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梦的真故事 作者:周汝昌-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却说刘姥姥。这日傍晚,见家里女儿已在忙着做饭,她便张罗着替手办脚地忙合。她女儿狗儿媳妇便说:“柴禾不够了!姥姥你老帮着搬些来,好点火了。”
  刘姥姥闻言,抬腿就走。刚来到草垛树枝堆前,只听有阵阵哽咽抽泣之声,吃惊不小!转到垛后看时,只见一个姑娘,浑身泥水,一身鲜亮绸衣裳扯得七零八落,十分狼狈的样子。姥姥倒吸了一口气,心下暗想:“那年我哄宝二爷,说我这田头有个成了神的抽柴的若玉姑娘,难道真就有了这么一个仙女不成?可她为何又这般落难的光景呢?……”她赶过去,拉住那女子的手,问起是何原故。
  巧姐睁开泪眼,见是一位年老婆婆,仔细一端详,呀的一声哭了,说:“你老莫非是到我们家来过的刘姥姥?”
  姥姥这时也揉了几回眼,细认一阵,方说道:“你是琏二奶奶家的巧姐姑娘不成?我只不信!怎么会到了这里?这不是做了梦吧?……”
  巧姐哭诉了一回,姥姥不及听完,早已哭得难以出言。半晌说:“快跟我来!”
  (六)留馀庆
  刘姥姥和女儿女婿外孙男女一家人,各尽心力,给巧姐请人买药调治,每日精心两餐供养,一个多月后,全然愈复了。中间寻了一个吉日,特意进城将此事密报与平儿知道。平儿又惊又喜,也是悲从中来,对刘姥姥哭诉了凤姐的委屈,临末的窘境,又感谢姥姥搭救了巧姐的恩德。
  刘姥姥哪里肯听这个“谢”字,说道:“姑娘休说这话,当初一家人饥寒无路,不是二奶奶与姑娘的慈心,我如何能有今日?家里从那时有了些积蓄,如今倒也宽宽裕裕,不那么艰难了,我们受了大恩,也没个‘谢’字可说,姑娘的话,如何当得起!二奶奶的为人,我们是忘不了的。”
  平儿听说,也不禁深深感叹,对刘姥姥说道:“二奶奶的为人,我跟了她这二三十年,才是知道得多了一些。人人都怨她怕她,说她厉害,殊不知她只对坏人不容情,对好人她却难得有的热心肠,疼怜受屈受苦的人。她这片心,只我深知不疑,别人也不能体会。可惜她也有识见不高之处,为小人所诱,做了些错事,却把她本来的好处掩没了。可知世上做好人不易,不平的事更多,只我们心里知道就是了。”
  刘姥姥点头念佛,说道;“都像姑娘这样,天下也早太平了!”
  平儿又说:“我不偏不向,只讲一个公平的理。”
  姥姥遂又问道:“可叫大姐儿得便来家里看看?不知可使得?”平儿答道:“暂且使不得。我也不能去瞧她,只好空悬念着。这事慎密要紧,久后再说见面的事。”姥姥会意。
  临告辞了,平儿又拿些东西教姥姥带去,刘姥姥死活不受,口中只说:“姑娘放心,俺们那里什么也不缺的,请只管万安保重。我今日也不知深浅了,可还有一句话要说:那姐儿也大了,我一个外孙子板儿,姑娘也是见过的,如今也长高了。近日我眼瞧着,这两个孩子倒很合得来。再过过,我斗胆向府里求这头意想不到的亲事,可真是太高攀了些,我对别人说不出口,今日向姑娘吐露。若是天缘作合,将来也得有个大媒,或是亲人见证。我就请姑娘你成全此事。不知你老意下如何?”
  平儿听了,十分喜悦,说:“这可是一件好事!我一定尽力而为,姥姥也请放心就是了。”
  刘姥姥得了此言,也不再多话,向平儿深深万福,转身辞去了。
  平儿独自夜晚思想今日的事情,心里似潮水翻腾,一宵不曾安睡。
  后半夜刚刚觉得要睡着了,忽见刘姥姥一掀门帘又进来了,便问道:“怎么姥姥还没走,忘了什么没有?”只见姥姥不答。便又拉着姥姥低声说道:“姥姥你看人情世事,一家子骨肉,大奶奶的哥儿,大姐儿的哥哥,竟然疼那几两臭银子,见死不救!比起你老人家来,可就一天一地了呢!”
