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王牌特种部队实录-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案,标志着该分队成员经过了空降训练。美国五角大楼已将特种部队列入战略部队序列,并准备赋予其特殊地位。
  海豹特种部队的队徽是一只老鹰两爪各抓着一支枪及鱼叉和海锚所组成。海锚代表美国海军;老鹰则代表美国精神;枪象征着捍卫美国的意思;鱼叉则是海豹蛙人引以为豪的海战技能。由于队徽很像“百威”牌啤酒的标志,所以被戏称为“百威徽章”。每位通过严格训练的海豹队员,都会将胸前的队徽视为毕生最高的荣誉。

  反恐、实战案例(1)new

  1.兴都库什山脉的“山姆鹰”
  自“9·11”事件发生后,一支神秘的美军部队就一直配合阿富汗的北方联盟,对塔利班大打出手。它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中攻城略地,进退自如,曾经一度将美国人认为的恐怖大亨本·拉丹的藏身之处,锁定在很小的范围内。与此同时,它的影子也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大媒体上,成为美军出击阿富汗的一记重拳。这是一支什么部队呢?它就是有着丰富山地作战经验的美军第10山地师,它为美军彻底赢得了新世纪的第一场战争。
  2001年11月14日的一个暗夜里,山地师的特种作战人员秘密潜入了阿富汗。他们不但携带了技术含量很高的引导器材,还通过遥控指挥着几架非常先进的“捕食者”无人侦察机。不久,他们就发现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正在一个旅馆活动,并迅速将信息传递到了美国本土作战指挥中心,紧接着在喀布尔地区上空盘旋的3架F-15战斗机在接到指令后,毫不留情地向该旅馆倾泻了大量的导弹,该旅馆建筑物瞬间化为灰烬,基地组织有多名领导人在这次袭击中丧生。
  逮捕或击毙以本·拉丹为首的恐怖分子和塔利班的领导人奥马尔,曾一度是美军对阿富汗动武的主要目的之一。恐怖分子经常藏在洞穴,行动诡秘,昼伏夜出,而且戒备森严,一般的侦察手段很难获得其藏身的具体情报。开战后,山地师的人员一方面与反塔联盟部队紧密配合,在他们的控制地区内展开了“地毯式”的搜捕行动;另一方面,他们对塔利班撤走时留下的房屋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他们还协助反塔联盟士兵盘查过往车辆,封锁道路和边境,防止塔利班领导人和本·拉丹化装潜逃,最终将本·拉丹可能的藏身之处,锁定在阿富汗东南部一个方圆30公里的区域内。当时,这一区域被戏称为“拉登的生存空间”。
  鉴于美军第10山地师在阿富汗的精彩表演,它被世界舆论称为,盘旋在兴都库什山脉的“山姆鹰”。
  2.“沙漠风暴”行动
  1990年8月2日,科威特时间凌晨一时,伊拉克共和国卫队10万大军在几百辆坦克、装甲战车的配合下,趁着夜色闪电般地突进了科威特,由此,引发了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迅速作出了反应。从8月7日开始,美军在海湾地区进行了有史以来机动距离最远、所用时间最短、运动速度最快的作战力量聚集和调动。到了10月,美国组织了一支有44个国家参加的多国部队。人数最多时达75万多人。
  尽管有这么多的人员和大量先进装备,多国部队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将军仍忐忑不安。他知道,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手中有一个“杀手锏”——“飞毛腿”导弹。
  “飞毛腿”导弹的射程为50~300公里,命中精度为300米,从瞄准到发射大约需要7分钟,它是前苏联研制的地对地战术弹道导弹。最让施瓦茨科普夫担心的是“飞毛腿”导弹能够安装核弹头和化学弹头。萨达姆曾扬言,要用装上特殊弹头的“飞毛腿”教训一下“入侵者”。
  伊拉克的“飞毛腿”与前苏联的“飞毛腿”有所不同。伊拉克从前苏联进口大量的“飞毛腿”后,在萨达姆的授意下进行了改装,主要是增大了“飞毛腿”的射程。改装后的“飞毛腿”射程增加了一倍多,由原来的300公里增加到了640公里。
  假如一枚装有化学弹头的“飞毛腿”导弹,在多国部队的驻地爆炸,那将使战争变得十分复杂。施瓦茨科普夫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可是,怎样才能知道伊拉克的“飞毛腿”是否安装了化学弹头或核弹头呢?眼下,最好,也是惟一的办法就是派特种部队深入伊拉克境内探究虚实。
