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博物馆-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这都是失传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工艺,就算东方易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复原了一部分,肯定也不如正宗铸剑工艺完美。

    第二天,李树轩早早到了张海峰的砖厂,因为答应了东方易现场观摩,他并没有立刻开始。至于张海峰,在和李树轩打过招呼之后就匆匆离开。

    八点多钟,一辆商务车停在工厂门口,东方剑爷俩,宋汉明和王雅琪,四人联袂出现。

    “外公,东方爷爷,雅琪,你们来了。”对宋汉明的到来,李树轩颇有点意外。

    宋汉明哈哈笑道:“听说你要打铁,闲来无事,特意过来瞧瞧。古人云: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小小年纪居然还能打得了铁,后生可畏啊。”

    对宋汉明的拽文,李树轩当机立断的给予无视。

    东方剑大概也有点郁闷,摇头道:“老宋,废话就别说了。今天是来看树轩铸剑的,又不是看你唱戏。”

    宋汉明听的一愣,顿觉无趣,悻悻的闭了嘴,两只眼睛好像蛤蟆似的一鼓一鼓,显然是气的。

    见到东方剑一句话就把宋汉明撂倒,李树轩和王雅琪对视一眼,心中好笑不已。

    看过李树轩的打铁铺子,东方剑笑着点头道:“有几分样子。树轩,能不能成功先不说,一定要注意安全。”接着他转头看向东方易,吩咐道;“小易,去车上把鞭炮拿下来。开炉之前放两挂,图个吉利。”

    李树轩心中有点不以为然,对一个连古墓都盗过两回的人,让他相信这些貌似有些困难。当然,这如果放在以前,他肯定比谁都积极。毕竟李树轩这货可是太阳底下的无神论者,黑夜里的有神论者。

    鞭炮放完,李树轩将羽绒服一脱,上身穿一件保暖内衣,系上工作服,其实就是从家里带来的围裙,正式开炉点火。棚里的炉子刚刚砌成,炉口有风箱,插上电源,炉火呼呼的着了起来,棚里的温度很快升了上去。

    面对李树轩不伦不类的打扮,东方易心里很是怀疑二爷爷的判断,不过既然来了,他就必须坚持下去,哪怕李树轩剑没铸成,最后弄出来一根铁条也是一样。因此,东方易很快将外套一脱,穿上随设备一起运来的工作服,给李树轩打下手。

    李树轩熟练的将铁条扔进炉子中加热,等到时间差不多,用钳子将铁条拿出来,放在墩子上,一手拿小锤,一手拿铁条开始敲击。

    而东方易此时也正式进入状态,双目精光闪闪,炯炯有神,双手紧握大锤,跟随李树轩的节奏下锤。李树轩小锤砸过之后,大锤很快落下。两人虽然从未配合过,但此时却很是默契。叮叮当当的声音极有节奏,就像合作过无数次一样。

    东方剑笑眯眯的看了一会儿,欣慰的点点头:无论李树轩有没有说大话,单就这十多分钟的表现来看,他的锻造技术确实不错。他在龙泉的时候看过不少师傅铸造剑胚,却很少有人能达到两人这种默契。这也从侧面证明两人的铸造技术在伯仲之间,不然肯定有一方无法跟上另一方的节奏。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东方剑虽然擅长鉴定古代刀剑,但对铸剑却只能算是略懂,充其量只知道皮毛。而东方易却不一样,哪怕仅仅剑胚的打造,他心里已经充满震撼。

    李树轩神色一片平静,但每一锤下去都能恰到好处的找到剑胚的棱角所在,这种眼力和精确度,即使是他都很难达到。更让他惊讶的是,李树轩的手背细腻,看似毫无力量,但他却能清楚的注意到,他每锤子下去,其效果居然不比自己全力挥舞大锤的力量差。这也就是说,李树轩如果愿意,完全能够单独完成一件作品,根本不用别人从旁协助,就算最需要两人一起完成的剑胚铸造也是如此。

    一把宝剑,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剑身,韧度,硬度,锋利,缺一不可,否则只能是残次品。我国的铸剑技术,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镀铬这门工艺。而李树轩的铸剑技能来源中,其中就有一柄来自战国后期的宝剑,根据考证可能是秦王佩剑,其中就有镀铬工艺。

    除了材料,铸剑要想成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淬火冷凝。如果是过去,炉温也比较重要。如果达不到需要的炉温,铁中的杂质就不容易祛除。不过现在却完全不用考虑这个问题,炉温反而是其中最容易控制的一个环节。无论是氢氧炎还是乙炔炎,上千度高温很容易达到。

    关系到李树轩此次铸剑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淬火所用的水,这也是他从铸剑技能中学会的最重要最核心的一点。

    宝剑千锤百炼,只要不是太差劲的材料,在不断锻造过程中,杂质会越来越少,硬度和强度会越来越高,韧性却可能降低。而李树轩所用的水中加入了一种特殊物质,那种物质其实是一种配方,里面含有很多金属可溶物,游离态粒子。在淬火的过程中,金属离子会进入剑体,与剑体发生反应,最终使剑体本身的性质发生改变,从而蜕变成一柄绝世好剑。

    为了此次铸剑,李树轩早就准备好了配方,铸剑一开始就撒进了水里,只是除了东方易,别人并没有注意到这点。而东方易虽然注意到了却没有发问,因为过程再重要,最终还得看结果。他需要看过最终的结果,然后才会明白哪一步才是关键。

    ***

    第四更!

