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乌江边,考察红军是怎样突破这道天险的。
中央红军当年是抢占了三个渡口,分三路渡江的。一路是红一军团主力和红九军团,从余庆县回龙场渡江。一路是红三军团,从开阳县茶山关等处渡江。再一路是红一军团红二师先行在瓮安县江界河强渡,保护随军委纵队前进的中央领导人由此过江;保卫中央、殿后的红五军团也由此过江。
这次,我们只能考察军委纵队过江的渡口,从猴场来到江界河。
江界河离县城不到60里,是瓮安河(即瓮水)与乌江汇合口,两水汇流,清浊分明,故取名江界河,渡口就在这个村的江边。远远望去,仿佛到了长江小三峡。瓮安县委党史办的老主任说:乌江穿越深山峡谷,流到这里,其险峻犹似三峡。从南岸到江边渡口,要往下走10多里陡峭的石山;过江后也要爬10来里的山路,才能上通遵义的大道。这里的江面不宽,但流速却很快。两岸的山体均为墨乌色,整个乌江像一条乌青色的蛟龙由西向东奔腾而去。因此,老百姓叫它为乌龙江。老主任说:当年执行强渡任务的是红一军团红二师,师长陈光带着红四团逼近江界河的新老两个渡口,老渡口为大渡口,新渡口为小渡口。两者相距五六里。通过火力侦察,发现敌军防御重点在老渡口,于是决定佯攻老渡口,主攻新渡口。1日白天抢渡没成功,夜间组织突击队乘竹筏偷渡,大部被卷了回来。2日上午,根据军委指示,紧急抢渡。突击队乘60多个竹筏,在火力掩护下强行渡江。当竹筏接近对岸时,昨夜到了对岸在石崖下潜伏的五名勇士,突然向敌发起攻击,接应强渡部队登岸;几股火力合击,特别是神炮手连发三弹,压住敌军反扑,过江部队乘势进攻,守敌全线溃退。工兵迅速架起浮桥。至3日,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相继由此过了乌江。6日,三路红军全部渡过江去,向遵义进发。至此,敌人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之南的企图,再次落空。
我们来到江界河渡口。它作为当作当年红军强渡乌江的纪念遗址,已列为省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书记指着渡口上游说,不远处是峡谷口,因深切万仞,江涛咆哮,古书记载,其声如“过百万定兵车”,“伐三千之战鼓”,故名“震天动”。去年在峡谷之颠已建成世界第一跨度桁式组合拱桥,即江界河大桥。它的单孔跨度330米,水面高度263米,居同类桥梁之首,气势非常雄伟。诗人们称之为:彩虹横空挂,天堑变通途。胡书记作“导游”,我们先乘小船去江界河南岸的“老虎洞”,看当年强渡乌江的勇士夜间偷渡过江的地方,再往前行就是“震天动”,激流咆哮如雷,名不虚传。仰望大桥,似“彩练当空舞”。回到渡口上岸后,乘车绕到山顶,漫步江界河大桥。从桥上看江水,又如白色哈达在群山间飘逸,美不胜收。真没想到,当年令人胆寒的乌龙,如今成了陶醉人的仙境。
以后的发展前景更为可观。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乌江水电梯级开发的构皮滩电站已经动工,三年后,江界河的水位要提高100多米,原强渡乌江的渡口将被淹没。为了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使革命遗址继续发挥教育作用,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大桥南岸山坡上建设长征文化园,将红军烈士坟墓集中迁建红军烈士陵园,拟建强渡乌江纪念馆,开辟长征影像、红军文物、史料书画等厅室;并在园区按红军三个方面军的行军路线,铺设五公里的步道,采取摩崖、碑廊等方式,将县里征到的200余幅老红军、老将军、老领导赞颂红军精神的题词刻上,供人们缅怀和观赏。按设计,园区人文景观与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融园、馆、桥、峡为天然一体,建成具有旅游观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我们殷切期望社会各界给予支持。
胡书记的介绍,令人充满遐想。昨天的乌江没有难倒瓮安人民。我们衷心祝福今天的瓮安人民,充分利用乌江,作好致富的大文章。
猴场会议和强渡乌江报捷的五岭三关
猴场会议遗址
78
红军经过的瓮安农村
乌江江界河渡口
{1} 周恩来:《在延安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1943年11月27日),《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4页。
{1} 《聂荣臻回忆录》(上册),战士出版社1983年版,第231页。
{1} 在长征前夕,补充红一军团2600人,补充红三军团2600人,补充红五军团1300人,补充红八军团1900人,补充红九军团1300人。
{1} 在长征前夕,补充红一军团2600人,补充红三军团2600人,补充红五军团1300人,补充红八军团1900人,补充红九军团1300人。
