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4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事,只是有个宦官吓得掉进了金水河里,死了。”为首的乃是刘瑾,地崩之后,宫中乱做一团,他第一个反应就是跑来暖阁,见到叶春秋伴驾在此,心里又不免酸溜溜的。

    朱厚照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依然还没有从刚才的惊吓里缓过劲来的样子。

    侧目一看叶春秋,却见叶春秋依旧镇定自若。

    对叶春秋来说,这场地崩不过是地壳的运动而已,和风雨雷电一样,属于正常的现象,可是对于这个时代地人来说,却等于是老天爷发怒,完全已经和神话挂钩了。

    鬼神之说,是建立在未知的基础上的,尤其是这种许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曾经历过的地崩,看到大地摇晃,那种惊慌和无助,只怕再淡定的人,此刻也会变得茫然无措起来。

    朱厚照本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可是现在却也吓得脸色发青,只是见叶春秋从容淡定之色,却是啧啧称奇,这叶爱卿,莫非当真是什么都吓不到?

    过不多时,又有宦官来道:“陛下,内阁诸学士求见。”

    发生这样的大事,内阁第一个反应就是前来觐见,这显然也属于朝廷的应急措施,现在到底哪里地崩,暂时也说不准,君臣必须得先凑在一起好生商量一下。

    朱厚照正色道:“请他们来吧。”

    叶春秋想要回避,朱厚照却是叫住了他道:“叶爱卿留下,听听也好。”

    刘健诸人已经神色凝重地来了,君臣相见,行过大礼之后,朱厚照命人赐坐,众人还未坐定,刘健便道:“陛下,钦天监的地动仪已经侧准了,地崩的位置乃是西北方位,大致……应当是在宣府,臣等已命人火速前去宣府探查,各部诸官,也已取消了所有沐休,以作应变;京中诸卫也已是悉数枕戈以待,以备不测。”

    宣府……

    宣府乃是拱卫京畿的重镇,现在能了解的,也不过是地崩的方位而已,不过刘健的反应很快,一方面要了解宣府受害的地方在哪里,另一方面则是让百官随时应变,当然,最重要的是加强京师的防卫,一旦碰到这种天变,是最容易出现流言蜚语的,若是有心人煽动,就极可能酿成大祸。

    朱厚照心有余悸,深以为然地道:“好,好,还有什么事?”

    刘健与诸公们对视一眼,方才道:“陛下,一旦确定了灾情,朝廷必须委派钦差一员,调拨钱粮,前往赈灾,不但要统计受损的房屋,还有抚恤死伤之人和安置灾民。地崩之灾,与其他旱灾、蝗灾不同,是最容易出乱子的,所以朝廷的应变措施必须做到极快,半分疏忽,都可能酿成**。”

    刘健的脸色显得很是凝重,地崩相对于其他灾害,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地崩往往有一种主流的观点,认为地崩乃是阴阳失衡所致,与王朝的兴衰和帝王的作为有很大的关系,是上天对人的警告。

    尤其是在许多史册中,都记录了王朝灭亡时候地崩的记录,譬如周幽王时,岐山就发生过地崩,几乎所有的太史公都认为,这是‘周将亡矣,夫天气之气,不失其序,若果其序,民乱之也。’

    此后,这样的学说一直盛行,认为地崩与朝臣弄权,父子不伦、妻妾争宠有关,于是几乎每一次地崩,许多原本蛰伏起来的野心家,往往都会打着天下将亡的旗号作乱,于是人心动摇,次序尽失。

    若是地崩的灾情能够尽快解决还好,一旦拖延,那么**便要出了,到时候有人振臂一呼,宣府距离京师又是不远,后果可想而知。

    朱厚照虽然平时糊涂,现在也知道此事很不简单,他颌首道:“不错,刘师傅说的对,等到确定了灾情,理应立即委派钦差,定要尽快平缓灾情才好。

    谢迁一直默不作声,他此时的心情格外的糟糕,沉吟了半响,终于道:“陛下,但凡天变,必有**,何况是地崩,而今地崩,僧俗百姓议论纷纷,为天子者,理应罪己安民。”

    这几乎是地崩的老套路,地崩是对皇帝的警示,也就是说,所以受灾的人,第一个反应就是皇帝老子做了孽,而联想到朱厚照平时就不够谨慎,此时赶紧先下诏罪己,也是亡羊补牢。

    朱厚照不禁无语,他思前想后,竟是有些下不定决心。

    刘健亦道:“陛下,谢学士所言甚是,下诏罪己,乃是理所当然,历朝历代,天子检讨自己的过失,并不是什么坏事。”

    朱厚照只好叹道:“既如此,你们自己拿主意吧。”

    既然自己也拿不准主意,他索性做一个甩手掌柜,任由刘健等人安排,反正这罪己诏不是自己写的,还是翰林们自己来写,自己眼不见为净。

    大致情况议定之后,几位阁老自是告辞,叶春秋也打算告辞而去,朱厚照却是拉住他:“叶爱卿,你先别急着走,若当真是宣府遭灾,只怕快马很快就可以到。”他不禁道:“朱载垚刚刚出身,就地崩了……真是奇怪……”

    (未完待续。)

第七百三十二章:雪上加霜(第三更)

    不管朱厚照的话是有心还是无意,听完朱厚照的话,叶春秋猛地想到了什么。

    朱载垚的名字是三个土,而地崩也与土有关,这天子不会认为朱厚垚乃是扫把星吧。

    叶春秋连忙正色道:“臣听说,天崩地裂,则有圣人出,地崩虽是凶兆,却也未尝不是太子殿下……”

    朱厚照却是笑了:“叶爱卿,莫要紧张,朕没有责怪朱载垚的意思,他是朕的骨肉,朕难道还怪他给朕带来了灾祸吗?”

