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9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双方都持尚方剑,则双方都无处置对方之权力,需报请朝廷处置。当年袁崇焕便是因为擅杀同样持尚方剑的毛文龙,引得朝野非议,最终埋下日后的杀身大祸。

    相对尚方剑,黄钺威权极重,可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置任何官员,而不必报请天子。换言之,假黄钺者,权力俨然等同天子,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故甲申以后,哪怕南明局势日益危急,也无黄钺赐下。直至清军三路入滇,昆明危在旦夕,永历朱由榔迫于形势,方不得不赐李定国黄钺。

    永历死后,李定国手中的黄钺自是不再具备代天子征伐权力。定武登基以来,也仅仅是赐了周士相天子剑,并无黄钺赐下,因为黄钺意义实在太过重大。非不得已,万万不能下赐臣子,因为历朝历代,凡臣子持黄钺者,最后多半就是王朝的终结者。

    现在作为朝野公认的周党核心袁廓宇奏请定武帝赐黄钺于周士相,自是让人不得不怀疑背后动机。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为周士相称帝自立造势先假黄钺,再加九锡,最后取明自代。

    首辅郭之奇反对赐周士相假黄钺出征,他在内阁对众学士道:“齐王代天子出征,赐尚方剑即可,不必赐黄钺。”

    定武帝也将袁廓宇的奏疏留中不发,虽然他没有对这道奏疏发表过任何看法,但留中不发的态度已然表明皇帝心中根本不愿赐下黄钺。

    很快,率团回返南都的大学士丁之相、工部尚书张长庚、学部尚书扶纲、库部尚书杨在等人也纷纷上书定武帝,请天子赐黄钺于齐王,以事北伐。

    不到三天时间,南都为齐王请黄钺的奏疏多达一百六十七道,内阁六部、大都督府、宫务院半数以上官员都支持齐王假黄钺。

    可是,面对朝廷大半重臣都为周士相张目的情况下,定武帝仍是不允。

    很快,南都发生的请黄钺风潮迅速向各地蔓延,并且愈演愈烈。六月初,各省督抚纷纷上书,指出北伐在即,为让齐王专事征伐,恢复故都,驱逐鞑虏,朝廷有必要赐下黄钺。免齐王北征之时,有宵小作崇,破坏北伐大业。

    两广总督宋襄公、广西巡抚邵九公、湖南巡抚赵四海、福建代布政使桂永智,江苏巡抚蒋国柱、安徽巡抚蒋和、江西巡抚李之粹等一众地方督抚的表态,使得请黄钺的风潮达到极点。

    六月九日,自归国之后向定武帝奉表之后便再未发声的晋王李定国,巩昌王白文选联名向定武帝上书,请为齐王假黄钺。

    闽亲王郑袭早在几天前就和朝臣们一起为齐王请过黄钺,顺亲王李来亨因为正在攻打开封,对南都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故没有上书。

    郑袭的上书或许不会让世人太过震动,但李定国的上书份量却是极重,以致首辅郭之奇不得不进宫面见定武帝,君臣二人商量是不是赐于周士相黄钺。

    南都发生的权臣争黄钺之事,自是瞒不过清廷和其它势力的眼睛。

    索尼等人得知南边的君臣正在僵持,不由大感庆幸,因为这场君臣相争的风潮只要僵持下去,清廷受到的压力就越小。只要太平军的北伐被拖延下去,清廷就有机会获得喘息之机。

    吴三桂也收到了南都的消息,他对长子吴应熊和谋士方献亭说道:“贼秀才终是露出狼子野心了,唐王若是不想束手待毙,这黄钺就万万不能赐下。”

    方献亭道:“王爷说的是。我闻贼秀才在江南制造大案,滥杀官绅士子,因言治罪,早就不得人心,其势之所以张狂,无非是凭借手中强军。但物极必反,无有公器在手,贼秀才所为便无法理基础。若持黄钺,则效果不同。我看贼秀才非是为北伐而请黄钺,实是心虚害怕才请黄钺。唐王若是不想为贼秀才所篡,黄钺便是万万不能赐下的。”

    “就看唐王是不是能坚持到底了。”

    吴三桂有些烦心,南都君臣相争看着是热闹,他本心倒也希望贼秀才能够灭明自立,这样一来,他既可继续扶保明室,也可称帝自立,二者不论选哪一个,都是理所当然之事。只是,现在战局不顺,前线没有进展,而粮草却消耗惊人,再这样下去,恐怕他也无力逐鹿中原了。

    。。。。。。。。

    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南都,等着看这场争夺黄钺的战斗,谁是最后的胜利者时,当事人周士相却早就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南都。

    没有人知道周士相是何时离开的南都,又为何在亲信党羽为他力争黄钺之时离京。

    周士相来到了苏州,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三军驻地就在苏州。在苏州和江苏巡抚蒋国柱秘密见面之后,周士相便离开了苏州城,前往新三军所属第九镇在常熟的驻地白茅镇。此地,和崇明岛隔江相望。

    第五战区都督铁毅和新三军军长李匡明、总镇朱庆来等将领皆随周士相秘密前来白茅。第五战区的指挥机构已经搬至此地,在数天时间内,第五战区将负责新二军、新三军海上运输的重任。

