都要比内城外的公交车高档一点,秩序也会好点,几乎没有谁愿意在公交车里站着。

    当然,在内城里更多的则是私家车辆,自从皇帝朱由校有了第一辆蒸汽动力机车后,内阁几个大学士和几个勋贵们也基本上人手一辆,但他们基本不会每日都坐着这东西出来,因为实在是太过招摇,谁也不知道会不会被哪个御史看见,一不高兴弹劾你一本,白惹一身臊。

    顺天府的官员们在得到工部拨下的公路建设款后明显没敢在内城的道路改善上做手脚,毕竟这里面随便拉出个人都比他们官大,因而内城里的马路早已是柏油路面,柏油路两边的绿色植物带修剪的很平整,花团锦簇,甚至也会在重大节日拼凑出极漂亮的吉祥话或事物来。

    等到朱由校马车行进过柏油马路,出了大明门,才听得见嘈杂的喧闹声,进入到京城平民的生活世界中。

    尽管这里明显没有内城安静,但却能看见此时的国民的确与八年前不一样,各坊间早已设置了门牌号,每十个坊就有一个商铺与消费集中地,而这个集中地往往就是最热闹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和刑事纠纷的地方,所以每一个这样的集中地也会有一支公共安全部队驻在此处。

    朱由校几乎已经看不见衣衫褴褛形如乞丐的百姓,从晚明以来,世风便是追求繁华,打破等级桎梏,普通平民也爱穿鲜艳华丽衣服,而朱由校也没有严加管制,因而现在随着社会财富的进一步增加,这些平民也就更加追求奢华,出手极为阔绰,即便是年过花甲的老妪也会戴几件首饰,皇家工业公司在这些地方开办的高档店每天都算络绎不绝的人前来选购。

    由诚意伯刘孔昭率先创造的大型百货市场如今也从南京扩张到了京城,即便是朱由校现在经过的大时雍坊也能看见刘孔昭的“青田百货”字样。

    朱由校对此倒是没有什么介意,只是不由得有些感到惊讶,当初刘孔昭请旨赴京入京师大学堂学习时,朱由校不知道他是要学李明睿、郭允厚等成为大明新时代的财富制造者,还当他是有意要弃武从文,且从京师大学堂的新学。

    结果让朱由校没想到的是,这刘孔昭只读了一年预科便直接放弃学业,回南京后弄了个这么个东西,据东厂报告说,这个刘孔昭在离开京城之前就已经同京城各大工厂作坊不仅仅包括皇家工业公司和皇家织造局取得了合作关系,且先在江陵、青浦、无锡等江南等富庶而不大的县镇搞,最后直接扩展到南京城,如今已然扩张至京城,成了大明的第一个零售巨头,其财富早已是富可敌国。

    当然,给中央朝廷创造的税收也不少,也解决了不少各地百姓的就业问题,为此,朱由校甚至还得对他采取鼓励态度,鼓励他继续将商业扩展到西蜀、湖广、两广乃至关外去。

    朱由校没有继续在这一带逗留,他今日得去皇家工程院设在外城的电厂建造基地,自从伽利略成功捕捉到电流后,朱由校就对此项课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度,因为一旦这意外着大明即将由蒸汽动力时代飞速跨入电气时代。

    虽说在较长时期内,大明可能依旧还会处在蒸汽动力的大规模应用时代,蒸汽动力机车仍然开始大规模的普及,蒸汽动力轮船也会开始攻占大明海洋和各大内河,挤压传统木船的生存空间,军械司和皇家工业公司承办的第一辆列车仍旧会以蒸汽动力为主要动力来源,但在局部方面实现电力的应用还是有很大的可能去实现的,毕竟一旦有了大规模电力的应用,更高端的武器也才会有实现制造的可能,电镀化学工艺也会迎来他的黄金时期,大明制造的钢铁产品们也不会显得那么颜值低。

    然而,就在朱由校刚出了大明城外时却正好路过皇家第一医院,朱由校倒是不由得想进自己一手操办的公共医院里调查一番。

    于是,朱由校便下旨机车停下,然后在司礼监掌印王承恩和东厂大档头吴进的陪同下进了这皇家第一医院,虽说朱由校等人是穿的便服,但这年头用得起大烟囱机车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所以出入皇家第一医院的人都自觉与朱由校等人保持着一段距离,也没人会来阻拦他们进入皇家第一医院。

    皇家第一医院是大明第一座大型的公共综合医院,也是第一座将科研与医疗相结合的医学治疗中心,朱由校几乎将所有的太医和地方名医都集中在了这里,也将他之前在宫禁内培养的一批善于西方外科手术治疗的内宦宫女们给安排到了这里,如今数年过去后,皇家第一医院已经俨然是一家医疗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数一数二的大型综合医院。

    因朱由校的特旨要求,皇家第一医院尽管大部分都是太医和地方名医坐镇,但在诊断与治病救人方面并不讲究人的高低贵贱,因而导致每天来这皇家第医院瞧病的人从来都未少过,而正因为来皇家第一医院瞧病的人越来越多,导致皇家第一医院的护士与医生是极度紧缺,好在朱由校已经让京师大学堂开办医科,同时又让吴又可亲自主持建立大明医科学堂,也就能为皇家第一医院储备和培训大量的医务人才。

    皇家第一医院是某前任尚书的宅子,因而占地面积并不小,而在最前面的一长排建筑则就是诊断部,几乎大量的病人都会止步于此,也就是望闻问切,写个方子抓药就是,朱由校对此并不感兴趣的,他感兴趣的是皇家第一医院的科研体系与疾病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