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世明皇-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来汗还想着怒叱他们,额仁沁济农打断他,向苏泰太后道:“在这里争吵也没有用,苏泰太后不同意我继承汗位,那就请苏泰太后说出你要提议何人继承汗位!”

    苏泰太后这时才不缓不急道:“自从重建察哈尔部落后,本太后一直派人去卫拉特人的地方打探林丹汗的消息。虽然传闻不断,但并没有什么人是亲眼看过。终于在今年夏天得到了实报,本后派去的人找到了林丹汗带去青海的部落,而且”

    说到这,额仁沁济农跟达来汗忍不住齐声问道:“而且什么?”

    常炎林跟徐子文、斡赤伦都引起了好奇,专心听苏泰太后说后边的话。

    “而且他们还在部落里见到了林丹汗,今天本太后要说的是,林丹汗还活着,你们说该谁来继承汗位呢!”苏泰太后说到后边,忍不住站了起来。看得出,这个消息对于她而言是十分兴奋的。林丹汗还活着,即使额哲死了,那么一切都还在。

    在场的人除了察哈尔部众,其他人都大吃一惊。

    常炎林跟徐子文曾经跟林丹汗交过锋,林丹汗西逃之后,皇上曾传谕过旨意,说林丹汗在崇祯七年必死于青海。皇上预言向来极准,怎么可能出错呢?!难道苏泰太后说谎?!

    额仁沁济农跟达来汗也是怀有同种想法,马上向苏泰太后提出疑问道:“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林丹汗还在青海活着?”

    苏泰太后一拍手,在后头的一个侍女捧着一张羊皮卷上来。在苏泰太后的示意下,那个侍女拿着羊皮卷给他们展示了一遍,只见上头写道。

    察哈尔林丹汗致苏泰大福晋:

    本汗率部众已在青海立帐,与喀尔喀部的却图汗联盟。察哈尔重建之事已经获悉,但此去漠南遥远,且本汗尚有要使未完,命尔等先于归化城附近驻锡,待本汗事毕再来迎接。

    羊皮卷后头盖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乃是传国玉玺所印,自然是假不了。额仁沁济农跟达来汗或者将信将疑,但常炎林他们是知道的,当初俘获苏泰太后的时候,大明根本就没有搜到传国玉玺。这封羊皮卷自然不是苏泰太后能够伪造出来的,唯一的答案是苏泰太后的人找到了林丹汗。

    苏泰太后看到大家目瞪口呆的样子大声道:“此乃林丹大汗来的诏书,各位若有不信可以派人前往喀尔喀部打探,那的人都知晓林丹汗部落的消息。再有,既然林丹大汗还在,本后也恢复原有的称呼,为苏泰大福晋!额仁沁济农,这蒙古汗位不用再争了吧?!”

    “这个”额仁沁济农期期艾艾道:“既然这样,那我们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达来汗兀自口硬道:“我会派人去打探的!”

    不过话是这么说,但是他心里也偏向于苏泰福晋没有说谎。这个消息对于他们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林丹汗若是以后真的回来,那么他们自由的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以林丹汗的性格,必然会重新集结各部。现在额仁沁济农跟达来汗虽然臣服于察哈尔,但毕竟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已经独立成一方霸主,他们是打心底不愿意林丹汗回来。

    面对这样的一个结果,额仁沁济农跟达来汗已经没有什么跟苏泰福晋抗衡,待了一天便各自返回部落。达来汗已经在考虑自己是否该迁出归化城,用以躲避林丹汗了。常炎林他们还以为事情不会这么好结束,没想到却是这样的一个结局。林丹汗若是回来对大明极为不利,他在大明手下吃了这么大的亏,没有理由不会重新集结军队来找晦气。大明再陷入两边作战的话,兵力跟财政都会变得捉襟见肘。

    常炎林跟徐子文回到大同后不敢怠慢,忙将察哈尔之行写成奏折禀报给京师。察哈尔现在虽然保持了安静,可是以后呢?!( )

第八十九章 秋赋时节

      第七卷辽东攻略  第八十九章  秋赋时节

    当我接到王承恩的奏报我就知道问题来了,原本在崇祯七年死在青海打草滩的林丹汗居然没有死,这让我太吃惊了,因为这个时代跟我所知道的历史完全吻合,在这八年之中除了我人为改变的,其它都没有任何变化。但是现在本该死了的林丹汗居然没有死,难道是因为某件事的蝴蝶效应?!不管怎么样,常炎林他们去察哈尔的结果都已经注定,察哈尔部落自然可以保持现在的安定,只不过一旦林丹汗返回漠南,那么草原必然烽烟再起,虎视眈眈的皇太极又怎么可能放过这样的机会呢?!

