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权力意志-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在于,人们在什么地方感到有压力、不自由。各按不同的情况,产生出另外一种变得更强壮的存在感。譬如,对一位哲学家来说,在酷寒、山阴做抽象体操,他大有鱼儿入水之感;而色彩和音响则会使他受到压抑,更不用说那隐约模糊的渴望了——别人称之为〃理想〃。
〈885〉
  据我所知假如人们真以为伟人和特殊者的产生要取决于多数人的同意,(包括:他们要了解什么样的特性属于伟大这个范畴;同时也要了解,一切伟大是依靠牺牲谁的利益得以发展的)——,那么从古至今简直就没有出现过伟人!——
  事物的进程并不取决于绝大多数人是否同意,而是取决于过程采取的途径是什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世上出现了几件令人惊奇的事。
〈773〉
  自我感觉的形态学。
  观点之一:在人格自我感完全无法设定个人价值时,同感和团体感就成了低级的准备阶段。
  观点之二:集体人格感的高度、对种族距离的自豪感、不可一世感、对调停、平等、和解的反感等,为什么成了个体自我感的一个流派,尤其因为这种反感会强制个别人去体现整体的自豪感。——因为人的言行必须表现对自身的极度尊重,假如他以人格来扮演集体的话。同样,假如个体认为自己乃是上帝的工具和传声筒的话。
  观点之三:非我化的种种形式实际上对于人格来说具有莫大的重要性。因为,更高等的暴力要利用这些形式。对自我抱着宗教式的怯懦情绪,这乃是预言家、诗人的心理状态。
  观点之四:整体责任感,谆谆教诲人格要具有远大眼光、严酷而可怕的手腕、审慎而冷漠的举止、落落大方的仪表,并且许可人格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承认自己具有上述特点。
  总而言之:集体自我感是人格独立性的伟大预科。高贵等级就是这遗产的教员。
〈166〉
  耶稣提出了一种真正的生命,一种真理中的生命和通常生命的对立。因为他最讨厌的就是〃永恒化的彼得〃、人格的永生。他与之斗争的东西就是〃人格〃,这个装模作样的东西。他如何使〃人格〃永恒化呢?
  同样,他也反对教区内的等级制,因为,他从未答应过论功行赏的事,他怎么能去谈论彼岸的赏与罚呢!
〈167〉
  基督教乃是幼稚的佛教和平运动的前奏,它来源于心怀宿怨的群畜……不过,它经由保罗之手变成了异教的神秘学,而且学会了同整个国家组织搞默契……它发动战争、设立法庭、严刑拷问、指天发誓、煽动仇恨、无恶不作。
  保罗的出发点就是,宗教激发了大众对神秘的需要。因为,他寻找一种牺牲,一种靠神秘崇拜的种种形象维持的血腥幻术。受难的上帝、饮血盟誓,通过严守秘密而同这位〃牺牲〃保持一致。
  他试图把生存的永续(个别灵魂亡故的、洗罪的永续)当作复活而同那位牺牲发生因果关系(按照狄俄倪索斯、弥特刺斯、俄西里斯①的典型)。
  ①古埃及神话中的太阳神,后为冥主,一说自然界死而复生之神。——译者 
  他需要把过失和罪恶概念提到首位,而不是把新的实践(像耶稣本人指点和教诲的那样),而是新的崇拜、新的信仰,一种与奇迹等同的变体说(通过信仰而得〃救赎〃)。他通晓异教世界的伟大需要,并且拿基督生死的事实信口雌黄,每句都用扬音重读,无处不设重力……他在原则上抛弃了原始的基督教。
  传教士和神学家遭到了暗算,这要归功于保罗,代之而起的是传教团体和神学——一个居统治地位的等级即教会。过度吹捧的〃人格〃惨遭毒手,这导致了以〃永恒人格〃的信仰(为〃永恒的救赎〃操心……),导致了对个人利己主义的吹嘘,以致矛盾百出。
  这乃是事情的幽默所在,一种悲剧式的幽默。因为,正是保罗大树特树了基督生前所厌弃的东西。最后,当教会羽翼丰满时,甚至主宰了国家的命运。
〈335〉
  一旦人们按照下列标准去看人,即人是如何理解奋斗、坚持、利用环境、克服对手,那么就不会对人那么在意了;相反,假如人们是在人有所追求时去观察,则人就成了荒唐无比的猛兽……仿佛人为了恢复其健壮和男性的美德,就需要有个怯弱、懒散、虚弱、娇嫩、阿谀奉迎众相杂陈的场所似的。请看看人的〃合意性〃吧!请看看人的所谓〃理想〃吧!有追求的人,是靠自己的永恒之宝——自己的作为——而恢复体力,因为那里充满了无足轻重、荒诞无稽、毫无价值、幼稚可笑的东西。在这种富于发明创造和消息灵通的动物身上,精神的贫乏和无所作为简直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理想〃似乎就像人为自己完成一切现实和紧急的任务,必须付出巨大的支出而缴纳的款项一样。假如现实性消失,继之而来的就是梦境、疲惫、瘫软。因为,〃理想〃就是梦、疲、软的一种形式……最健壮的天性将等同于最无力的天性,假如上述状态驾临他们头上的话。因为,他们把劳作、斗争、激情、紧张、对立、总体〃现实性〃的中止神性化了……即成了获取知识、积累认识的中止。
