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们的世界大战-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这种火炮比起日本在辽东半岛使用,偷袭大明帝国的时候使用的天照大炮,为了追求射程,口径只有可怜的350毫米;大明帝国的永乐大炮除了在射程上不如天照大炮,其余的性能指标,却强大了数倍。

    在朱长乐的主持下,1821年的蚩尤公司倾尽全力,终于制成了这门史无前例的超重型巨炮,因为设计上的问题,最终口径被定在了一个不伦不类的810毫米上,事实上当初使用的是800毫米,结果因为膛线还有后期加工工艺问题,口径膨胀到了810这个并非整数的数字上。

    从这种火炮被用来以大明帝国的成祖朱棣的年号命名来分析,就可知道朱长乐和大明帝**方对其的重视和厚爱。在第一门火炮建成服役的时候,朱长乐本人和兵部尚书葛天章等人共同出席了这门大炮的验收仪式,它以1100万金币被大明帝国的军方采购,成为这个世界上至今为止口径最大的后膛装填火炮。

    它的炮管长达35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到了惊人的62米,高度超过12米,全重1790吨。是日本最大的火炮天照大炮的十倍还多。建造这种火炮对于整个国家的锻造焊接铸造等工艺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最终蚩尤公司完成了任务,让全世界都重新认识了大明帝国的技术水平。

    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在装配、运输和射击试验时都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在建造火炮的时候,不得不重新设计一个专用的炮弹装填起重机,用来确保弹药的顺利装填。

    甚至在这个专用的装弹机两侧,还预备了两个万能的吊装设备,以备不时之需。因为弹药太过巨大,所以连推送炮弹进入炮膛,都是用机械完成的,毕竟人力在这门巨炮面前显得那么无助和渺小。

    为了把火炮运送到可能的战场上,蚩尤公司不得不另外请专门的列车设计公司,另行为这种巨炮设计了5辆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专列。因为高度还有重量的关系,大部分沿途的桥梁无法承受这样大的重量,山洞也无法穿过,这些列车只好绕过很长的弯路,在平原少弯的地方缓慢前进,将火炮送往交战的地区。

    历经千辛万苦,这些列车承载着用了大炮到达预定的炮击阵地后,要先用3台巨型的起重机设备吊装起火炮的底座,把它安放在并列平铺好的5列铁轨之上,然后再用同样的办法安装炮架、炮管和装弹机构,这工程和建造一座巨大的钢铁堡垒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要更加复杂一些。

    全部工作由1名大明帝国的炮兵将领指挥,大约1800名训练有素的专门操作这门火炮的士兵,共同奋战整整15天才能基本完成。完成之后高矗的巨炮比5层楼房还要高大,是陆地上少有的可以用雄伟壮观这个词来形容的武器装备了。

    为了保卫这些巨炮,要使用猎犬还有巡逻兵,在附近还要部署防空火力,一门大炮就要超过1000人警戒和看护,更外围的警戒阵地甚至要延伸出5千米开外。

    当然,这一切的辛苦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一个可怕的目标而做的——巨炮在组装完成之后,可以一次将整整5吨半重的高爆弹头,精确无比的打到超过30公里之外的目标上。这是人类历史上威力最大的火炮,可以摧毁已经知道的所有固定目标,甚至深埋在20米深的地下掩体,都无法抵抗住它的雷霆一击。

    巨大的炮弹赋予了这门火炮超乎想象的破坏力,使用高爆弹头的时候,触碰爆炸的冲击可以形成大约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弹坑——面积大约十亩的圆形弹坑。这可能是核武器之前最具破坏力的武器之一了,至少目前还没有被超越的迹象。

    就在台安的郊区,一截刚刚搭建好的铁轨上,这样的永乐大炮正在被士兵们用吊车以及各种工具拼装起来,那个标志性的巨型炮管,已经露出了狰狞的面容来。

    “在这种时候,劳民伤财的把这玩意儿弄到前线来,兵部那边怎么想的?”负责附近警备工作的新军第2军军长郭兴一边用白手套遮挡着有些刺眼的日光,一边对身后跟着的参谋长抱怨道:“换成100门150毫米口径的重炮,我能把对面的叛军打成蚂蜂窝!”

    “这话可不能乱说!”参谋长一边跟着郭兴在崎岖的道路上前进,一边回答着自己军长的话:“听说把这东西运到前线来的命令,是皇帝陛下亲自下的……”

    “嗨……当我什么都没说吧。陛下的决定,容不得我们质疑啊……哈哈。”郭兴苦笑了一声,然后继续向前走着:“要不是海上运输还算顺利,我还真不知道,我们手里的基本弹药,会不会因为运输这个大家伙被削减一些。”

    “应该不会吧,毕竟现在这种时候,日本海军再一次出动的可能,并不大了。”参谋长笑着打消了郭兴的顾虑:“听说,就在几天前,我们东海水师的战舰,奉命北上了。”

    ……

    本书群号:374198569,欢迎喜欢这本书的读者大人们踊跃加入!

