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水鬼传奇-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跑了题,却可以看出这支军队的东方式智慧。
  不过,据我所知,这一仗,远不是仅仅是这样轻松。。。
  日军和伪军杀出那一片令人恐怖的黄色沼泽就进了十八团的包围圈。。。
  那一仗,日军就跑了一个小队长,一个翻译。是这个翻译把受伤的日军小队长扮成中国人,利用八路军的政策逃脱的。这支伪军的指挥官孟克臣不久被镇压。日本战败的时候,别的汉奸多被老百姓打死,这个翻译被感恩戴德的日军小队长带到了东洋兵库县,在这儿入了日本籍隐姓埋名地生活了下来,一呆,就是五十多年。2000年,我和风烛残年的这个人相遇,并曾深为这个叫做武田的“日本人”的热情和亲华所感动,直到他告诉我这段历史。
  武田在医院里给我讲过和十八团那一战。
  当日军和伪军冒着冷枪行军,压缩队形翻上一座山丘的时候,当先的日军尖兵忽然目瞪口呆。
  几百名八路军战士,就在山坡的反斜面静静地排成阵型,鸦雀无声地等待着他们。
  武田讲十八团不是“土八路”,那是八路军的主力团,精锐。
  从山坡上望下去,八路军战士三八式步枪上装好的刺刀仿佛白色的树林,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却一动不动。
  一时坡上坡下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心跳。
  武田形容当时心中是“血液凝固”般的冰冷。
  或许八路军指挥员等的就是这一刻,只听一声“杀!”排成阵型的八路军的战士顿时象崩开的河堤一样呐喊着猛扑上来,势不可挡。这个情节有几点可以强调,第一,武田觉得从看到八路军到肉搏开始,几乎没有任何时间停顿,日军根本来不及反应,这或许是距离很近,或者,是武田当时过于紧张,忽略了时间;第二,八路军肉搏前先开了一排枪,日军的小队长指挥官就是被这一排枪打中,倒了下去;第三,武田形容八路军的那一声“杀”凶狠凄厉,令人胆寒。因为他模仿这个“杀”,把医院的护士小姐都招来了。
  周围都是惨叫声和咒骂声。
  战斗激烈而短暂,七八个八路军战士围着一个日军的拼刺持续不了几分钟,幸好八路军冲锋的时候就有人在喊  “老乡,缴枪”,“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伪军缴枪不杀,往两边跑。。。”这样的口号,伪军们要么跪地投降,要么扔下枪逃走。武田(我不知道他中文的姓)滚到一边的草丛中,发现那个受伤的小队长也摔倒在离他很近的地方,因为他平时和这个小队长“交情”好,武田爬过去把小队长的日军军服脱掉,背着他逃走。
  那一仗,日军就活了这小队长一个,伤好后被解职进了预备役。
  冀中十八团。
  能打硬仗的冀中十八团
  幽燕子弟的冀中十八团!
  。。。
  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宗,不但有智慧,更有骨头。
  武田说我也是河北人呢,咱们是老乡。
  武田请我给他找些中国的录像带和画报来,他说他老了,很想回国。
  武田请我给他打听打听,现在回中国,还会不会被追究呢?
  我告诉他,巧了,我家的一个亲戚,承德军分区后勤部的朱智海部长,原来就是十八团的敌工干事,我给你问问他。武田说太好了,问问他愿意不愿意交我这个朋友。
  我问了朱部长,他还记得这场战斗,他说,鬼子顽强得很,那一仗冀中十八团阵亡了十三个人,有一个战士的肠子被挑出来还刺杀了一个日本军曹,当天晚上没有抢救过来。。。
  听到武田想交朋友的话,电话里,有一段沉默,我想象着这个老八路清瘦的面孔,猜测着,他肯定是吊着眼仁,一边嘴角微微翘起的那个样子  每次他想问题用心的时候都是这个表情。
  末了,朱部长回话了,他没回应武田要交朋友这件事,只是问:“他想要看国内的片子?  好吧,我给他寄一套《八路军》去。”
  武田在2006年夏天病死于日本尼崎市立医院,最终,也没有回去。
  跑题了,写到这里,忽然发现跑题跑得太远了,想想,就这样放在这里吧,毕竟,这也是历史,和水鬼的传奇一样。让学文的朋友笑话了,老萨写东西没有章法。
  言归正传。
  虽然中国人有的是因陋就简的智慧,然而,这种智慧这次却没有发挥出来。皮司令也没指望当场能有谁想出办法,只是想让这些加在一起打了好几百年仗的家伙们开动脑筋想一想。
  有一位临要走的时候说,要是有七侠五义里面的侠客就好了,侠客么,半夜里看什么都跟白天似的,那还怕分辨不了?大家就都笑,有个四方面军出来的将军说,四方面军以前有个夜老虎团,要说夜袭咱们可以算祖宗,可也就是利用星月之光,加上经验丰富罢了,这是两回事。
  哎,空军的司令员忽然站住了,说等等,东北老航校的日本教官说过,他们有一套专门提高视力的训练方法,用这个办法,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把美国人治的挺狠。