  〃纯洁〃,他们就是这样来称呼愚蠢化理想状态的;〃极乐〃:懒散的理想状态;〃爱〃:无意树敌的群畜理想状态。这样一来,人们就把一切使人低下的现象都抬到〃理想〃的高度了。
〈169〉
  替我们赎罪而死的上帝;由于信仰而得到的拯救;死后的复活——这些都是给原来的基督作伪,人们应该叫那个凶多吉少的怪癖(保罗)为此负责。
  但是,为人师表的生平,却存在于〃爱〃和屈辱之中;存在于甚至包纳最低贱者那颗充实的心中;存在于形式上放弃了保持权利的愿望、防御、个人得胜意义上的胜利的行为之中;在于,尽管尘世充满苦难、倾轧和死亡,也要信仰这里的〃极乐〃;在于谅解之中;在于没有怨恨、蔑视的状态;在于不想受人褒贬;在于隔绝人世;在于僧侣最精神性的无为;在于生活在要穷困和要受用于人的意志支配之下。
  既然教会接替了整个基督教的实践,既然全面推行国家生活,也就是耶稣所反对和指责过一种生活,教会就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更改基督教的宗旨,变成对不值一信之物的信仰,变成祈祷、礼拜、宗教节日等等。〃罪恶〃、〃宽恕〃、〃惩罚〃、〃奖励〃——一切原始基督教中不值一提和几乎没有的东西——
  如今都粉墨登场了。
  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希腊哲学和犹太教的大杂烩;是禁欲主义;是旷日持久的审判和宣判;是等级制,等等。
〈193〉
  ——〃为了信仰,怎么办?〃——这是个荒唐的问题。基督教所缺少的就是坚持当初基督明言要做的一切。
  那时寒酸的一生,不过要用蔑视的眼光来解释。
〈224〉
  上帝创造了人,幸福、悠闲、清白和不死的人。而我们的实际生活则是虚假的、堕落的、有罪的,一种惩罚性的生活……苦痛、斗争、辛劳、残废,这一切都被说成对生命的责难和质问,被认为是非自然的现象,是不应永续的东西。为了对付它们,需要药剂——有!……
  自亚当起始至今,人一直处在不正常的状态之中。因为,生命的自然性格乃是一种灾祸;基督把正常状态归还给了他的信徒。因为,他使人幸福、悠闲和清白。——但是,假如没有劳动,尘世倒还没有变得这么可怕;女人生孩子不是没有痛苦的;疾病的肆虐并未停止;信徒和非信徒,处境同样之坏。人是认为人已经免除了死亡和罪恶——这是信口开河——,这是教会的武断。〃他解脱了罪恶〃——不是通过他的行动,不是通过由他出面的据理力争,而是通过拯救赎回来的——因而是完美的、纯洁的、天堂一般的……
  真实的生命不过是一种信仰(也就是自欺,胡思乱想)。你争我夺、战乱不休的整个生命,充满了光明和黑暗的生命,不过是一种拙劣的、错误的生命:解脱,这就是使命。
  〃纯洁、悠闲、不死而幸福的人〃——首先就应该批判这种最高的合意性的蓝本。为什么过失、劳动、死亡、痛苦(用基督教徒的话来说,就是认识)竟同最高的合意性发生了矛盾呢?——由于基督教的腐朽概念,〃极乐〃,〃纯洁〃,〃不死性〃——
〈759〉
  人们既无权要求生命,也无权要求劳动,更无权要求〃幸福〃:因为,个别人的情况同最低级的蛆虫没有什么两样。
〈723〉
  互惠,期望酬谢,这是用来贬低人的价值的、令人最不放心的形式。它带来了那种会把距离感的鸿沟贬低为非道德的所谓〃平等〃……
〈168〉
  ——教会,正是耶稣传道抨击的对象——他教诲自己的门徒要与教会斗争——
〈194〉
  踏入真实的生命——人们会把自身的生命从死亡中拯救出来,因为人们过的是普遍的生活——
〈718〉
  你们大家都没有杀人的勇气,或者,仅仅有鞭打人的勇气,或者,只是——。但国家这架庞大的机器却压制个别人,以致个别人会拒绝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服从、发誓等等)。
  ——个人为国家贡献的一切,都是违背个人的天性的;
  ——同理,他为着报效国家而学习的一切技能,也是违背个人天性的。
  通过分工可以达到这一点(以致无人负责全部工作):
  立法者——就是执法者;
  纪律教师——就是那些通过纪律的约束而变得刻板严肃的人们。
〈191〉
  基督徒绝对不会实现耶稣给他们规定的行动,而〃用信仰来辩护〃信仰乃是崇高而唯一的大事这些无耻斓言,不过是教会无勇气、无意志承认耶稣要求的事业的结果。
  佛教徒的行为有别于非佛教徒;基督徒的行为则同于一切人,而且他们的基督教充满了种种仪式和气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