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14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仁这一发火,把荀也给整得吓了一跳,人也因此从那种悲愤的状态中恢复过来了一些。心情复杂的看了几眼陆仁,荀深深的吸了口气,调整了一下语气道:“义浩,咱们有话好好说。我现在就想问问你,你为什么不肯带兵回来?”

    陆仁苦笑了一下,同样的做了几下深呼吸来放缓了一下心情,这才回应道:“是啊,有话咱们好好说……荀公,我且先问你一句,曹丕有没有在曹魏境内施行什么新的选才制度?”

    荀一愣,随即回应道:“确实有。是陈长文(陈群)所拟定的九品官人法,曹丕已经在采用了。”

    陆仁很是无奈的一笑:“那么荀公,你认为陈长文所拟定的此法如何?”

    荀想了想,点点头道:“颇有可取之处,不失为佳政之议。”

    陆仁再次的无奈了,心说连你荀都这么认为,那我还有什么可说的?

    说清楚一下,陆仁这里的意思是你荀在陆仁这里都混了多少年了?从建安十七年被陆仁给拐过来,到现在的建安三十二年,这都十五年了好不好?而陆仁整出来的科举选才制度,荀参与的又哪里会少了?而且不止是参与,好几次荀都是主事者、主考官的身份。这种情况下的荀,要说对陆仁整出来的科举制度没有着相应的了解,可能吗?而作为一个同时了解着科举制度与九品官人法的人,却还要说九品官人法是“佳政之议”,这又说明了什么?

    但这里还是要再说清楚一点,就是九品官人法或九品中正制,虽然为后世学者所诟病,但在当时还是有着不少积极的作用。至少至少,拟定九品官人法的陈群是个很出色且德才兼备的人,他拟定这个制度的目的可不是像后世学者说的那样是一心为了维护士族阶层的利益。

    至少在陆仁看来,这里面有着时代背景与观念的问题。因为在汉代,读书做官基本上就是士族阶层的专利,换言之就是有文化、有素质,备具当官所需的才学的人基本上也就只能出在士族阶层里面。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选拔官员这样的事情,当然要集中到士族阶层的圈子里面,真要是还去考查那些不具备读书条件的圈子,岂不是在浪费时间精力?

    而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之中,农工商这三个阶层的人员根本就不是读书的阶层,不是读书作官的料。所以说陈群在拟定九品官人法的时候,很有可能是有这样的一层考虑在里面。再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也有着其合理的一面。至于为后世所诟病的事嘛,只能说是一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再合适新的格局的结果。

    不扯太远,这里要说的其实是连荀都认为陈群的九品官人法是“佳政之议”的话,那么在曹魏那边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陆仁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到在曹魏那边会纷纷叫好的好不好?而曹丕为什么会弃老曹的“唯才是举”不用而改用九品官人法?说白了还不就是为了得到士族阶层的支持,作出的一个政治交易?现在曹丕还是走上了这一步,不出意外的话马上就会得到曹魏境内士族阶层的全面支持,偏赶上陆仁这头对那些士族阶层的影响力下降了很多,那么这也就意味着曹丕称王的事已经是拦都拦不住了,除非陆仁真的回军华夏并且与曹丕开战……只是曹丕真要是称了王的话,陆仁再调兵回去又有什么意义?与曹丕之间暴发全面的战争?真要那样,陆仁反到会成为曹魏方面眼中的侵略者好不好?大汉的旗子在这个时候已经没多大用处了啊!

    只是这些话,陆仁是不能向荀明说的,但陆仁却也有着别的可说的话:

    “荀公,你别怪我马后炮。我现在到想说你一句,这件事情你如果当时马上就告诉了我,我那时会毫不犹豫的回师夷州,那么事情就还有挽回的余地。可是你直到这个时候才告诉我,在这段时间里面刘备和曹丕已经把很多的事情都给办妥了,他们要称王的事也已经是木已成舟之局,我在这个时候就算是带兵回去也阻止不了他们,唯一的结果就只能是与之开战。”

    话到这里陆仁极为无奈的摇了摇头:“我现在到有点想不通了,以荀公你的才干,怎么在这件事上会犯这种糊涂?可你在犯了这种糊涂之后,却还要跳着脚的骂我?”

    荀愣了愣,随即也摇起了头:“你这算是把责任又推回到了我的身上吗?我也没想到你的这场决战会拖了这么久!你又知不知道在这段时间里,我都急成什么模样了?”

    陆仁摆摆手:“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刚才我也说了,我现在带兵回去,恐怕就只能是与刘备、曹丕除了开战之外再无他路。那么荀公,我且问你一句,你觉得我与曹丕、刘备断交开战的话,仗我就能打得赢?好,能不能打赢咱们也先不去说他,就说这样的仗一但开打,那么又会打上多少的时间?两年、三年?还是五年、十年?荀公,你告诉我啊!!”