  当布兰特中校听说施瓦茨科普夫要召见他时,心中已明白了几分。可是,当施瓦茨科普夫命令他不但要弄清伊拉克“飞毛腿”的弹头情况,还要抓回一个导弹专家的时候,他还是感到有些突然。“难呀,抓回一个导弹专家谈何容易。”布兰特中校心中在想。施瓦茨科普夫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说:“这次任务难度很大,但如果我们不抓回一个了解情况的导弹专家,我们就无法弄清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所有情况。我相信你们有办法完成任务。”
  布兰特中校曾在施瓦茨科普夫指挥下,多次出色地完成过重要任务,对施瓦茨科普夫的指挥艺术和才能深信不疑,这一次,他又充满信心地踏上了征途。
  夜,伸手不见五指,美军特种部队的几架直升机在布兰特中校的指挥下,疾速向伊拉克境内飞去。直升机飞行高度很低,几乎是擦地而行。每架直升机上坐着十几个头戴绿色贝雷帽的特种部队队员。
  直升机在卫星导航系统的精确引导下,来到预定地点。直升机刚一降落,一个个黑影就跳出机舱门,径直向一个“飞毛腿”导弹阵地扑去。
  此刻,伊军的“飞毛腿”导弹阵地静悄悄的。尽管伊军士兵心中都清楚,战争就要爆发了,但这个阵地毕竟远离伊、科边境,又是设在沙漠中的一个极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所以,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安全的地方。
  麻痹思想和缺乏对现代战争特点的认识,使驻守这里的伊军士兵遭到灭顶之灾。从直升机上跳下的黑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设在阵地外围的哨兵。随后,一群黑影包围了一顶大帐篷,另一群黑影扑向导弹发射阵地。
  那顶大帐篷是“飞毛腿”导弹的指挥控制中心。帐篷内一名参谋人员正在值班,其他人已进入了梦乡。值班参谋警惕性很高,他听到外面的声音有点特别,急忙起身查看,刚走到帐篷前,一支微型冲锋枪的枪口就顶住了他的腰,一句声音低沉,但十分威严的生硬的阿拉伯语传入他的耳朵:“不要出声,把手举起来!”值班参谋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的嘴就被一块胶布牢牢地粘上了,双手也被反绑起来。紧接着,十几个脸上涂着迷彩的特种队员出现在帐篷里。“我们是‘绿色贝雷帽’,你们被包围了,我们不想伤害你们!”正在梦中的伊军官兵,一个个从行军床上爬了起来。“双手抱头,站成一列!”一名特种队员喊道。伊军官兵随后用双手抱住头站成了一列。
  就在一群“绿色贝雷帽”冲进帐篷的同时,另一群“绿色贝雷帽”来到了导弹发射架旁,他们迅速将一枚“飞毛腿”导弹大卸八块,对导弹的一些情况进行核实,特别是弄清了“飞毛腿”导弹有没有安装化学弹头和核弹头,命中率提高了没有,选中了哪些目标。
  随后,两群队员携带着重要资料、部分重要零部件和一名指挥官、一名伊拉克导弹技术专家登上直升机,神不知鬼不觉地飞走了。
  布兰特中校带着胜利的果实回来了,而施瓦茨科普夫的心仍然紧绷着。“飞毛腿”虽然没有装化学弹头和核弹头,但“飞毛腿”给美军带来的威胁一点也不小。开战以来,伊军频频发射“飞毛腿”导弹,给美军及其他盟国军队造成一定损失,如果让萨达姆任意打下去,将会导致更多的伤亡。施瓦茨科普夫决心彻底搞清伊军“飞毛腿”导弹的情况并予以摧毁。
  这次,美军从“绿色贝雷帽”部队中挑选出长相与伊拉克人相似,能说一口流利阿拉伯语的美籍阿拉伯人。他们除了每人配带轻武器、激光目标指示仪、望远镜等装备外,每人还配备了一架照相机和摄像机。
  进入伊拉克后,“绿色贝雷帽”化整为零,3~6人一组,昼伏夜出,行动十分诡秘。
  就在“绿色贝雷帽”潜入伊拉克几个小时后,多国部队指挥部就收到了他们报来的第一批目标的图像和精确坐标。
  施瓦茨科普夫心中大喜,他立即命令轰炸机起飞,向这些目标实施空中打击。
  虽然有许多“飞毛腿”导弹阵地被多国部队摧毁,但是,不知为什么,伊拉克仍旧有“飞毛腿”不时地起飞。1991年1月25日,又一枚“飞毛腿”飞向了驻扎在沙特阿拉伯的一座美军兵营,炸死28人,炸伤100余人。
  伊拉克的“飞毛腿”再次激怒了美国人。担任寻找“飞毛腿”导弹任务的美军特种部队官兵又深入伊拉克腹地分散搜寻,各自为战。
  20多个小时过去了,毫无收获。一名士兵感到精疲力竭,便躲在一个沙丘后面休息。他打开电台,打算叫来直升机把他转到另一地区去搜寻。
  突然,他发现远处的沙漠地带有一个“飞毛腿”导弹的机动发射架正缓缓地移动。他立即拿望远镜仔细观察,只见在这个发射架不远的地方还停着两个机动发射架。再向远望去,他大吃一惊,只见隐隐约约有几十个导弹发射架正在这个地区集结。他立即向指挥部报告了这一情况。
  原来,这是萨达姆的一个作战计划。
  “飞毛腿”导弹是萨达姆手中的“杀手锏”,伊拉克军队把保护“飞毛腿”看作是一件决定战争胜负的大事。因此,伊军千方百计地隐藏“飞毛腿”。
  从开战以来,伊军发射了70余枚“飞毛腿”,虽然给多国部队造成一些伤亡,但总体来看,收效甚微。萨达姆认为这是火力分散造成的,要集中火力,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