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小丫头才十四岁,甚是伶俐乖巧,是墨鸾出嫁前白弈精挑细选特意买回来做陪嫁丫鬟的,正是图她未在白府上久呆,对府中事自然一概不知。
墨鸾来到东宫,平日里就她贴身又贴心,其余做杂事的小宫婢们都是内府轮班的,两人自然也就亲厚,没外人在时,便如同姊妹。
墨鸾看素约一眼,“今日太子妃召我这事,是你去跟太子说的么?”她如是问。
“怎么能是我呢!”素约慌忙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娘子入殿去了,我就在殿外候着,一步也没走远呢。又没出什么大事,干吗去找殿下呀,不是反而害人嘛。”
墨鸾不禁苦笑。“坐下吃点心去罢,记着洗洗手,别把墨汁也吃下肚去了。”她哄了素约,转而提笔去抄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章四一 道可道
由太极殿宽阔的高门向下望去,白玉阶梯延绵,龙脊栩栩,只待飞升。殿中诸臣在座,一望,紫朱红绿,万分齐整。
已为左羽林上将军的白弈高居京师武职首位,六梁冠,乌笼巾,象牙笏,紫袍玉带金鱼符,应着眉宇坚毅,当真是贵气逼人。如此年轻的二品大员,摆在一众灰须白髯之中,愈发显得英姿勃发。再上首一位是空置的。那里曾是他的父亲,故大司马白尚之席位,至今已空置二载有余,不曾撤去。那无人坐榻便仿佛在提醒当朝诸臣,这个年轻人及其身后家族、党僚不可忽视的势力,当然,最令人无法忽视的,自然是军队,兽甲铁骑,赫赫军威,让多少人都噤声闭嘴,绝口不问这为人子者,明明父丧在身,为何依旧坐于朝堂,还不解职还家丁忧去。
白弈执笏正坐,环顾四下,目光最后所向,是坐于皇帝偏侧的太子李晗。
那日复一日千篇一律的听政之景,早已让李晗昏昏欲睡,险些当殿栽下头去。皇帝与御史大夫黄衍说话,发出清朗笑声。这笑声震得李晗一颤,从靡靡之态中惊醒过来,忙悄悄四下一望,扭头便瞧见身旁大司徒宋乔宋国老白眉深锁十分不满地瞪着他,只差将手中笏掷过来将他砸醒了。李晗尴尬地挪了挪身子,坐稳了,抬头看见斜对面的白弈。
白弈静观太子昏睡图久已,眼看这老丈人恨铁不成钢的好戏,正暗自莞尔,却听皇帝道:“昨日,朕叫三个儿子抄经写注,今日,拿来与众卿们都瞧一瞧,给他们三个评议评议。众卿也不必拘礼,只当他们是赴考的举子,卿等为考官,但说无妨。”
语毕,皇帝已叫了李晗、李宏、李裕兄弟三人出席而立。李晗心下紧张,双手也冒了汗,愈发不安稳起来。他那份经注全是墨鸾替写的,昨夜他去看麒麟,便在谢妍处歇下了,墨鸾究竟写了些什么他可是连一眼也未看。
三名殿中侍人将三卷经抄传阅下去,约摸两柱香功夫收还来,于殿上列展。中正是李晗那一份,左手是李宏的,皆是隶楷圆通,抄写得满满的,惟独右手李裕那一份,白纸一张,空空如也。
“四郎,”皇帝笑得和蔼,“你先说说,你怎么交了份白卷儿?”
李裕拱手应道:“回禀父皇,儿臣觉的这就够了。”他看着父亲,眼底狡黠闪动。
“魏王殿下这是讲,‘无为’。”光禄卿郭德懿如是言道。
“无为。”皇帝笑道,“你这是什么都不做呀。”
李裕微笑:“儿臣是顺其自然。父皇知道儿臣不怎么研习这个,只一日功夫注不出个所以然来,与其勉强或寻人代笔,倒不如索性老实白纸一张,是谓:‘我自然。’树业各有专攻,儿臣是觉得御人得当为要,不必面面俱到,父皇若是不悦,儿臣从今日起用心学就是了。”
“听听。这偷懒还偷得有理有节头头是道了。”皇帝抚膝大笑。众臣皆以魏王聪敏坦率、见识胆魄兼具,亦不禁微笑而乐。皇帝开怀,当即令李裕返席坐下,并不追究。
“陛下。”吏部尚书封世廉起身奏道,“臣以为,吴王殿下这份经抄写得颇有见地,实在难得。以仁善行大治,教民于本善,正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尧舜之德。”
此言未落,宋国老已笑问:“人性本善,便以善引之,除欲念,绝利诱,使民见素抱朴,此诚为圣人之治。但利与欲本也是人之性情,若强行除去,岂非反而有违自然无为之道?不知吴王殿下,有何见教?”
有此一问,倒真俨然殿试一般。皇帝兴意盎然,只等看爱子要如何作答。
殿下,白弈静坐,不觉略微冷汗。不愧是宋国老,老而弥辣,既然是圣谕评议,便不必拘礼,但这一问却是将李宏绕入一个死结中去。
妄念是心魔,然而,断绝妄念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妄念?
