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教你看懂唐宋传奇故事-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碰到杨太真入宫,梅妃得到的宠爱就渐渐被分走。皇帝对她还是没有疏远的意思,可是梅妃和太真两人却互相嫉妒,连走路都互相避开。皇帝曾经把他们比作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说这比喻不恰当,偷偷地当作笑话来看。杨太真忌妒又有心机,梅妃性格柔弱,没办法赢太真,最后竟被太真迁到上阳东宫去了。后来皇帝想念梅妃,夜里派小太监暗地里拿游戏用的筹码去把梅妃叫到翠华西阁,两人谈起过去的情爱,都抑制不住悲伤的心情。皇帝因为和梅妃同寝,睡过了时间,侍从惊慌地跑来通报说:“贵妃已经到了阁前,应该怎么办?”皇帝披上衣服,抱起梅妃把她藏在帘子夹层里。太真到了以后,问:“梅精在哪里?”皇帝说:“她在东宫啊。”太真说:“请把她叫来,今天一同到温泉沐浴。”皇帝说:“这个女人已经被赶走了,不要跟我们一起去。”太真语气更加坚决,皇帝眼睛却看向别处,不想回答她。杨太真大怒,说:“这里杯盘狼藉,床底下有女人丢下的鞋,夜里是谁陪陛下睡觉,让陛下到日出还不上朝?陛下去见群臣吧,我就在这里等陛下回来。”皇帝十分狼狈,拉起被子,脸朝里又躺下了,说:“朕今天不舒服,没有办法上朝。”杨太真气得不得了,径自回到自己住所去了。皇帝马上再到那个隐藏的地方找梅妃,她却已经被小太监送出去,叫她走回东宫去了。皇帝气得要命,就把那个小太监杀了。叫人把梅妃留下的鞋子和头上插的钗饰封起来送去给梅妃。梅妃问使者说:“皇上是坚决不要我了?”使者回答说:“皇上并不是抛弃妃子,实在是怕太真撒野。”梅妃苦笑说:“怕因为爱我会惹胖丫头不高兴,这不是等于抛弃我吗?”   
  梅妃传(2)   
  梅妃拿一千两黄金送给高力士,请他找一个文人,像司马相如作《长门赋》①那样写一篇诗赋,想用来打动皇帝的心。高力士正在讨好杨太真,而且也怕贵妃的势力,就叫人告诉梅妃,说没有人会写赋。梅妃就自己写了一篇《楼东赋》。主要内容大概是: 
  【注释】①【长门赋】相传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被贬到长门宫,陈皇后为了打动汉武帝,赠给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黄金百斤,请他写了一篇《长门赋》,表达自己的悲哀之情,果然打动了汉武帝,重新得到了宠幸。 
  玉镜上积满了灰尘,妆匣中没有了香味。懒得梳漂亮的发式,懒得穿美丽的衣衫。苦于这寂寞和无聊,只好在冷宫中沉思;梅花一瓣瓣飘零,隔着长门宫,你却无法看到。花如有心,飘扬的全都是恨;柳若有眼,流出的全都是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黄昏独坐楼头,怎忍心去听笙箫吹奏;碧云伴随落日,只好对着明月凝怅。再也没有办法去温泉沐浴了,却回忆起拾翠羽时的游伴。成天关在这深深的长门宫里,嗟叹没有青鸟帮我传递消息。想起那太液池里的清波,水光浮荡,笙歌悠扬;陪从皇上,演奏《舞鸾》妙曲,乘坐画鸥的仙舟。君主情意绵绵,难舍难分。发誓要像高山大海那样情意常在,像太阳月亮那样恩爱永存。怎奈有人嫉妒成性,夺走我的宠爱,把我打入冷宫。再想要往日的欢乐已是难得,只能把无尽的思念放在梦中。空度过朝朝暮暮,无脸对秋雨春风。想有司马相如来献赋,无奈世上才子诗笔不工。表达愁闷还没有写完,却已响起报时的晨钟。空自长叹掩面哭泣,彷徨徘徊漫步楼东。 
  杨太真听说了,就在玄宗跟前告状说:“江妃太粗鄙下贱了,用隐语来发泄她的怨恨,请你赐她死。”皇帝却沉默不语。 
  一次,正好出使岭南的人回来,梅妃就问身边的人:“这是哪儿的驿使来了?莫非是送梅花的使者?”回答说:“是藩国给杨妃进贡荔枝的使者来了。”梅妃一听,心里难过,哽咽流下了眼泪。 
  有一次正巧外国使者来,皇帝派人包了一斛珍珠偷偷地送给梅妃。梅妃不肯接受,写了一首诗交给送珍珠来的使者,说:“替我送到皇帝那里。”诗写道: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皇帝看了诗,闷闷不乐。指示乐府为这首诗谱一个新曲子,取名《一斛珠》。这个曲名就是从这里来的。 
  后来安禄山侵占都城,皇帝逃出京城往西避难,杨太真也死了。等到皇帝回到京城,到梅妃住的地方去,却找不到她。皇帝悲哀地以为,一定是在战祸之后,梅妃流落到别的地方去了。就下诏,只要有人找到她,官升两级,赏钱百万。众人到处寻找,仍不知她在哪里。皇帝又命令会道术的道士神灵出体,潜入天庭地府,还是找不到。有一个宦官献了一幅她的画像,皇帝说:“挺像,只恨不是活的啊。”就在上面题了一首诗,说: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①得天真。 
