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7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老太公说得很是认真,仿佛这一次,叶春秋的义举,也成了他的义举一样。

    叶春秋心里却是莫名的有种说不出的温暖感觉,他原以为自己的决定,会有很多人无法理解,可是现在看来,却似乎每一个人都在支持,他不知道这种支持是真是假,其实真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能感受到这股温暖。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立身之本

    叶老太公的反应的确是出乎叶春秋的意料之外,可却是令他心里有着很大的触动。

    叶春秋带着心底的那股暖意,认真地又朝叶老太公行了一礼,道:“孙儿谢过大父!”

    深深地看了叶老太公一眼,叶春秋才又道:“孙儿现在要去镇国府一趟,好早些做一些筹备,大父,孙儿先行告退了。”

    到了门房,外头仙鹤车已是等着了,叶春秋这时突然想起了一个人来,便问门子道:“唐先生人呢?”

    门子连忙机灵地道:“小人这就去叫。”

    过不多时,那唐伯虎便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与前些天那落魄的模样相比,今儿的唐伯虎显出了几分神采,脸上明显带着喜色。

    宁王伏诛,终于令唐伯虎心里的一块大石落地,见了叶春秋,对这位镇国公,心里生出油然的钦佩之情,他真诚地行礼道:“镇国公出塞,实在是令草民佩服。”

    “不必佩服了,也不用自称小民。”叶春秋含笑着道:“这几日,你也会有恩旨,这一次揭破宁王阴谋,你唐伯虎也有一份功劳,陛下仁厚,你现在戴罪立功,此前朝廷对你的惩罚,可能都要解除,你从前那解元的功名,极有可能也要恢复了,这才是可喜可贺,唐解元,叶某人期待你来年的会试,金榜题名。”

    “啊……”唐伯虎听罢,面露狂喜之色。

    再说回唐伯虎的出身,他当初是南直隶的解元,是正儿八经的举人功名,本身学业精深,若不是因为弊案,会试可以说是百分百能中的,退一万步,就算不中,他有举人功名,也不再是草民和贱吏了,这辈子至少也是一个唐老爷,衣食无忧。

    唐伯虎激动得竟哽咽起来:“我……我就像是在做梦一样,若是失态,还望公爷莫笑。”

    他揩拭着泪,衣襟竟是被泪水打湿了,又道:“若是朝廷真有恩旨,于我就是天大的恩德。”

    叶春秋很为唐伯虎高兴,这几日的相处,令他大会也了解了唐伯虎的秉性,这个人受过太多太多的磨难,上半辈子春风得意,却因为一个科举弊案,完全改变了他的一生,天下的辛酸苦辣,尽都在这十数年尝遍,这是一个矛盾体,一个饱读诗书的神通,满腹经纶,偏偏,这些对他无用,可又无法抛弃这些,不甘心去屈从于命运,于是一次次挣扎,只是越发地不如意。

    而今,唐伯虎总算是有了一线希望,叶春秋也不禁为他欣慰。

    叶春秋已是抬腿上马车,口里边道:“你先在这里住几日,什么时候有了恩旨,我送一些盘缠你,你安心寻个地方落脚,好好备考吧,好了,走了啊。”

    唐伯虎还沉在那喜悦里,喜得整个人一时间像是浑浑噩噩的,竟是无所适从,叶春秋却已登车,动身往镇国府而去。

    镇国府繁荣如昔,因为之前叶春秋就派人报了信,所以镇国府头头脸脸的人都已经到齐了,为首一个,自是孙琦,接着是王守仁,还有研究院的一些头脸人物。

    这里其实没有这么多规矩,这也是叶春秋‘惯’出来的,毕竟在座的,有叶春秋的大舅哥,有自己的舅舅,难道还非要分出个上下尊卑?何况叶春秋本就是随和的人,也不稀罕这一套。

    大家各自在沙发上落座,叶春秋才道:“外间的传言,想必你们是已经得知了,我呀,是准备动身去塞外了,而且不只我要去,镇国新军也要去,王兄,你那里有什么麻烦吗?”

    王守仁道:“一切听镇国公安排就是,镇国新军而今正在招募新丁,届时,随时可以陪同公爷北上,上下的官兵,并无怨言。”

    “这样就好。”叶春秋笑了,接着道:“至于招商处,怕是也要有所准备,这一次是大迁徙,一些民用的工坊,自然是要留在这里的,可是某些工坊,却也得搬,这是个大工程,牵涉很广,舅父这边,也要及早做好一些准备,镇国府这儿要有工坊,青龙县那儿也要有,这一次,怕是连带着匠人,就要带去上万人,这些人将来如何安置,他们肯不肯出关,这都需提前有所准备,镇国新军,我是不担心的,唯独这些匠人,却是不同,毕竟不是什么人都愿意离了京,跑去那塞外去的,我们能做的,自然也不能强迫,不如就额外的贴补吧,愿意出关的,薪俸都加一倍,这个银子,当然不能是镇国府来出,就我来出,镇国府出一份薪,我叶家出一份,总要让人踏踏实实才好,除此之外,还要招募一批泥瓦匠去,青龙那儿,怕是有许多需要建设的地方,银子的事都不必担心,我叶家这儿,早就准备好了。”

