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7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人便接着道:“他们说,之所以现在倭寇不多,皆是因为倭国虽是混乱,却也还勉强过得去,所以许多人还不肯下海为盗,可是水师贸然袭了倭国,到时候更多倭人衣衫褴褛,届时岂不是倭寇更多了?还听说,福建那儿几个府县也闹得厉害,有人围住了衙门,还有人放火呢,本地官府不敢处置,还有地方官偷偷逃了的,冲突不少。曹公公说,现在到处都是流言蜚语,有不少人危言耸听,不过打头的那些人,来历似乎不简单,更多人却只是跟着凑热闹的,也不能分辨什么是非,不过一旦奏报到了朝廷,就是另一回事了,曹公公让卑下来,说务必请镇国公小心为上。”

    钱谦气得吐血,口里骂道:“这是什么歪理,什么叫做……”

    反是那人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随即道:“曹公公还说,最该小心的,是太祖的祖训,这才是真正要人命的。”

    他说罢,对叶春秋他们行了礼,方才告辞而去。

    叶春秋听到祖训二字,却是一投雾水,倒是邓健不禁打了个冷颤,神色阴沉起来,道:“不错,我也想起来了。”

    叶春秋狐疑地看着邓健,只听邓健道:“都察院里,御史是需熟读大诰的,这大诰之中,确实有太祖高皇帝的遗训。”

    接着,邓健徐徐念道:“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慎记此言,若有臣子怂恿子孙贪大喜功者,罪无可恕。”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决一死战

    到了正德朝,对于大诰,其实早没人将这当一回事了。

    可是偏偏,许多事,你又绕不过,因为它是祖宗之法。

    邓健是都察院的御史,御史必须熟读大诰,虽然这部大诰对现在的官员来说远在天边,可是现在猛地想起,邓健的脸色却是刹那间煞白一片。

    邓健实在太清楚大诰了,便也顿时明白了曹公公为何特意提到了大诰。

    太祖在大诰中的这一段遗训十分明白,各地的蛮夷,绝大多数要嘛是隔着崇山峻岭,要嘛就是被汪洋大海所隔绝,不过是蜗居在偏远在地罢了,蛮荒之地,你得了他的土地,也未必能弥补你的供给;你统治了他的人民,也往往爱添乱,如果他们来扰大明的边关,他们自然会咎由自取,他们不过是一群蝼蚁,并不是大明真正的心腹大患,朕害怕后世的子孙,在大明富强之后,好大喜功,无缘无故地兴兵讨伐这些蛮夷,以至劳民伤财,因此要切记不可如此;但是胡戎和西北的异族,也就是北元的残余或者是大漠上的胡人,却和中国数千年来相互攻伐,乃是大明心腹大患,所以后世子孙理应选可用之兵,随时备战,以防万一,后世的子孙,定要牢记这基础的国策……

    不得不说,太祖高皇帝的战略目光还是十分高远的,其余的蛮夷,都不可能动摇大明的统治,唯一的危害,只能出自北方,所以大明一切用兵,都必须以北方为主,其余蛮夷,即便偶尔来骚扰或者来挑衅,都不必去理会。

    钱谦听了邓健所念出来的大诰,显然还是有些难以理解,不由纳闷地道:“这……怎么可能凭着这一字半句,就……”

    “这不一样。”一直沉默的叶春秋,终于沉声道:“只是一封大诰,的确不足以害人,可如果因此激发了民变,朝廷就不得不面对了,大诰这东西,你可以当他存在,也可以当他不存在,一般情况,朝廷都会对大诰忽略,可是现在有人煽动民变,显然就是要将这件事推到了无人可以忽略的地方,引起天下人的关注,而这时候,朝廷就陷入了非要处置,以安众心的困局。”

    叶春秋抿抿嘴,神情倒还算镇定,徐徐道:“也即是说,一件事,天下人不关注,所以你可以无视大诰,也没人把大诰拿出来惩治你,可是当引起了民变,再被有心之人祭出了大诰,在众目睽睽之下,若是朝廷就不得不去处理,那么问题可就难堪了,难道要让朝廷告诉天下所有人,太祖高皇帝的祖训不过是笑话?后世子孙,根本不必尊崇吗?陛下乃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孙,这大统也是从高皇帝手上传来的,陛下若是忽视大诰,即是不忠不孝,那么他的法统又何在呢?”

