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贪唐-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李二废除了陪葬的制度,他发现始皇陵之后,觉得陶俑陪葬的确不错,让人按照自己的模样,做一个陶俑送来,这就是了。至于妃子那些,其实还是照旧。

    刘旭不排斥这些做法,他更不可能说这些不好。因为,他已经在这里生活的足够久了,现在,后世的东西,他能记起来的,是越来越少了。

    李恪的问题解决了,李泰几乎是没什么问题的,好像只有一个李治了,这也是长孙的安排,李治毕竟已经造反过,如今李承乾大权在握,是否会对李治出手?

    皇家的事情,什么都说不准,所以,长孙让李治过来,就是想要李承乾的一句话,一个态度。

    李治看着几人将视线转到自己身上,然后抖了抖肩膀,笑了笑。

    “你们别看我啊,我在十王府呆得挺好的,这些年,我无论是画技也好,诗词的造诣也罢,都是提升得很厉害,几时有空,我给你们送些过去,品鉴一下,姐夫,可不比你的差啊。”

    几人笑了,李泰更是嘿了一声。

    “你别跟他比,他其实狗屁都不知道,前面的那些诗词,估计就是他抄来的,如今,肚里的存货没了,就假装封笔,还学着人家作画,啧啧,还专画黄泉图,啧啧,那叫一个磕碜。”

    刘旭愕然,然后几人哈哈大笑起来。。。。

第321章

    李二去世之后,大唐更是安静了起来。

    李承乾在勾画他的疆域图,刘旭呆在家里,继续画他的黄泉图,如今,他的画作,其实已经很出名了,什么事情,都经不住一个人的恒心,更何况,刘旭还是有些天赋在这其上的。李泰继续他的飞机实验,李恪除了陪伴杨妃,现在就是打黄河的主意,因为这些年来,黄河泛滥越来越频繁。至于李治,他是真的专注与诗词绘画,说实话,他的文学天赋水平,实在是不错,如今,他几乎可以称为大唐第一文学大家了。他其实与历史上的李煜,很多相像。他是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发扬者。

    长孙无忌越发的苍老了,李二带着房玄龄杜如晦还有魏征,李靖走的时候,他喝得酩酊大醉,不知道他是庆祝,还是感叹。刘旭会觉得他就是在感叹,毕竟,一下子走了那么多老友,他如今在大唐,应该是一种孤寂。

    李承乾上台之后,长孙无忌虽然没有历史上的权倾朝野,但是其实也差不了多少,毕竟,将门这边,只有一个李绩还有侯君集,薛仁贵在辽东,苏定方在西北,小战不断,大战没有。如今的大唐,其实是非常平静,若是一直如此下去,刘旭真是觉得,自己可以舒舒服服的活到一百岁。

    但是某一天晚上,刘旭接到了一封飞鸽传书,刘旭就知道,大唐平静的表面之下,内乱开始了。

    “帝病,诸王有动,越王李贞,贬退正直之官,其子李冲,好学,勇而才,所结之士,皆为当代名士。废太子李象,与其私交甚密。”

    李承乾病了,好像还挺严重,他的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这些年来,他提寒门学士,压低士族的地位,继续李二的传统。李承乾说过一句话,皇权不收,何来下放之理?

    他的做法,是先收皇权,再放皇权。这其实是一个矛盾,他既想遵循李二的遗旨,缓慢形成三权鼎立,却又想先收束皇权,毕竟,他害怕,李家的江山还没稳当,就被人夺了过去。无论三权鼎立的政治多么好,他总要一个过程,李承乾没有准备在他的手里形成这一形态,这些东西,就算要形成,那就等着皇权微弱的时候再来吧。他觉得,到那时候,若是将这些东西提出来,或许还能让李家的统治,再延长一些时间。

    而当下,他要做的,就是收束皇权。

    可是目前,这权利,可是不好收啊。刘旭虽然不掌权,但是他的影响,实在巨大,天下有多少带兵的将领,会听从刘旭的命令,这个谁也说不定。毕竟,刘旭南征北战,他带过的兵马,实在太多了。

    将门是如此,那文官呢?文官体系,很多是出自寒门,但是寒门却有出自学院,李二对学院的控制是不错,但是李承乾,他如今,对于学院的控制,实在是少的很,刘旭如今坐镇学院,又有姚思廉这些老一辈的大儒,李承乾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对学院下手。

    其实这些都还好,寒门的人,参与重大决策的,还是少,而阻止这些的,不是他李承乾,而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在李二当朝后期,就已经是一人傲居首宰,这么多年下来,他的控制,更是周密了,若说他没有意识到李承乾要收束权利,李承乾是绝对不信的。

    这其实,又是一场战斗,外甥与舅舅的战斗,因为李承乾要将长孙无忌的权利削弱了。他本来不这么着急的,长孙无忌的身体,也并不如何好,李承乾想要等着他去追寻李二的脚步,但是这家伙的生命力,好像顽强得厉害,他那一口气吊着,却是一直吊着,而且,这两年,长孙无忌的身体,好像还好了一些。

    这样的情况,李承乾就不太喜欢看见了,他有好多次,都想直接让长孙无忌回家养老了,但是这样做,未免寒了大臣的心,也怕引起其他朝臣的反弹,毕竟,这样一做,那实在是太明显了。

    他正在想着如何对付这些朝臣的时候,他就收到了一封密函,锦衣卫无孔不入,各位王爷的情况,他一直是了如指掌。尤其是他的大儿子李象。

    李象自从去了封地之后,改变了不少,他一直乖乖听话,但是,李承乾却知道,他私底下,结交的人,实在不少,各位王爷,还有将军!