    说到银子,叶春秋心里有了一份自信,虽然是就藩,虽然那儿是不毛之地,可是不管怎么说,自己这些年,实在是存了一笔丰厚的家底,还有自己苦心培养起来的镇国新军,有无数的匠人和研究人员,单单这些人,便是浩浩荡荡的数万人。

    叶春秋自然不愿强迫人去的,可是重薪之下,必有勇夫,何况自己这些年,在匠人们的心目中,他已有了巨大的声望,自己真要出关,虽然那关外苦寒,也极不安全,可叶春秋依然深信会有许多人愿意追随自己。

    信任,本就是一步步积攒的,叶春秋这些年,实在带了太多人改变了命运,这既收获了感激,也收获了信任。这一份信任,和叶家平时积攒的钱财,才是叶春秋在关外的立身之本。

    孙琦很认真地道:“工坊搬迁的事宜,招商局会制定出一个计划,哪些要搬,有些依旧留在此,或者,哪些工坊需在青龙另设新作坊,招商局会尽力写出一个章程,不过,大抵可搬的工坊将达三成左右,所需的匠人,也在一万三千人上下,再加上各种徒工和家眷,人数只怕不少,青龙那儿,不知粮食足够不足够。”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财神爷

    听了孙琦的话,看着孙琦略带忧虑的脸色,叶春秋却反倒是信心十足。

    叶春秋浮出几分微笑,道:“没粮,那就买,先安定下来。能用银子解决的事都好说,只是一些不能用银子解决的事,却还要诸位尽心,这一趟,我出关的目的,大家想必也知道,没必要瞒着大家,告诉他们,这关外可能会面临什么,愿意去的,叶家肯给予优渥的条件,可是不肯去的,也绝不强留。”

    要准备的事,确实不少,上上下下牵涉到这么多人,无数的钱粮,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引发难料的后果。

    叶春秋与众人商议定了,过不多时,便有人来通报,说是安南国使阮正求见。

    叶春秋命人请他进来,过不多时,那阮正便走了进来。

    阮正见了叶春秋,纳头拜倒道:“见过镇国公,镇国公剪除反王,可喜可贺。”

    叶春秋带着淡笑道:“哪里,倒也有劳了你,若无阮国使协助,那宁王又怎会原形毕露呢?”

    阮正的污蔑,是叶春秋心理战中最重要的一环,只有沉重打击了朱宸濠,使他心里生出极大的不安,朱宸濠方才会乱了方寸。

    接着叶春秋便趁朱宸濠方寸大乱的时候,突然提及到书信,才使朱宸濠有一种绝望的感觉,这才不会去细究,而是以为自己已经步入了天罗地网,原形毕露。

    而阮正堂堂安南国使,之所以愿意协助叶春秋,无非是因为,他识趣罢了。

    道理很简单,大明的对外政策,一向是不干涉外藩,可是镇国府一出,却令安南国渐渐地感到,镇国府的坚船利炮,会大大地增加与外藩之间的交流,以往只要断绝了陆路,你想要交流都不成,现在好了,镇国府开埠通商,安南难道还能断绝与之交流吗?

    何况,安南深知他们真正的威胁,乃是佛朗机人,佛朗机人灭了满剌加国,已经导致了诸国的不安,安南虽是西洋第一强国,对此也有担心,因而急于练出强军,有备无患。

    正因为这个原因,阮正深受国内极大的压力,得罪了朝廷,他一个藩使,最多被驱逐出去,国主只需上书请罪,这件事就可以圆过去,而得罪了叶春秋和这镇国府,可就不太好说话了。

    阮正现在的心情颇为愉快,这一趟他虽然自首,可最终朝廷还是因为他迷途知返和检举了宁王,将功赎罪。

    算起来,现在反而是叶春秋欠了他一个人情。

    阮正也很直接地对叶春秋步入了正题:“镇国公,新军之事……”

    还不等阮正将话说完,叶春秋便道:“好说,两国一衣带水,这件事,叶某已想清楚了,只是这新军练兵,可不是靠着几杆步枪就成的,贵国既然愿意大肆购买一批枪械和子弹,可是单凭这个,怕是不够,不妨就循倭国例吧,你们挑选人员,择日至秦皇岛,再登陆至青龙进行受训,先受训一年,再回国听任你国国主调遣,如何?”

    阮正听到要挑选人受训,却也是早有所准备,其实安南国新军的忠诚问题,倒是能有所保障,毕竟新军花费巨大,能入选进入新军的人,一定是安南国的勋贵子弟,跑去叶春秋这儿接受训练,也没什么不好。

    其实一旦建起新军,阮正便很清楚,新军虽然强大,却无法自主。

    毕竟这步枪不只是步枪这样简单,其中还包括了火药和子弹,若无火药和子弹的供应,这新军就不堪一击了。

    所以安南国要建新军,就必须依赖镇国府,这几乎是已成定局的事,若不是西洋自佛朗机人入侵之后,从此多事,安南也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