  霜绡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③不顾人。 
  【注释】①【铅华不御】不用脂粉等 
  化妆品。 
  ②【霜绡】指画幅。 
  ③【娇波】指眼神。 
  自己读着读着就流下了眼泪,又叫人把这幅画像刻在石头上。某一天皇帝在睡午觉,仿佛看见梅妃隔着竹丛在哭泣,虽然用袖子掩着脸,但看得出泪眼婆娑,像花瓣上沾着露珠一样。梅妃说:“当年陛下逃难时,我死在乱兵的手上,有可怜我的人,把我埋在池子东边的梅树下。”皇帝吓出一身冷汗,醒来后,马上派人去太液池边挖掘寻找,却找不到。皇帝更加闷闷不乐,忽然想到温泉池边有十几棵梅树,难道会在那个地方吗?想到这里,皇帝亲自前往,叫人挖掘。才挖了几棵树,就找到尸体,外面用锦褥裹着,放在一个酒槽里,上面堆着差不多三尺厚的土。皇上放声大哭,旁边的人都不忍心看他伤心的样子。仔细察看梅妃身上的伤,只见肋下有刀痕。皇帝亲自写祭文祭奠她,按照妃子的礼节把她重新下葬在别的地方。 
  唐玄宗自从担任潞州别驾之后,以英勇有豪气而闻名,常在鄂县、杜县一带骑马狩猎,跟一些豪侠少年来往。靠着这个,从一个不是嫡传的皇子而可以登上皇位。五十多年中,享受天下各处的供奉,穷奢极欲,子孙有上百人。他见过的天下美女自然多得很。玄宗晚年得到杨氏,违反了伦常道德,全国因此陷入灾祸之中,他本人皇位受到危害,国家也发生战乱,想起来还一点都没有任何后悔之意。这当然是因为杨氏投合了他的心意,满足了他的欲望。江妃由于姿容美,被杨氏深深嫉妒,那么杨氏投合皇帝心意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评论这件事的人说,妃子有的被灭了族,有的死于非命,都是她们取媚皇帝和互相妒忌造成的。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唐玄宗年老以后,尖刻又残忍,甚至一天之内杀掉三个儿子,就像轻易地捏死几只蚂蚁一样。玄宗从四川回宫后,就被昏庸忤逆的儿子肃宗控制,看看周围的嫔妃们,杀的杀,逃的逃,一个也不剩了,只有他孤独无依的活着,天下人都为他感到悲哀。经传上说:“把他不喜欢的东西加在他喜欢的东西上面。”这正是老天的报应啊。因果报应的道理,真正是丝毫不差,怎么可能是因为两个女子的罪过呢? 
  汉朝刚兴起的时候,尊崇《春秋》,那些读书人信守《公羊传》、《谷梁传》,互相争论他们的高低,只有《左传》被埋没着,没人知道,到最后才变成经典。其实古书经过很久时间才能流传在世上的还有很多。现在社会上画美人拿着梅花,号称“梅妃”的,大都只能说是唐明皇时候的人,却不清楚出处。因为唐明皇失去国位,罪过都落到杨贵妃身上,所以文人喜欢写杨贵妃的故事。梅妃只是一个美貌的嫔妃,和杨妃比,一个有名,一个无名,本来也应该是这样子啊。这篇传记是从人称“朱万卷”①的朱遵度家得来的,我在大中二年②七月抄写了一份,文章里常常有涉及时俗的话,可惜历史书中散失了这种说法。我把它略微加以修改润饰,但尽可能保存原话,恐怕掩没了它的实际面貌。只有叶少蕴和我得到这篇文章,后世的流传,也许就根据这个本子。再记下这篇文章的来源如上。 
  【注释】①【朱万卷】南唐朱遵度好藏书,人称“朱万卷”。 
  ②【大中二年】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 
  【内容讲评】 
  本文选自《说郛》(张宗祥辑明抄本)卷三十八。 
  这也是一篇描写唐玄宗宫廷生活的传奇,它写的是唐玄宗的一个妃子由得宠到失宠,最后死于战乱的故事。情节上有模仿《杨太真外传》的痕迹,但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杨太真外传》着重描写杨贵妃及杨氏一族由荣贵已极走向灭亡的过程,渲染李杨爱情的缠绵隽永,而《梅妃传》则着重描写梅妃在争宠中失败的痛苦和悲哀。如果说前者写的是得意者的不幸,后者写的则是失意者的不幸。作者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杨太真外传》的作者还对唐玄宗表示了一定的同情,《梅妃传》的作者则是把全部同情给了梅妃,而更尖锐、更深刻地指责唐玄宗。 
  在写作特色上,两篇也有较大不同。《杨太真外传》以史实为基础,大多抄录前人的资料,文笔较平实;《梅妃传》从人物到情节大都出于虚构,故事完整,细节生动。如玄宗夜召梅妃被杨妃撞破一节,写得活灵活现,好像就在眼前发生。杨贵妃的跋扈妒悍,梅妃的柔弱聪慧,都跃然纸上。文笔也很优美,抒情味较浓。 
  【作者简介】 
  原题作者为唐曹邺,鲁迅已指出这是不正确的,真名已经失考。文后有一篇没有署名的跋语,说这篇传奇有一种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的抄本,鲁迅也认为是出自宋人假托。据推测,《梅妃传》应该是宋人的创作,写成的时间最早不超过两宋之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