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峡之痛-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荣林“啪”地用力拍了下桌子。守候在门外的两个战士听到响声不对,一起扑进门来。杜荣林把手一挥让他们出去:“没你们的事。”两个战士往后退,杜荣林又发话喊住:“去给我找一条绳子!” 
  “老杜!老杜!” 
  陈石港拉住杜荣林,挥手示意战士先退出去。 
  “刘四斤你找死啦!”陈石港喝道,“你杀人放火那些事够我们毙你几回了,还说啥乱七八糟!你倒是给我个明白,今天你究竟想搞个啥啦!” 
  罗进忽然静默,一声不出。 
  “你说!”杜荣林再喝。 
  罗进摇头:“杀人放火,滥伤无辜,都有。我不敢说自己清白无罪。你们要想抓我毙我,悉听尊便。我敢把这些都说出来,只想让你们听我一句话,给那女孩放条生路,就是你们叫做杜山的女孩。” 
  杜荣林让他立刻住嘴:“杜山是我女儿,不用你说三道四。” 
  罗进说:“杜长官你再看看我,你真的什么都想不起来吗?” 
  杜荣林略略一怔,仔细再看罗进一眼。 
  “我是那上尉。”罗进大叫,“你想一想!” 
  杜荣林愣住了。 
  “那年9月,你在龙潭山谷伏击,在山坡上。后来我从竹排跳下河逃脱了。” 
  杜荣林只觉浑身的血一起涌上头来。他想起那个阳光灿烂的清晨,想起枪声平息时高举双手从一堵残墙后边走出来的一伙敌军败兵,还有被通讯员小王抱在手中,正啼哭不止的婴儿。他记得有个用双臂夹着裤腰的俘虏自称是婴儿的父亲,后来俘虏丢弃婴儿,跳水逃跑。末了婴儿变成了杜山。 
  难怪这人让他觉得似曾相识。原来这几十年来他们纠缠不清别有渊源。 
  “我为什么?所有事情,都为寻找妻子,还有女儿!”罗进叫道。 
  “瞎话!” 
  杜荣林指着罗进说他骗得了谁?哪有罗进这种父亲?即使他真有过一个女儿,先抛弃于着火的汽车,再丢弃于渡河的竹排,他还有什么脸自称父亲? 
  “我是要救自己的家人!”罗进暴叫,“被你一枪打散的!” 
  杜荣林盛怒。他说一枪打散?应当一枪打死!以命抵命,血债要用血来偿! 
  那天杜荣林着便衣,什么都没带。他抬起头四望,恨不得立刻从哪里找出支枪结果眼前这个家伙。陈石港见状大叫:“老杜!冷静!冷静啦!” 
  …… 
  3.1993年春天,杜荣林召集家人张罗一件家事,如杜路笑称:“于关心祖国统一大业的百忙中,抽空主持为外婆做寿。” 
  杜荣林已经离休,何来百忙?祖国统一那么大的事,他一个赋闲人员管得着吗?难怪杜路笑他。那些日子里杜荣林确实不太闲,能让他这样的沿海部队老军官百般操心的当然就一件事:海峡动态。杜荣林驻守海峡多年,这一片水面的波涛早已渗入骨髓,无数牵挂不会因离职而离去。时台海两岸关系发展浪潮日益强劲,1990年底,台湾当局迫于形势发展,不得不改变“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称“海峡交流基金会”。隔年我方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10月,两会在香港商谈中,达成了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两岸关系迅速发展中,也有若干杂音嗡嗡。杜荣林参加军休所各种老干部通报会、讨论会,研究提供给老军官参阅的《台情摘要》、《台军动态》和电视录像资料,紧密注视各项发展。   
  第十三章 长相思(4)   
  他说:“特别要注意那些家伙,看住那几个‘台独’。” 
  这时杜家老人王碧丽迎来了七十九周岁生日,依民间例可做八十大寿。杜家此前并无做寿习惯,杜荣林自己从未过生日,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生于何时,军人档案上的年龄只是个大略时间,所填生日为八一,是杜荣林入伍后给自己选定的。但是杜荣林的两个儿子提出要给外婆王碧丽做寿,杜荣林即表示同意。王碧丽走进这个家有四十年了,称得上劳苦功高。头十几年帮女儿操持家务,教育哺育孙辈。后十几年杜家多事,秦秀珍不幸辞世,杜荣林起起落落,家中孩子多靠外婆。这十几年大事顺遂,王碧丽却进暮年,身体日衰,得过几场大病。借老人生日之机,给她做个寿,表示一家人对她的情感,杜荣林认为很好。 
  小儿子杜路说,事情他来操办,不必老爸费心,杜荣林只管忙自己的,记得到时候祝寿宴上坐主位,这就行了。王碧丽寿宴前几天,杜荣林去了一趟南京,探望老领导孙保田。孙保田患胃癌,进医院手术,幸而发现得早,术后恢复不错。杜荣林得知消息,专程前去。待从南京返回,杜荣林觉得家中有些异样,杜路躲躲闪闪,似有什么在瞒着他。 
  杜荣林问:“你都操办怎么样啦?” 
