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王牌特种部队实录-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名经常沉默寡言,很少流露感情和想法的战士,很快就被上级认为是搞秘密情报工作的天然材料。战后1949年,他被选调到作战部情报局,即后来的总参情报部。27岁那年已升至少校军衔,负责一个向阿拉伯国家布建间谍网的秘密单位。这个单位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以色列收买间谍和告密者。阿尔侬经常行踪诡秘地出没在耶路撒冷和其他城市的穷街陋巷,在不惹眼的安全点内与各色各样的情报贩子和敌国叛徒接头:付钱、收货、布置任务、讨价还价……这是一件肮脏的工作,天生伴随着敲诈和背叛。但阿尔侬不得不耐心地、日复一日地与这些人打交道。事实上,由于没有像样的侦察情报部队,这些人在当时几乎是国防军惟一的情报来源。
  使阿尔侬决定放弃这项工作的重要原因是:这种获取情报的方式和他本人对侦察情报工作的理解相差甚远。告密者提供的情报质量不高,经常是第二手甚至是第三手的,可靠性值得怀疑,但又根本无法证实。此外,情报局当然想主动地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阿尔侬只能从告密者提供的情报中进行挑选,就好像在一家别扭的餐厅里,不能点菜,只好有什么吃什么。
  在那些日子里,阿尔侬看得最多、反复琢磨的一本书是英国特种部队创始人大卫·斯特林上尉的回忆录《勇者胜》(Who Dares Win)。上尉在书中回忆了二战期间指挥突击队在北非沙漠中与德军战斗的经历。这无疑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但阿尔侬可不是看来解闷的,这位沉默而睿智的情报官在多年的工作中已经建立起了这样一个坚定的观点:以色列国防军必须建立一支侦察部队去从敌人那里主动直接地获取情报。而为了有能力这样做,这支部队必须由最优秀的人组成,接受最先进的训练。斯特林上尉创立的英军特别空勤团(SA-Special Air Service)是一个现成的、再理想不过的范本。
  在建立侦察部队这一点上,阿尔侬的观点与总参谋长摩西·达扬将军是一致的,将军本人也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提了出来,但不幸的是他不久就退役了。继任总参谋长拉斯科夫将军在这个问题上的想法恰好相反:经过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周边环境相对安定,国防军要做的是大力加强常规部队的建设,以色列国防的基石是空军、装甲兵、伞兵、海军……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建立情报部队并不是一件急着非办不可的事情。将军手下的参谋们,大多数一直在正规军中服役,当然也是这样想的。
  于是,阿尔侬关于成立侦察部队的建议在总参谋部及作战部情报局里,成了一件很令人头疼的麻烦事——少校坚韧得像一株老藤,他不停地游说、争取,向所有的上级和同事们反复说明,为什么国防军需要情报部队,尽管他们对他的构想和蓝图根本不感兴趣,但阿尔侬兴致高昂,而且百折不挠。最终,受够了折磨的总参谋部决定和阿尔侬幽默一下——默许他着手组建和指挥一支他想要的那种特种部队。在阿尔侬看来,这当然是个伟大的胜利。但上面的真正意思其实是图个耳根清净,把这个成天嗦的家伙打发到荒凉的沙漠里,去训练那支不存在的部队好了,他可以随便干点什么——只要离开特拉维夫。
  欢天喜地的阿尔侬准备着手征募部队,但他还没真正开始,就有传言出来说,上面已经对这个决定感到无味,要终止计划。恼怒的阿尔侬开始给他认识的高级军官们打电话,请求他们帮忙,这些军官不久也被他烦得不行了,开始躲避。看到这一招没有效果,焦急的阿尔侬,甚至对上级用上了他搞情报的那一套:1957年的灯节,他给总参谋长拉斯科夫将军送去了一柄贵重的镶满黄金和宝石的阿拉伯弯刀。这次幼稚的行贿当然没有成功,但过了不久,阿尔侬终于情急智生,为拉斯科夫将军安排了一次异想天开的绝密演习:他将手下的一名精干军官埃利·吉尔打扮成阿拉伯人,在他的大背袋里放满了标有“绝密”字样的“国防军文件”,然后,将他打发到戒备森严的北方叙利亚和以色列的边境处。只有拉斯科夫将军、阿尔侬、国家警察总监和吉尔本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吉尔在重兵把守的边境地区转悠了好几天,才被以色列边防警察抓住,警察被从他身上搜出的东西吓了一跳,立即将他逮捕,连续审问了两个星期——据说中间还夹杂了一些拷打——但这个操着纯正阿拉伯语的间谍,只承认自己是达乌德,其他的一概不招。两个星期后,国防军出面从无计可施的警方手中领走了这个间谍。阿尔侬向拉斯科夫将军保证,“达乌德”将是这支侦察部队中每一名官兵的范本。
