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谍心不死-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年来美国一直想搞掉卡斯特罗,重新恢复对古巴的控制。1961年的猪湾入侵就是
他们的一次尝试,但以失败告终。“猪湾旅”当年进攻古巴失败得更惨重,只有lbo
多人生还返回迈阿密基地。但美国颠覆古巴的野心并未打消。迈阿密距古巴只有200
公里,是流亡美国的古巴人聚居区,素有“小古巴”或“民主古巴”之称,因此这
里也是美国对古巴开展颠覆活动的基地。在迈阿密活动着十多个反卡斯特罗政权组
织,成员达数万人,较著名的有反共游击队“L 突击队”、“Abc ”、“猪湾旅”
和“兄弟救难会”等。这些组织都得到美国的支持。而美国对这些组织的支持,又
大多是通过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进行的。
    迈阿密同时也是古巴反渗透反颠覆的重要战场。中央情报局估计,这里每3000
名古巴人中至少有一名间谍,他们是古巴派来渗透古巴流亡者组织的。不但这次兄
弟救难会入侵飞行的内幕是由其渗透到该组织内部的谍报员获取的,过去几年来,
“猪湾旅”人员企图爆炸哈瓦那的发电厂和投寄邮件炸弹暗杀卡斯特罗的行动都告
失败,也都是因为古巴间谍渗透到他们内部掌握了他们的计划。这次古巴击落美国
间谍机关操纵的古巴流亡组织的两架海盗飞机,只不过是近年来美古渗透与反渗透、
颠覆与反颠覆斗争的一个小小的高潮,这场斗争还将长期继续下去。

              美俄秘密档案交易
        ——胡佛基金会购买前苏联秘密档案拍摄权
                 伊丁
    国家之间有商贸协定、科技文化交流协定、军事协定、停战协定、合作开发资
源协定等等各种协定,但从没听说过购买历史档案的协定。然而冷战结束后,美国
的胡佛基金会却以美元为诱饵与俄罗斯国家档案委员会签订了一项西方传媒中闻所
未闻的缩微拍照苏联秘密档案的协定。胡佛基金会自称其宗旨是研究“战争、革命、
和平”问题。这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其实是研究如何攻击和战胜社会主义的问
题,创办人当时说的一句令其部下至今恪守不忘的话就是:“了解敌人是为了更有
力地打击敌人”。
    自20年代以来,这个基金会一直将搜集、研究“红色政权”苏联的惰报作为重
要工作内容,苏联解体后他们仍没放弃这项工作。1991年8 月 19 日戈尔巴乔夫下
台后,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于8 月24日宣布命令,将原苏联所有档案归俄罗斯
管理,接着杜马又决定公开原苏联部分档案。以反共为己任的胡佛基金会闻风而动,
于1992年先于西方其他国家与俄罗斯国家档案委员会主席鲁道夫签订了缩微拍照苏
共近几十年秘密档案的协定。价格为2500万页付300 万美元。协议有效期从1992年
至200 年。根据协议,1993年伊始。胡佛基金会便将缩微拍照设备搬进了俄罗斯现
代历史文件保管和研究中心,雇用了五名莫斯科技术人员以每天5000张底片的速度
进行拍照。摄入底片的内容包括: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历史文件、1917-1953年苏共
历次代表大会文件、第三国际文件、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1956年)的文
件、欧洲各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档案材料等等。其中许多内容是一直保存在苏共
中央政治局的绝密档案,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与德
国纳粹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会见并签署德苏互不侵犯条约时的照片、苏联当年在古
巴布置导弹的详图等。材料到手后,胡佛基金会首先将其用来攻击社会主义和共产
党。他们把苏联历史上因工作失误和个别领导人的错误造成的种种问题的历史原件
(文字的或图片的)刊登在西方的报刊杂志上加以渲染和妄评。
    日复一日的加紧拍照,到1995年底,胡佛基金会已经拍了700 多万张底片。他
们越来越感到俄罗斯储存的档案是世界上最完整最丰富的档案。它不仅有原苏联的
历史档案,而且有20世纪的世界档案;不仅有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档案,
而且有被其占领国家的档案。胡佛基金会打算拍照全部档案目录。具有爱国心的俄
罗斯档案工作者闻之愤怒异常,联合起来找到俄罗斯国家档案委员会主席鲁道夫并
严正指出:“必须终止与胡佛基金会的协定,并不能再继续盗卖国家遗产。”还有
人说,我们的责任是保存好档案,无权使用。使用档案是国家的权力。
    1996年1 月12日,美国向俄罗斯购买苏联历史档案拍摄权的协议提前七年被废
止了,鲁道夫随之辞职。
    为什么签订出卖档案拍摄权的协定,俄罗斯现代历史文件保管和研究中心负责
