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说秦始皇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之后,文化教育遭受毁灭性的摧残,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还来不及全面恢复文化建设,汉惠帝和吕后执政时,当权的都是军功武臣,汉文帝用刑名之学,汉景帝不喜欢儒学。直到汉武帝即位,田汀绷素┫啵佳挂只评现Ш头抑У雀髋裳担肜词园偌频娜逖ад卟斡胄姓:槁蹩隙颂锿‘在文化史进程中的表现,认为他在儒学地位逐渐上升的文化体制转型过程中,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以窦婴和田汀椎牧礁鐾馄菁牛诹礁龆嘣轮湎嗉瘫煌呓狻2还隈加ず吞锿‘去世的第二年,汉武帝就将陈皇后贬黜长门宫,卫子夫的地位明显上升。第三年,卫子夫之弟卫青被任命为车骑将军,独当一面出击匈奴,军功和威望日益显著。
一个新的外戚集团又出现了。
第一部分汉武出猎
在太皇窦太后和王太后行使政治权威的日子里,少年汉武帝没有可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汉武帝18岁这年,开始了“微行”的游戏。
我们在秦始皇的事迹中,可以看到有关“微行”的情节。卢生对秦始皇说:臣等寻求芝奇药仙者,辛苦多日,仍然无法得到,一定有什么原因有所妨害。据说君主应当经常“微行”,以有意避开恶鬼,恶鬼避开了,真人才能来到。现今陛下治理天下,行为过于张扬,应当低调一些。希望陛下所居住的宫室不要让别人知道。只有这样,才可能得到不死之药呢。秦始皇于是下令:咸阳旁边200里之内的270座宫观,统统用凌空通行的复道和两旁筑有墙壁的甬道连通起来。每座宫观里面,都分别设置帷帐、钟鼓等服务设施和美人、侍从等服务人员,不再随皇帝改变住处而反复移动。皇帝行幸所到之处,有私自泄露于他人的,一律处以死刑。秦始皇后来果然有“微行”的尝试。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他在咸阳附近的一次“微行”,却遭遇了意外。我们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看到了这样的记载:“三十一年,……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说秦始皇在咸阳附近地方“微行”,随行有四名武士。他们夜间在兰池宫附近意外地遇到强盗拦截袭击,当时情景十分危急。后来武士终于击杀强盗,使秦始皇脱险。事后秦始皇命令在关中戒严整整20天,严密搜索追捕相关的危险分子。
那么,到底什么是“微行”呢?
按照唐代学者解释《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兰池遇盗经历“微行”两个字的含义时,所引用的三国时魏国学者张晏的话,就是:“若卑微之所为,故曰‘微行’也。”就是说,尊贵的人仿照卑微的人的出行方式,这种行为,就叫作“微行”。《汉书·成帝纪》的注解中又引用了张晏这样的说法:“于后门出,从期门郎及私奴客十余人。白衣组帻,单骑出入市里,不复警跸,若微贱之所为,故曰‘微行’。”说尊贵者故意从后门出宫,只带领少数随从,穿平民的服装,没有富丽华贵的车骑队列随从,又不采取清道戒严的形式,这种和身份微贱的人相同的出行方式,就叫做“微行”。
通常称帝王或有权势的人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为“微行”。然而汉武帝的“微行”却不仅仅是一般的出行。他的行迹北到池阳县,西至黄山宫,南猎长杨宫,东游宜春观。他经常在夜间出发,自称平阳侯,黎明的时候已经到达南山之麓,射杀野生的鹿、豕、狐、兔,往来随意纵驰,践踏百姓的农田,惹得民众愤恨,呼喊叫骂。鄠县和杜县的地方行政长官要拘捕他们,随从出示了皇家的用物,方才得以宽免。
汉武帝曾经夜行柏谷,投宿到一户民家。问主人:有什么喝的吗?主人回答:这儿没什么喝的,只有尿!
