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感觉身体已经虚脱了一般,可是细细体会,却突然又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嗯……倒和后世的瑜伽有些像,做出人体根本难以适应的动作,可是做出之后,肌肉酸痛,骨骼也是咯咯作响,剑刺出时,几乎没有威力,因为每一剑刺出太难,叶春秋几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完成。而完成之后,肌肉松弛下来,却猛地有一种身轻如燕的感觉,就好像卸下千斤重担一样。

    叶春秋继续尝试,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动作还是熟稔了一些,不过那种肌肉酸痛和骨骼微微轻响的声音依旧。

    真不容易啊。

    叶春秋是个执着的人,否则明明有光脑在身,也不会强迫自己每日早起练剑,每日逼迫自己读书写字,他继续练习,直到整个人几乎虚脱,已是气喘吁吁,整个人几乎要崩溃。

    呼……

    他长出一口气,一看天色,已是不早,今儿要去翰林点卯,却不知自己这翰林编撰,到底会得到什么工作……不会是修史吧,又或者是待诏?

    心里隐隐有些期待,忙是收了剑,洗浴一番,而后穿上了麒麟服,告别了准备去户部的父亲,急匆匆地出发。

    叶景在后叫他:“你舅父给你雇了轿子。”

    叶春秋却是脚步如风:“不必,这儿距离翰林不过一千步,儿子走一走就好。”

    坐轿太软绵绵了,摇摇晃晃的,叶春秋其实一直都不太习惯,他喜欢清晨时步行,呼吸着新鲜空气,穿梭过清冷的街巷。

    这一点距离,对于叶春秋来说,实在是不值一提,很快便抵达了翰林院。

    翰林院与宫城距离不远,是一处占地数百亩的建筑群,整个翰林院围墙极高,门口甚至有亲军把守,这儿乃是整个大明的中枢,地位崇高,足以称得上是圣地。

    翰林院的职责有三种,一种是编撰修史,这个职责自然是不必说的,东方本就有崇祖的文化特征,历代的王朝对于修史格外看重。而所谓的编撰,即是收集书籍进行重新的校对和编写,某种程度,翰林院乃是当今世上最大的图书馆,藏书无数,浩瀚如海。

    新晋的翰林官在此磨砺,便是朝廷希望通过编撰书册和修史来加深这些未来的精英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了解,所谓读史明智是也。

    (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九章:储臣(第六更)

    翰林院的第二个职责则是所谓的待诏,其实说穿了,皇帝老子是不可能亲自下旨意的,每日这么多的事,这儿有灾情,那儿有什么山贼,上午有封赏,下午说不准要劝学,每日发出的敕命、诏书不知凡几,若是当真天子亲笔,怎么受得了,于是这个职责就落在了翰林身上,皇帝说某某为某某官,于是翰林们便用他们笔妙笔生花的大书一通,什么为国家出谋献策、效力任事、尽职尽责,于是推广封赠、以示恩荣诸如此类。

    别看待诏似是和寻常的书吏差不多,其实也是某种磨砺,因为绝大多数的诏书和敕命以及一些公文的往来,都牵涉到了国计民生,翰林们在书写的过程中,可以渐渐了解国家的现状,同时能摸清遇到这种事之后,朝廷的解决思路,这虽是纸上谈兵,不过每日这么多现成的案例,某个地方发生灾荒,于是朝廷的敕命是什么,因为灾情紧急,所以便宜行事,如何如何处置,一般情况之下,翰林们只要诏书草拟的多了,多半怎样赈灾,怎样调拨军马,如何劝农,大抵这些事都能了然于胸。

    而第三个主要的职责,自然也就是经筵了,经筵是在崇文殿举行的,隔三差五,天子就要和翰林官凑在崇文殿,一些侍讲、侍读的学士便为皇帝说一些经史的事,而其他的编撰、编修、庶吉士也要在旁‘陪读’,当然,经史虽然会讲,偶尔也会说一些关乎于国计民生的内容,这不但使翰林与天子能混个脸熟,增进君臣的感情,同时,也等于是给了翰林官参政、议政的机会。

    熟读经史以明智,埋头于公文和敕诏而熟悉国计民生,还能经常在皇帝面前刷刷脸,听天子与大臣议政,这才是培养翰林官的套路,说到底,这些未来的精英,本就是以宰辅为主来培养的。

    当然……前提是你能崭露头角。

    叶春秋理了理头上的乌纱帽,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大红麒麟服,深吸一口气,便步入翰林院之中,翰林院太大,以至于叶春秋多了几分好奇,不过这儿已有三三两两的人来上值了,大家各自好奇的看着这个新翰林,却都表示出了沉默。

    叶春秋反而一一和他们作揖,这里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叶春秋的前辈,自然要礼敬有加。

    等问明了情况,叶春秋便到了点卯房,报上了自己的名字,便有书吏寻出几份公文来:“噢,原来是新来的叶编撰,学生有礼,嗯,方才何侍讲有交代,说是叶编撰点卯之后去他那儿坐坐,嗯,往里头,穿过两重仪门左边第三间,就是何侍讲的公房了。上头的学士已有了差遣,恭喜叶编撰,待会儿叶编撰就可去詹事府,嗯,兼任詹事府赞善,哎呀呀,叶编撰好福气,这一来,就能兼任詹事府之缺,好生教人羡慕。”

