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亦喜亦忧集-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迅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而且其用意一秉公心,不很涉及私忿。他的笔
锋诚然犀利,具有穿透力,使论敌无所遁形,但都是据理发挥,诚如他自己
所说:“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而看看别人攻讦他的那些文字,人身攻
讦者有之,无理取闹者有之,造谣诬蔑者有之,破口大骂者有之,有些文章
读起来真令人恶心。鲁迅从不与论敌一般见识,他的反击是致命的,然而却
是高格调的。人们倘愿意验证,可以翻一翻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1913——1983 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中同时代人对鲁迅的攻难文章。当
然,此书的有些介析性的文字观点十分“正统”,即带有50 年代文坛掌权人
士的冬烘偏见,要善于鉴别,但6 大本丰富的资料却很有用。

因此,那些攻讦鲁迅的文字的作者,在编自己的文集时,是不敢将某些
文章编入的;而鲁迅,不但自己的文字全部无需藏匿,他还希望编一部《围
剿集》,将论敌的脚法手气,连同他们的嘴脸心术,一一呈示世人,使读者
自己辨认。那自信的气魄,也无人能及。

1996 年10 月19 日


镝贯四章
——纪念鲁迅(1881—1981)诞辰百周年

镝贯灵台血永新,凝成药石愈斯民。
伊怀义愤连肝胆,乃吐文章慑鬼神。
三立皇皇真不朽,千秋荡荡莫能名。
神州破浪扬帆日,亿兆心香荐巨人。

荷戟文场百战身,但凭热血见精神。
揭穿做戏虚无党,扫荡维新白相人。
独运铁肩担险闸,唯求孺子有前程。
春风化雨润华夏,青史无愧民族魂。

怒面刀丛寻色相,收来笔下起风云。
奇文专为邓当世,讽世偏称隋洛文。
千古悲凉怜叔夜,终生事业迈灵均。
身同黎庶共休戚,合对君王表二心。

圣代崇文事不疑,苍生百炼亦难欺。
流年不惧交华盖,老谱堪援辨魍魑。
薄俗争谀财主赵,横眉独疾大王旗。
沉渣要泛由他泛,须信河清会有期。

1981 年9 月20 日


杂说之什

中国宗法制论略

世界各民族在封建制时期虽有大体相同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结构,但由于
历史文明渊源,又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不同的特征导致其社会发展的不同走
向,并将其影响遗留至后世。西欧是封建农奴制,印度是封建种姓制,中国
是封建宗法制。相应的后果是,封建农奴制发展为殖民地奴役和国际性的奴
隶买卖,城邦领主的爵位使市民革命以后的民主社会仍遗留着贵族爵位和封
号;封建种姓制使现代印度仍然遗留着贵贱等级攸别的居民隔阂,并和宗教
的、民族的矛盾交叉而成为社会的离心力;封建宗法制则使宗法伦理和家族
姻亲的血统纽带触处成为民主政治和法治的顽固阻力。大革命或被称为天翻
地覆的变动也难以斩断千丝万缕的遗传链条,这是值得深思并动用各种物质
的和精神的力量,持久不懈地予以克服的。

中国宗法制余风遗习表现得最露骨的是,直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龙
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之类的血统论沉渣浮起并鼓噪一时。至
于封建帝制推翻以后连绵不绝的军阀割据,什么嫡系、旁系、杂牌的派系斗
争,亲属继承、裙带关系等等从上层统治到基层社区的权力组合和人际关系,
无不从宗法制这一总根发脉;渗透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领域的门生
故旧、乡里情谊、师徒传承等网络也莫不是宗法伦理的延展。有些现象其他
国家也有,但不及中国的普遍和宗法气息之浓重。宗法制以其本色和变形影
影绰绰地笼罩着社会,以至不了解中国的封建宗法制,就无法把握中国的历
史与现实,不足与言中国。

中外学者对中国的封建宗法制有过不少论述,社会学家大抵从民族风习
的角度探讨,历史学家通常将宗法伦理的作用铺散于论析具体历史事实的印
证之中;其他学科的论著也各有侧重,概言之,这些论述充其量只将宗法制
视为中国社会有形的或精神现象上的构成因素之一;集中而系统的专论少
见,更没有将宗法制、宗法伦理揭露为中国社会结构的灵魂,即凌驾于各种
文化因素之上的驱动力和制约力。而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人们才能发现中国
社会的核心的核心。

统治中国人思想的周孔儒家学派的核心就是宗法伦理。儒家学派虽曾遇
到过挑战,如被孟子斥为“无父无君”的杨墨之学,主张归返自然的道家学
说——无父无君当然是反宗法伦常的,归返自然也是以宗法伦理为支架的政
教制度的否定,但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儒家学说终于战胜了异端。中国人
传统思想中的所谓“异端”,归根结蒂就是不符宗法伦理的意识形态。外来
思想如印度佛教和早期的耶稣教,要想在中国的土地上立足,就不得不向宗
法伦理妥协,以至演为外来学说和运作形式的中国化,实际上就是宗法伦理
化;所谓中体西用的体,也就是中国社会灵魂的宗法伦理。中国历来的以仁
义治天下,以礼治天下,以孝治天下,也即是以宗法制治天下。