主人疑心他们是一伙盗贼,召集邻近少年准备以武力攻杀。女主人看到汉武帝相貌不一般,劝阻丈夫说:看这客人,不是平常人。而且他们是有防备的,不要轻举妄动。丈夫不听,她只得用酒灌醉了丈夫,把他捆绑起来,解散了约集的少年,又杀鸡做饭招待汉武帝一行。
第二天,汉武帝回宫后,召见女主人,赐金千斤,并拜他的丈夫作羽林郎。
汉武帝为了游猎方便,在适当的地方设置了12处休息更衣之处。他有时还投宿长杨宫、五柞宫。长杨宫址,在今天陕西周至境内。汉武帝因为道远劳苦,又有农田,往来妨害农事,致使民间怨愤,让大臣筹划将秦阿房宫遗址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的大片良田归入上林苑,成为皇家园林的一部分,向南直抵南山。这样一来,鄠、杜两个县原有的农耕积累都将被扫荡一空,居民只能搬到邻近的各县重新开垦荒地。
东方朔进谏说:这一地方,是“天下陆海之地”,当年秦国所以能够称霸天下,兼并六国,就是以这样的地方作为基本根据地的。这里的良田,号称“土膏”,每亩的地价高达一金。如果规划入皇家禁苑,国家得不到农业税收,农民也失去了养家的基本。为了扩大园林,毁坏老百姓的墓地和住宅,使万民悲痛,实在是很不合适的。而在这样辽阔的土地上骑着快马,驾着飞车,纵横往来,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也难以设想。东方朔列举历史上殷纣王、楚灵王、秦二世等昏暴的帝王曾经为了自己的享乐不顾百姓的危难,致使国家颠覆的教训,警告汉武帝。汉武帝并没有因为东方朔提出反对意见而震怒。他提升了东方朔的官职,赏赐他黄金百斤。但是却并不采纳他的意见,依旧按照原计划扩大了上林苑的规模。
唐代诗人钱起有《汉武出猎》诗,说到了汉武帝微行游猎的故事:
汉家无事乐时邕,羽猎年年出九重。
玉帛不朝金阙路,旌旗长绕彩霞峰。
且贪原兽轻黄屋,宁畏渔人犯白龙。
薄暮方归长乐观,垂杨几处绿烟浓。
“渔人犯白龙”,是说尊贵者处在卑微状况则不免危险的情形。《说苑·正谏》说,吴王要同平民一同饮酒,伍子胥劝谏说,这是不可以的。过去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了它的眼睛。白龙上诉天帝。天帝问道:当时你是怎样的情形呢?白龙回答:我下清泠之渊,化为鱼。天帝说:鱼,固人之所射也。如果是这样,豫且又有什么罪过呢?“黄屋”,是指帝王居处的宫室,在这里有可能也暗含陈皇后阿娇故事中“金屋”的意思。
汉武帝行猎,真的如同后来有些人批评的,只具有游乐的性质吗?
也许他在政治形势尚不适宜施展个人主张的情况下,采取了这样一种韬晦的策略;也许他想通过这种富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运动,释放自己充溢于胸的豪壮之情;也许他是要借取这样的类似军事演习的游戏,体验即将来临的战争生活。
汉武帝喜好亲手击杀熊和野猪,驰逐野兽。司马相如曾经上疏劝阻说,今陛下喜欢亲临险阻,射杀猛兽,如果一旦遭遇意外,纵然勇力超群,也难以施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枯木朽株,尽为难矣”。野地里一棵枯朽的树木,都可以导致意外的发生。汉武帝对司马相如提的意见表示赞同,但是我们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终止了游猎的爱好。不管怎么说,驰射的锻炼是一种富有刺激性诱惑的苦行经历,这种实践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汉武帝的意志磨砺、精神锤炼和性格养成,一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部分武帝的文治
赞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武帝纪》
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我们现在看到的汉武帝的画像,眉间似乎外溢出一种英武之气。然而,我们从他的目光中除了感受到一种刚毅果敢之外,还可以体会到一种文思的智慧。
汉武帝虽然得到“武”的谥号,但是他的历史贡献除了武功之外,也包括文治的成就。
特别有意思的是,《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武帝纪》一篇最后的赞语中,只肯定了汉武帝的文治,对他的武功甚至只字不提。他写道:
赞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说,西汉王朝承接前世落后残破的历史遗存,汉高祖刘邦拨乱反正,汉文帝和汉景帝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主要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恢复,顾不上文化建设。汉武帝刚刚即位,就罢黜诸子百家杂说,提高儒学经典《易》、《诗》、《书》、《春秋》、《礼》、《乐》的文化地位。于是聚集海内人才,举用俊杰之士,和他们一同建立大功业。兴办太学,改定正朔,修正历法,调和音律,创作诗乐,设立封禅,礼拜百神,使先王的文化绪统有以承继,所颁布的法令通告,焕然而多有文采。后世子孙遵行这一方向,于是有三代之风。像汉武帝这样的雄才大略,如果不背弃汉文帝、汉景帝谦恭简朴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