  他说的东北老航校就是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1946年成立于通化,是人民空军的摇篮,其中的教官,都是侵华日本航空兵中的俘虏。
  他这样一说,皮司令来了兴趣,说你留一下,我们再谈谈。
  这位司令员只不过是随口一说,却不知道他所说的正触及到正是二战中一个重要的谜团。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在科技方面不及盟军,特别是雷达技术上,所以美军对于作战中的远距离探测能力颇为自信。但是,如前面所说,在1942年8月9日的萨沃岛海战,日军却给了美军一次沉重的打击。三川编队利用夜暗深入美军巡逻水域,用鱼雷和重炮突然袭击毫无准备的美军编队,接连击沉四艘重型巡洋舰,并全身而退。三川进入的湾口是美军重点警戒地域,专门配备有装置 SC型搜索雷达的塔尔伯特号驱逐舰警戒,但日军居然在雷达搜索范围外,用肉眼于夜暗中首先发现美舰,从而避开了塔尔伯特号,在返回时还不忘来戏弄一下这只瞎猫,从来路撤退,一个齐射就把塔尔伯特号打成了撕开的罐头盒。
  此战后日军又在几次夜战中显示了极强的搜索能力和准确的射击。因为日军当时舰上根本还没有雷达,美军对日军这种“特异功能”莫名其妙,这就是认为日军长了“猫眼”的来由。
  按照日本航校教官的说法,看来这个“猫眼”并不是天生,而是可以训练出来的。那么假如给中国的雷达兵配上这样一副猫眼,皮司令的麻烦不是就迎刃而解了吗?
  谈过之后才明白,这件事还真是比较麻烦,当时中日政府间经过协调,已经安排东北老航校的日本教官于一九五四年和一九五八年分两批返回了日本。这时候要想抓个日本航空专家问问他们的猫眼是怎么回事,还真不容易。
  还好,根据日本教官的话判断,这套“猫眼”的本事不仅仅是日军飞行员有,日本陆军的夜袭部队,海军的夜战部队都有训练。各地的日本俘虏在中国还的大大的有,于是上到功德林,下到隐于民间的日本“残留邦人”,统统遭到了福州军区调查人员的“扫荡”。
  战败改造的日本兵的武士道精神早就去了爪哇国,因此十分配合。因为任务重要,又逢上个皮定均这样雷公一样的上级  有哪个调查人员敢给皮老虎挖坑?不到半个月报告就做出了两大本,关于日军的夜战训练的资料丰富而翔实。
  皮定均皱着眉头听汇报,吃山椒,吃胡萝卜,吃鳗鱼饭, 按专家分析这都是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满有道理的。训练期间白天只在有红光照明的室内封闭生活。。。
  也不是没道理,就是有点儿太落俗套了,这些东西好像大家都会么。老皮就有点儿不耐烦,要就这两下子,也不新鲜么。
  汇报的参谋是跟老皮多年的,俗话说物以类聚,老皮是老虎,他手下的参谋个个也是浑身是消息儿,胆大手黑之徒。看司令员这个架势就明白他不爱听了,这位干脆把文件一合,说,司令员,这都得作,可是也不新鲜,鬼子的窍门,我看了看,归结起来,就是俩字儿。这俩字儿练会了就成。
  嗯?皮定均来兴趣了 – 哪两个字?
  待续
  十一。 斜眼
  这俩字说出来真是谁也难相信。
  原来参谋说的两个字是 – “斜眼”。
  当然,不是我们谁一斜眼都能视力倍增,那属于天方夜谭,没有训练,想斜眼斜好都不那么容易呢,闹不好大家以为您在抛媚眼。可这位参谋的总结水平极佳,日军夜战的超常视力用“斜眼”这两个字解释是惟妙惟肖。
  日本自古有忍者之术,在一些武侠小说中这种功夫被夸张得神乎其神,其实忍者无非是后代侦察兵的鼻祖而已。但日本人在“忍术”上面下的功夫的确很深,其中,有一项特别的发现就是在夜间视物方面的突破。日本忍者发现,经过训练的侧视比直视在夜间的辨认能力更强。现代医学证明,这一发现具有科学依据。因为人能够识别物体,要依靠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奇怪的是肉眼在弱光环境下能够感光的细胞,在瞳孔中央部位却远不如其周围多。
  说到这个奇怪现象的原因,竟然可以追溯到古生物时代。现存最原始的灵长类是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狐猴,现代类人猿和人类都是由和它类似的原始灵长类进化而来。狐猴有两只大眼睛,缺乏进攻能力,为了防御敌害,它发展成了一种夜行性动物,其性昼伏夜出,能够从生存竞争中挣扎出来没有绝灭,一双夜眼居功甚高。因此,人类祖先的夜视能力应该远比现代类人猿优越。然而,现代人类的视觉却主要依靠视网膜中央的感光细胞来实现,这可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随着自身地位的变化,逐渐转为昼行性动物,因此其身体也为了避免强光对眼睛造成损伤而发生了变化。
  视网膜周围的大量感光细胞,应该属于人类进化留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