  杜路打哈哈,说老爸还是管祖国统一吧,其他事不必操心。 
  …… 
  这天夜间,王碧丽突发心脏病,被家人急送医院。入院后昏迷不醒,送入急症室,经医生全力抢救,人醒过来,病情有所缓解。主治医生却悄悄告诉杜荣林,要他有点心理准备。老人家年事已高,身体不好,这次发病不轻,来势很险,情况很不好。 
  杜荣林在医院里从半夜守到天明,儿子、媳妇都要他赶紧回家休息。看看王碧丽的病情比较稳定了,杜荣林便先离开。不过几分钟,两个儿子跟着回家,一前一后走进了他的卧室。 
  “怎么也回来了?”杜荣林很惊讶。 
  大儿子杜海说,卫红周亦萍两妯娌在医院。他和杜路有一件急事要跟爸爸说。 
  直到这个时候,杜荣林才知道这两个小子竟把一件天大的事情瞒着他:他们的外公,王碧丽的丈夫秦之川将在今天下午到达。昨晚王碧丽为什么心情那么好,为什么夜里心脏病突发?她激动,因为秦之川的到来。在离散四十多年后,他们终于等到了垂暮之年的重逢。这件事对当事者太刺激,王碧丽的心脏最终没能抗住。 
  早几年,杜荣林发现小儿子杜路通过一个姓庄的年轻台商张罗寻找秦之川,当即发话制止。鉴于早年的那些故事,杜荣林对该逃台敌军上校没有什么美好情感。后来杜路再不跟他提起这事,直到一年多后才突然告诉他,秦之川还活着,在台北,还托人从台湾给外婆捎来一些东西。杜路说老爸你不让我找外公,你还能不让外公找外婆?人家从台湾找过来了。 
  杜荣林非常恼火。他本能地感觉到小儿子没说实话,小子肯定不是那般无辜。但是他不能阻碍秦之川夫妻相认,那没道理。这么多年,王碧丽容易吗?杜荣林明白接下来自己得考虑如何面对这个秦之川了。但是后来不知为何却没了下文,直到此刻。 
  两个儿子告诉父亲,王碧丽和秦之川取得联系后,秦之川曾几次打算回大陆相见,却几次没有走成,原因是他在台另有家室,家人有顾忌,以秦之川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不能太激动为由,让他不要出门。那边人还说,大陆台湾间尚未直航,通过港澳转机耗时费劲,非常累人,年轻人尚且受不了,上了年纪的怎么行,等“三通”实现,可以直航了再去吧。后来看到秦之川执意要回大陆,他的台湾妻子又提出陪同前往,好随时照料。秦之川担心携妻同往对王碧丽刺激太大,不敢成行。如此一拖再拖。这一次王碧丽做寿,秦之川下决心要回来,他的台湾家人不再阻拦,只安排了一位年轻后辈陪同。按照他们告知的时间,两人现已动身,在路上了。 
  这件事是杜路一手安排的。杜路担心杜荣林会反对秦之川来,因此闭口不谈。他跟哥哥杜海商量,杜海考虑再三,觉得外婆外公见这一面太不容易了,无论从两岸人民交流还是亲情人伦上讲,都应当促成,这一次不办,今后可能再无机会。因此不能节外生枝,先不告诉父亲,到时候父亲要责怪,两兄弟一起认了。 
  杜荣林张口就骂:“好啊,两小子合谋,敢蒙你们老头子了!” 
  他说看你们干的是什么好事!你们这是送你外婆的命! 
  杜海说:“爸,几十年了,你知道外婆等的就这一天。” 
  杜路说:“她说过,能见一面,死也瞑目。” 
  “这样就可以弄死你们外婆了?”杜荣林说,“你们没脑子吗?” 
  他说,两小子敢背着父亲把秦之川弄来,太不像话!他们爱怎么弄怎么弄去。不许把那个人弄到家里来,他在这个家里什么都不是。 
  杜海说:“爸,他是我们外公,也是你岳父。” 
  杜路说:“他还什么?台湾同胞。” 
  杜荣林不禁语塞,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 
  隔天秦之川离开大陆返台,杜荣林则被送进医院。 
  是腰伤发作。杜荣林的腰疾本就严重,离休后曾数度复发,近年越发严重,他谁都不说,咬紧牙关自己杠着。这些天事多,跑南京看老领导,照料岳母,接待秦之川,杜荣林连续作战,决不倒下,一直坚持到最后。   
  第十三章 长相思(5)   
  医生责怪杜路:“你们家人怎么搞的,病人哪能这样拖!” 
  “是我不好,老爸要出事我得跳楼去。”杜路感叹:“老爸也真是的,为了祖国统一这么拼命,别说我们,弄得我们家那个台湾同胞都感动得不得了。” 
  杜荣林道:“你小子胡说什么。” 
  他说,没什么事,抗过去就好了。让他倒下没那么容易,日本鬼子的军刀,国民党军的大炮,土匪的手榴弹,没用,都没完成任务。他在这个世界还有事要做,他们拿他没有办法,腰痛也一样。 
  杜荣林在医院里躺了两个月,果然又强忍剧痛,从病床上走了下来。 
  第二年春天,杜荣林的小儿子杜路飞香港,过海峡,踏上了台湾岛。所实施项目不是他家老头子演练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