  只见刘姥姥脸变了气色,下死狠向地上唾了一口,听得一句话——“叫他爱语音一落,平儿睁开眼看时,并无姥姥的踪影——原来是一个倏忽的梦境。
  
  
  第九部
  
  (一)真宝玉的下落
  话说荣府败落之后,应了“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那话,众人散尽,谁也顾不得谁,真好似秋风落叶,纷纷坠地飘散流转去了,也难一笔叙尽。这都中酒楼茶肆中,却把他家的事当个题目讲论不休,像说书的一般,有真的,也加上了渲染附会编出来的,沸沸扬扬,传遍了九城内外。其中更免不了说那十几岁的哥儿,竟然做了叫花子,又跑到西山当了和尚——成了仙佛一流人物,又说他那块通灵宝玉是开天辟地以来的独一块无价之宝物,不但连城珍贵,得了的就可以成佛作祖,神通广大……,种种市井间的无稽可笑之谈。于是有一班异想天开的人,便仿造出“通灵宝玉”来,冒充那失落的宝贝,以希重价牟利。这些人原未见过通灵玉是何形色,便凭空假想出许多样式,也有圆的,也有方的,也有如意头的,也有鸡心佩的……,又不明原刻何等字句,以致胡乱镌上了一些俗常的吉祥语,如“长命百岁”“吉祥如意”“金玉满堂”等等,都在市上古玩店里出来了。一时竟成了京城中的新奇风气。
  单说宝玉,虽到了庙里存身,却还带着冯紫英等好友为他仿作的通灵玉佩,虽是假的,到底比市上胡乱冒充的精致可爱,也是件东西。但那块真灵玉究竟落在何处,是谁也无法知道的了。
  再表凤姐,贫病交加中,被遣还了金陵,无以过活,只得将身边偶存的一些细小无用的饰物变卖些零钱度日。不想这日忽从一个布包中捡得一枚小石,细看时,不禁如梦方醒——原来是她那日在府中穿堂里扫雪时拾得的宝玉丢了的那真正通灵玉。凤姐又悲又喜,重新把它包好,放在内衣密处。
  这一日,凤姐觉得身上略好些,挣扎起来到院中散闷。忽见门外来了一个年轻人,不过二十以内,生得十分清秀,衣服却很敝旧。凤姐一见,大吃一惊,脱口叫道:“宝兄弟!你怎么到的这里?”
  那年少之人茫然不解,手足无措,半晌说道:“奶奶你是哪位?怎么晓得我的名字?我姓甄,名唤宝玉,从未拜见过你老的。”
  凤姐闻言,恍然大悟,这并非自己家的宝玉,乃是江南甄家的哥儿,当日老太太等人常说起江南也有个宝玉,生得相貌也一样……。心里也早知甄家获罪抄家已久,也是家亡人散,却不知甄宝玉竟然此处相遇。
  原来甄宝玉也因生计无着,幸还有几家亲友暗中扶持,不致沦为乞讨。今日他到王家来办些琐务,却被凤姐见着,错当了贾宝玉。从此,倒叙起老亲旧话来,彼此相怜相叹,甚是亲切。
  几次熟识以后,凤姐忽一日想起问他道:“我那宝兄弟的一块玉,人人称是件奇物,古今少有第二个。不知你也有什么玉没有?”甄宝玉笑道:“我如何也有那稀罕宝贝?只是从小家里人都提起来,当一件新文故事讲说,我只半信半疑。后来知是真有的,却恨不能亲眼一见。”
  凤姐听说,不觉触动了兴致,即便叫他稍候,回屋取出那块通灵宝玉,亲手捧与他看。甄宝玉接在手中一看,果然名不虚传:那玉虽小,却是异样晶莹鲜洁,五彩动目,向所未见!不禁赞叹说道:“佩带这样宝物的,岂是寻常卑琐俗陋之人,真是非凡之宝!我见了此玉,更是极慕贾家宝玉兄的为人了,我从今立个誓愿:千山万水,也要寻着他的踪迹,睹面一会,方了平生大愿。”
  凤姐听得此言,眼中落泪。随说道:“你哪里知道我们那宝兄弟的好处!”甄宝玉道:“人传荣府公子是个疯疯傻傻的呆子,这话真吗?”凤姐叹道:“这就是世上没见识的人的胡话了。宝兄弟是个小圣人,没有他不懂不知的,凡百事情,一心为别人,从不管自己,吃亏受辱,甘心乐意。人们不知这种人的心是难得少有的,倒说他傻了。我不读书识字,也听人讲过一句,就是‘大智若愚’的意思吧?”
  甄宝玉益发倾倒赞佩不已。将作辞时,凤姐嘱咐道:“今日这一段话,没第三个知道的。若你果真到北上寻他时,我就将此玉托付与你,务必还给了他——他若复得此玉,必然不致久在难中,还有后缘结果。我这病已难望好,大谅今生今世我是再不能看见他了……”说着泪如雨下。
  甄宝玉说道:“今日此情此语,牢记在心,决不负你老嘱托之重。”拜别而去。
  (二)南帆北舶
  自从甄宝玉发下愿心,立意务必将凤姐托付的通灵宝玉访着物主贾公子亲手交还,可巧过了些时便有请他书写帐目的东家要进京经营贸易,邀他随船一同北上帮助文书等事。甄宝玉喜出望外,便来向凤姐告别,说知了进京之议,并从凤姐手中接了通灵玉,珍重藏在内衣里,说道:“我此去不惜千方百计,也要寻访着贾公子,将玉交了,回来再向你老细叙详情。”然后二人洒泪作别。
  那甄宝玉随东家择日登舟,进入大运河,扬帆北上。他原是没出过门的人,到了河上,见那千艘大小舟船,真是帆樯如林聚,篙橹似兵交,船夫呼叫之声鼎沸。一时忽见水中众船都纷纷争向近岸两边分靠,众声传呼,说:织造进鲜的龙船来了!果见一队大船,插着黄旗,在河中心浩荡而行,十分威赫。
  龙船刚刚过完,众船家便又争路开帆,可巧正值来到一处河面甚窄处,两岸的芦苇,森森交翠排青,那南北上下分行的船,离得比先近多了。甄宝玉便立在船上向对面观望景色,十分赏悦。猛然间听得有人叫道:“二哥哥,宝玉!你怎么在这里?想得我好苦……”甄宝玉闻声一看,却是对面船上,舱窗内有一红衣——心中吃了一惊,不禁想起凤姐初见自己,也误认贾宝玉的光景,便应声答道:“姑娘是谁?——我姓甄,不是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