{1} 在长征前夕,补充红一军团2600人,补充红三军团2600人,补充红五军团1300人,补充红八军团1900人,补充红九军团1300人。
{1} 在长征前夕,补充红一军团2600人,补充红三军团2600人,补充红五军团1300人,补充红八军团1900人,补充红九军团1300人。
{1} 在长征前夕,补充红一军团2600人,补充红三军团2600人,补充红五军团1300人,补充红八军团1900人,补充红九军团1300人。
{1} 在长征前夕,补充红一军团2600人,补充红三军团2600人,补充红五军团1300人,补充红八军团1900人,补充红九军团1300人。
{1} 在长征前夕,补充红一军团2600人,补充红三军团2600人,补充红五军团1300人,补充红八军团1900人,补充红九军团1300人。
{1} 在长征前夕,补充红一军团2600人,补充红三军团2600人,补充红五军团1300人,补充红八军团1900人,补充红九军团1300人。
党的历史第一次伟大转折标志的遵义会议红史绿城
我与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吴主任同行。他一路介绍了有关遵义的不少情况,遵义的同志也给了一些资料,这才使我对这个历史名城多了几分了解。
原来遵义也是千年古城。春秋时期,属巴蜀等邦国领地;秦汉时置郡;唐代改为播州;明朝隶属四川;清雍正年间才划归贵州,改置遵义府;民国中期设专员公署;新中国成立后改为遵义地区行政公署。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遵义地区,设立地级遵义市,辖1区2市10县。过去只知遵义是黔北重镇,现在它不仅是“黔北粮仓”,粮、油、烟、畜年产量,均占贵州省的1/4以上;而且已经成为大西南的重要新兴工业城市,电子、冶金、机械、化工等的一批企业和产品,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此外,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具有一定特色。
因为是初到黔北,没想到从贵阳来的沿途是“麦苗儿青,菜花儿黄”,不是江南,好似江南。这里尽管“地无三里平”,属丘陵低山区,但一片金黄的油菜花,满坡遍野,层层叠叠,车子飞驰绿原,清香迎面扑鼻。我们难以抵挡大自然的诱惑,不得不停一会儿,感受黔春的美色。这种情景与过去说的穷乡僻壤,怎么能对得上号呢?国家变了,贵州变了,难怪刚下飞机,手机上就显示出“欢迎您到公园省来”的信息。当时不懂,原来具有山川原始秀美的贵州正在为建设像公园一般漂亮的生态省而努力。还没到达目的地,历史印象一下子扫进了脑区的“垃圾箱”。高速路真好,过去要走六个小时的车程,现在两个小时就可赶到。
在遵义,我们先上红军山,瞻仰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山就在我们住地宾馆对面,一眼望去,群峰巍峨,林木葱茏,犹如一条碧绿苍龙蜿蜒市中,使城区生态面貌大为增色。山腰耸立着意蕴“刺破青天锷未残”、“赖以拄其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碑高30米,正面为小平同志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碑的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的大圆环,嵌有四组汉白玉浮雕,即“强渡乌江”、“欢迎红军”、“娄山大捷”、“四渡赤水”。步入陵园至纪念碑前,要走250级陡坡台阶,象征两万五千里长征路程。
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张副主任介绍了当年红军“智赚遵义”的史实。他说:三路红军强渡乌江后,直逼遵义。再度复任总参谋长的刘伯承,亲自指挥部署攻城。红一军团二师六团从俘虏兵中了解遵义城防情况,决定化装成敌军,利用俘虏诈城。刘帅赞许:这就是智慧,不过装敌人要像,千万不能让守敌认出来。六团乘着夜色,让被俘的连长和士兵在前面带路,尽管守城敌军仔细盘问了20多分钟,但被俘连长回答无误,赚开了城门。红军战士蜂拥而入,20多名司号员齐吹冲锋号,敌人不知进来了多少红军,一部投降,一部北逃至娄山关和桐梓。这样,1月7日凌晨,红军完全占领了贵州第二大名城遵义。当时,这里是黔北首府,工农业产品集散地,各地商旅云聚之所,既有老城,又有新城,一条清江穿城而过,人口约4万,市面秀丽,生意兴隆,是红军长征以来所经过的第一座像样的城市。9日,军委纵队进城,刘伯承兼任遵义警备司令,陈云兼任警备司令部政委;中央领导人从南关进城时,各界人士在桥头摆设香案迎接。12日,在召开的万人群众大会上宣布成立了“遵义县革命委员会”。蒋介石的主力中央军和黔军都被挡在乌江以东、以南,使红军能在这里获得10多天休整时间。这是长征以来没有过的,使党中央有可能从容召开具有拨乱反正意义的遵义会议。
烈士陵园的讲解员给我们讲了两个故事。
——一个是将军邓萍烈士墓。许多参观者都以为这是位女将军,但雕塑又是男像,总要问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