第二百五十章 剑名冷秋

    铸剑开始一小时后,宋汉明不耐烦的咂咂嘴,转身离开。又十分钟,东方剑大概有些累了,同样离开。又半个小时,王雅琪看看干的热火朝天的两人,抱歉的吐吐舌头,最后一个离开。此时,棚子里只剩下李树轩和东方易两人。

    王雅琪一离开,李树轩苦笑着抹抹额头的汗珠,说道:“咱们先换换衣服再说,这么干实在有点热。”就算有内力,在火炉旁边工作也有点受不了,更何况他们还得不断运动,此时几乎是汗如雨下。

    东方易咧着嘴点点头,迅速的脱下工作服,将里层内衣脱掉,最后只剩下一条三角裤,这才重新穿上外衣裤子,套上工作服。李树轩也差不多。换完衣服可谓浑身轻松,两人再接再厉,哼哧哼哧,乒乒乓乓的继续打铁。

    千锤百炼,事实上一把名剑的诞生,很可能要上万次,十万次,百万次的锤击才行。

    李树轩有内力可用,东方易则是常年打铁,两人又正值年轻,身强力壮,这才能够顺利的坚持一天。尤其是李树轩,傍晚回到家的时候,几乎连走路的力气都没了,让李江和王兰看的一阵心疼。幸好李树轩早就和他们交代过这件事,不然他们肯定当场哭天抹泪。就算事先有过说明,王兰也是眼圈泛红,可见母子连心。

    一连三天,李树轩精神奕奕的出门,累的和狗一样的回来。为了能够尽快完成,他每天都不遗余力的使用内力,几乎将内力全都榨干。这样一来,他很快发现,第二天内力居然有了明显增长。欣喜之余,他又有点郁闷:真他妈累,比连续踢四个小时球还累。

    这天回来,王兰终于忍不住了,心疼道:“小轩,还需要多长时间?要不咱算了。”她是真心疼了,还从未见过儿子累成这样过。

    李树轩心中温暖,疲惫的脸上露出笑容,说道:“妈,没事。今天最后一天了,明天会轻松很多。”

    经过三天的拼命锻造,剑胚新鲜出炉,连柄到尖长三尺一寸,因为还没有磨剑的关系,整个剑身黑秋秋的,看起来很不起眼。不过李树轩却知道,这块剑胚已经达到相当水准,无论硬度还是柔韧度,都远超想象。

    第四天,东方易没来,剑胚已经完成,剩下工序很难再改变宝剑的整体品质,来不来作用已经不大。连续三天劳作,他也有点坚持不住。他以前倒不是没这么干过,只是没李树轩这么拼命而已。三天里连休息时间都没有,更郁闷的是,李树轩第二天仍然能够精神焕发的出现。如果不是亲眼见过他的工作劲头,东方易肯定以为他昨天啥都没干。

    幸好剑胚已经打造完成,今天最主要的工作是磨剑,一个人就行。

    百年磨一剑,十年磨一剑,由此可以看出磨剑的重要性。高手一般四五天磨出一把剑,至于低手,剑磨不出来,很可能把手指头切下来。因为随着磨剑的进行,剑刃会越来越锋利。当然,这还得看宝剑的品质。比如李树轩手中这把剑,等彻底磨完,最起码能达到吹毛断发的水平。

    因此,就算有内力支持,李树轩也不敢大意。一手握剑柄,一手按住剑脊,剑下面是一块磨刀石。磨刀石也不是平常用的石头,而是要求细腻,光滑,同时非常坚硬,只有这样才能磨出好剑。

    真正的好剑整个剑身上除了金属本身的纹路,必须没有任何其他划痕,正面看起来如同镜面,最终达到“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的程度。磨剑做起来说容易也容易,说困难也困难,是一件要求心细如发同时又需要耐心的技术活。

    有内力的支持,李树轩仅仅用了一天半就将宝剑磨好,剑身平滑,刃部细腻,纹理流畅,毫无瑕疵。这种速度,如果让东方易知道,肯定会惊为天人。

    磨好剑身,李树轩又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特意用黄梨木制作了剑柄。这块黄梨木不是他的收藏,而是东方剑专门带过来,要求就是制造成剑柄,他自然只能从善如流。

    到了傍晚,整柄宝剑的主体部分已经制作完成。

    将剑柄和剑身连成一体,李树轩手提宝剑,随手做了一个起手式,心中一片喜悦。在周围灯光的反射下,宝剑寒光照人,犹如一汪秋水。

    他伸出手轻轻的弹了弹剑脊,剑身顿时发出叮的一声剑鸣,清脆动人,尤其悦耳。古人有弹剑而歌,既是对剑者的赞美,也是对宝剑的赞美,因为只有制作完美的名剑才能发出清脆的声音。

    听到剑身上传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