这谜局他亦参了许久,奈何怎样也参不透。心澜微动,那挥之不去的倩影便又渐渐清晰起来,犹如复苏。他不由深深吐吸,静气求宁,方自沉稳,已听见李宏应声。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并非是要断绝。无欲无私,那是超凡脱俗之圣贤的境界,又岂能强求芸芸众生皆得此道。老君倡尧舜之治,又有‘绝圣弃智’、‘绝仁弃义’之言,并非自相矛盾,而是劝民归于本色,顺从自然,并不以圣、智、仁、义为虚伪,反行尔虞我诈之实。归于本色,顺从自然,则是以正治国,人无利器,国家不昏,而得天下安宁。”
皇帝面上露出欣慰之色,显是十分合心。
白弈眸光精敛,暗观四下,见那宋国老面含微笑不语,在座诸臣,或见欣喜,或见尴尬。
以圣、智、仁、义为虚伪,反行尔虞我诈之实。
一句话戳了多少人的痛处。但吴王殿下本尊,又如何?
白弈细细打量李宏,见之立于殿上,气度从容。不一样,吴王是避重就轻了,只捡了顺合至尊心意又不违大道理的来说,至于究竟如何以正治国,全藏在心里头。
皇帝修信黄老,毕生以无为为无不为,冀望以大教为大治,他相信人性本善,人人皆可教化。但李宏不同。白弈常觉得不能看清他的所谋,这个人,太后在时,他看似退让已极,全无锋芒,但却是一直在进的,而后太后迁居德恩寺,他几乎在同时便找到了绝佳的立足地,依然是看似谦顺退让的,却依然在向前向上。
上善若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然而,谁又知静水深流几何?
无论无意有心,李宏都极巧妙的利用了可用之人,包括白弈自己。太后迁居,到底谁利用了谁,怕是还不好说的。即便当真只是巧合,吴王殿下审时度势掌握时机的本事,也堪称一绝了。太后是吴王的祖母,故而才有迁居一说,有朝一日,若是换了他白氏,又会如何?只怕,没有不善者吾亦善之的福分。
白弈盯着李宏半晌,浅笑时眸色愈寒。说到底,这位吴王殿下,与他,原是一类人……
皇帝赞意不掩,又唤了李晗:“太子,你来说一说,你的这份经注,是个什么意思?”
一瞬,豆大汗珠已淌了李晗满脸。他连看也未看过半个字,哪还知道是什么意思?如今父皇叫他当殿先说,却怎么说得出。
眼看太子窘立,东宫左庶子杜衡忙起身圆场道:“太子殿下这一份注疏是说‘无为并非不为,而是善为’。自然之道,生生不息,周而复始,静观其本质,乃知其规律,而后知其常理,而后明其大道。明道者不妄为,有大胸襟,智慧广阔,包容万物,便能做到太上忘情,天下为公,大公者,天道也,是为定国安邦休养万民之长久计。”
杜衡说得缓慢,一面向李晗使眼色。
李晗本十分聪慧,一点即通,忙接道:“左庶子所言正是。儿臣以为,治国之理,先圣贤早已总结了,尧舜之治,文景之兴,我们作为后人,便需勤加研习,由天地自然之法中归结奥妙,使先人圣法得以延续。”
皇帝点点头,“那么你说,何为先人圣法?”
李晗沉思一刻,道:“以民心为己心,让百姓吃饱穿暖。”
“实民之腹,强民之骨,使民无所欲,使智者无可为,则四海安定,天下大治。好啊,太子殿下说得正是关键处,自古治国养民,无非也就是四个字——以民为心。”宋国老捻须而笑,似对太子的应对机敏十分满意。
殿中局势忽然便诡异了起来,众说不一,有保太子者,言太子之论稳重,又有保吴王者,言吴王之略宏观,一时竟有些剑拔弩张,俨然成了太子吴王之争。
皇帝迟迟不语,便由着他们争执,良久,才唤:“恭良,朕看你一直没发话。你也说说,你是怎么看。”他这是在唤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蔺谦。自打评议初始,蔺谦便一直静坐旁观,俨然无意开口。
闻得皇帝召唤,蔺谦无奈,这才举笏起身,上前礼道:“陛下,臣对黄老之说并无研究,如若妄议恐怕有失。但臣研习书法,既然陛下钦点,臣倒是想说一说,二位殿下的字。”他顿了一刻,待到殿上皆安静了,才继续说道:“陛下精于书道,自然知晓,书法讲求的是气。吴王殿下这一笔字自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笔力圆熟厚重,实可谓静水深流;然而,太子殿下的字,却是九奏万舞,鹤鹭充庭,恣意挥毫,颇具风骨,纵横间有帝王气!”
不急不徐,不卑不亢,却是一语惊震殿中人。一句“帝王气”,已是立场分明,毫不掩饰。他蔺谦是保太子的。
皇帝眸光震颤,静盯了蔺谦良久,忽然唤道:“裴侍郎。”
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