人最近向前去采访的外国记者解释说,因为国家提供的经费不够用,比如两年前工
作人员曾因工资原因罢工,又没办法解决电费问题,为此不得不自己想法筹措此经
费。

            震惊西方的计算机窃密案
                 南平
    1986年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劳伦斯,伯克雷空间研究实验室工作的天文学家
斯托尔发现,该室的记时计算机里一笔帐差了七十五美分,这使他警觉起来,并将
此事报告了美国联邦调查局,请求帮助调查。因数额甚微,联邦调查局认为无碍大
事,因而置之不理。但斯托尔却认为相反,如果少1000美元,他无须去追究,就象
一幢房子倒了,会想当然地认为是地震所引起的。可是发现一个小小的白蚁洞,就
有可能要去调查一番,越是小问题,越会引起大兴趣。正是这笔小小的款子,使斯
托尔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
    通过几天的观察,他发现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有人通过电话线偷偷“访问”
了计算机。在以后的四个月里,他把全部时间用在监视计算机系统上。他在该系统
上安装了监视器,只要有人进入计算机,斯托尔就把他输入的内容,以及要获取的
内容全部打印出来。与此同时,他还设计了一个特别的程序,只要对方一进入计算
机,他的微型报密装置就开始报警。这样一来,不管他到什么地方,只要对方一碰
他的机器,随身携带的报警器就能使他马上进行电话和网络追踪。
    经数月监视,斯托尔发现“入侵者”显然是企图通过使用伯克雷实验室的计算
机,作为打进军事网络的通道。这个军事网路连接着国防工厂、大学实验室和军事
设施的计算机系统。“入侵者”搜找象“核”、“洲际弹道导弹”、“生物战”、
“战略防御计划”、“北美防空司令部”等类主题词。同时,他还发现,凡是“入
侵者”能找到的数据,都要全部“阅读”,经几个月的追踪,他有充分证据向联邦
调查局证明:“不仅有人不断地有条不紊地在入侵我们的机器,而且有人在军事、
商用网路上提取敏感信息。”
    斯托尔的女友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欲擒故纵的办法,使这个案件迅速得到突破。
他们编造了一套假数据,并虚设了一个“战略防御情报网”(SDI NET )。
    不久,“入侵者”果然上钩,花了二个多小时,阅读了网内全部数据。这使斯
托尔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追踪。追踪结果,发现“入侵者”来自西德汉诺威。此后不
久,匹兹堡有人给他来信,询问有关SDI 网的信息。
    1987年4 月,斯托尔把信交给联邦调查局。经初步侦察,联邦调查局发现发信
人与东欧国家政府有瓜葛。这就证明非法“入侵者”与苏联集团情报系统有关。于
是,立即会同西德反间谍机构——宪法保卫局进行立案侦察。
    经近两年的侦察,终于在1989年3 月初,破获了这个计算机窃密的苏联克格勃
间谍网,分别在西柏林、汉诺威和汉堡逮捕了三名间谍,这三人中有一人是吸毒者。
    据他们交待,1985年春,克格勃在西德的几名中间人分别接触了他们,并向他
们提供毒品与金钱。之后,就开始对他们进行威胁。他们去东柏林与克格勃官员会
面,并向其提供了许多有关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和西德的高度
敏感的信息。此后,又不断地向克格勃的官员提供如何“访问”这些国家数据库的
信息,主要的提供代码、通行字和程序,使克格勃得以从这些国家的军事、科研要
害部门的计算机中窃取情报。他们的主要目标是:美国洛斯阿拉莫斯的核武器核能
研究所、美国“星球大战”研究中心计算机、美国防部总数据库、日内瓦欧洲核能
研究中心、欧洲空间研究机构、西德海德尔堡核研究机构。法国汤姆逊工业公司、
美国国家宇航局及美驻西德的军事机关等。据报道,这些间谍已经入侵了这些机构
的计算机系统。据斯托尔说,“入侵者”曾企图打入450 个计算机系统,并成功地
从其中45个系统中窃取了情报。
    由于西方国家许多研究中心和机构的计算机系统是内部联网,因而,一旦“入
侵者”打入联网里的一个中心后,只要他们搞到访问代码,就可以访问任何一个想
阅读的数据库。据查,是将欧洲核研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作为打开西方秘密数据
库系统的“突破口”的。他们的方法是将普通的家用计算机连到电话线上。
    这个案子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情报专家认为,“这是继1975年的纪尧姆
事件后最大的问谍案。尽管当时还不清楚这个间谍网已经给西方安全造成多大的危
害,但所窃得的信息代表着莫斯科在间谍战线上的一个惊人成功,使我们面临一种
新的间谍形式。”专家们认为西方政府和企业家至少要相当长时间后,才能重建障
碍,防止克格勃继续“访问”他们计算机里的存贮数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