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朕不是离不开将军你嘛。”叶赫郝连也同样被这个消息折磨得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他跟着托德尔泰叹息了一声之后,才缓缓的开口为自己的主张辩解道:“如果离了将军你,朕就算回到吉林,又哪来的东山再起的机会呢?”
他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他将托德尔泰丢在鞍山自己逃走,虽然说逃走的几率大了很多,可是他手下却再没有懂兵事的大臣了。到了吉林别说想要东山再起,就是用谁来调动部队抵抗明军的数十万大军,都成了一个问题。
所以他不得不带着托德尔泰,用来约束逃跑的10万金国最后的所谓能战的部队,用来对抗明军随后对吉林地区的雷霆打击。为了这个目的,他不得不带着已经有些尾大不掉的托德尔泰,带着这个已经位比亲王的大臣。
“现如今……有两条路走……陛下。”托德尔泰也知道自己和叶赫郝连是绑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为了自己有一个体面的结局,他不得不继续帮叶赫郝连绞尽脑汁的想出对策来:“最好的一个选择,就是现在轻车简从立刻向吉林地区逃跑。我们只带着精锐骑兵,凑够1万人足以成事……”
他的计划是丢掉眼前的这十万大军,用最快的速度返回吉林,去接掌大局。可是这需要万分的魄力还有对眼下形势的清醒认识:叶赫郝连如果有这些能力,他也不会在关键的时刻接连犯下各种选择错误了。
所以这个时候的他,把眼前的这十万大军当成了自己回吉林去重振旗鼓的资本,哪里肯轻易的舍去。于是他开口问托德尔泰道:“将军……如果只身回去,朕能不能统御吉林各部,还是一个问题。眼下的这些部队,可是你我二人安身立命的最后本钱了,轻易可舍弃不得呀。”
托德尔泰苦笑回答道:“陛下!这个时候部队虽然说是安身立命的本钱,可也是招惹明军大部队的累赘。如果不丢弃这些部队,那我军就只能赌大明帝国主力不会选着追杀我们……可这种时候,我们赌得起吗?”
当然赌不起,因为如果有一丝可能性,叶赫郝连这种自视甚高的家伙一定不会去用自己的生命赌博,可是现在他也不得不冒这种风险了:“将军,赌这一次……搏的是未来国家的命运……朕赌上这一回,又如何?”
“那我们就立刻反身率精锐骑兵,带着能跟上的步兵,立刻向东北开进。”托德尔泰觉得叶赫郝连说的也有道理,事不宜迟也赶忙下了决定:“陛下,这一回比拼的是速度,如果我们能够抢先在明军夺下抚顺之前,到达清原一代夺路而逃,就算是真的逃出升天了。”
他没说的话是,这一切都要寄托希望在,明军的主力部队向本溪方向猛攻,追杀日本部队上。如果明军放过了日本的部队,转而追杀他们率领的这支叛军,那依旧还是万事成空。
“好!一切就按照将军说的办法去安排!”叶赫郝连强打起自己的精神,对托德尔泰吩咐道:“朕小睡一会儿,大军就开拔!将军自去,朕……好困。”
这一路上奔逃,叶赫郝连早就已经困顿不堪了,多年的安逸生活,早就已经将他的彪悍和强壮腐蚀干净,连续两天的奔波让他失去了精神,托德尔泰甚至知道,这个皇帝陛下还吸食大烟,以此来振作自己。看着哈欠连连的皇帝叶赫郝连,托德尔泰没有再说什么,弓身退出了明黄色的大帐。
大帐之外,守在那里的有几个骑兵师的师长,他们都低头等待着他们效忠的将军托德尔泰出来,看见这位主子之后,赶忙围了上来开口七嘴八舌的问道:“大人!大人!皇上怎么说?皇上怎么安排的?”
看着这些一脸焦急的手下们,托德尔泰也只能摇了摇头,开口说道:“抽身的事情被皇上否决了……不过给了我调遣兵力之权,让我们可以先向小市和泉水两地开进。”
听到这个消息,手下的这些将领们,也都长出了一口气——这种时候,最重要的是有个主意,不论什么样的主意,只要有主意,就比乱起来强!(未完待续。)
224自寻死路
“两个骑兵师先悄悄的集结起来,沿着铁路线向泉水方向开进!”托德尔泰看到自己的手下们脸上的表情,开口强打起精神来布置了作战任务:“一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先行到那里之后,赶紧约束当地百姓,买也好抢也好……给我筹集到军粮还有能找到的所有运输工具!马车,驴车,骡子都要!”
他安排好了自己最信任的两个骑兵师的任务,然后又开始布置起另一个普通骑兵师还有精锐步兵的任务来:“其他部队也赶紧收拾东西,等陛下……等陛下准备妥当之后立刻出发,尾随骑兵部队,前往泉水!”