    李厥来看李承乾的时候,李承乾已经躺在床上,他连着五天没有上朝,他就是想看看,这看似平静的大唐,到底有多少暗流,在其下波涛汹涌。

    孙思邈每次进出皇宫的神色,都是紧皱着眉头,孙思邈没有作假,李承乾的身体,的确不是怎么好,他遗传了来自李二和长孙的气疾,呼吸粗重得厉害,听说,现在,就已经开始耳边放血。

    这种状况,大唐的朝臣实在太熟悉,李二当时病重的时候,就是如此。

    所以,议论纷纷,朝野震动。

    “圣体欠安,今日休朝一日。。。。。”

    内侍长长的宣告,让整个朝堂都你看我我看你的忧心忡忡,长孙无忌坐在当朝首位,闭合着眼睛,李义府踟蹰了许久,才缓慢迈步上去,行了一礼。

    “陛下龙体欠安,可是诸事繁杂,边疆军备的补给休整,各地修路的拨款,还有,海路,内河,这些事情,都等着陛下决断,长孙司空,您为当朝首辅,您觉得,该如何是好啊?是否我等请愿,将太子之位决定下来,然后,也好让太子监国?”

    长孙无忌还是闭着眼睛,沉默了半响,几乎是李义府,以为长孙无忌已经睡着了的时候,长孙无忌,才睁开了眼睛,他捶了捶自己有些酸痛的双腿,颤悠悠的站起来,笑了一下。

    “李中书决定即可,老夫如今也是整日昏沉,正准备等陛下圣体好转,便向陛下提交辞呈,老夫历经三朝,年岁已经实在大得很了,若非先帝所托之事,还未圆满,老夫早就褪下了这一身官衣,学安逸王刘旭一样,逍遥度日了。”

    李义府愕然,他看形势的眼光,可是不差,皇帝与长孙无忌一直暗暗较劲,怎么听长孙无忌这态度,是要先打退堂鼓不成?是因为看见皇帝病重,选择蛰伏?毕竟,这样的情况之下,皇帝肯定是要准备剪除一些势力的,长孙无忌这是以退为进?

    李义府实在是想不通透,自己去找皇帝?那是不成的,他就算是要站队,也不会如此站的明显,逼迫皇帝选太子的事情,他自然不会亲自动手,他如今要做的,是推一个人出去。既然长孙无忌要暂退,那选择谁呢?

    李义府还在思考,朝堂里的其他大臣,看见李义府如此了,也都上前朝着长孙无忌请愿,这里面有私心的,也有为国家着想的,李义府一个一个的查看,他需要好好的分析一下。

    然后,他又看向了狄仁杰。

    这个新进朝堂的聪明人。

    狄仁杰的背景,实在强大,不仅是刘旭的弟子,书院的学生,而且,他是上官婉儿的丈夫,是上官仪的女婿。这样的人,只要是个聪明人,就不会无视他,他虽然只是一个大理寺丞,但是他要进官,只需要一句话的事情。

    还有几个人,李义府觉得也不能小觑,魏征第二的马周,这家伙真的与魏征太像了,他进谏起来,那是不怕死一样,他做起事情来,也根本不怕得罪任何勋贵,听说,他连刘旭家里的封地都查过,最后,生生将多余的封地,收回了国家。

    这人虽然是茅坑里的臭石头,但是他确实得皇帝的信任。

    当然,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张柬之,这人同样是书院的学生,他与狄仁杰是好友,张柬之办事,果断,有勇有谋,但是他不会为人,这个固执家伙,若非狄仁杰照顾着,书院后台撑着,他绝对不会到户部侍郎的位置。但是他偏偏就做了户部侍郎。朝堂的六部,吏部,兵部之外,那就是户部了,这人说实话,他的话语权利,也重要得很。

    他将文官们分析了一遍之后,就转到了将门。

    长孙冲,独孤谋,程处默,秦怀玉,尉迟宝林。

    这些个人,又会是什么想法?

    他们这些人,当时是站队皇帝那边的,这次若是皇帝真的病重,这些肯定就是辅国的重臣。

    当然,还有一个人,刘旭!

    这个看似游走在大唐官场之外的人物,但是整个大唐,谁也不能忽视他!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无论是谁,想要动乱大唐,都需要问一问这个安逸王吧?

    李义府又笑了,自己数了那么大一圈,发现大唐的朝堂啊,还是深如深渊啊,谁也探不到底部,他不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所以,他又退入了人群。

    这些人被长孙无忌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