    现在,除了镇将以上军官,下面的人还不知道他们的大帅已经秘密前来,将亲自带领他们北伐。

    周士相这也是无奈,虽然军情司和各地对满清细作的抓捕非常有成效,但北伐这么大的事,肯定也不可能瞒得过清廷。因此,他才授意袁廓宇上书请黄钺,制造君臣相争僵持不下,北伐无期的假象。

    这也是一种战略欺骗。

    目前来看,南都的假象吸引了清廷的目光,取得了成功。接下来,周士相便是要在他们还没反应得过来时,带着主力大军出现在辽东,出现在宁锦,出现在山海关。

    。。。。。。。。

    六月的江南,白天气温很高,并且闷热难耐,所以天黑之后,周士相和诸将从营中走出,来到江堤散步。站在江堤上,长江的风吹在身上,使人轻凉无比。

    “大帅,新二军明日就能抵达崇明,东海水师已经调集一百多艘船只,按计划,我五万主力大军将分两批北运,然后经由莱州进入辽东海域,占领东江等地后向朝鲜发起攻击。待迫使朝鲜投降后,便迅速登陆辽南,攻占盛京、辽阳,切断宁锦。”

    铁毅为周士相详细禀报了第五战区北上作战的具体计划,周士相不时点头,又不时插话询问一二细节。正说着,却看到远处长长江堤树林上,突然从东到西浮现一条火龙,足有十几里长,看着颇是壮观。

    “第九镇在搞什么?”

    周士相眉头一皱,不知道第九镇的官兵大晚上的在树林里干什么,难道白天的训练强度不够,还要晚上也练兵不成?

    李匡明也不知道第九镇在搞什么,忙叫人去把第九镇的镇将裘德找来。

    裘德过来忙解释道:“大帅,这是末将在组织将士们捉知了呢。”

    “捉知了?”

    周士相和李匡明他们都愣住了:捉这玩意干啥?

    “大帅有所不知,知了这玩意极是好吃,也耐饱,都是肉,将士们白天训练强度大,供应的肉食少,所以末将便组织他们去捉知了来吃,这样就可以补充不少体力。”

    裘德说话的时候有些忐忑,害怕大帅和军长会骂他不务正业,但他也没办法,现在国家穷困,不可能顿顿大鱼大肉的供给,当兵的又都是壮小伙子,这伙食稍微跟不上,训练就没力气。因此他便想到了小时候常吃的知了,寻思麻雀再小也是肉,便组织官兵们一到晚上就捉知了,然后用油炸了,撒上些细盐和香粉,一个个吃的别提多美味了。

    听了裘德的解释,李匡明脸色稍缓。周士相也没有责骂裘德不务正业,而是问他知了如何捉。裘德说这知了一到晚上就从泥土里爬出,然后上树脱壳,十分的好捉。捉来用水一泡,知了便脱不了壳,拿起来,一个个都是肉团子,比大肥肉味道好。

    “唔,倒也是个创新。”

    周士相看了眼紧张的裘德,觉得这事有意思,遂哈哈一笑,大手一挥:“走,反正大家也是闲着,就一块去捉知了,回来炸了下酒。”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活下来,故都见!

    初四日,军械局大使程汉斌亲自带队,将军械局最新秘密研制成功的24门能够发射开花炮弹的大炮从镇江运到了白茅。这些大炮将配属新三军的炮兵团。

    周士相在江边检验了这些开花炮弹的威力,毫不夸张的说,和传统火炮发射的铁弹和铅弹相比,新式炮弹爆炸后的大面积覆盖杀伤绝对是对付骑兵的利器。

    某种程度上,开花炮弹和太平军之前曾经使用的“没良心”如出一辙,在杀伤范围上不分伯促。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没良心的使用距离只有150米左右,而开花炮弹却能打出千米左右。军械局试验的最远射程是四里,不过效果不如千米好,炮弹易偏离攻击目标。

    千米左右的距离相较火铳,已经足够远。开花弹的应用将填补太平军远程攻击较弱的缺点,战场上将形成炮弹先行收收割一片,没良心炮再收割一片,最后剩下来的漏网之鱼面对的就是火铳的轮番攻击。可以想象,在这样高烈度火器攻击下,清军也好,任何军队也好,都不可能突破太平军的防线。

    等到这种战术成熟之后,军中现行配备的冷兵器亦将逐步淘汰,从而使太平军真正转换成纯火器军队。

    不过周士相管这种炮弹叫“开花”,意为遍地开花,但军械局的人却称之为“子母弹”,相较“开花”这个名字,子母弹这个名字更易被人接受。

    为了从战场上实地获得子母弹的详细数据,以便于军械局进行改良,程汉斌组织了15名军械局的业务精英随同大军一起北上。

    周士相将这支队伍交给了李匡明,明白告诉对方,他这个军长可以死,但这些军械局的精英却不能死,哪怕伤一个都不行。

    戚家军对火器的重视,原本就是明军之最。李匡明作为戚家军后裔,自然对火器十分推崇,也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