    此时刚刚是正午,可是京师却已乱成了一锅粥,各种流言蜚语出来,而各部也已是如临大敌,内阁这儿,几乎已经成了市集,各部的人纷纷前来候命,随时要依照内阁诸公的指令行事。

    三个多时辰之后,天色昏暗,不过外朝这里依然还是热闹,灯火通明,所有人通宵达旦,各部的主官,此时也不可能去休息,只是宣府的快马终于到了。

    受灾的位置是在大同,具体的灾情并没有计算出来,不过损毁房屋至少上千,死伤无数,大同乃是重镇,又是北方的咽喉之地,有军民十数万人,此时已是哀鸿遍野。

    刘健等人不断地在召见各部的官员,分派着各种事项,各部入河协调一致,如何应变,如何安抚百姓,每一件事,非要亲自过问不可,户部的钱粮调度,亦是最大的问题,倒是这时,却有督察御史狄义蹑手蹑脚地到了焦芳的公房。

    焦芳坐在公房的案牍后,皱眉沉思着什么,这狄义先是给焦芳行了礼,才道:“焦公,下官有事要奏。”

    焦芳抬眸,看了狄义一眼,却只是漫不经心地点点头。

    狄义乃是他的门生,所以焦芳不必对他客气,只是低头看着从宣府来的奏报,边道:“噢,是子信啊,这个时候,都察院就不要来添乱了,灾情如火……”

    狄义却是道:“恩府,学生是有要事要禀奏,是关于宣府的。”

    焦芳听罢,本是皱着的眉头显得更深了一些,他抬起头来道:“要事?什么要事?”

    狄义上前,压低了声音道:“其实今日就该有奏报来的,学生刚刚巡按了宣府回来,那大同镇,就在几日之前爆发了天花,告急的奏疏,却不知是什么缘故迟迟未到,而今日,却是想不到又发生了地崩,这不是雪上加霜吗?现在朝野内外都关注着地崩,这天花……却被人忽视了。”

    天花……

    焦芳闻之色变,这天花的传染性极强,一旦风行,其危害不下于鼠疫,若是传染开来,足以导致大面积的死亡。

    还真是恰逢漏屋偏下雨啊,若是如此,赈灾的事情可就麻烦了,地崩加上天花,足以让整个大同十万军民尽都毁于一旦。

    “这件事……”焦芳眯着眼睛道:“还有谁知道?”

    狄义苦笑道:“现在诸公都在关注着现在从宣府传来的消息,都在忙碌着灾情的事,想来还没有察觉,学生觉得应该先禀告过了恩府,再……”

    “知道了。”焦芳神色凝重,却是淡淡道:“不过此事,先压一压吧。”

    他说罢,叫了个书吏来:“去将几日前关乎于宣府的奏疏都挑过来。”

    书吏听罢,忙是去了,过不多时,便挑了数十本奏疏来,焦芳一本本地翻阅下去,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封大同知府所奏的奏疏上,上头确实有关于天花疫情的事,可只是说,疫情只发生在某村,已经隔离。

    难怪没有引人关注了,焦芳对狄义道:“你确定天花的疫情这几日已在大同泛滥?”

    狄义道:“千真万确。”

    他伸长了脖子看了看大同知府的奏报,继续道:“要嘛就是最新的疫情还未报来,要嘛就是有人故意压了消息,地方的官员大多喜欢瞒报,除非盖子捂不住了,这才会如实禀奏。”

    焦芳长长地出了口气,然后道:“老夫知道了,这件事,你谁也别说,子信啊……”他突然露出微笑,看着狄义道:“好生做自己的事,前些日子,佥都御史刘瑶致仕,这个位置一直空缺到了现在,老夫一直想举荐你,张部堂那儿,已经打了招呼了。”

    狄义忙是拜倒在地,一副感激涕零之态,道:“恩府洪恩,学生无以为报。”

    焦芳又低头去看奏疏,却是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狄义下去。

    一直忙碌到了子夜,内阁里依然灯火通明,而这个时候,依然还在外朝等消息的朱厚照已经命人请几个阁臣去暖阁叙话了。

    几个老臣没,一个个的显得疲惫不堪,脚步匆匆地赶到了暖阁,只见朱厚照端坐在软塌上,而叶春秋依然还未走。

    众人行了礼,刘健大致地报了一下灾情:“地崩发生之后,暂时未有统计,不过灾情如火,臣已命户部开仓,调度钱粮,各地转运司,随时候命,沿途的骡马,都要随时征用,眼下最紧要的是朝廷委派钦差,代表天子火速赶去宣府赈灾为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