  这次演习收到了比弯刀更好的效果,印象深刻的总长终于签署命令,正式授权阿尔侬去沙漠里组建国防军第262部队。当然,总长屈服的主要原因,大概仍是因为受不了纠缠,但阿尔侬得到这纸形同充军的命令后还是大喜过望,意气风发地揣上一本《勇者胜》,上任去了。
  在给阿尔侬的命令里,并没有附带通常应该有的一些配套内容:262部队的人员编制、作训任务、相应的教材和教员、经费、后勤保障……实质上,这不过是一纸空文罢了。阿尔侬首先找到他在“哈雷尔”旅4营时的老上级,时任装甲兵司令的大卫·埃拉扎尔将军,将军慷慨地向这支不属于自己麾下的部队,提供了给养和必要的装备器材,这才使部队得以生存下去。事实证明,这支部队后来在将军担任总参谋长期间没有令他失望。
  在人员方面,最先参加这支部队的只有“达乌德”和阿尔侬在“帕尔马赫”年代的几位老战友,还不到一支篮球队的规模。阿尔侬首先要自己出去招兵买马,在20世纪50年代,这种征兵方法在国防军内相当普遍。他首先想到了前国防军内最有本领,同时也是最不遵守纪律的战士:从101部队和后来的伞兵侦察连退役的老兵。阿尔侬翻查了这两支部队封存已久的老档案,从中挑选出了第一批中意的战士。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退役,是因为101部队和伞兵合并后,受不了正规部队一本正经的纪律约束。而阿尔侬恰好对形式上的东西倒并不在乎:和一般想象中的不同,262部队在起初很长一段时间内,看上去是松松垮垮的,官兵们早上穿着拖鞋和睡衣三三两两地溜达到食堂,打着哈欠自己煮咖啡和煎鸡蛋。后来,当262部队开始向正规化发展时,后任的营长们花了不少力气纠正这种从“帕尔马赫”部队一脉相承下来的游击习气。值得特别提出的是,阿尔侬从原101部队里发掘出了梅厄·哈峋。哈峋是101部队侦察兵出身,与伞兵合并后担任过伞兵侦察连长,曾被摩西·达扬誉为,以色列最出色的突击队员,后因伤残退役。阿尔侬通过哈峋的几个老伙伴将他请出山,聘请他担任部队的第一任教官。在哈峋为部队编写的第一批作训教程前,262部队惟一的教材就是那本《勇者胜》。在沙漠和荒野上的无数个夜晚,262部队的第一批战士围坐在帐篷里,无比激动地聆听阿尔侬朗读书中的章节。直到今天,总参侦察营的新兵在新训合格正式入伍的时候,仍然会得到一本《勇者胜》。到了后来,部队朗读的教材又多了一项:每个周末,官兵回家过安息日之前,阿尔侬都会把他们聚集到一起,给他们朗读哈峋的作战日记。
  渐渐地,阿尔侬的旗下聚集了一批101部队的老兵,形成了部队的骨干。但为了扩大规模,262部队当然要从常规部队中选拔人才。当时,全国没有几个人知道这支部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所有的新成员都是由老成员介绍,再由阿尔侬亲自考核合格后再加入的,这一点并不像军队,倒像个严格一些的俱乐部。比如说,某个老兵向阿尔侬推荐了一个有潜力的战士,阿尔侬便会不动声色地赶到那个部队去,暗地了解“发展对象”的情况。觉得满意后,阿尔侬会为他安排一些题目去做,这些题目当然不会很容易,甚至还显得有些奇怪。比如,阿尔侬会要求一个候选者,给他来一次间谍电影里的那种接头:候选者穿着指定的衣服,在指定的公共场合,腋下夹着指定的报纸或杂志,等着和他根本不认识的人接头,直到这时他本人也不会知道,这是因为有一支部队看中了他,正在考试。在进行这种考试时,阿尔侬无一例外地亲任考官,候选者在执行指令上的任何一点错误和纰漏都不会被原谅。
  除了作为特种兵的能力之外,阿尔侬并不挑剔候选人的其他条件,如族群等。以色列从建国前就一直存在着阿什肯纳齐犹太人和塞法拉迪犹太人两个族群,前者是指从东欧回来的犹太人,这一批人大部分是建国前移居的,是以色列建国的主干力量,一般来说,相对教育程度高,生活水平也要好一些。后者是指从中东和北非移民回来的犹太人,很多是建国后才回来的新移民,相对贫困,教育水平低,在社会中的地位也低。应当说,直到今天仍受到一定的歧视。但阿尔侬则认为这些人更熟悉阿拉伯国家情况,这是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向他们敞开了部队的大门。后来,从这些人中间走出了非常多的优秀特种战士。阿尔侬当然也同样招募从美洲移民的犹太人,这位队长只关心一件事,候选人能否成为优秀的战士。和塞法拉迪犹太人相比,阿什肯纳齐犹太人在加入部队前还要多过一关——去内格夫沙漠的贝都因人部落中,填鸭式地学习阿拉伯人的风俗习惯。
  262部队是一支情报侦察部队,它的成员必须是一种复杂而全面的战士。也就是说,要一点狡黠,一点无畏,一点冷酷,一点凶狠,一点隐蔽……阿尔侬要做的就是在这些因素中寻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