    “……”

    荀无言以对。陆仁说得没错,这个时候陆仁要是与曹丕、与刘备开战,仗就绝对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打完的。两年三年?五年十年?十年之内能打完都算是好的了好不好?

    想到这些,荀也无奈了。而他心中的某个梦想,似乎也就在这一刻被无情现实给撕得粉碎。只是一个人到了这个份上,也难免的会生出一些赌徒般的侥幸心里,所以荀强打起精神,带着几许期盼的向陆仁道:“义浩,事在人为啊!你自己不也常说世上的事去做一做就还有点机会,可不做的话就真的是一点机会都没有吗?所以义浩,你能不能……”

    陆仁复又轻叹了口气,仍然向荀摇了摇头:“荀公,有些事情你不清楚,所以我也不会怪你什么,但是到了这个份上,我想我得跟你说清楚才行。”

    荀的心又是一沉:“义浩你要对我说什么?”

    陆仁道:“荀公,咱事先说明,我陆仁其实不是什么忠汉之臣,心里面也是有着我自己的一些想法的,但只要条件允许,我会尽可能的去维护我们大汉……这些事,其实你心里也都知道的对不对?”

    荀默然了一下,随即向陆仁很郑重的点了点头……

卷三 第三百八十九回 后院之火(三)

    “荀公,咱事先说明,我陆仁其实不是什么忠汉之臣,心里面也是有着我自己的一些想法的,但只要条件允许,我会尽可能的去维护我们大汉……这些事,其实你心里也都知道的对不对?”

    荀默然了一下,随即向陆仁很郑重的点了点头。

    其实陆仁与荀之间是一个很奇怪的组合。

    陆仁不用多说,他需要荀的才干,需要荀与献帝刘协之间的那一层联系,需要荀在中原地区的人脉关系。

    至于荀,你说以荀的本事、眼光,以及多年以来对陆仁的了解,会看不出来陆仁对大汉王朝其实就没多少的心思?这可能吗?但同样的,经历过老曹的变化与伤害之后,荀在某些事情上的心态与看法有了一些转变,所以说他虽然看出来陆仁对大汉王朝没什么心思,但很明显的陆仁是一个可以借助的力量,至少陆仁要做的一些事情其先题条件就是要保证大汉王朝的存在,这符合荀的政治目的,所以荀选择了不遗余力的帮助陆仁。而这个事说起来吧,到很有那么些“借鸡下蛋”的味道。

    也正因为如此,陆仁与荀之间很有那么些的心照不宣,而在必要的时候,双方即便是明着把话说出来,对方也都能接受得了,而这也是为什么陆仁在这会儿把这些话说出来的时候,荀会郑重的点头的原因。

    再看陆仁又重重的叹了口气,然后用既无奈却又意味深长的目光望向了荀:“荀公,有些话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事实上也不能跟你说,想来想去我只能这样开口……这人世间的许多事情,真的不是你我所能够阻挡得了、改变得了的。这个事吧,对你们这些文人士子来说会被称之为天命,而对我来说,则会被称之为时代发展的一个趋势。”

    荀沉默了一下,回应道:“义浩你是想说大势所趋吗?”

    陆仁既不点头也不摇头,只是轻声的道:“差不多吧。荀公,多余的话我也不说,我现在只这么问你一句,咱们大汉到了现在的这个份上,又真的还有如汉武中兴那般的希望吗?”

    荀听闻此言,却也是再一次的沉默了。荀那是什么人?一些事情他真的会看不出来?而之前也已经说过,荀最后的希望是别让大汉灭亡在他死之前。有着这样的想法的人,难道会不清楚大汉王朝已经是个什么德性了?

    陆仁看看荀的反应,轻轻摇头道:“我现在还是那句话,如果当时荀公你及时的就把消息告诉给了我,那么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可是现在……荀公,你难道真的想让我与刘备、曹丕开战吗?就算你想打,我现在也明确的告诉你这不可能,因为我陆仁有我自己的私心。一个形将就木的帝皇王朝,我陆仁不可能为了它把自己的家业全都搭进去!你说我不是大汉的忠臣也好,甚至骂我是奸臣贼子也罢,我陆仁都认了。不过我还是要说一句,我陆仁敢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从来就没有做过对不起大汉的事!”

    此刻的荀也真的是有些无话可说。是啊,陆仁有做过什么对不起大汉的事吗?至少荀在这个问题上挑不出什么毛病。而在荀看来,陆仁不但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大汉的事,反而在早几年的时候要不是有陆仁站出来顶着,大汉王朝可能早就完了个蛋的了。

    这时把话说回来,陆仁明言自己不是大汉的忠臣,荀对此也没什么意见,那意思就等于是说陆仁就相当于一个荀请来帮助的“外人”,陆仁从大汉王朝那里捞到的官位、爵位什么的,也等于就是大汉王朝开给陆仁这个“临时工”的工资。再说得不客气点,大汉王朝这个“公司”请陆仁这个“临时工”来帮忙,你不给“工资”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