宗法制的实质和总枢纽就是血统关系,追究它的原始状态就是生殖器崇
拜。权力分配上的家长制、宗主制、世卿制、子弟分封制等固然是赤裸的血
统原则,中古以后以门第族望任官的九品中正制,属吏委质制,部曲制,以
至后世的封赠制,任子制,无不以血缘关系为准。这些还仅是见诸典章明文
规定的,实际上的血缘授受更遍及整个社会网络。维持社会正常人际关系的


“五伦”,也以血统为纲:父子是直系血统,君臣(主仆)是父子关系的模
拟,夫妻是绵延血统的配偶,兄弟是血亲的分支,朋友是模拟血亲分支的外
延。婚姻关系中的双方也以父子兄弟关系序列:岳父岳母外祖外婆,内兄内
弟,姻伯姻侄,姑表和姨表兄弟;朋友也称兄道弟,世交即世伯、世叔、世
兄、世弟;师徒亦如父子,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同学称学兄学弟,
科举同榜称年兄年弟,一切全以家庭血统关系模拟延伸,这就是笼罩全社会
的宗法网。中国人的名分位置,无一遗漏地被嵌定在里面,俨然是“先天地
生”的。

有一件不大为人注意的事实,西方封建领主拥有公开的“初夜权”,对
庄园内新婚农奴处女有未破身前的肉欲享受特权,但中国没有。并不是中国
的地主格外仁慈,格外人道,格外关心农女的贞操;也绝非中国地主在恣纵
淫欲上比西方地主节制。中国帝王贵爵和地主们的荒淫无耻绝不逊于西方同
类,帝王三宫六院,豪富姬妾成群,在权势所及的范围内可以任意占有想占
有的女性。但是,宗法制要求血统的纯洁,要求血胤的肥水不流入外人田,
尤其是不给低贱等级的女子播下“贵”种。所以封建礼法至少在理论上不容
许婚外性关系,不认可“初夜权”那样的风习和成规公开合法地存在。连帝
王在宫廷中和后妃的性行为都必须由女史等专职人员纪录其召幸日期,事后
观察何日发现有身,详细著录,事关宗法血统,不能马虎。

《旧约》中有厄撒乌因一碗红豆汤出卖长子权的故事,中国则断无此事,
立嗣以长,以嫡不以贤,这在权力攘夺中是振振有辞的典则。即使绝了嗣也
得以血统亲疏决定继承人才名正言顺。东汉的刘秀和蜀汉的刘备都是八杆子
打不着的汉室宗亲,一点查无实据的血胤关系就成了号召天下的本钱。连匈
奴族的刘渊,也深知此道,自称“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
亦可乎?”(《晋书·刘元海载记》)靠这无缘无故的血统名分僭位称汉,
可说是宗法制的滑稽表演。

另一场滑稽剧也见于《晋书》,东晋的开业之主司马睿也是个杂种,《元
帝纪》称:

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之谶),故宣帝(司马懿)深忌牛氏。遂为二槪
共一口,以酒贮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而恭王(瑯琊恭王司马觐,司马
懿第五子伷之嫡嗣)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云。

自秦始皇赢政以吕不韦的血统冒充帝胄起,宗法制下如此这般的血统笑
话,宫廷里和民间扮演频仍。后宫收民间婴儿冒充龙种,富家妻妾装假大肚
皮以人家的孩子冒充血胤的事司空见惯。血缘关系还是平衡心理的精神胜利
法的武器,民间传说乾隆皇帝是雍正将自己的女儿和浙江海宁陈家的儿子掉
了包,据说连乾隆本人后来也知道了这个秘密,因此他临幸江南曾四次到海
宁陈家的安澜园去巡视,给陈家题了“爱日堂”、“春晖堂”等匾额,暗寓
“谁知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思母之意云云。原来这满族人的清朝天
下,早已是汉族人的儿子在主宰了。血统论竟是抚慰民族创伤的良药。

不能说宗法制、血统论与民族意识无关,中国古代的“夷夏之辨”就是
建立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上的。细究中古自南北朝延至唐代不
衰的望族门阀制度,某些显赫高华的著姓族望,俨然具有印度种姓制中婆罗
门、刹帝利等高贵种姓那样的社会声价,以至唐太宗想用政权力量贬抑北方


望族以抬高皇室姓氏地位都没有成功;钦定的《氏族志》以皇室和朝廷显贵
居上的标准就不为土流承认,到高宗时更加强调本朝亲贵为右族,改为《姓
氏录》后,尤为缙绅所耻,目为“勋格”(事见两《唐书·高士廉传》、《通
鉴·唐纪》、《唐会要》等),社会舆论和门庭久已衰落的望姓照样不买你
的账。其所以说族望门第制和“种姓制”有可拟的相近之处,因为“种姓”
一词梵语为Vartna,印地语为jati,转为拉丁文为Castus,意为纯洁的,
也就是血统上的纯种。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洁,在婚姻关系上必须严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