    这书吏虽然这样说,一脸恭喜的样子,不过眼底深处,却满不是这么回事。

    这个叶编撰,呀,还是状元公呢,没有分去经史馆,也没有去待诏房,偏偏要去詹事府……

    叶春秋来时就对翰林院了解得通透了,一听到去詹事府,不禁哭笑不得,詹事府和翰林院几乎是两位一体的,也就是说,一般詹事府的官员,都是由翰林兼任,比如叶春秋是翰林院编撰,这属于虚职,而兼领詹事府赞善,就相当于叶春秋挂职翰林,可是干的却是詹事府的工作。

    詹事府确实是个好单位,自己的恩师就是詹事府中出来的,是当今天子正儿八经的师傅,大有前途,尤其是年轻翰林能去詹事府,那就更加了不得了,等于是你从一开始就和国之储君谈笑风生,等到将来储君登基,还用担心你的前途吗?

    几乎所有的内阁学士,十有**都是出自詹事府,也难怪这书吏要恭喜了。

    只是……叶春秋却像吃了苍蝇一样,特么的,詹事府赞善,确实是肥缺,可是……特么的太子呢,这正德朝,特么的没有太子啊,没有太子,我特么的去詹事府做什么?

    心里虽然狠狠吐槽,可是叶春秋却依旧笑了笑,朝这书吏道:“噢,多谢。”

    说罢,便出了点卯房,过了两重仪门,寻到了何侍讲的公房。

    何茂自从上次遇到了科举舞弊一案之后,有惊无险,近来却是低调了许多,叶春秋在外道:“学生见过大宗师。”

    何茂便晓得叶春秋来了,忙道:“春秋,快进来。”

    叶春秋进去,朝着何茂行了个礼,何茂便笑吟吟的打量叶春秋,道:“个头长高了,了不起,这可是咱们大明朝的状元公,前途不可限量。”

    叶春秋欠身坐下,道:“学生惭愧。”

    何茂脸色微微收起笑容,道:“你的差使已经知道了吧?詹事府……嗯,老夫昨日才得知的消息,也曾打听过,可是上头却是语焉不详,只说你是状元公,前去詹事府磨砺理所应当,不过春秋,老夫和你说老实话,这……似乎有冷藏的意思,当今圣上至今没有一儿半女,让人忧心啊,国既无储君,却委你储臣之职,这件事……你也不必深究,总之,想办法调回来吧。”

    他直接开门见山,把自己对叶春秋的忧心说了出来。

    没太子,你去詹事府玩个屁啊,赶紧想办法,能找关系就找关系,反正詹事府,你不能待。

    他透露出似乎翰林院的高层,有人想和叶春秋为难。

    叶春秋想了想,倒是想了一些关系能调动自己工作的,似乎唯一用得上的,怕就只有阁老谢迁了,谢公和自己的恩师关系匪浅,这一点,恩师早有明言,说是当真遇到了难处可以去寻他,不过据叶春秋所知,谢迁是个很耿直的人,你若是寻他讨教请益,他会很热心的帮你,可若是想请他调动工作,多半那位谢阁老就算不翻脸,也不会给自己什么好脸色了。

    谢迁那儿,暂时不能走动,尤其是这个时候。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章:闲着(第七更)

    叶春秋心里打定了主意,因为一旦调去了詹事府,这个时候去拜访他,多半会让他误认为自己有所求,和谢公这样的人打交道,若是抱着‘走门路’的心思,多半叶春秋要吃闭门羹。

    那么……该怎么办呢?

    叶春秋虽没有说话,却并没有太多的失望,无论如何,自己已经步入了天子的圣殿,这已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难道非要运气爆棚,一切都顺风顺水不成?他终究只是河西来的乡下小子啊,能走到这一步,就已经是难得了。

    和何侍讲寒暄几句,叶春秋便起身告辞,既然接了翰林的差,就得赶紧去詹事府点卯报道,工作态度还是要积极的。

    詹事府距离翰林院不过一墙之隔,这儿本是人人羡慕的所在,能在这里任职,颇有几分祖坟冒青烟的意味,不过叶春秋来的时候,这儿的门庭却甚是冷清,所谓詹事府,分为内府和外府,内府是太子的居所,决不允许有人进入的,自有侍卫和宦官看守,而外府则各是一些官衙机构,有左春坊和右春坊,还有司经局,叶春秋这所谓的赞善,说供职的地方就是司经局,其实就相当于是太子的图书馆罢了,司经局占地很大,走进先是一个门厅,门厅里是司经局官吏办公的所在,几个书吏在此昏昏欲睡,见了有官儿来,纷纷来见礼:“见过赞善大人。”

    叶春秋忙对他们微笑,道:“敢问局中洗马大人的公房在哪里?”詹事府洗马也是一个官职,算是司经局的长官,叶春秋初来乍到,当然要先拜谒官长。

    这几个书吏面面相觑,然后一个人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