    我思来想去,以大明现在的军事实力根本就无法控制林丹汗。特别是现在的运输能力,民力运输浪费极多,而且费时费力。青海如今还是荒无人烟,明军如果深入那简直就是自己去找死,蒙古人一旦退进沙漠深处,那明军不是无功而返就是被陷弹尽粮嚼的境地。历史上将青海、新疆划入版图都是花了几代人的努力,对此我也不是很着急。如果林丹汗真的回来,最坏的结果就是林丹汗重新统一漠南,朵颜部在大明的支持下与之对峙,再次形成大明、女真、蒙古三足鼎力的局势。不过与其寄希望于林丹汗不要回来,还不如加强大明的军事实力。我已经了密旨给袁崇焕,让他加紧训练关宁铁骑。有支骑兵在手,这会让大明在边防上更有主动权。

    因为大明今年支援了朝鲜,加上辽东军损失严重,使得大明的财政支出严重支,田家的贸易所得虽然可以填补一些,但还是形势严峻。对于我提出屯粮的计划,召集内阁跟六部尚书商议的时候,毕自严提出了反对意见。

    “陛下,今年辽东已多拨三十万两白银作为关宁骑兵的补建费用,再拨五十万石的粮食屯于宁远,老臣以为如今辽东的屯粮已足,无需急着再屯五十万石在宁远。而登州所预留粮食已不多,朝鲜方面又不断遣人借粮。再者,河南一省的粮食能够撑过冬天还是未知之数,老臣忝为户部尚书不得不虑!”

    “这点朕也知道,不过河南已经重新补种了大量的番薯、玉米,冬粮应该不成问题,要是有什么特情况,朕可以命人再到江南买粮。多屯五十万石亦非难事,宁远乃关外重镇,进退可守,无粮不足以坚将士之心。”

    “陛下!”毕自严颤微微行了一礼道:“请恕老臣直言,陛下要在宁远加屯军粮是否打算扩充军力,再与女真奴人会战?!老臣以为,现在敌酋皇太极已经偃旗息鼓,也正是我大明休养生息的好时机。若陛下在边关扩充军力,只怕会引来奴人的反扑,届时大明赋税将不堪支出。请皇上三思!”

    靠,没想到毕自严一开始就打击我的屯粮计划。我在宁远屯够粮食也是为了以后着想,若将来辽东边关有任何变化,只需派各路劲旅前往,而无需再调集粮草。以大明两千多万石的粮食收入,多屯五十万并不多。大明收复辽东是肯定的,提前屯粮自然是为了早作准备。

    “毕爱卿多虑了,朕只是要在宁远屯粮,并无扩军的打算。再者,这几年大明也算风调雨顺,除了河南一省有灾外,大都能丰收,特别是湖广跟江南。丰年多储备点粮食以备荒年,不算为过!”

    毕老头显然还不放过我,我的户部尚书就像紧箍咒一般,之前是程国祥,现在是毕自严。而且毕老头历经四朝,资格又老,有什么就说什么,根本就不给我面子。对于户部的事情,他就特别跟我较真:

    “可陛下,据微臣所知,皇上所筹备的大明银行已举债三百万两白银支付造船厂,年中又出了五十万两白银买粮,皇上若以银行之钱挥之于朝廷用度,敢问陛下,京中百姓若取回存银之时又当如何?!”

    “毕爱卿,百姓不是还没有来挤兑嘛!再说了,朕重建的江南造船厂已经有足够的订单。只要有船卖出去,难道船厂还赚不回三百万!”

    “陛下”毕自严还待再说,我连忙打断他道:

    “毕爱卿,你不是要跟那些夫子一样跟我说君子不要逐利吧?!大明没有钱无以保民,无钱亦无法维持朝廷,这点你掌管户部应该最为清楚。这样吧,朕也不为难你,今年户部多运调三十万石粮食到宁远,就从南京户部的藩库拨出。”

    “是,陛下!”毕自严犹豫了下,最终还是点头答应。

    “好了,接下来商议直隶省卫所的事情”

    “陛下,微臣有本上奏,现在已到秋审之期,微臣身为刑部尚书,请陛下届时莅临三司重审。”

    “朕知道了!”

    xxxxxxxxx

    南京户部

    已经升任南京户部侍郎的唐世济拿着京师来的公文气喘吁吁的进来,一进门就拿起茶座上的热茶喝了几口。坐在正堂的沈缜还没有出声,在旁陪坐的南京刑科给事中荆可栋见到唐世济便笑嘻嘻打趣道:

    “大热天的跑到哪里去了?!”

    唐世济抹了抹额头的汗,斜了荆可栋一眼道:“你做刑部给事中当然好,大热天都不用出门,我可是累得腰酸背痛,跑完粮库又去码头,你也知道现在工部多了海运的粮船。两头跑,今天真是乏透了!”

    荆可栋一脸无奈道:“世济兄,不是我偷懒,你也知道现在南京刑部不设堂部尚书、侍郎,现在刑部全给陈文一包了,还能有我什么事。”

    唐世济坐了下来,缓了口气道:“你这刑科给事中不是监察他嘛?!”

    荆可栋喝了口茶,似可恨又似可叹道:“你别看那个陈文一年轻,办起事来点滴不露,根本就不找不到什么好弹劾他的地方。”

    “唉,我也是看他不妥,但偏偏皇上那么宠信他!”

    “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是崇祯元年的探花,能不信任他嘛!”

    唐世济不以为然道:“探花又怎么样,要比才学他能比得过钱尚书嘛?!牧斋先生可是江南闻名的大儒!”

    “但问题是皇上不看重八股文章、诗词歌赋,科考取的是格物致知,这非治世之道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