托德尔泰的打算其实并不复杂,他打算在泉水还有小市等地筹集大量的运输工具,做出一副要南下逃往朝鲜的架势来,然后突然北上冲到抚顺到梅河口之间的铁路线上,夺路而逃进入吉林地界。他这么做一是为了绕开让他忌惮万分的大明帝国新军主力,也是为了尽快堵住明军从奉天经过抚顺冲进吉林的道路。
机关算尽的他,想要拿南下的日本人当诱饵,为自己争取一到两天的宝贵时间。只要这两天的时间到手,他就可以从容的指挥自己的部队,从泉水和小市等地沿着公路绕过湖泊冲向新宾。只要到了新宾,他就有把握抢先在明军反应过来之前,夺下抚顺到梅河口之间的铁路,逃回到吉林的大本营内。
不过他这边绞尽脑汁的想着脱身的伎俩,那边日本人也没有浪费自己的时间。有了山口次郎从朝鲜境内调集来的列车帮忙,日本在辽东的部队南下的速度比预计的快了不少。他们急匆匆的把部队运过了鸭绿江,然后卸载之后就返回凤城,继续抢运剩下的部队。
而大明帝国的京师那边,辽东的日军还不知道的是,大明帝国的礼部尚书孙芳,已经在皇帝朱牧和大明帝国内阁大臣们的授意下,与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莫斯科公国与锡兰还有日本的使节们,重启了辽东和平谈判。
这场原本让英国和法国希望不大的谈判中,大明帝国突然提出了一个诱人的折中方案,同意区别对待“日本武装”,单独与卷入大明帝国辽东之战的所谓“日本帝国”展开和谈,争取实现整个辽东地区的早日和平。
有了这个折中方案的和平谈判,很快被心惊胆战的日本外交官们接受。现在傻子都已经知道日本在大明帝国的辽东地区占不到任何便宜了,所以他们现在抽身,足以让自身的损失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被大明帝国礼部拖沓的办事效率折磨的有些崩溃的法国大使勒科夫也支持这个折中方案,因为他担心大明帝国趁机越过鸭绿江,让席卷整个辽东的战争波及到朝鲜半岛。同样的理由,锡兰也支持这个折中方案,因为锡兰国内已经对叛军的糟糕表现失望透顶,他们也只能寄托于尽快稳住局势,来保住朝鲜半岛的“特殊地位”。
当然,德国和美国也非常赞同这个提议,所以剩下一个不愿意看到辽东战争大明帝国获胜的莫斯科公国,也最终独木难支,宣布退出了这场和平谈判。
所以在一天之后,大明帝国单方面与日本当局签署了一个《辽东地区战争停止备忘录》,明确规定了大明帝国放弃越过鸭绿江的作战企图,而日军则必须全部退回到鸭绿江以东地区,让出大明帝国国土。这个备忘录签订之后,就立刻昭告天下,那个时候叶赫郝连才知道,自己被全世界的国家,出卖了。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知道,时间在每一个角落里都是不停的前行的。所以在大明帝国的部队南下,占领辽阳还有鞍山的同时;在叶赫郝连还有托德尔泰定下计划,向东北撤退返回吉林的同时;在日本人急急忙忙向鸭绿江边撤退,并且急着构筑鸭绿江防线的同时;在《辽东地区战争停止备忘录》在大明帝国的京师反复讨论,最终在几个国家的监督下签订的同时……还有很多事情正在发生着。
发生的这些事情其实也并没有想象中的复杂,这些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物,当然耐不住自己的寂寞。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在大明帝国趁着奉天城内乱夺回这座城池的前一天晚上,一个叫做叶赫郝哲的“大金国太子”,带着随从逃出了这座本来应该由他指挥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城市。
这个叶赫郝哲当天夜里逃跑的方向,比他那个南下本溪的老爹叶赫郝连聪明的多——他直接逃向了抚顺,从那里乘上了一列刚刚进站的列车,马不停蹄的向金国的“首都”长春狂奔而去。这位选择正确的太子殿下,比他的父亲早了很多天就到达了长春,并且趁着满朝文武都不在的机会,夺取了长春的控制权。
然后,叶赫郝哲这个原本可能真的不会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自己足迹的太子殿下,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选择:他成立了一个新的朝廷,宣布他那个还没死的老爹为金国太上皇,并且亲自主持长春朝政!
于是叶赫郝连选择北窜吉林的方案,遇到了另一个拦路虎:即便是他侥幸逃回了长春,他还要面对长春城内自己儿子的抵抗。这一回叶赫郝连尝到了大明帝国皇帝的滋味:大明帝国叫金国为叛军,他也不得不叫自己的儿子为叛军了……
更可悲的是,大明帝国的皇帝虽然因为辽东叛乱而震怒,却没有叶赫郝连此时此刻这样的悲痛伤心:毕竟造大明帝国反的不是大明帝国皇帝陛下的亲儿子,可造叶赫郝连反的,却是一个叫叶赫郝哲的太子!
可惜的是,我们都知道,时间在每一个角落里都是不停的前行的。所以在叶赫郝哲发动兵变,夺取了叶赫郝连在长春的根基的时候,大明帝国的新军将领们,也没有停下他们前进的脚步。郭兴,这个平日里名不见经传的新1集团军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