    “所以……”叶春秋深吸了一口气,才又道:“这些人的心思倒不是一般的恶毒,我还是小瞧了他们的狠劲啊,本以为袭了倭国,便是那些人的末路了,没想到,他们还能想到这么一着,还想要反戈一击。他们故意煽动民变,将这件事闹将起来,那么接下来,就该勾结他们的余党,开始攻讦了。”

    这事儿显然很麻烦,可是叶春秋反倒微微一笑,继续道:“有了这个护身符,他们以为便可以借此将我置之死地,呵,真是好算计。不过他们忘了,我既然敢去倭国,就不会惧这些,不过……刘大夏……还真有意思啊。”

    叶春秋说到刘大夏的时候,牙齿不禁咬在一起,他还真是很厌恶这种人。

    邓健却依旧不无忧心地道:“可是不要忘了,倭国乃是太祖皇帝钦定的不征之国。春秋还是要小心啊,这朝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些人定然已经做好了全部的准备了。”

    叶春秋感激地看了邓健一眼,难得素来一根筋的邓健这样关心自己,他想了想,道:“安南也是不征之国,太祖高皇帝曾有遗训,不得征发安南,可实际上,文皇帝照样在安南用兵了,可见……有些事,也并非要食古不化的。”

    叶春秋反倒成为了安慰邓健和钱谦的人,从始到末都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气愤和忧色,又劝慰了他们几句,便让他们都去歇着,自己又回了舱中去。

    只是虽是如此,叶春秋的心里也不是全然不担心的。

    道义上,或者还可以唇枪舌剑,可以为这次行动找到很多的辩护理由,可细细思来,这一次理应是私商集团的反扑,这些人盘踞了数十年,辛苦经营的东西都被他毁于一旦,现在绝对是将他恨之入骨,到了现在,便完全是拼命的架势了,而这些人素来人脉极广,一旦动员起来,力量只怕不小,比如刘大夏这样名满天下的君子,若是站出来对征倭之事指手画脚,冠冕堂皇地以民变为理由祭出祖制,只怕到时,势必会酝酿出一股巨大的风暴。

    叶春秋在舱中呷了口茶,心情倒是渐渐平静下来,淡定地拿起一本刚刚漕船靠岸补给时叫人买来的最新一册太白集,心里却在想:“狗急跳墙是吗?想搬出大诰和太祖遗训,和祖宗之法来置我死地?若是再加上民变,和那些私船利益脉络的朝野大臣、名士、大儒,如此气势汹汹,这完全是拼命的节奏,就是为了让我叶春秋死无葬身之地?刘公……有时倒真佩服你呢。”

    叶春秋自然清楚,一个经营了数十年的利益集团,想要一次铲除,并没有这样简单,这些人绝不会坐以待毙,丰厚的利益,足够他们铤而走险。

    这些年,经历了那么多,叶春秋早就明白,越是面对危难的时候,便越是要冷静清醒,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应对的办法。

    而对于这些能力不小的人,叶春秋却真的没有太多的惧意,因为在决心动他们的那一刻起,叶春秋就已知道该来的终究会来。

    那么……接下来……是该一决死战,且看谁死谁活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叶春秋去了哪里?

    寒冬中的京师,下着鹅毛大雪,雪絮飘飞在紫禁城里,宛如给那无数的宫殿和楼宇换上了一层白衣。

    暖阁的玻璃已经结了一层霜,可是里头却是暖呵呵的。

    距离叶春秋带着镇国府水师追击倭寇,已经近两个月的时间了,可是舰队一直音讯全无。

    特么的,是说好了去追击倭寇的,人呢?

    朱厚照觉得姓叶的把自己耍了,深深地伤害了自己的感情!

    他在秦皇岛盼啊盼,跟着百官足足等了半个多月,甚至连迎接将士们凯旋而归的仪式都准备好了,对这仪式,朱厚照很热心,结果……

    半个月都过去了,却是依旧不见踪影。

    而后在刘健诸人的劝说之下,朱厚照不得不回到了京师,原以为很快就会有消息,可是在期盼中等了一日又一日,依旧一丁半点的消息都没有。

    见鬼了啊。

    朱厚照惆怅了许多日子,看着这外头飘着的雪絮,朱厚照不由地在心里问,这样的雪天,他们去了哪里?

    或许一开始,他是有所恼怒的,可是渐渐的,恼怒成了担心。

    难道是中了倭寇的奸计?莫不是那倭寇是故意诈败,而后将镇国府的水师引到了某处,在那儿,才有倭寇的主力,然后把镇国府水师一举迁灭了?

    可是大海茫茫的,朱厚照虽然命人查证,却依旧毫无音讯。

    朱厚照开始担心了,慌了手脚,就这么提心吊胆的,每日心神不宁,闷闷不乐的,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来。

    今日本是廷议,他没有去,坐在暖阁里,整个人懒洋洋的,仿佛做什么都没有精神,此时,却有人在外头低声道:“陛下。”

    是刘瑾的声音。

    朱厚照的心情显然很不好,冷冷地道:“进来吧。”

    刘瑾便碎步进来,行礼道:“今早已经去看过了,小海平平安安的,前几日虽染了一些风寒,不过已经无碍了。”

    小海,正是叶春秋儿子的小名。

    名字很俗,却是货真价实的皇帝钦赐。

    某种程度来说,取名字是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文化水平的,单单这个小名,大抵就能管中窥豹,将朱厚照的散漫性子暴露无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