73不同之处

    天启皇帝中兴的时候,于1627年从当时正值上升期的后金政权努尔哈赤手中,夺取了这座辽河平原上的重镇。并且亲自命名为奉天,取的是奉天承运这句吉祥话,至此这座城市就一直以奉天命名,沿用到了今天。

    而这座从后金努尔哈赤手中夺下的城市,现在又重新掌握在了金国皇帝叶赫郝连的手中,现在他要想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怎样在暴怒的大明帝国的报复下,守住这个刚刚到手的繁华城市。

    为了这件事,原本综合国力就与大明帝国相去甚远的金国,不得不再一次举国征调兵力,于辽河岸边陈兵数十万,希望可以借着这条原本就大部分已经修建得非常坚固的防线,守住已经从大明那边掠夺来的土地。

    “轰!”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破声,巨大的爆炸掀起了近百米高的水柱,金国的士兵们为了保险起见,甚至将辽河上的铁路桥彻底炸毁了。为了防止大明帝国的军队越过辽河,金**队甚至在辽河比较宽的地段上布设了水雷,而这些水雷无一例外的都是日本人提供的战时物资。

    辽河东岸上,一片正在改造成永备防御工事的阵地上,一群金国士兵正在努力的使用手里的铁锹,将脚下的沙土填进同伴手中的沙袋内。整个防线上现在就如同工地一般,所有人都忙碌得热火朝天,总之上面人的推测,要不了一个月的时间,大明帝国的反击部队就会到位,到那个时候就要看这些天的劳动成果说话了。

    将沙袋垒砌在战壕的坑壁之内,然后固定上渔网以及木桩,战壕的深度甚至可以达到两米五的地步,在里面如同楼梯一样修建出了上下的通道,有些地方还架了梯子。这样惊醒布置的战壕正前方,是埋设了诡雷,铺设了密密麻麻铁丝网的地带,普通步兵如果想要翻越这些障碍,估计要付出上百人的代价才行。

    这还不包括金国士兵趁机开火造成的伤亡,要知道在这些障碍物的后面,金**队还修建了数以百计的各种机枪防御阵地,而这些机枪阵地大多数都是隐蔽的,甚至有些地方还用混凝土与钢筋加固了。

    每隔一段距离,就有用木材还有沙袋与泥土加固出顶棚的战壕,这些战壕用来充当前线的指挥部以及供士兵躲避炮击。当然有些里面还存放弹药,或者直接改造成机枪碉堡。如此隐蔽的暗堡随时可以成为进攻方致命的威胁,直到它们开火之前,进攻的军队都不会直到它们的存在。

    “一个月前,我们的那位托德尔泰将军还信誓旦旦的对我们说,这一次可以打下锦州呢。”一名将手里沙袋丢到了工事上,气喘吁吁的士兵对身边装土的士兵抱怨道:“结果现在我们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往自己的战壕内填沙袋。”

    听对方这么说的那名友军士兵冷笑了一声,然后摇了摇头叹息道:“你还算好的,只走到了台安,就被迫撤回来了。我听说骑兵部队真的到了锦州那边,还阵亡了好多人呢。”

    他说话的时候,阵地后方,距离辽河大约几千米的一处木头搭建的高台上,几名随军的道士正在念叨着他们那繁复的经文,而高台下面,跪伏着数千名穿着军官服装的金**人。这是一场金国的法事,和大明帝国不同的是,金国上下一直都流行着下跪这种略带侮辱性质的礼仪。

    “可不是么,听说回来的骑兵部队哭声震天,每家每户都有找不到的青壮,不少人还到长春的官署去闹呢,听说这一次抚恤金至少有1000万金币。”那名士兵撑起了一个新的麻袋,然后对装土的士兵说道:“2营那边的人说看到了做好的牌位,有名有姓的听说就有上万个。”

    高台正前方,一块不大的空地上,作为金国最高的权力象征,叶赫郝连站在密密麻麻堆放在木质高台下面的那些牌位前,沉默的等待着那些道士诵读完口中的经文。对于金国来说这种损失虽然可以承受,却也要心疼上好一阵子了,更何况这场战争到现在为止,他的帝国捞取到的好处,其实并不多。

    鞍山的铁矿已经抵押给了日本,甚至连里面的矿工都是金国人来充当,大片的树林廉价卖给日本和美国、还有南部的锡兰。人参鹿茸之类的奢侈品就更不用说了,凡是能够出口的东西,都已经被兑现出去,为了筹备这场战争叶赫郝连甚至签订了条约,将辽东半岛拱手送给了日本。

    可惜的是,大明帝国虽然没落,却没有脆弱到随便某个阿猫阿狗都能欺负的地步。战争进行到了这个地步,叶赫郝连只拿到了一个奉天城,就再也没有办法扩大自己的战果了。而日本还有锡兰也终于不得不艰难的承认,单独依靠他们是没有办法战胜大明帝国这样的庞然大物的。

    “什么时候,这种仪式才能结束?我还有无数的事情需要去过问,结果你却让我站在这里,傻站着?”叶赫郝连终于在绵延的悼词中显得不耐烦起来,他的耐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